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宅】書店的數字人生v.s.文字人生

朋友問這些由來會集結成冊嗎?其實安書宅的故事都寫過了,早從籌備期心裡每天都有不同的念頭在糾結的時候,就一路都靠文字在梳理,不然,憑空想像我根本理不出頭緒。

為了與自己腦袋裡的想法對話,我是必須寫字的人,必須像現在這樣一段一段寫在自己面前,才有辦法展開,才能找出脈絡,甚至才能找到走下去的路。

記得上周末在「世界的詩歌課」老師提到他很喜歡寫字,是因為喜歡文字,現代人經常過"數字人生",好像生活裡甚麼都要用數字才能管理,才能清楚,何不嘗試"文字人生"呢?寫字不但可以抒發、紀錄,也可以增添生活美感,例如老師平日寫作都用鋼筆,偶爾用毛筆寫字,並非為了推崇書法或修身養性,純粹喜歡。

到現在還是用筆寫作,電腦只看email,喜歡寫信寫明信片,他鼓勵大家多寫字,為此他還特地帶了自己出的明信片冊來送給學員,並叮嚀不要把明信片留著,一定要寄出去,寫下一些字,寄給朋友。

用文字與世界聯繫。

而不是數字。

安書宅在這世界上的存在如果說有一點什麼價值的話,我想絕對不會是數字,我希望會是文字。所以,我把安書宅的目標訂在最低處:房租!就是那每個月五千元,而且是年繳,即每年八月中跟房東簽新一年度的租屋合約時,付給他六萬元的現金,在那之前的一年時間安書宅賣出的書利潤全部加起來不要距離這個數字太遙遠就好。

開店幾年下來,我只有遇過一次客訴,他說某一本書我賣太貴了,他在台灣茉莉只要多少多少,不是在現場,而是在我常去的咖啡館遇到的,他說他還是買了,但建議我定價應該低一點。我把這件事告訴朋友,每個人都回"叫他去台灣買啊",我倒是沒這麼直接,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哪一本,那位客人也沒記得,我好像是回答你拿來我看一下是不是真的訂太貴,是的話我可以退你差價。

書的價值有時候不是絕對的,有些書書況不佳我就會定低一點,有些宛如全新或近期出版我就會定高於對折,有些書因為我個人很喜歡很想讀就故意定貴一點默默希望它不要那麼快被買走,所以我承認可能真的訂高了,希望他把書給我看一下,或告訴我是哪一本。

書,是一本一個生命,它的價值在裡面的文字組合成的內容,價格的數字不是它的人生,我真的很希望書店也不要困死在數字壓力下。

所以為了能走長一點的路,才把低標定在最低點,沒有算人事費用並不是一件正常的事,照道理書店營業應該至少要養得起一兩個店員,才是長久之計。我並沒有完全放棄書店利潤有一天能負擔人事費,只是剛開始的時候沒辦法,短期之內非常難,我體認這個現實,才決定把自己的生活費需求切開來,暫時不讓安書宅負擔我。

等於我也只是書店的管理員之一而已。

跟其他管理員一樣,我最愛在安書宅裡面做的事情是看書,因為對書的內容好奇或喜愛而閱讀,因為想要生活環境裡有一間小書店存在,而去推動它、支持它、運作它,我是一個缺乏老闆經驗與思維的人,但我絕對有當讀者與客人的經驗,如果受制於必須用數字管理一間店的一切,那安書宅根本無法生存。

但如果換個想法,像我的詩歌課老師一樣,把書店的數字人生翻轉為文字人生,只要我的手還能寫,所生出的文字至少有一點"寫下歷史"的功能。

自從組了歷史讀書會後,我越來越覺得"寫歷史"好重要,這間書店的營運數字真是一點也不值得參考,但我們的故事你聽得津津有味不是嗎。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宅】不孤單書店

聽朋友說最近有個新書店要誕生,叫給孤獨者書店,讓我想起安書宅的誕生過程,以及我曾寫過名為"孤單書店"的小詩卡片在店裡隨喜賣。

安書宅籌備的時候本來想叫做"島嶼書宅",有意找五個朋友加上我,每人出五萬塊來開一間書店。找朋友找錢不是最困難的,難的是我研究了半天,也向書店前輩請益後發現,三十萬根本做不了甚麼事,如果要運作一間賣新書的書店的話,房租、裝潢、進書、店員,大概開張前就花光了吧。

接著我眼睜睜看著好友的店誕生過程之坎坷,房租非常便宜、但屋況不好,尤其多年無人使用重新接水接電讓更多問題"浮出地面",結果花兩倍預算於裝修空間上,讓我好害怕那太便宜的老房子所隱藏不可知的問題。

那時候我知道這間書店很難以一般商店的營運方式存在,要賣餐飲才能平衡收支的論調比比皆是,但餐飲不是我能做的事,想維持一間"普普通通"的書店需要的卻是"與眾不同"的模式,為了不讓事情複雜化,我決定不找朋友出錢,想辦法用最少的錢來啟動。

所以後來沒有用島嶼書宅,而用了安書宅,來宣告這是間充滿安小姐個人色彩的書店,意思是並不準備照規矩來。

前三年走過來就是一個人書店的姿態,有點遺世而獨立的味道,書店與人都顯得孤單,一直覺得如果以"孤單書店"為題材寫個小說應該會很不錯,寫一間有靈魂附身的書店,用書店的角度窺看客人來到店裡透漏的心事之類的,但只有想沒有寫,最後只用手寫小詩卡片,還放在店裡賣,隨喜捐,記得有個阿兵哥帶走了一張,投了六塊錢在金安箱裡,讓我知道了孤單的價格。

不論孤單到底能不能賣錢,一個人做書店三年我覺得可以說把安書宅的腳步踏穩了,每次看朋友的店有老闆和店長兩個人討論事情都覺得好羨慕,如果有夥伴,安書宅也許能走得更穩,或更有趣一些!在這樣的念頭牽動下,生出"安書宅管理委員會"方案。

因為最需要的實在不是錢,甚至也不是需要開店的經驗、對出版業的了解、熱愛閱讀等,而是志同道合有時間!最難的是志同道合,有段時間我強烈感覺到有些看似很好的朋友其實根本"道不同"到想要跟他"不相為謀"的地步,例如我掛反核旗,貼拆政府貼紙,披土地正義運動毛巾,關心各種社會運動和議題,選的書盡是環境、農業等,那些朋友是一頭霧水的。

好在,另外有一群人,是每次都會在這些事情上忍不住憤慨的,聊起來會跟緊時事酸辣嘲諷的,看似溫文儒雅講話慢條斯理,但激動起來髒話也非飆不可的,就是今年夏天才組成的"歷史讀書會",可能讀了"台灣人四百年史"會有這樣的後遺症吧,太多事不合理了,太多歷史不合理,而且歷史根本沒有過去,遺毒留到現代還在囂張,更是讓這個讀書會每次都憤憤不平。

於是,他們就是我最好的夥伴了,就以他們為安書宅管理員的最佳人選吧,我想脫離"一個人書店時代",讓安書宅成為不孤單書店。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宅】想像一間書廟

今年夏天安書宅有幾個關鍵的事件,例如鳥報實驗室、農夫食堂、早安讀書會、住店分離、空間改變、加入合作社、新書開賣、閱讀的島書展、歷史讀書會、書訊、管理委員會...等。先來說說管理委員會這個概念。

昨天朋友的動態裡寫到NGO募款之難,親戚說了如果是廟裡要寄付的話沒有問題,但要做環保護海洋的話那是政府該做的事,應該讓政府去做就好了。我開玩笑回說我們早就該蓋廟了是不是!

然後想到安書宅,覺得它越來越像一間廟。

自助結帳的概念,就跟去廟裡投香油錢差不多,每次我們要拿廟裡準備好的香和金紙時,就會投錢進去,我媽每次都投一百,無聲,紙鈔票輕輕飄落相底;如果由我投,我就投五十元或二十元,投進去會聽到響亮的金屬碰撞塑膠空間的聲音。量力而為嘛,我是我們家賺最少錢的人。

安書宅像一間書廟,無人看守也沒關係,對閱讀有信仰或對書有需求的民眾,在門打開的時間內,自己走進來,若不買書只現場讀,就像合掌膜拜展現誠意與尊敬;要買書的就像取香拜拜的信眾,有時候還會擲筊問一下神明的意見求個籤詩來解惑。

書宅裡的一本本書,是不是就像一個個解惑的籤詩呢?有那種功能的感覺吧。

大部分的廟都是以管理委員會的方式運作的,有一些委員,會選出一個主委,有人負責財務、總務,收入不足的就由各委員輪流開門看顧,有穩定收入的則可請一個廟公或廟婆來顧,負責打掃、拜拜、有人添大筆金額香油錢時做紀錄開收據、有大型祭祀活動時要打點大大小小的事。

當然,廟的主角是所信奉的神明,因為保庇,因為靈驗,或因為年代久遠所照拂的子孫已綿延幾代,香火不絕,香油錢不用擔心;書廟裡各種書都有,也是有的靈驗、有的久遠,能庇佑廣大民眾,並包含任何宗教。

所以也許管理委員會的方式是適合安書宅的,我這樣想。

反正本來這間書店就養不起一個店員,我也沒像個老闆樣,乾脆打破舊形式吧,找多點人來一起管理它,不是很好嗎?不見得需要特別募款,但就是歡迎大家來"寄付",來取"籤詩"。

寫這麼多就是想說把安書宅當作一間廟也挺好的,每次走進來都歡迎誠心膜拜,不須合掌,只需伸出手拿書來看,尤其有疑惑時,在千百本書裡挑一本最對眼的回家看,應能想出答案,只要記得投香油錢。

當然,如果有大筆捐款我們也是可以在柱子上刻您的名字,或您寫的詩。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宅】辦活動之難

我一直在想昨晚名作家在澎湖的演講有半數報名者未到場事件,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非常多次,從我們在澎湖辦第一場活動開始就有人告訴我們要一一打電話"撂人"才會有確定出席的人,我們一直不相信,也不想用這種方式。

果然,活動越來越難,結果就是安書宅以空間太小為由索性放棄講座這件事,只辦一點點讀書會,有想法有機會就通通推給鶵鳥,鶵鳥年輕熱情,勇往直前,再小的規模也用盡所有的資源和力氣去完成。我覺得非常佩服,但也很慚愧,安書宅沒幫上忙。

所謂沒幫上忙的意思是,沒有竭盡全力去宣傳,有的也沒有去參加,沒有在能做的部份協助,例如一些紀錄與報導什麼的,爭取多點曝光機會,現場人少雖然遺憾,但可以讓各種講座的存在被看見,也是一個讀者養成的過程。

但澎湖的狀況跟台灣不一樣,確實還需要一段養成的時間,和不同的養成方式,我因為還沒有真的長期居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有隱約感覺到小島居民心裡"覺得重要的事"可能很不一樣。

什麼事的優先順序是排在前面的?尤其有突發事件時取捨之間價值立判,什麼事已經在行事曆裡面、卻在出門的那一刻被放棄?

在澎湖,可能一朵雲一個夕陽美景就會改變人的行走方向,而島嶼的氛圍有鼓勵人們勇於改變、投入一份臨時起意的浪漫裡,有時候是大自然的誘惑,有時候是歡樂的親友聚會,說真的,有朋自遠方來時,我也是想拋下一切去赴約。

當我看到下面這篇文章裡寫到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人們無聊得只能看書,所以出了很多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詩人時,深深覺得我們果然是完全不同路數啊!我們好愛熱鬧,吃吃喝喝歡聲笑語,我們大概是一整個安靜不下來、活潑可愛的島嶼性格吧。

並沒有好壞高下之別,各有自己的特色,各有自己的走向,極悶或極樂的日子過起來都不會真正的舒服自在,每個人都會去找到平衡點,每個夢想者也是,努力在現實的縫隙裡填充理想進去,慢慢讓理想的比例變大。

安書宅也是個小縫隙裡的存在,相信著閱讀的力量,但不敢投入太多,我常常覺得把它靜置在島嶼的角落裡很愧疚,一方面是現實使然不得已的方法,另方面也剛好以一種異態、安安靜靜坐在那、看人們會怎樣,安靜能生出力量嗎?閱讀能改變什麼嗎?

鶵鳥與安書宅都是實驗性很強的書店,未來會怎樣現在完全不知道,能活多久沒人敢說,只能試試看、再試試看,盡量不要被打敗,尤其不要被過去的已知的經驗打敗,畢竟我們是要往未來走的。

http://www.hothk.com/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