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島嶼週記2024夏】房子在想什麼?一書讀後心得分享

文/ 顏鴻

2024年基隆社大春季班開課至今已經邁入第8週了,這學期所長所選的「順氣健康法」課更換教室,剛開學時,跟班上老師同學們整理這間位於仁愛國小較偏遠的舞蹈教室,上一次在這間教室上課是2019年的秋季班生活養生課程。再次走進這間教室、這個空間,許多過往的記憶一一浮現眼前…

空間跟人的關係是什麼? 空間跟人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意義?近期正在閱讀林淵源建築師的「房子在想什麼?」這本書,除了細膩的文字描述可以敲醒心裡面感性的部分外,搭配天馬行空的插畫,還有最後一兩句的總結,是容易閱讀且會讓人再一次去思考生命中曾跟自己錯身而過的空間及生命故事。

這間舞蹈教室曾經陪伴著我度過許多個星期五晚上的氣機導引課、生活養生課。在這間教室,羅梨娥老師曾經為了讓我們功法更精進,找師丈幫我們上課錄影;老師也會分享她在進修的養生資訊,班長用心辦理期末聚餐或戶外活動聯繫感情….,在這間教室是我度過每週疲憊工作後身心紓壓的最佳場域,即使參加輔導學分班、英語學分班,研究所進修課程,我都不曾放棄與同學們一同練功,還有到這間教室上課的時光。

今年再度走進這間陪伴我度過將近20年的教室,回想工作上、生活上曾經遇到種種的喜怒哀樂,對於進入60歲的耳順之年的我,只有感恩現在能過著單純的退休生活可以陪伴父母,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繼續在仁愛國小這間教室,跟著順氣健康法的老師與同學們一起練好身體,保持健康,讓正在努力人生的孩子沒有後顧之憂!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24夏】今日香菇女漢子的電量額度已使用完畢。。。


圖文/ 念真

你快樂的時候,我在耳邊唱歌。

一起開心玩!

帶著1y8m寶寶一起過日子,經歷了一年八個月的日子,散步的時候不是我的時速,視角低低的,看到野花或是小螞蟻或是沙坑或是水坑就暫停行進幾分鐘。

看似平乏卻是可愛極了!

短暫的暫停,短暫的放大感官,感受「風」、感受「螞蟻在爬」、感受「感受」。

一邊試著感受你的發現,陪著欣喜,一邊轉譯成最簡短的音,給你。

試著準備不同的材質,多半粗糙,偶爾加上顏色、味道,不同的承裝容器,因為你喜歡把湯匙舀來舀去,這一碗到那一盆,好不熱鬧!有時候是大廚師上菜,有時候是音樂家狂歡曲,手忙碌,腳也踩踏的越來越有力量,這足跡會帶著你走向好遠好遠的未來。

我親愛的,未來人。

陪著你的每一個時光都是遇一次少一次。

那只有一丁點的小人兒一下下,就那麼一下下,就變得更有觀察、更有喜好、更有個性、更有能力表達。

好快呢!

而我們、而長輩,而這個世界的每個來去的人,也都是這樣一次少一次的消逝著,

最後,剩下什麼呢?

或者,我們希望剩下什麼呢?

【島嶼週記2024夏】。人生走心處方簽|第三帖:歡樂一百點,拖延最正點。





圖文/ 士恩

■ 主治:一拖再拖、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手、全世界都在等你一個。


■ 配方:把行事曆設定成長輩叨念的口吻提醒自己、多設幾條死線給自己、享樂的同時想想還有萬惡深淵在旁側等候您、提早一個工作天完成就能多出一天玩樂天。


■ 副作用:成為一個「是不是我記錯時間提早完成了啊?」的人。

說到這帖處方簽,針對承諾後的不容易達成率高的人,特別有效。
沈溺在玩樂的過程中最是舒服,但如果把答應的承諾先「暫時」拋諸腦後,那伴隨的痛苦可是十分猛烈,因拖延導致的沒有時間修正修改,讓倉促的行為成了自己最大的人生污點,真的沒有人需要為拖延的人擦屁股餒。
拖延症,從古至今都是懶惰延伸出來的千古病症。只要罹患此症的人,往往容易呈現一種事無關己,或是走入「哎呀時間快到了再做就好」的悲涼人生,久而久之讓自己也成為容易遲到、遲交、甚至到後來就缺席的常態。

這邊提供幾點配方可以交錯使用。將行事曆的活動設定成「XXX(在此請使用自己本名)!你到底要XXX了沒?」或「XXX(自己本名),都幾點了你是不是又要遲到了!?」多設定幾個,越是嘲諷讓自己會生氣的話語越好,肯定會有一個活動提醒會氣到自己的。

再來就是使用暫時抽離法。

享樂的當下,如果有責任尚未完成,請於最歡樂的時候閉上雙眼深呼吸,試著心中默念七言絕句「他人只做他人事,自己責任自己擔;天堂樂園此刻享,地獄深淵稍候來。」頓時若感深刻體悟,恭喜您就在此刻的當下,開悟,成為更好的人。


擺脫昏昧的拖延症,讓自己神清氣爽,不再讓自己成為團隊裡頭的拖延鬼,讓團隊進度迫在眉睫;不再讓自己成為生活裡的豬隊友,讓生活步調都能掌握地完美自在。不拖延就得先學習提前安排,讓自己游刃有餘,一派輕鬆又自在。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解憂百草生
#人生走心處方簽
#不為誰好只求自在

【島嶼週記2024夏】機械海廢龜


圖文/ ShuoYi 

來O2Lab海漂實驗室之前,就一直很喜歡畫畫,早期都是畫在紙上,後來當海龜志工後開始喜歡用漂流木板作為媒材,那時漸漸喜歡上木紋的這件事,每塊木頭都有不同的紋路,猶如一塊天然的海流畫布,顏料也漸漸從畫在紙上的水彩改為壓克力顏料,一直不停摸索與嘗試。

在踏入海漂實驗室之後,創辦人唐唐開始傳遞一些海廢並同時詢問覺得可以拿來做些什麼,但當時的我滿腦子只有海龜,所以很直覺的說:「海龜吧!!」浮球可以變海龜、瓶蓋可以變海龜、漂流木可以變海龜!於是也開始玩起了工作室的許多工具,電鑽、黏膠、打磨機、螺絲平常不太會用到的工具在這時都熟起來了,腦袋也得跟得上這些東西去做變化,作品由以往的平面繪畫轉變成半立體,這樣的階段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卻也出現了撞牆期,難道不能再有更多變化了嗎?

邊想邊把玩手中的海廢時,意外發現可以組合!!明明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東西,竟然可以像樂高一樣的卡在一起! 也太酷了吧~ 於是把平常累積已經的海廢小材料都挖出來放在桌上,東湊湊西湊湊好像有點什麼,越看越像機器人的內部結構,決定要來做機械海廢生物。

第一隻很簡易的海廢機械鯊魚誕生,一直做到第9隻生物時,已經有些心得,也剛好發現有塊在角落已久的木頭超像海龜的頭,第10隻終於可以試試看機械海廢龜了,但沒想到一做就是一個月,因為是海龜,所以又格外在意,海廢物件放了又拿掉放了又拿掉,總是覺得還可以更好。

後來某次淨灘發現了工地安全帽,這根本是完美的龜殼,甚至還找到玩具總動員的三眼怪當駕駛員,結合小時候玩的萬能麥斯開闔式的玩具概念,機械海廢龜終於完成了!!且額外的小驚喜是安全帽能當手機架和擴音器,是完全沒預想的設計,這就是為何會這麼喜歡用海廢創作的原因,工作室總有許多樂趣在等著我們!

【島嶼週記2024夏】發光戀愛史


圖文/ 阿麗

關於談戀愛這件事,有一個很大的轉折,必須得當作個人重要的歷史來記載。

從「認為自己不會有人愛」的心境,轉變為「戀愛的互動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進而發現自己沒有追求伴侶的煩惱。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變化呢?

就從第一次初戀開始說起吧,念高職的時候,不知什麼機緣,默默的有位比較要好的對象,所有的第一次經驗在這個時刻非常強烈,是從未有過的感受,是一個腦子裡充滿對方大小事情的心無旁鶩。

相處的過程裡血液沸騰,每天都很期待傳簡訊、很期待上學、很期待看到對方。

但,我不曉得要怎麼樣面對、呵護我喜歡的人,假如要從我的家庭裡面學習父母之間的愛,那可能就是不停的透過打電話吵架,或是當面爭吵。所以當時幾乎只要有不順心的事情,我就會直接把脾氣發在對方身上,我以為這是愛。

因為經歷了什麼事情都沒有面對、解決、溝通的分手,所以我覺得自己很糟糕,雖然上了大學有新的環境和新的人事,內心總覺得自己就是不會有人喜歡了。

正打算獨自生活的我(當時連要去哪裡過生活的開銷都查好了),突然又有了交往對象。

我不敢一下子就嚇跑他,所以過程中戰戰兢兢地,但因為被喜歡的感覺非常良好,所以當時的我應該是滿面春風?

整理了自己的外表,好好的打理自己,看鏡子的時候,就很期待對方也能看見這樣子漂亮的我,想到就會笑。

談戀愛的時候非常「期待」對方看見自己美好的模樣。

就是這樣子的心境轉變,發現一路以來,沒有煩惱過要去拜月老、求對象、空窗期很長…等問題。好像有一個按鈕被開啟了。

我在不同的對象之間,改變了自己很多個性上的尖銳,但不變的是,我一直會很「期待」談戀愛。

因為了解到總是有做不好的地方,就下次改進。我也知道每個人個性不同,說不定對A這樣子不好,但是B卻不介意。漸漸的找到自己與對方相處舒適的平衡,漸漸的找到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拷貝父母的愛的關係。

前陣子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曾在低潮的時候去教會尋求安慰,當時和我一起讀經的姐姐說:「我們是上帝的新娘,要每天都跟上帝談戀愛。」

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心裡想說這樣上帝不就是渣男嗎?我為什麼要跟渣男談戀愛?

現在我好像可以更深一層理解了。

那是一個心境,因為我喜歡這個「人事物」,所以我會想要了解「他」,我會想要靠近他,進而促使了我的行動力,同時也能把我自己照顧美好樣子呈現在他面前。

我會「期待」跟這個「人事物」的一切,單純的愛。

啊哈!

我終於發現什麼是,愛自己的本質。

就是把自己當成是談戀愛的對象。

我每天都希望和「我」分享生活上的大小事、各種體悟;會希望跟我分享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會希望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想跟我分享最好用的生活用品、佈置最舒適的房間;我低潮的時候會想陪伴,會希望我誠實地展現最脆弱的部分,我們一起面對。

原來,談戀愛從來不是跟誰,也不是要尋求別人的陪伴或安慰,而是,我自己有沒有照顧好自己,有沒有看起來在發光?

以這個狀態去吸引到另一個頻率相同的人,兩個光芒靠近的時候,才會散發出更大的光芒。

你是什麼,才會吸引什麼。

我是愛,所以我吸引愛。


【島嶼週記2024夏】韓國阿卡貝拉團「아카펠라 나린 - Narin」台灣巡演澎湖場

 

圖/文 彼得蘇

這次的系統相當的單純,使用JBL SRX8系列的15吋喇叭+18吋超低音。但因為語言不通,整場與隨團音控的溝通必須仰賴GOOGLE翻譯。這時候真的感謝谷哥大神,谷哥是我哥啊!!

分享有趣的小事:

他們自己有帶了一台分音器。將負責鼓聲的麥克風透過POST FADE模式的設定送到BUS通道,然後過了分音器之後再返回控台裡面。返回的軌道裡面使用GATE,透過作用時間去將大鼓的聲音分得更乾淨,可以用來疊拍。

韓國的電器是220V電壓圓腳插頭,因此原本只能拿來出國旅行用的萬國插座就派上用場了。過去其實沒有跟韓國團合作過,在器材單上也沒留意到這件事,還好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小事。

韓國的音控演出時做給觀眾的量把我們想像中大許多,顛覆過去我們對於阿卡貝拉的想像。這是一次很有趣的交流。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安可曲,一首台灣八三夭樂團的「想見你」引起全場的觀眾共鳴與回應。

這是一次很棒的經驗,祝福團隊在台灣後續的演出一切順利。

【島嶼週記2024夏】看見自己

文/ 小佩 

在上週的島嶼週記中,友人分享了簡單愛自己的方式-就是替自己照相。在看見自己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做才是對自己更好的方式。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喜歡自己,不管是外觀或是內在,總是羨慕著身邊的人,總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在七美的幾年間,我甚至把全身鏡收進門後的角落,在沒有化妝需求的小島上,連桌面也不再擺放鏡子。每天只剩下洗澡刷牙時會在浴室偶然瞄見自己,但也就匆匆撇過罷了。

現在回想起來,才察覺那其實是一種反應自身心靈狀態的表現。因為不喜歡所以不想看見;因為不想看見,就又更加不在乎對待自己的方式。也都反映在飲食的放縱、懶得修飾外表的行為,而越是放縱就越是討厭自己,也就更加不願意面對鏡子。

由於搬離小島,我把這十年間散落在高雄與澎湖的各種東西集中到了新家,才發現自己身邊的東西有那麼多。也因此在整理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斷捨離這個概念。在實行的過程中發現,比起表面上的行動-丟賣捐,其實斷捨離的核心是重新檢視身邊的事物與自己的關連。也才意識到,常常身邊充斥著的物品其實是給過去或給未來的自己,給過去的物品或許是為了彌補當時的遺憾、給未來的自己的物品其實是一種嚮往,然而擁有再多若沒有改變的行動永遠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物品反而成為困住自己的枷鎖,看著穿不下的衣服,我就永遠是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在淘汰衣服的過程中,我會一件一件的把衣服穿上身,感覺它們是否讓「現在的我」舒服、自在,穿上衣服後是否讓我感覺很有自信,如果不自在,也不是丟掉就了事,而是去思考那些不舒服的點的理由,是單純材質不適合,還是這件衣服表現呈現的不是我喜歡的樣貌。

也是在整理衣物的過程中,發現有時候「買」反映的是自己對金錢的匱乏,看到特價的物品就會想要購入,讓自己感覺能買得起所以不窮、被物品包圍的環境中感覺自己是「富有」的;又或是購入好看但穿不下的衣服,其實是對瘦下來的身材的渴望,然而這些沒有不適合「現在」的物品,就是永遠塵封在箱子的角落。

在這一連串的斷捨離中,我開始學著鏡中自己真實的樣貌,也面對藏在深處的心魔;慢慢發現也許在每個階段都有目前所能達到最適合自己的狀態,也永遠存在想要努力達成的目標。

【島嶼週記2024夏】北投島03 魔坑裡的智者與勇者

文/ 陳藹文

魔坑這種事意思就是你自己往下跳的,怪不了別人,可能有特別的磁場,那裡的人有特別的魅力,風土民情什麼的有奇妙的吸引力,總之,我們自己著了魔往裡跳,時而熱血沸騰,時而義憤填膺,常講此時不做更待何時,很習慣互相洗腦,只差沒建立宗教派別,莫名類似武俠小說的江湖意象,或魔法學校之類的。

北投島的島主是一個智者,他身邊有很多勇者,誰推坑誰現在是羅生門,但確實形成一個磁場,我可能因為有超能力所以看得到,這些島民頭上都有光環,臉上都亮亮的,拿出來分享的事情都非常強大,關心社會、環境、價值,照顧心靈、尋求成長,不斷進步又不吝回饋。

說真的,北投很大,我去過的地方其實很少,每個禮拜走的路線幾乎相同,卻總能收穫新的視野,因為我爬上小山坡所攻頂的是一間學校,開放給任何人,除了五花八門各種課,還有許多社團、活動、研討、聚會、展示演出、對外合作等。魔坑以這些形式存在,魔力像極光似的,在島間流動。

智者很重要,他是一個頭腦非常清楚的人,擅長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情勢與可行性,懂得整合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與預算來源,重點是他沒有高高在上,而是永遠走去現場、走在最前面,想推動的事情在用手召喚你之前,他絕對已經用腳去探查過,在你加入之後又保證會挖出你的意見,幫你分析可行性,並實際幫助你去做,這種高包容度又高行動力的智者很可怕,當他在山頂揮旗,勇者們就會想跟上。

勇者也很重要,我很高興世界上仍然有這麼多勇者,我在北投最早認識的一個是開烘焙坊,前不久我才知道她以前是念哲學的,果然想法做法都與眾不同,她在已經夠忙碌的生活中硬是擠出時間、以中年之姿、重返校園重當學生,終於念了貼近她專業食品營養科學,那段時間,她因為興趣做了好多蔬菜水果發酵瓶,被我封為女巫,還幫她完成一本書作為紀錄。

所以我說這是一個魔坑啊,有那樣的智者,有這樣的勇者,就吸引了我前來挑戰各種不可能的任務,明明我從家裡出發到北投的時候,都是安逸,都是悠閒,抱著度假的心情,只想吃好吃的麵包,散步逛公園,泡泡溫泉,輕鬆上課玩樂。

跟智者和勇者們做朋友後,很容易熱血沸騰,聊著聊著就義憤填膺,聽自己口中講出不做很可惜、此時不做更待何時,腦中想著乾脆自己來、捨我其誰,然後,就看到自己變身了,從老百姓變勇者,出發去戰鬥。

#北投島

【島嶼週記2024夏】建立默契


圖/文 Ida

滿滿八個月大了。

當初要領養時,問過朋友的意見,曉得領養幼貓與成貓的差別之一,是幼貓通常精力旺盛,需要花更多時間陪玩,而且個性還不穩定,在時間管理上較難掌握;從幼貓養起,通常比較容易建立感情,但若是成貓也許要花更多時間相處。

但沒實際相處過,誰會知道個性好不好?挑不挑食?好不好養?愛不愛靠夭?還有吃東西會不會過敏?有沒有寄生蟲?肯不肯乖乖吃藥?對於新手貓奴來說一切都是新的世界與挑戰。但這不就是建立關係的起點嗎?無論對方是父母、伴侶、朋友或是一隻貓。相遇上就好好去認識彼此,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與觀點?沒關係,但仍要努力地看見對方,嘗試原先沒做過的事情,再來判斷對方是怎樣的個性。一起吃過火鍋,才知道對方會不會把芋頭加進火鍋裡,一起出外旅行過,能知道對方是準時踩點咖還是放鬆至上咖,只是嘗試前最好也能先做一些風險評估,例如借錢出去前最好心裡先有個底,假如對方聊兩次就說「我其實是某國的將軍,正受到政府迫害,妳趕快借我錢讓我飛到你身邊時」時記得先想一下這些錢掉進水裡聽見噗通時會有什麼感受,能接受再試試看。

所以囉,以下是目前我對滿滿的認識:滿滿完全不挑食,好寶寶打勾;滿滿喜歡摸頭比較不喜歡摸屁股,打勾;滿滿雖然不挑食但可能對某種食物過敏,所以一直流眼淚,畫三角形,需要進一步測試是不是食物過敏;滿滿有點怕高,打星星,可以不用買頂天立地柱浪費錢;滿滿看醫生會有點焦慮,但不會飛來飛去,給好寶寶徽章。滿滿餓了會很努力的靠夭,有得吃就會停,吃完了就會洗澡去睡覺,所以最好就是晚上準備睡覺前再餵一餐,打星星,這樣我們都好過。還有還有最可愛的,早上她雖然很餓,但只要我在睡覺就不會哭夭,會等我醒了再罵罵號,滿滿加十分。

「只有被馴化的事物,才能被瞭解」,而馴化必須要有耐心,花費時間,話語是一切誤會的開始,有時造成自己誤會的不一定是對方所說的話,而是過去的自己說給自己聽的那些屁話。眼睛所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因為真正重要的東西,往往看不見,而我們常常總是選擇自己想看見的東西。

我從與植物相處之中學會了等待,與滿滿相處之中學習看見真實。也許有一天,我最終能遇見自己。

#島嶼週記2024夏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24夏】在教室種心田


圖/文 念真

原本主軸想書寫陪伴一歲多寶寶一起欣賞奈良美智展覽,讓孩子可以多些發現、多些感受,一起看一起玩,孩子馬上進去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找到設定好的主題,立即獲得成就回饋,一起看展場,也是一場他發現世界的歷程,對陪伴的我來說,是深刻的,無論是孩子與參與我原先的生活型態、或孩子與我一起創造我們的生活記憶。

不過,今天在課堂上順著流,處理教學發生的事情,讓我深刻的感受非暴力溝通的一些想法,

自政大實驗教育的課程過程胖胖Rosa 的課程引介之下,上了自強老師的課,在這一天意外的發酵拓展了一點點呢!

在教學上,許多的教學法門,無論是直接講述輸出、自然反應做中學、培養燃起主動性等方式,等。

今天,剛好就在這個當下。

這個當下時間,恰恰好,有拉開了一點時間,讓個人的情緒感受得以緩和稍微冷卻,我們有一點點餘裕可以談,可以新的觀看他人的想法感受,有一點可以試著觀看自己的的空間。

我火速把課程安排告一段落,剩下的時間,講了一個圖解圓圈的故事:

「在一個大圓圈裡面,有著許多不同排列的小圓圈,有的緊密重疊、有的接近同一區,有的疏離。如果我們仔細看,會發現每一個圓圈看過去的風景都截然不同。」

我貼了正面肯定+感謝的標籤,在這個大圓圈中不論是否合拍,至少共同態度是負責任的完成所有的交辦事項,假設世界和平和樂融融是理想,但某方面還是,若這樣的世界出現也是否太集權了?

總歸,我也坦白表達其實很接受這樣自然的狀況。


當講完不同角度的觀看之後,講了「事實」的概念:

每個人都是帶著主觀觀看感受他認知的「事實」,帶著意識、社會集體潛意識、當下情緒 、被教育的、生活的經驗...等,帶著這樣的眼睛來看這些所有的所有!

這樣的觀看,連帶影響的他看著「事實」的外殼,他接收到的「事實」,其實那是融合我們的感受,而不是真正的事實本身。

假設「事實」是圓形,而我們帶著種種的觀點看起來的,就是被這些感受加以變形成方形的外殼,方形變成我們眼中以為的「事實」的形狀,而不是真正的核心。

身為人,必然帶有主觀感受這個世界,不可能完全跳脫,只是帶著的眼鏡厚度、是否有意識到這一點的差異。

畢竟我們就是活生生的去感受這一切,這一切也與我的個人觀感產生反應震盪,我們是否知覺到這個事實被包裹、我們是否有意識的感受到自己被影響,是否觀察過自己如何在這狀態下反應。

不同的角度,看到各異的風景,

事實發生,加上自己的感受看到的「事實」,會讓我們以為事情就是如此,但那其實只是我們的感受。

講完概念,我用旁觀的故事敘述,帶出孩子們不同角度所帶來的矛盾。

課後也有許多討論,他們思考自己是真的在談事情或只是以說道理正義感之名的發洩個人情緒?或未必講出自己內在想法,而只是想宣洩內在那些無以言喻的感受。

我們就像在教室種心田的農人。不用強效毒農藥的耕田,讓田地自然生息,蟲鳥棲息,和放任廢棄的耕田還是差很多的。

【島嶼週記2024夏】支援前線!遊金門送關島

文/ 艾瑪 

相對於其他周圍群島,台灣就是整個島國的生活中心,以往離島的友人們都稱台灣為「大島」,而圍繞著大島東西兩側的有好幾個島,分屬不同縣市轄區,直到寫文的這天,我只剩一個離島還沒探訪過,不知緣分何時會到。

2019年春天,父親過往約莫一個月,家人們有種鬆口氣可以恢復常軌的感覺,那種鬆口氣是因為我們不用在時時掛心父親又會有什麼突發狀況,也不用再傷心看著他承受病痛的模樣,當這些沈重的擔憂突然釋放,真的有種鬆好大一口氣的感覺,春天向來是父親最會開口約大家出去走走的季節,雖然父親說不上是個浪漫的人,但每年春天他都會說哪裡開了什麼花,要不我們賞花去吧!他走前的冬末,我出差返台給他買了件新的POLO衫,他不若以往精神奕奕的換上新衣展示,只是笑著說:「還不錯!」剛從醫院回家休養的他虛弱著,我雖有點小難受,但也跟他說:「那你好好聽醫生話喔!等到春天我再帶你去賞花,到時候就可以穿這件新衣了。」他點點頭,但沒等得及花開,他先花落了。

大概聽父親講了固定季節台詞的關係,那年春天我也跟阿母說:「哪裡花開了,不然我們去賞花吧?不然我們去哪走走也好。」阿母老年喪偶,沒有嚎啕大哭,也沒有失魂落魄,只是向來堅強的母親,連我們也不知道她此刻是真的放下還是逞強而已,總之和老妹討論了一下,連哄帶騙的安排了母女三人的旅遊行程,決定飛過海到金門嶼,嗅嗅帶有高粱味的氣息,把一些失去的悲傷遺落在大海。

選在旅遊旺季前的清明連假出發,我後來回想可能就是選在愚人節出發,所以老天在這趟旅程就跟我們開了個美好的玩笑。再次坐上國內的小飛機,清楚震耳的轟轟引擎聲,阿母說:「跟去澎湖一樣。」很快地抵達金門,為了方便三人同時移動,租車是首要任務,畢竟早春的金門,季風依舊強勁地讓人印象深刻,車行往民宿先將行李放下,再好好享受離島風情,民宿是傳統金門閩式建築改的,阿母笑說我們花錢來住老房子,我們急忙反駁說,現在流行復古啊!母女三人難得同房,民宿安排給我們的房間名為「盡心隨意」,冥冥中就是告訴我們隨意享受這趟旅程吧!

放下行李後,就全面開啟觀光客模式,先來個金門必吃標記小吃,台灣大小島長期有不同的各種民族文化融合,所以形成就算是同樣的食物,但卻可能在島國境內吃到不同做法與風味的美食,同樣是麵線、蛋餅和燒餅,但在異鄉吃起來就別具風味,一方面是因為食物的料理方式會不斷的流傳而被加入個人或文化的特色,二方面是因為食物會因為當地人習慣的口味可能產生調整,所以在任何旅程中,食當地就是最簡單切入體驗當地文化的一種方式。

最為長期因軍事因素考量而封閉的島,濃厚的戰地氣息成了特色,巧妙融合在閩式建築之中。天色尚未黑路過街上的貞節牌坊(邱良功母節孝坊),每個建築物後的故事,沒有人導覽就不知其所以然,因緣際會得知夜間有導覽,因此我們就有了難得的夜間金門古蹟散步聽故事,從貞節牌坊走過蜿蜒小路,來到奎樓(魁星樓),正六角型的建築,也是縣定古蹟,是古早時代金門人來此祈求獲得功名的建築,接著步入浯江書院。

也許是街道狹小的原因,也許是曾為戰地所以燈光昏暗避免曝光,夜間的金門其實有種灰暗的幽靜感,街坊巷弄間光是我們的腳步聲和導覽的聲音,就讓街道顯得熱鬧,散步走了一圈回到民宿,夜裡九點鐘不到,周圍就靜悄無聲,這樣的安靜,讓我想起先前留宿在七美和望安的體驗,這是小島和大島最大的差異點,大島周圍的小島們,夜裏少有燈火通明,只有大島才會在某些都會區域,總是越夜越美麗的燈光燦爛,如果有機會在夜晚時分搭機,起飛或降落時從高空看大島,就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一夜休眠後,精神飽滿踏上後續的旅程,來到金門不造訪坑道就可惜了,走進坑道總有種壓迫感,即使現在為了觀光原因而有了充分照明,實在無法想像當年在幽黑坑道中,會有多麼深沈的壓迫,在坑道中欣賞操槍表演,近距離觀看的體驗很新奇,戰爭這種事情是沒經歷過就無法想像的,即使現在有很多管道可以看到戰爭的場景,又或者有許多以戰爭為背景的作品,模擬戰爭的樣子,但這樣的經歷我想多數人還是希望終生就停在想像中吧!

老妹一時興起,決定要去尋找(搜集)金門大大小小,各有不同模樣的風獅爺們。風獅爺不僅是金門的代表象徵也是閩南文化飄洋到此落地生根的證明,加上風獅爺本身有鎮宅祭煞等作用,所以在村口或者宅第上都可以看到,據金門縣政府統計大約有68尊,聽到這數字我嚇了一大跳,當然只停留短短三天是不可能探訪68尊,但這種突如其來的瘋狂就成這趟旅程的記憶點,最重要的是七十好幾的老媽也願意跟我們這樣瘋癲。

也就是因著瘋狂追逐風獅爺,讓我一時興起PO照讓大家猜猜最高風獅爺的高度,猜中者送小禮物,開啟我這年在臉書上跟臉友們玩起趴趴走(包含出差和工作)猜謎送當地小禮物的活動,持續一年下來,趴趴走過國內外好多地方,送出幾十份的禮物。

就這樣吃吃喝喝,買買逛逛的在金門享受十足的觀光客行程,甚至還去了趟金門第一家獨立二手書店—「我在二手書店」,書店老闆娘來自澎湖,總覺得島嶼上還是得要有書,看看書和店貓,2021年聽聞受疫情影響熄燈,總覺得可惜,但至少曾經在我心中,而我曾經在「我在」!不過現在金門有了好幾家獨立書店,我想,「我在」無意中成了先驅者的角色。

旅程中我們最常提起的人就是剛離世的老爸,但不是悲傷也不是嘆息,而是一種彷彿他也在我們身邊的口吻;「這你爸最愛吃!」「是嗎?我怎麼不知道他愛這種口味。」「如果你爸在,一定會說....」「對!我爸在一定會....」「你喜歡這個,跟你爸一模一樣。」當老媽第一次無意中提起,我和老妹愣了一秒後,就也覺得沒什麼啊!於是「你爸」「我爸」成為旅程中的一員,這也算是對逝去親人一種思念的表達吧!

匆忙還了車,走進金門機場準備check in,老妹先是驚呼:「啊!我把眼鏡留在沙灘上了。」接著換我驚呼:「什麼?清泉岡機場受濃霧影響關閉!」老媽被我們倆前後驚呼摸不著頭緒問:「現在怎麼辦?」老妹這時還來不及撫平掉了貴森森眼鏡的失落,看著我問:「那現在怎麼辦?飛機飛不飛?」我聳聳肩說:「不知道,我去問一下櫃檯。」這場霧倒是讓老媽第一次經歷飛機延遲,而且不知何時起飛的狀況,對於向來容易因為突發狀況打亂節奏沒有安全感的她來說,這下心裡更是忐忑,眼看行程表上一班班的飛機狀態都顯示delay,我做出大膽的決定,改隔天飛回台灣吧!「那住哪裡?」「那要怎麼移動?」在老媽和老妹的詢問聲中,我打了電話給今天剛退房的民宿,幸運的還有空房,然後回頭去剛還車的櫃檯續租車,服務人員傻眼,我跟他比了航班表,他笑了笑說:「四月這種事常有,你們就多享受一晚吧!」都說下雨天留客天,但我看濃霧天才真的是留客天,返回民宿路上,沒等老妹開口,我就說:「返回沙灘找你的眼鏡,看看你運氣好不好,也許還找得到。」一片漆黑的沙灘上,手電筒燈光一打,很快地就找到了,老妹笑開懷說:「這下不用配新的了!」我開玩笑說:「你運氣好,沒想到玩金門,送關島,這下多關在島上一晚了!」

旅行的趣味就是在這些意料外的狀況,當然前提是不危及生命安全。

2019年和老媽的旅行記憶從金門島嶼開啟,之後我們還去了其他地方,也包含另一個島嶼,這就留待下次再說,當年老媽一直說我們像瘋子一樣帶她到處玩,直到2020年疫情大爆發後,老媽突然幽幽的說:「還好我們都先玩過了!」人生很多值得珍惜的都是當下,旅程有時候最讓人懷念的也是說走就走。

#艾瑪事艾瑪式

#島嶼週記2024

【島嶼週記2024夏】 記錄自己的歷史

圖/文 阿麗

喜歡透過看自己的照片來區分不同時期的我。

例如最好辨認的特徵之一是髮型,接受嘗試不同髮型的我,曾有幾次有了新的模樣。

左上,那是大學之前還在找屬於自己的模樣,印象中比較常燙頭髮,燙捲、燙C字彎、燙直。那時不知道哪裡想不開而燙了小捲髮,不會整理的情況下,亂如雜草,也顯的臉寬,常常也不太敢合照,或是常常用手遮臉,

中上,是有史以來最短的頭髮,理髮店姐姐再三跟我確認「要剪這麼短嗎」,可能很擔心我會哭著走出門。

原本是希望後頸可以剃高,就像男生頭那樣,但理髮店姐姐費盡唇舌勸退,我只好折衷將後腦勺打薄往上有層次就好。好像別人比我更擔心自己的頭髮?

這段時間意外覺得清爽,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覺得頭腦輕盈。

右上,覺得自己就是短髮為主了吧,所以想嘗試新的髮色,第一次體驗漂髮。

只漂了一部分頭髮,這樣的設計會讓頭髮勾耳後的時候露出顏色,就喜歡低調的任性。結果那陣子發現很多妹仔也流行這種設計,瞬間開心不起來。

左下,漂髮打鐵趁熱,直接整頭都漂起來!用了紫粉色的漸層,非常夢幻,那時候越來越覺得自己好美,拍照的膚色都看起來很柔和。

原來只是髮色不同就可以讓我心情不同。

中下,第一次嘗試藍色系染髮,很顯黑眼圈,看起來臉髒髒的,所以每天很勤勞洗頭,想盡快把藍色洗淡一點,這是花了最不知所以然的錢。

右下,最接近目前的狀態,把之前漂髮的部分全剪了之後,重新留長,再局部挑染。

我才知道所有視覺的順眼,都在光影之間。挑染髮色讓整個人看起來不死板,也感覺頭型圓潤飽滿,這陣子怎麼拍照都覺得好喜歡自己。

我們常說要愛自己,去旅行、去購物、去吃美食,以為用錢才能獲得所有,但我只是透過原本就有的手機相機,紀錄自己的歷史(包含黑歷史),就能發現讓我自己感到快樂的方法。

快樂的取得,不需要很昂貴的付出,很多時候就只是一個讚美自己「哇!我真厲害」,身體的血液隨之起舞。

刷牙的時候多看鏡子裡的自己一眼,說聲「你好漂亮」,就能擁有滿滿的打氣。

我透過不停不斷的閱讀自己、認識這個最靠近自己的朋友,把所有最好的事物跟他分享,互相照顧彼此的狀態,把他當成我的另一半來愛著,看著他越來越美好,不知不覺我也被影響,而成為越來越好的人。

如果你希望自己越來越好,但不理解什麼是愛自己,就先對自己拍照吧,把「他」當成親愛的另一半,去想看看,你會怎麼對「他」好呢?

【島嶼週記2024夏】老老鄰居


圖/文 顏鴻

以前只知道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幾年回家陪伴父母的日子,還見識到了老朋友,老鄰居的魅力。

父母親兩人攜手共度超過一甲子歲月,兩人都來自貧困的家庭,自從搬到木柵市場租屋開店養家度日後,在現居地住了五十多年,除了一些老朋友之外,老鄰居就像是多年老友一般的存在。

有一位賣菜的阿姨,曾經是請來幫忙顧店的鄰居,媽媽經常說這位阿姨的女兒嫁到桃園仍然每個禮拜回家探望她,雖然阿姨行動緩慢,但女兒帶她到市場總會特別走來家裡坐坐;有一年母親節,阿姨家的子孫回家聚餐後,特別推著輪椅帶阿姨來跟母親聊聊天,那一次竟是阿姨跟母親最後的道別。每當母親想到這位阿姨,總會再講一次這位阿姨對她的好。

隔壁賣雞的阿姨,年輕時,不僅手腳俐落、除了有眼光、也有膽識置產,子女孝順、生活無虞。後來隨母親成為慈濟委員後,不論是環保志工、訪貧、為關懷戶清掃家裡…等等,阿姨總是載著母親她們同組的志工四處忙碌。直到前年在市場裡遇到,原來比母親年輕的阿姨,這些年因為兒子健康的問題煩惱,增添了許多華髮、身形也憔悴許多;但凡阿姨來到市場買菜,必定到家裡與母親聊個幾句,互相關心!

去年陪父親到公園運動,遇到住在家後門出去開麵線場的90多歲阿伯,阿伯騎著一台電動輪椅,開心的與父親打招呼,然後說他因為在門口搬東西滑了一跤,開刀躺了一陣子,大腿都沒有肉了,現在要多出來走走運動;那時阿伯跟我說他的妻子已經在床上躺了好多年,生病跟照顧的人都很辛苦,還好後來兒子幫他請了外傭,他照顧的壓力才減輕。因為跌倒無法走遠,買了電動四輪車,可以開著到處晃晃,看看鄰居。

前兩天陪父親到公園運動再次遇見阿伯,兩位老人家時而走走,時而坐下來聊聊,看著公園旁,新蓋的大樓已經接近完工階段,阿伯說他有分配到一間75坪的房子,也不多想還會不會住進去?然後瀟灑地開著他的電動車,說要開去河堤散步;後來從父親口中得知阿伯的牽手去年底已離他而去。

以前的長輩因為居住的環境跟現在不同,會有許多一起長大的少年伴鄰居,而在多元忙碌且移動方便的現今社會,住在公寓大廈、電梯大樓裡的鄰居可曾好好的互相認識?遠親不如近鄰在在說明了鄰居相互關懷的重要性!

人生走到一定的年紀,想必會面對許多年輕時無法想像的事,我在陪伴父母走向人生最後階段的日子裡,看到了面對病痛,面對親人、朋友老去無法言喻的心情,身邊的老鄰居心靈的陪伴撫慰,如同茫茫大海中可以休憩的島嶼般,讓人得到依靠!

【島嶼週記2024夏】語言是大海

文/ 小佩

會想學習日語是因為實在是太喜歡看漫畫了!過去許多相對冷門的漫畫總在引進一兩集後因銷售量不佳而被出版社腰斬,讓人扼腕不已。這幾年電子書市場漸漸活絡,即使身在台灣,只要準備好魔法小卡(信用卡),就能夠快速購入最新的書籍還不用寄送時間,而日本漫畫市場的蓬勃,即使不花錢,也能在許多平台上看到試閱的各種日文漫畫,簡直划算到不行。

種種因素下,學日文的念頭又再度萌生。

然而從學生時期開始,我的語言學習過程就是一連串的挫敗,漸漸地認為學會一門語言是一項專門技藝,總覺得是非常厲害或有語言天分的人才辦的到;且過去所認為的學會一門語言,標準總被提升至要能和其他國家的人流利的對話才算是「學會」,更有甚者,目標更是放在像母語者那樣對話、發音,務必要不被發現是外國人才算達標,也因此對學語言就彷彿一道無法跨越的高牆。

但或許是疫情期間,各種實體活動被迫暫停,反倒造成了線上課程蓬勃發展,又在看到一篇文章講述學會一門語言大概需要一千小時的時候燃起了希望。

算一算若每天花半小時,只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就算比別人笨,花十年學習一門語言不也是相當划算嗎? 而且相比起過去,現在學習的免費資源真的很多,不管是YOUTUBE、網站、APP從免費到付費、從文字、聲音到對話課程應有盡有。

而且這次在開始之前我給自己的目標就很明確,不需要有多流利的對話能力,只要能夠閱讀漫畫、繪本就算是成功了。也因此在這次的學語言的路上,我不再像是過去學生時代時學英文那樣沮喪,沒有了比較的目標,沒有了誰給我打分數後。我才發現原來學語言可以這麼快樂,在過程中比起錯誤,更多的是看見自己的進步。開始看懂簡單的句子,漸漸能用日語查字典,可以在旅遊時進行簡單的對話,甚至到日本旅遊時發現便宜的漫畫也能大肆採購回來慢慢閱讀。

我才發現原來語言是一片海,不需要急著抵達對岸未知的島嶼才算成功,只需要盡情地徜徉其中就好。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島嶼週記2024夏】發現海廢新大陸


圖/文 ShuoYI

現在回想起人生第一次淨灘,應該是在2012年在望安島當海龜志工時的事了,為了讓上岸的母龜順利產卵,我們會將沖上岸的廢棄漁繩漁網盡可能地移除,避免這些海廢造成生物的二次傷害。

在認識O2Lab海漂實驗室時,最常參與到的活動就是淨灘,從在工作室集合,聽創辦人唐唐的工作室導覽介紹,開始等待要一同參與淨灘的其他夥伴,其實是滿心期待的,不知道什麼樣的新夥伴會加入淨灘的行列,在大家陸續到齊後,就開始了淨灘行動,分配好範圍並留意腳下的每一步,除了一堆保特瓶、保麗龍、大顆的浮球,開始陸續注意到以前不曾注意的小東西,竟然有玩具!!!

彷彿發現了一片新大陸,除了玩具那還會有什麼呢? 那時內心開始產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有麻將! 有彈珠! 有食物! 有奶嘴! 有成人用品! 有神祖牌!! 那時真的是開了眼界,海廢不分年紀,從沒想過海邊會出現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接著仔細一看有些東西上面寫的字是從來沒看過的,更不知道是從哪來到底經歷了什麼,忽然變得像偵探一樣想還原現場,各種腦補的想像,也許是船難?!也許是山上的河流將垃圾沖入海?也許是貨櫃落海?也許海底有個城市?

也許有太多的也許,而殘缺到不行的東西,就又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什麼像什麼,那就來變成什麼吧! 這大概是跟著海漂實驗室從淨灘找到樂趣的開始~

【島嶼週記2024夏】 練習說出需求


圖/文 Ida

身為兔奴與貓奴是很不同的體驗,兔寶雖然也能和人很親近,但大部分都是人在追著兔寶跑,至少目前我的經驗是這樣。

滿滿是一隻讓人很好理解的貓貓,餓了就哭夭,想玩就會在腳邊蹭來蹭去,想玩想搗亂就會自己甩起來,一切都很直接,直接到令我驚訝,原來相處是可以這麼直接的呀。當她想睡了,即使我把頭直接埋進她肚子裡,她也只會睜開眼睛眨眨眼,頂多小小的喵一聲抱怨,當她想玩耍了,就會自己找到逗貓棒,對著假勞贖各種拋接,沒有什麼需要隱藏的,沒有什麼需要擔憂的。

一直以來,我是一個很無法感受自己情緒與需求的人。看似穩定,實則是對於許多事物沒有自己的界線,忽略自已內心底層的情緒與需求,由於太害怕與他人產生衝突,或希望大家都覺得我很好,大多時候的我,會將情緒壓抑下來,試圖將當下的問題解決掉,至於自己怎麼想、有什麼反應,都不是我會去面對的事情。這樣的做法在我心力足夠,或仍能有效紓壓的狀況下會很有用,但當心力不足,工作實在太多壓力紛雜時就糟了,就像長期處於尖峰狀態的發電廠,一但用電需求突破閾值,電網瞬間跳電,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電網大崩潰,反而要花上更多時間與人力搶修才能恢復。

身為一隻貓,我想她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存在的意義與自己的可愛吧,不需要對於自己感到肚子餓而抱歉,也不會對自己直接坐在鍵盤上,打出一串「dddddddd[[[[[[[[[[['';'''''''」神秘文字有什麼罪惡感。本喵就是這樣,我想跟你玩,所以我在這裡,就在你面前,請你看著我;但即使你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我也不需要攻擊你、斥責你、或就不吃你給我的下一餐乾乾或肉泥,將昨日你讓我不開心的一切百倍奉還,今日事今日畢,當下的不爽就當下表現,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心靈交會。

滿滿是我的師父,我正在跟她學與人相處的學問,與愛自己的真諦。

#島嶼週記2024夏

#滿滿在看鳥

【島嶼週記2024夏】 。人生走心處方簽|第二帖:膨風水蛙殺無肉。





圖/文 士恩

■ 主治:過度膨脹自我,虛有其表,敗絮其中。


■ 配方:真的沒有人在關注你、說謊的人要吞一千根針、退潮後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 副作用:容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老實人。

最近大家提到的「容貌焦慮症」大多指的是自己對外貌的不自信,進而產生焦慮感,但在這社會中更常見到的,是來自更多對自己過度膨脹的例子,數不勝數,讓自己成為比蛤蟆吉還大的膨風蛤蟆,試著用空虛的大小來做絕對壓制。


問到許多人們為何如此做,有好一部分的答案都是指向「我怕別人覺得我...」、「我覺得對方會....」,焦點永遠都放在其他人,但其實大家都非常認真在關注自己的事,因為他們大多也都擁有像您一般的困擾,所以請不要再自以爲很多人都在關注自己了,拜託。


幫自己膨脹的過程,透過一個又一個的謊言把自己肚子撐大,深怕被戳破,其實也活得膽戰心驚,必須得用更多的謊言來讓這齣劇變得更完美,人設垮台的瞬間,諒誰都扛不住,讓我們試著把一層又一層的人設卸下,其實面子是這世間上最不值錢的東西,用說謊撐出來的面子,比衛生紙撕成兩張後還要薄,吹彈可破。


時間會證明一切,抵禦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成為最真誠的樣子,真誠能讓自己無往不利,謊言讓自己揹上沈重包袱,捨棄那些一文不值的面子,相信老生常談的內容,準沒錯。


生命不應該只存有其他人的期待

請多給予自己的真誠一些鼓勵。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解憂百草生

#人生走心處方簽

#不為誰好只求自在

【島嶼週記2024夏】「靠海生活」市集,淺談國樂成音觀點


圖文/ 彼得蘇

成(混)音就像是一個廚師、調酒師,混和元素後提供給顧客(觀眾)。

活動總共分成兩天,第一天的演出有兩組國樂。大家都知道,國樂這種屬於弱音樂器在戶外演出,肯定不是在舞台前擺兩支所謂的槍型麥克風就能處理各樂器的平衡。

笛子的聲音響亮穿透,而揚琴或二胡的聲音是微弱的,既然發聲原理不同,現場直接發出的音量或響度也是不一樣的,也許笛子不透過麥克風的聲音就很亮了,但其他樂器聲音就不太夠。這時候如果又選擇只用槍型麥克風去拾取區域的聲音而不是每個樂器個別收音,就沒辦法就特定聲部或樂器單獨調大或調小。如果這個團有嗩吶這種超大聲樂器,肯定在聲音平衡上又會有更多差距。

曾經我們做了一個活動的成音估價,舞台上有40個樂器元件,我們規劃使用40支麥克風來做成音。但其他業者僅規劃了4支槍型麥克風,當然在價格上就會有很大的落差。結果就是,聲音不清楚,觀眾只聽到風的聲音。

一個廚師如果不懂得食材,是沒辦法烹飪出美食的,頂多把東西煮熟而已。同樣,一個成音師如果不懂得樂器、音樂,他也許就是一個音響店老闆,懂得開機跟關機,讓音響發出聲音而已。

前面提到的笛子與嗩吶,或者打擊樂器,本身的直接音這麼大聲,還需要收音嗎?這個問題也常常有人問到。基本上,如果演出的位置離觀眾有一段距離,或者有轉播或錄音的需求,還是得給予麥克風收音。這樣,當聆聽者所在位置不是在舞台正前方聽不到直接音時,系統仍有拾取這個聲音,能在混音器上做平衡的工作。

聲音要怎麼傳遞給觀眾,除了演出者本身需要做功課,成音師也必須不斷地自我要求與精進。演出與成音是無法分割的,因此,演出者必須搞懂手上的樂器,音響人也應該了解手邊的機器,才能一起呈現完美的演出。

【島嶼週記2024夏】北投島02 魔坑-前傳

文/ 陳藹文

對一般人來說,北投是山,是溫泉,是城市或小鎮,是觀光勝地,怎麼也不會是一個島,因為,要看出這個島並不容易,所以說這是一個祕密,某天我看出來的時候,十分訝異,莫非,我有超能力。

那就來說一下故事,尋找超能力養成的蛛絲馬跡。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女孩大學畢業回到基隆做廣播電台的工作,後來去台北上班好幾年,又回到基隆,大概三十歲前後,開始想要關心居住的地方,對所在的城市感到好奇,或學點有的沒的充充電,跑去基隆社大上了一些課,有短期的竹笛,有一系列跟基隆有關的講座,有上山下海的基隆采風課。

沒多久就投入當時初流行的社區營造,跟同學、學弟一起組工作室,做社區報,做文物調查,辦各種活動,還幫忙小地方新聞網寫報導,接基隆社造中心做網站的案子,因而認識了基隆社大的主秘。沒想到這個主秘,後來變成北投社大的校長。

中間在基隆上過幾個班,也去台北幫朋友公司做行銷企劃編輯,接著去台中兩年做農夫市集志工,還曾回老家雲林兩年,最後竟然跑到離島澎湖去開書店六年,如此立定志向離開基隆一路往南走,去陽光燦爛的地方,差不多佔據了她的四十歲前後。

不過,以為的「最後」並不是最後,總還有更後面的事一直迎來,以為能在離島逍遙度日的時光並不順利,老天伸出一隻手用拇指和食指把人硬捏出島,從靜得要命的安逸書店書堆裡,被拎回雲林和基隆,因為一位家人猝逝,要用時間去陪伴另一位家人。

以陪伴為主軸的那一年,每個月只回澎湖一次,顧幾天書店,剩下的時間放著以「無人書店」方式運作;待基隆的日子相對空閑,就在老朋友變成北投社大校長、想要在校內舉辦農夫市集、對網路空氣喊話問誰有興趣來幫忙時,她自投羅網、舉起了手。

開始跟著到處去拜訪農場,參與開會,催生市集,活動拍照,農產品試吃,時而幫忙叫賣,更多時候自己買起來,最後竟然答應幫忙企劃編寫出版一本書,又是一個詭異的「最後」,為了最後那一本書,要去更多的北投,開更多的會,拍更多的照片,整理十萬字資料。

這個故事不是都市傳說,根本是恐怖片等級吧,這是不小心跟上勇者一行人去斬妖除魔了吧,北投若非突出海平面的一個島,那就只能更寫實地、用更現代化語言來形容,是一個坑。

跟澎湖不一樣,澎湖是澎湖國,是桃花源,對開書店的女孩來說,是應許之地,不用吃人間煙火都會美得要命的夢幻島嶼;北投並沒有比澎湖近多少,每個去程要用三小時計算,包含等車搭車走路換車再等車爬山,才能攻頂,然後無法抗拒地跳進去島心裡面,是魔坑之島。

像可以活五千年的精靈芙莉蓮五十年前才跟勇者一行人去挑戰,現在又帶著徒弟再度踏上同樣的路,做同樣的事,曾經開過小書店的老女孩,不但「後來」再寫了第二本,然後「現在」又走上第三本的路,這時,已顯示為五十歲前後。

#島嶼週記2024夏

#北投島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24夏】分享


圖文/ 阿麗

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所有轉變?這是近幾年來我一直在嘗試的事情之一。

為什麼需要紀錄自己的轉變呢?我想可能是因為,自從接觸了田園、植物之後,開啟了一個關心自己的機會,對自己產生好奇,想看看自己的故事。

過去的習慣,都是透過手機拍日常生活,來記錄自己發生的事情,但手機的容量會滿,所以通常舊照片就會被分裝到硬碟裡面封存,哪天想要突如其來的分享就很難找。

之前會寫部落格,用文字記錄。後來嫌麻煩沒有繼續做,廣告也越來越多,相對社群帳號想寫什麼簡簡單單就可以寫。

但我卻變得不知道自己要記錄什麼。

所以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分享自己的感覺。我只是在澎湖這裡過著「我想體驗的生活」。

直到2021年吧,把一個空間整理出來,成為自己工作時可以待的空間,我好像開始在這裡建構一個自己未來的樣子,因為從來沒有設想過未來,所以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心情讓我很珍惜。

也因為想到可能會分享過程給其他人,所以願意記錄,那時候才認真整理了海玻璃手作的粉絲專頁。

可能成為榜樣,可能成為學習的對象,總之只要有人成功了,他的過去就會變成眾人想要得到的學習。

我開始重拾拍照—為了要拍手作作品;我也參考各種編繩的設計—為了在網路上與眾不同;我學習軟體各種新的功能—為了讓網友購物更方便。

學習各種新鮮事後,我再度發現新事物,就是「解決辦法」的資訊搜尋量是最大的。

「解決辦法」可以區分很多層面,例如,我常常以為大家都懂的事情,卻不是每個人都理解,那,這樣的事情就可以記錄下來分享。

表面上看起來我只是在記錄日常的分享,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一個解決辦法的資訊,這種互利的關係,突然讓我感覺很好。

我開始透過錄影片、文字,紀錄每天的心境轉折或是體悟當作分享。

然後突然想起有一位常常直播的作者Ruowen Huang,他的直播內容是為了自己小孩長大後,可以搜尋找到解答而錄製的。

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傳遞愛的感覺,因為愛自己的子女而錄製,所以內容充滿愛的叮嚀。

而我,為什麼需要紀錄自己的轉變呢?

除了對自己好奇之外,也想看看是否能幫助到其他人。參與島嶼週記是其中的管道,不論透過什麼樣的方式,我都想分享出去,因為只要有一個人產生共鳴、找到他人生中的解決辦法,而影響到他接下來的生命,那我這一生的這個「分享」體驗,就圓滿了吧!

【島嶼週記2024夏】初探那座美麗寶島

文/ 艾瑪

島嶼週記是個愛寫作的朋友發起的活動,當時發起人身處離島,因此參與者多為離島友人,為期三個月,以每週一篇的速度交稿,後來發起人寬容的收了我這個偽離島人,寫作就是一種沈澱與整理,參與過後的感覺很美好。沒想到,在2024年春天即將入夏的交接時刻,朋友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主題雖然不侷限在「島嶼」,但身為一個「島國」(註一)子民,還是喜歡寫關於島嶼的事。

註一:根據維基百科定義,島國指國家主要領土位於一個或多個島嶼之上,根據2004年統計,全球有49個島國)

我的第一次環島竟然是因為客戶

台灣無疑的是個被海洋包圍的島,幾乎每天都有人在環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學生時代流行瘋狂的機車環島,但我始終沒有成為瘋狂的一員,也從來不覺得環不環島有什麼差別,直到2011年春天,因緣際會帶著客戶環島圓夢,我才真正被這座島嶼驚艷!

當年,尚未開放中國籍旅客自由行,以商務申請入境者,需要邀請公司擔任保證人,避免產生非法滯留情事,當客戶提出終於可以來到朝思暮想的寶島,希望我安排一次環島旅程時,身為業務當然得滿足客戶需求。環島之前,客戶要求先到聲名遠播的日月潭,即使居住在中部多年的我,去日月潭的次數也是一隻手就數完的。 

日月潭就算比不上有天堂美譽的杭州西湖,但日月潭精緻的湖光山色還是有其迷人之處,特別是在初春乍暖還寒的季節,仍有些冬季的靜謐感,卻從冒出的綠芽嗅到春季的甦醒,我從來沒想到日月潭的水會呈現碧綠色,我也從來沒做過小船環潭,看著四周的山色,也沒想到,走上岸吃一顆熱呼呼香噴噴的阿婆茶葉蛋是如此美味,還有關於日月潭的古老白鹿傳說(註二),多年後因緣際會再訪日月潭,頂著九月清晨的涼意,握一杯溫熱咖啡,看著湖邊日出緩緩升起,那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日月潭體驗。  

當年客戶印象深刻的花蓮,如今受到強震影響,等待美麗重生

第一次環島是順時針方向,也就是從中部往北走到東部,受限於時間安排,當年沒有在基隆宜蘭停留,而是直奔花蓮,沒預料到寫島嶼週記的此刻,正是花蓮403強震後將近一週,找出當年和客戶到訪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照片,有種不勝唏噓的感觸,那雖然不是我第一次到訪(其實也不過第二次),但站在懸崖峭壁向下眺望溪水湍湍,仍有種不真實的感受,我始終記得客戶站在那裡忘情的觀看四周的景色,不停的讚嘆著:「太驚人了!這一切都是天然的,簡直不可思議!」真的只有站在太魯閣的時候,才深刻體會到何謂「鬼斧神工」,原本在去年底訪花蓮友人時,還想著今年抽空再去一趟花蓮,想再去看看美麗的太魯閣,怎料一場地震讓太魯閣過往的美只能從記憶中溫存,就算復原了重新開放,也已經不是當初的太魯閣,但仍舊希望早日能見到重生後的太魯閣美景。  

當年住宿在花蓮理想大地,這算是東部很用心經營的飯店,園區內猶如歐洲般的造景,對住過不少五星級飯店的客戶來說,的確有種驚豔感,特別的是能在園區內搭船順著河道遊覽園區內美景,總是令我想著徐志摩底下的康橋撐篙是否也是類似情景,又或者知名水都威尼斯是否也是如此感受?在還沒親自去過這兩個地方前,都無法知道真正的答案,不過當年理想大地的良好住宿體驗的確在心裡留下深刻印象,這也就是為什麼時隔將近十年後,我帶著母親與家人去花東旅行時,就讓大家試試不同的住宿體驗,同樣留下極為美好的印象,特別是一家人悠閒的享受搭船時光,這樣的記憶不能只存在與客戶之間,也該讓自己和家人多一份珍貴回憶。  

當年在花蓮另一個讓客戶讚嘆不已的景點,就是猶如仙境的慕谷慕魚,當年進入時還免申請入山,後來就不是那麼容易進入,說是仙境一點也不為過,隨著車行蜿蜒高度越高,三月初的山裡春季雲霧繚繞,彷彿要把我們視線所及的美景都遮蓋,不讓我們輕易瞧見似的,車到指定位置便停下,剩下的一小段路需緩慢步行,山裡寧靜的都能聽見花瓣與樹葉搖曳的聲響,搭配著不同的鳥鳴聲,雲霧中的美景若隱若現,等我們停下腳步定睛一看,才驚覺我們是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啊!翠綠高聳的環山更顯得我們的渺小,不知是雲或霧,就在觸手可及的距離內輕輕流動,真的伸出手又發現什麼都捕捉不到,沒有通訊的山谷,除了原本大自然的聲音,就只有我們讚嘆的氣息聲在山谷迴盪著。  

當年行經臺東最可惜的就是時間過短,因此沒有太多印象深刻的記憶,雖然行程安排泡溫泉,但客戶沒什麼太大興趣,因此在我的大腦記憶中,就沒太多台東印象,倒是後來認識台東友人,去了幾趟台東,關於台東才在我大腦中建構出立體印象,這就留待後續島嶼週記再說吧!

總之從台東一路走到墾丁,當年墾丁的觀光就頗負盛名,加上當時破億國片「海角七號」帶起的風潮,即使當年到訪墾丁時風潮已略退,但仍是少不了朝聖的景點,於是探訪的幾個電影景點,享受夜晚熱鬧的墾丁大街人潮,也算是帶客戶見識台灣夜市,沒想到的是客戶竟然對於沿路看到的甕缸雞以及腳底按摩有興趣,明明客戶來自於抓腳盛行的廣東,但就想試試台灣的腳底按摩有什麼不同,至於那個甕缸雞,客戶吃了口齒留香,隔年等我去拜訪他時,帶我和老闆去他家吃飯,還特地跟我們展示,自從他旅台返回後,也自己搞了個甕缸雞配備,果然是搞機械的,弄個馬達來驅動鋼管,虧他想得到。  

墾丁住宿有個插曲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飯店的疏失,導致我們的房間被安排在團客區,而當天偏偏有二間學校畢旅團入住,誰沒年輕過啊,想當初我們畢旅也是瘋狂玩樂,於是我請客戶先在大廳休息,我就到櫃檯去要求飯店要想辦法把我們換到距離團客遠一點的區域,避免被打擾,櫃台服務員一臉為難,這時客房經理了解狀況後,二話不說幫我們免費升級到villa區客房,但要請我們稍等五分鐘,才剛協調完成,門口兩三台遊覽車停妥,一大群畢旅的學生喧鬧進入飯店,以畢旅規格來說,能住在福容真是不錯的了,難怪他們這麼興奮,倒是客戶皺起眉頭,我還沒來得及跟客戶說明,經理就走上前來,引領我們到villa區房間,只見服務生幫我們把行李按不同房間分別搬上高爾夫球車,然後領我們上車,這時候就聽見客戶說:「這服務不錯!」我瞬間鬆了很大一口氣,慶幸自己剛剛的據理力爭,也讓我對福容留下好印象。

客戶入住的villa高度比較高,一開窗就能看到寬闊的海景,墾丁海灣的美盡收眼底,我住的villa雖然比較低一點小一點,但有個小陽台,能夠賞日出喝咖啡,也是一種旅行享受。  

和老闆約定在墾丁碰面,所以從墾丁到高雄段就是自行開車,那也是我第一次開南迴段,沿路遼闊海景在南台灣春陽下閃閃發光,讓人很難不分心,才想著可惜無法停下來好好看海景,就收到另一台車老闆的來電,在前面幾公里處有個濱海咖啡廳停下,喝個咖啡看看海,當我開著老闆的名車轉進咖啡廳停車處時,只見店員探頭張望,露出對名車驚訝神情,看到駕駛座的我走下來,我想瞬間就有許多小劇場了,「啊!這個不是貴婦,應該只是開車的。」我心裡忍不住竊笑。海風徐徐,椰樹影搖晃,碧藍閃閃的海水,縱使老闆和客戶在我身旁聊著合作商機,但此刻小小業務還是有些偷閒的心情,沈浸在這美好的場景中。

抵達高雄進入都市區,沒有太多深刻印記,唯一的記憶就是在高雄收的日本311大地震的消息,當下很是震驚,後續看到新聞畫面才知道災情慘重,而我也沒想到這篇週記竟然串起友好台日的兩個傷痛印記,這種巧合實在無法言喻。  

高雄留宿一晚後就直接送客戶到台北,主要是因為客戶有另一個配合許久的貿易商,堅持要客戶留一天讓他做東,於是我沾了客戶的光,得以享用圓山飯點午宴,果然是用來招待國賓的飯店之一,每道菜的精緻和前幾天環島時吃的平民美食全然不同,當然在客戶心中台灣最美味還是烏魚子,客戶吃一口就把店家有的烏魚子現貨都買走了,我算是意外地幫台灣刺激了經濟,店家笑的可開心。

吃完圓山午宴,趁著客戶放行李時,也參觀一下圓山的客房,這貿易商出手闊綽,訂了很難訂的窗景房,雖然都市景色不若天然美景,但以圓山飯店位置來說,窗景的無遮蔽寬廣還是很令人心曠神怡的。放完行李,和客戶一起去故宮逛逛,說來慚愧,那可是我第一次進台灣故宮,幾千里外的北京故宮都去朝聖過了,卻沒去過台灣故宮,實在是太不應該,客戶早就耳聞台灣故宮館藏豐富是北京故宮數倍不止,北京故宮僅留下原本的建築,沒有太多文物,這個都市傳說,直到我走進台灣故宮得到了印證,故宮館藏真的太豐富了,看得意猶未竟,眼花撩亂,北京故宮的數百年建築雖然令人歎為觀止,但沒有相對應的文物點妝,就覺得少了點什麼。  

原以為只是陪伴的環島,卻意外成了他人實現夢想的推手

第一次環島,和客戶有了許多第一次的共同回憶,站在慕谷慕魚的群山中,客戶感動的跟我說太感謝我的安排,他說:「我的人生有三個夢想,一個是創造出自己的事業王國,一個是來親自看一圈寶島台灣,一個就是而子能接手我的事業,謝謝你讓我完成第二個夢想。」我望著魁武大漢的客戶感性地說出這番話,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但世事無常,就在幾年後,客戶因為心肌梗塞離世,時年五十五歲,當我去跟他老婆兒子(當年也一起遊台)致意時,走進那熟悉的宅院,少了客戶豪邁的笑聲與招呼聲,竟有幾分寂寥,他老婆說,客戶遊台返回後,屢屢向朋友說起寶島之行總是特別愉快,還一直想著要再玩一次台灣,卻沒想到此生再也沒有機會。

走出偌大的宅邸,穿越過客戶一手建立起的事業王國,心情五味雜陳,雖然最終老婆孩子決定轉讓股權,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符合當初客戶的夢想,但至少在客戶離開前,他完成兩個夢想的笑容,已經沒有什麼遺憾。  

我從未想過第一次的環島,會帶給我這麼多的特別印象,更沒想過會成為他人夢想實現的推手,至於後來的環島,又發生什麼更多的故事,之後的島嶼週記再來一一說明吧!

【島嶼週記2024夏】關於地震


圖文/ 顏鴻

今年邁入人生一甲子的歲月,退休後,想說自己在60歲這一年,走一趟難忘的旅程,沒料到先生會有時間陪伴,並且認真的規劃一趟七天東京之旅。

四月三日剛好是農曆生日,也是飛往羽田機場出發日,貼心的兒子先載我們到松山機車再去工作。因為對東京完全不熟悉,當先生行程時,女兒協助網路搶票、買網卡、下載自助登機APP... 等等事宜,一路順利,然而在即將展開快樂旅途等著上飛機時,就在松山機場候機室發生7.2級大地震!

剛從登機門旁的洗手間走往候機大廳時,先有頭暈的感覺,接著天搖地動,於是蹲下,幾乎是用爬行的來到牆柱邊蹲好、雙手護著頭部、眼睛逡巡尋找先生的蹤影,卻看見坐在沙發上的先生還拿著手機拍照;這一震,認識到先生完全沒有地震防災的實際作為,而我也震出了心底潛藏的深度恐懼!

921大地震那年,女兒升上小二,兒子中班,我剛從普通班級任轉到資源班教學,開學不久,工作及家庭兩頭燒,疲累到竟然沒有被凌晨一點四十一分的8公里淺層大地震震醒;而是早晨接到來自母親的電話,才知道因為大地震全台停課!

一開始社區停電,復電後當電視畫面不斷出現災難現場救災的影像時,我的腦海中卻浮出1993年公公過世那日的情景。家人們在醫院助念8小時候,留下先生噢,而葬儀社一直到半夜才通知大體可以送進殯儀館,由於是剛過完年期間,陪著大體進到爆滿的冷凍庫,走道上堆著一些奇形怪狀的遺體,竟然沒有蓋著白布,那個驚嚇造成我心裡很大的陰影,有好長一段時間,晚上無法成眠,最後只好求助母親帶我去收驚。

921地震的畫面再次觸動我內心的驚恐、害怕、無助,竟然好幾天全身無力,無法好好工作、渾渾噩噩的不知道又過了多久,偶而就來一次無法成眠的痛苦轟炸!直到某次參加輔導研習營活動,在小團體帶領老師的引導下,翻攪這個困擾已久的深淵,發抖、喘氣、害怕地慢慢說出來,同伴們的傾聽、同理與安慰,終於將長期放在心裡的抑鬱及壓力釋放,獲得面對自己內心恐懼的力量!當時得到的幫助,也是後來在教學場域,兼任輔導行政工作的契機。

四月三日的地震,目前為13人罹難、1,147人受傷、38人留置及6人失聯,美麗的花蓮,砂卡礑步道柔腸寸斷,大自然再次展現不可思議的力量,渺小的你我,生活在地震帶的台灣,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座心愛的島嶼?

【島嶼週記2024夏】。人生走心處方簽|第一帖:氣氛破壞王。





圖文/ 士恩 

■ 主治:讀不懂現場氣氛,友誼小橋破壞者



■ 配方:講話慢兩秒、感覺對方態度是否嚴謹、打消自以為的幽默感、發揮同理心。


■ 副作用:一個不小心就變的太貼心。

幽默感用在對的地方,可以畫龍點睛,反之則成為畫蛇添足,甚至成為友誼破壞者。每個人的體質、個性設計不同,也得按照不同的設定給予不同的社交模式,例如有些人就是不適合裝可愛,或是有些人不適合說老話,了解自己的運作模式,知道哪種談話方式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發揮,自然能減少來自其他人內心小劇場的惡意詛咒。

大多懂得讀氣氛的人們,都能擁有較自在的交友圈,請不要隨意參照網路或書本上寫的『如何讓你獲得好人緣』之類的來操作,容易搞得身敗名裂,記得不是一款米養百樣人,不然容易落入社交陷阱當中,當你黃粱夢醒時,才發現怎麼朋友跟自己距離百米之外,不管怎麼靠近都會維持神秘的距離感,或許這是他們盡量想遠離你的奮力一搏。

有些朋友們會急著想趕緊接住對方丟出來的話語球,這屬於社交隱性焦慮的症頭,不妨多往內在詢問自己,這件事情自己真的可以在同個頻率對談交流嗎?還是容易處於說錯話的時機?如果審視後發現這個話題自己無法輕鬆駕馭,不如張開雙耳來聆聽,試著消化對方傳遞的訊息,適時點頭理解,有疑問時再提問即可,這樣就不小心完成了一趟舒服又自在的談話了。


眼睛睜大點,有些話不說比說還好,寧可當個有質感的人,也不要淪為一開口就受到閉嘴詛咒的產物,創造和諧自在的氛圍,人人有責。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島嶼週記2024夏季

【島嶼週記2024夏】2020正式加入O2Lab海漂實驗室


圖文/ ShuoYi

不知不覺時間就來到了2024,繼上一次的島嶼週記已是2019的事,但2020又是一個新的啟程,也是正式加入O2Lab海漂實驗室的開始,在2014還在虎井替代役的時候,管理幹部的朋友(小貝殼)輾轉介紹了這個工作室的創辦人唐唐,那時因為畫海龜明信片而搭起了橋梁,在休假或有朋友來訪時,就會去海漂實驗室晃晃,那裏充滿了許多有趣的海廢物品,甚至2019年與民宿合作時,也會帶換宿藝術家去參觀參與淨灘活動的地方,因此與唐唐還有工作室的其他夥伴越來越熟。

一直到2020結束了民宿的合作後,某天唐唐忽然問說有沒有興趣來海漂實驗室試試看,那時也沒想太多的就一口答應,從一開始的作品寄賣,聊到對於教學的想法,實際參與了工作室的活動以及展覽,發現自己的能力或許能為工作室做點什麼,加上曾經的教學經驗以及課程發想,可以玩的事情似乎也越來越多,於是對有趣的課程設計產生更多新的想法,但最終還是會將海廢議題環環相扣,每年就會思考今年或是明年可以給學生什麼樣的課程。

隨著工作室的營運,要擔的工作內容也越來越多,從創作、教學、淨灘整理海廢、照顧工作室與換宿生,而工作室有時也會有客人參觀來訪,這些事情其實都蠻特別的,因為這不是在高雄會體驗到的生活,有時雖然也會感到疲累,但卻是相當充實的活著,也感謝工作室和澎湖生活的夥伴們能互相照應幫忙,未來也將會再介紹工作室的大小事~

『島嶼週記2024夏』如果我是一座島

文/ 鄧小佩 

在搬離小島後,我把自己活得像一座島。

不知道是島嶼、海洋給予了力量,也可能是週遭充滿著熱情的人們太多,又或者…根本只是當時太年輕;在小島的時候,我總是想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開店也好,申請補助也好,寫島嶼週記也好,似乎可以把存在心裡的那些有點想做但如果只有一個人絕對會放棄的事情,拿出勇氣來試試看;也許也有點類似自己遲來的青春期吧。

那樣的青春與熱情很棒、很難忘,但對於有些社交苦手的自己來說,其實也相對內耗。

過去總把自己比喻作為候鳥,在島嶼間來來去去,把目光望向他人。

但在回到大島後,我的工作與生活反倒比過去更不需要與人接觸,時間、空間反成為了大海,我成為一座島嶼。

然後我反倒開始思考如果我是一座島,這座島嶼會是什麼樣貌,上面是否有會爆炸的火山,是否有傷口不停流淌的小河,是什麼讓這座島嶼的心臟開心的鼓動,是否有存有可以成為其他候鳥停棲的湖泊。

在這幾年間,開始嘗試運動、開始料理三餐、開始學習語言,我緩慢的開始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過去被忽略的身體,情緒,然後接受或嘗試改變這些喜歡、討厭、與害怕所帶來的自己。

這系列的島嶼週記打算記錄下這幾年所做的嘗試與對這個身體的發現。也許這些改變很緩慢、很微小,又甚至可能走點回頭路,但對島嶼來說沒關係,畢竟島的時間足夠長的足以包容錯誤。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 島嶼週記2024夏】北投島01 秘密

文/ 陳藹文

這是一個秘密,請不要告訴別人,其實,台北是一片海,海上有座美麗的島嶼。

我住在名為基隆的陸地上一棟高樓大廈,樓下所臨並非一般馬路,而是一條流向海的河川。河道上有很多船來來往往,我家樓下正好是個可以搭船的小渡口。

只要我想去那座秘密島嶼,就搭上編號2088的客艇,睡一覺,約40分鐘船會靠岸,來到河海交會處,一座超級轉運碼頭,有很多百貨公司,其中一個能穿破雲直達天空,但我從未上去過。顯然我更嚮往小島。

從這個大港口前往離島最快的方法不再是海面上一葉葉亂疊的扁舟,而是長長的、四通八達、彷彿沒有盡頭的海底隧道,我會先跳上藍色輸送帶,再換乘紅色,只要不是上下班時間,海隧都很舒服,很多人只是站著被運送,連扶都不用扶。

最喜歡被紅色輸送帶從海底運出海面的那一刻,啊!重見天日了,尤其轉為半空中的高架行走,低頭可以跟樹梢問候的感覺非常美妙,紅線的海陸空洗禮,是前往秘密島的儀式。

島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的,在紅色輸送帶上發現自己如此義無反顧奔赴,以及大熱天走在冒煙的路往小山坡上爬準備去學校上課卻滿心歡喜時,我突然發現這是一座離島無誤,她充滿島的元素。

什麼是島?首先,島是離,有離才有島,要隔著海,車海、水泥海、或茫茫人海,要隔著海與大片的陸地分離,大片的、把人黏著的、或僵硬陳舊乾涸的陸地,如果能促成離,那便是島的基本存在。

其次,島是向上走,而不是往下沉,如果覺得被什麼吸引而想要往下沈溺,那就不是島,如果有想要前進站在高一點的地方看遠一點的世界,那就是島,是聳立,是挺直身體甚至能夠跳起來的核心力量使然。

最後,島是被水擁抱,或許有人用孤懸海上來形容,但我喜歡用被水擁在懷裡,聽起來比較幸福,因為我曾經在澎湖體會過,看似孤懸的命運,其實有溫柔,有君子之交,清淡,卻綿長。

同學們非常好奇為何千里迢迢從基隆跑到北投去上課,我總簡單回答,喜歡每個禮拜來一次北投半日遊啊。仔細一想,案情應該沒這麼單純,或許在我心中,與對澎湖的依戀相似,北投也是一座島,一座搭上捷運就能抵達的島!

必須紀錄一下如此偉大的發現,所以用這個夏天,來寫下我北投島的故事吧。

#島嶼週記2024夏

#北投島

【島嶼週記2024夏】所有的玳瑁貓在我眼中都是很美的存在

圖文/ Ida

滿滿來我家即將滿一個月了。

她是一隻七個月大的浪浪,小時候和兄弟姊妹一整窩被中途媽撈回家,結紮、修養過後,原本打算原放回誘捕地。據中途媽的說法,當時一打開籠子,所有的小貓咻得一聲消失地無影無蹤,只有她仍然窩在籠子裡,一臉「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樣子打著呼嚕。

她真的很愛呼嚕,我原本以為貓咪通常要按摩、安撫到牠高興才會呼嚕,但滿滿只需我把臉湊近她的身體,甚至只要把頭靠在她頭上,就可以呼嚕呼嚕個不停。在帶她回家前,我在YT上大概看過二十多個影片,從貓咪的尾巴代表什麼意思、貓食怎麼吃、敏感的貓該怎麼對待,到該怎麼提供貓咪一個多樣化的環境。

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情吧,只是沒想到,我的第一隻貓孩子,就是隻天使貓。不挑食、親人、不會亂咬、個性穩定,在她進到我家的第一天,籠子打開的那剎那,她就走出來開始探索環境,也樂於給抱給摸摸,唯一的小缺點是她怕高,所以我幫她買得高高跳台使用率超低,還有我幫他準備的紙箱隧道、貓抓板、小屋,她一點興趣也沒有,整天只想跟在我的腳邊喵喵叫,貓抓盆不是拿來抓的,而是拿來蹭的,只要在盆子裡翻個幾圈就能呼嚕呼嚕呼嚕個沒完。

有人說,貓咪是流量密碼,但我從大學開始就不是貓派狗派,而是兔派,認知上會覺得貓算是兔寶的天敵,即使網路上不乏有貓兔一家和樂共處的影片,但心裡總是難免擔心,因此從來不曾想過要養貓。直到三年前,最後一隻兔寶眸眸去當小天使,又在望安農場遇見優利卡,才開始覺得養隻貓似乎也不錯。

優利卡也是一隻玳瑁貓,毛色偏黃,常常會來農場蹭飯吃,她胸前有兩搓可愛的白毛就像小女孩的洋裝圓領襟,頭小小的、身材纖細,只是下巴長著大大的腫瘤。我們很擔心優利卡搶不贏其他的來蹭飯的貓咪,因此常常會特別為她留一碗乾乾,並想辦法撈她上馬公結紮並就醫。獸醫經過採血並用超音波檢查,判斷她應該是唾液腺長了星狀細胞瘤,因此動了刀試圖將腫瘤拿掉,但卻發現腫瘤已長得太深無法清除完整,只能用藥控制。雖然我們最初想讓她成為家人,可惜她流浪已久,再加上三番兩次的就診陰影,到後來彼此都成為彼此的壓力,她只願意在我們不在時出來活動,而我們則為了給她投藥就醫養了滿身傷口,甚至半夜時需要到三總掛急診縫合傷口,最終我們才決定將她帶回最熟悉的望安原放。那是當下我能為她與自己所做的最好的決定。

但從此我就喜歡上了玳瑁貓,所有的玳瑁貓在我眼中都是很美的存在。因此在我覺得想再養隻寵物來陪伴時,直接就想再養一隻玳瑁貓,說是遺憾的投射也罷,我直接與長期在澎湖進行貓狗抓紮的朋友詢問,請她假如有遇到玳瑁貓先與我聯繫,結果就遇見了滿滿。中途媽原本叫她阿滿,因為她實在太容易滿足——你要去哪遇見一隻手都還沒摸上去就開始呼嚕呼嚕開掌花的貓咪呢?

這就是阿滿來我家的故事。

未完待續。

【島嶼週記2024夏】願 你是個自由的人


圖文/ 念真

你的一切都大了起來⋯⋯

也越來越有自己的形狀

從那模樣小小的一團肉肉起。


從嚶嚶哭泣就是一切,

到  說著「好~」。

那是你開啟體驗的第一步,

認識這個世界,光分黑白再導到七彩,

你的眼光越來越遠,

看向那些酸甜苦鹹的世間。

說著不要不要,確立自己的輪廓,關於這個世界的邊界,還要含含糊糊的觸碰好幾年呢!

說著跑跑、跑跑,你背對我,走向離開依附關係的道路,

我沒說出口的是:願 你是個自由的人,

總是出聲的是:慢、慢、走!

即便知道你會安全的,還是會再添一句。

這是媽媽的叨叨絮語,

也是媽媽寫給你的情詩。


多麼害怕因為孩子會失去自己的一切,

如今看來,

或許是你陪伴我走過。一起創作。

我們停駐目光欣賞水滴滑落,噴濺著你的笑靨。

我們拾起大街邊落下的季節,你的小短手是肥肥嫩嫩的蝶,咻咻!飛不高飛不快,或許我希望它再飛的慢一些⋯⋯

【島嶼週記2024夏】音樂祭

 

文/ 彼得蘇三號

3/25日為期一周,從小島飛到大島,去音樂祭。

今年是第一次在雙系統的舞台上工作。除了系統上的差異,這次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音控師之間對通道命名的習慣差異,以及第一次跟沒合作過的STAGE STAFF一起工作。

如何用兩句話解釋單系統與雙系統呢?單系統就是觀眾區的喇叭與樂手演出者聽的舞台監聽統一由一套系統做,而雙系統就是舞台監聽與觀眾區分成兩套,由不同的音控師負責。(好像超過兩句話了)

所有舞台上的聲音都需要透過拾音體來匯集到音控台上,音控師將聲音混和後,透過主喇叭撥放出來給觀眾,或依照演出者需要返送到舞台上去給演出者的監聽喇叭or耳機。而這次我負責的是返送工作的部分。但因為每個樂團演出的編制不一樣,所以每個訊號來源都必須命名,以便我們快速辨識、與舞台溝通配接然後進行混音。

因為音樂祭這種輪番上陣的節目模式,每個樂團的器材不同,所以有時候吉他是透過麥克風去拾取音箱的聲音,有時候是直接透過XLR訊號線送到音控台。然而,這次協助規劃的夥伴的規劃方式用了比較多單純以序號排列命名,但這樣一來就容易讓舞台上的STAGE跟音控師在核對時需要再想一下。

簡單來說,通道13號如果固定叫做彼得三號,那大家就會很明確在標示上看到,快速知道那個通道在哪,但是通道13在這團是彼得三號,下一團又變成瑪莉四號,就會讓人不夠直覺。

其次,有的吉他訊號是給單聲道,有的是雙聲道,這樣一來系統在換團的過程中就要一直更改Patch,也會容易在監聽耳機內的PAN派送時容易失誤。

好吧,我上面打的可能都是外星文。

這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與STAGE的事先溝通也不夠充足。因為舞台上的聲音很大,沒有透過通話工具是不容易溝通的。後來透過IEMTALKBACK系統整合,已完全克服這個問題。但是只要有人走過來跟我講話,我就必須要拿下耳機,放下手邊工作靠過去聽他說,這一點真的讓我很困擾。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回歸到自己的位置上。

總之,這一次的工作經驗是非常特別的,雖然有一些不順利的細節,但也都有看到問題的原因與想到解決的方法,期待下一次能夠更順利。



加油彼得蘇三號! 

【島嶼週記2024夏】序曲

文/ 安小姐


島嶼週記是一件比安書宅還早發生的事,在安書宅2018年結束後,居然2019年還存在,每當想要寫些什麼覺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時,就吆喝朋友們一起來,各自寫,但互相督促,每次真的都好精彩,事實證明,我們心裡總有想寫下來的東西,需要的只是一股推進的力量,和一個囉唆得很可愛的催稿人。


時隔五年,我又覺得該好好來寫了,也想念朋友們一起寫作的時光,於是,再度號召安書宅的老朋友們,寫三個月的週記並不用多大的熱血,主題也不必定得太偉大,跟平常的身份角色無關也可以,字數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總之,再來寫吧,管他安書宅還存不存在,管他身處哪個島嶼。


沒想到真的召喚出九個老友,加上我一共十人,即將從410開始,每週寫一篇島嶼週記,放在個人臉書上,我再把文章集結到老安書宅如雲端古蹟般的粉絲頁與部落格上。


好消息是昨天已經收到第一篇,竟然有人比我還快寫出來,看來催稿人安小姐的筆是有點老了,文思已大不如前,必須趕緊整理好書房,騰出寫作角落,把散漫好幾年的心收一收,癱軟多時的身體挺一挺,雙手動起來,十跟手指頭飛起來。


期待十個人一百篇週記文字的誕生,蓋出我們的101摩天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