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7夏】北漂海仔|04 報喜鳥

文/攝影 黃士恩

低潮時總有小虎陪伴走過
外出工作生活的異鄉兒女,大多數面對父母親都會變成一隻報喜鳥。

還記得,在當旅遊業務那幾年的日子裡,曾經賠了不少錢,學姊總是笑笑說:「放心啦,這是繳學費啦!而且老娘的錢到現在都還沒賠完。」被拍了拍肩膀,似乎當下被安慰到了心坎,但我也很清楚這些仍須面對。

刷了簿子確認還剩下多少存款,接連幾次領了出來,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這觀念也是在周遭學長姊告誡之下深根盤踞著,似乎對於旅遊的熱情也逐漸被這些吸血蝙蝠們啃食殆盡,好多次都要一直催眠自己其實最壞也不過是這樣,不過現實狀況總是把我狠狠賞個耳光打醒,自己的生活也越來越沒有品質可言,除了更努力接單沒有別的想法,因為存款數字長度不斷變短,越來越短、數值也越來越小,縮小到我離開了這裡為止。

-
在台北的每個夜晚,總是會打通電話回家給家中,說說今天的狀況如何。電話那頭的也總是媽媽的聲音,千篇一律的詢問今日過得好嗎?有沒有吃飯了?大概就是這類關心話語,但在面對完賠償金後的我來說,這些話語,反倒成了我眼眶撐到最大張力,仍止不住眼淚潰堤的最後稻草。那頭的聲音很親切,我瞬間腦海飛過了好多畫面,很想就直接買張機票就飛奔澎湖,然後放棄這一切的不如意與一堆鳥事情,但我真的不甘心就這樣回去,我得回覆著「很好啊,今天上班有點累而已,我都有吃飯」之類的話,但說著說著臉頰滑過兩道熱淚,甚至聲音轉為哽咽,當查覺到聲音有些不一樣時,我必須選擇胡亂草草地結束電話,假借著還得回去洗澡好累之類的,但其實還得再回去辦公室繼續加班著。

電話掛上之後,在路燈下,沒有聲音的哭泣,眼淚很鹹又很椎心,又會想起自己來台北難道就這樣的能耐嗎?原來自以為的抗壓性其實如此低,可是在外又得表現得輕鬆自在,我才知道為什麼很多小丑面具總是畫上一滴眼淚的圖案,突然覺得在面具後方的小丑就如同現在的我,強顏歡笑。

-
突然很想吃媽煮的菜,不管是哪一道都好,就算是燒焦了我也會很開心,對照著嘴中咀嚼的即期吐司,偶爾犒賞自己抹點果醬。每日與家人的電話仍是說著那心口不一的話,又會想到客人與各式各樣的嘴臉,有時吐司會越吃越鹹,但日子總得過去。直到現在的我仍背著卡債,不過生活是過著自己喜愛的方式,用信用卡借款來還款,至今仍覺得是下下之策,但也是這樣才能熬過去,度過那連續一段好長時間的吐司日子,讓報喜鳥能持續對天啼叫著,證明自己還活著。

-
那是人生的最谷底。
走過高峰也許要征服下座高峰,勢必得走入山勢之下,才得以再爬一座山頭插旗
喊著宣言。很珍惜有那段的日子,直至現在也不停地提點我,但後遺症是偶爾做夢會夢見那情境,夢境的顏色總是深灰色的,然後跟惡魔締下契約,才能獲得生存的法則,這是不太願意提起的過去,我選擇用文字紀念。


#1096

【島嶼週記2017夏】03理念

文/蛤阿向  照片提供/澎湖搖滾音樂節

最近接到不少樂團詢問報名的電話,其中一通讓我非常的印象深刻,詢問內容是:端午連假與報名截止日期相近,澎湖搖滾在端午連假是否休息不做報名的業務。

這讓我很震驚。

原因是,原來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所謂的主辦單位是由政府單位,承辦單位是公關公司,所有的策畫方或者執行方,都只是因為工作而去“做”這件事情。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我個人的猜想,或許對方的用意只是很簡單的要顧及到樂團的權益。

市面上很多的活動都是用錢所推疊出來的,所以活動主辦方必須想辦法去從參與活動者身上得到更多的回饋。對某些團隊而言,這只是一份工作,並不是真正喜歡或熱愛這個文化。

澎湖搖滾在這個層面上,一直有著不營利理念。
澎湖搖滾雖然是一個音樂性的活動,但也有海洋議題的關注與推廣澎湖文創的目標存在,其背後,更希望是整合澎湖在地的資源,讓表演團體、觀光客又或者是澎湖人,更認識澎湖。
怎麼說呢?如果一場活動結束後,活動參與者就鳥獸散了,不但無法對地方產生任何幫助,甚至還會造成破壞。

反觀,活動如果都是結合在地資源,軟硬體都是出自於地方,活動參與者從頭到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澎湖的人文地景產,是不是能夠印象更深刻?在地人也更能了解家鄉。

目前澎湖搖滾還是需要更多地方資源的幫忙,怎麼幫呢?拿西嶼鄉二崁村牧羊人咖啡館老闆的例子來說:願意協助澎湖搖滾拍攝活動衣就是一種方式。

歡迎,澎湖在地認同澎湖搖滾理念的各位,一起加入澎湖搖滾的行動,為澎湖做一點小小的改變。
#598

【島嶼週記2017夏】風向人物側寫04 女主人—阿碰

文/攝影 范光男

愛,品味,生活,讓空間不斷轉動前進的好咖

阿碰,一位浪漫懷抱夢想的實踐家。
初見愛人,在20世紀的最後一年,在百年老屋改造成的咖啡店—阿碰的空間外,一杯咖啡一部腳踏車一次停電,就此一齊攜手邁進21世界迎接第17年相處的生活歷程。

感謝妻子的靈智優雅,動靜間看得出她散發的內涵與積極樂觀的正向力量,將我和我們的家,在內在生命與外在形式裏空間做極大的改造,原本慵懶隨性不搭的因子整頓之後,成為被藝術氣息包圍的創作基地,互相激盪出的火花與作品,都影響著三個寶的內心世界。

喘息的小確幸,音樂與書本,鑑賞作品的同時也有咖啡美食書香的活性基因跳動,悅讀—成為我們沉澱的底蘊,感受阿碰有溫度的巧思,從心出發重新整理這個以生活現場的畫室,有濃郁的愛,讓家裡的成員都愛回家。放慢腳步,欣賞當下的美好。女主人的慢活是有理由的,讓不起眼的元素,再拼湊成為有意象的角落亮點,在風向隨時都有驚喜!巧手中的針線,總有阿碰小宇宙的特藝功能的力道展現,簡潔有力,凡事抓重點,這就是創作的爆發力。

喜歡互相欣賞與讚美,我們這一家人的獨特性,是從妻子與孩子的對話互動,及訪客的閒談和分享中,充滿肯定與中肯的建言,獨到分析中有造就人生命的話語,體會到她特別的天賦,就是傾聽者的柔軟與夢想家的衝撞。

我們這一家的生活,就像個實驗劇場,如何在生活中將藝術的最高境界身體力行。有了阿碰的自信與耐性,堅持最好的呈現,也展現出出眾不凡的家美術館風貌。我想,不斷的進擊與變異再聚合的動力,是空間的吸引力,感謝
慢速與快意的有感氛圍,使風向空間越顯親和脫俗。

【島嶼週記2017夏】畫布03-轉調

文/方‧糖 攝影/糖



SIDE.A

有時覺得,自己很幸運,做了一個對的選擇。選擇來澎湖這裡念大學,在澎湖遇見很多不一樣的人,以及在大學裡和團隊完成了各種充滿熱情、活力的活動。
在做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和各式各樣的人做交流,學習到新的東西。
這個週二,又跑去了一趟內垵沙灘。這次同行一起去內垵沙灘的是澎南國中二年級的小朋友們。
澎南國中的小朋友們再去沙灘前,發想了在沙灘上他們要呈現什麼的圖形,並運用他們在國中所學的數學幾何概念,去一一想出他們繪畫出來的步驟。
有些國中生表現出來的態度十分的沉穩,並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情、也知道該做什麼事情。
他們合力完成屬於自己的一幅畫,我覺得看著是感到十分驕傲的呢!
-
有時候對於一些事情都會思考僵化,例如說想著國中生就是很調皮、不成熟。但仔細一想,當自己也還是國中生時,在大人的眼中,自己也是不成熟啊。
經歷過了很多事情後,有些看事情的態度才會有不一樣的觀點。
現在的自己,也許也還是不成熟。但會努力著,學習成熟。


SIDE.B

“沙灘”六點水,我卻一點也沒看見

勘景、攝影、沙畫……去過內垵沙灘無數次
我甚至沒有讓自己的鞋子被海水濺濕過
專注在圖形規劃上,眼中也就只看得到跟圖形相關的事物上吧
就這麼理所當然的忽視其他一切,真是個令人滿意的藉口
圓形劃下,城牆一般簡單粗暴的「我們」與「他們」

永遠住隔壁,卻從不交集
被沙蓋過的海就只剩灘,被水蓋過的沙就只是海
再熟悉也只是陌生人

沙畫工作坊‧教室
講台上下,是另一片沙與海
海島學子們旺盛的精力很有大海的氣息
我試圖將浪花化為記憶中的都市學校的沉穩
海洋卻只顧著將一切化為壯麗的嘉年華秀
懷抱著滿滿的忐忑離去

「真是不像樣」

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不安的情緒一直到我們一起完成了整個圖形,都還沒完全消退
這群看起來沒進入狀況的小傢伙們,認真起來也是很厲害的
一切圓滿,順利的完工
感謝上蒼,感謝眾人的配合

「敬….禮….?」
「圓的外面不是還空著嗎?」
「……」

像是不明白”完成”的概念是什一樣
有的開始在旁邊創造自己的圖形,有的人開始踏浪
有的則是開始在旁撿寶
還算是指導過不少次的沙畫,自認是個前輩的我
某個瞬間突然覺得自己
根本還不算是曾經到過內垵沙灘

誰來決定”像樣”的樣子呢?

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眼中也就容易只看到相關的事物吧
但哪有那麼多不相關呢?只是在追求效率之下不斷的簡化操作
取捨之中拿掉了太多人性吧
意料之外的,被這群小傢伙提醒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一點也不理所當然

“沙灘”六點水,除了沙跟水,還看見了甚麼呢?
#991

【島嶼週記2017夏】漁具漁法04 刺網

文/攝影 朱雲瑋

七美的漁民正在檢視其所施放的刺網。照片中偏左隱約的線條即為沉在水中的刺網。


刺網上面可沒有刺喔!刺網是由塑膠繩編織而成的長條型網具。英文名為 Gill Net,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卡住魚鰓的網具。刺網依照使用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但是不論哪一種刺網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均十分的嚴重。不同類型的刺網大致上的結構很類似,和延繩釣控制深度的原理相同。刺網的上方繫滿了浮性物體,比方說保麗龍、中空塑膠等。而刺網的下方繫有重錘,如此便可將網具拉開。

1、流刺網:刺網在海中是沒有固定住的,刺網在海中隨著洋流而自由流動,因此稱為流刺網。公海上流刺網的網具動輒數十公里長,加上其漁獲效率高且捕捉時的無差別性,素有海中死亡之牆的稱號。但是根據水產試驗所的研究顯示,如果流刺網遵循網目、地點、時間等的限制,其實對目標漁獲的篩選度還是不錯的。只是因管理不易、網具造價便宜,海中的廢棄魚網對海洋生態有著很大的傷害,因此公海已於 1993 年禁止使用了。但台灣沿近海仍在繼續使用長度大約 2 公里左右的流刺網。僅有一些地方政府自行發佈特定區域禁用流刺網的公告。

2、底刺網:流刺網是浮在水層上方的網具,而底刺網則是沉在海底的網具。只需將流刺網的重錘加重,浮球繫繩加長,即可將網具沉底了。若從棲地破壞上來看,底刺網對棲地的破壞比流刺網更大。施作底刺網漁法的海域多為珊瑚礁底質,底刺網的網片極易與珊瑚礁產生糾纏、拉扯,而重錘施放時還會對珊瑚產生物理性的傷害。

3、刺網:類似流刺網,只是網具的一端仍與船隻連結,此種形式的刺網在許多國家都還是可以使用。因為網具的一端仍與漁船聯繫著,因此比較不會有漂流、無主魚網的問題。在抓特定魚種時仍是很有效率的網具,因此在使用上是受到法律管制的。

4、多層網:何謂多層網?就是利用網目大小不一網具組合成一套的網具。比方說三層網,網目的排列順序為大、小、大,這樣不管何種體型、何處游過來的魚通通會被抓到,為刺網漁法中危害最大的類型。

台灣並無全面禁止三層網、流刺網等各種刺網作業型態,只有依各縣市的法規各自規範。農委會 2016 時提出三海浬內禁用刺網,就是上述的各種形式均無法繼續使用,惟反對聲浪相當的大,畢竟刺網是價廉又有極高效率的漁具漁法。環境保護與快速掠奪資源甚至漁民的生計,這在現在商業的社會中真的是難解的一道習題。

【島嶼週記2017夏】03衣在澎湖

文/ 許桓瑜

當替代役上班的好處就是可以一直穿著制服,不用特別想說要穿什麼,每天就是那一件,一直穿穿到退伍,但是因為單位勤務的關係,有時會出外景(勤),就很不喜歡穿著制服在外面亂晃,畢竟有時只有你一個人那樣穿難免有些奇怪,加上有些人覺得替代役是爽兵,這種不安的感覺就會愈發強烈,還好我的單位沒有管很嚴,有時如果不是在單位上班,是去外面值班的話就可以不用穿制服這是滿爽的,當然如果是跟學長一群人出去,替代役短褲在夏天會是你的好朋友,雖然真的不怎麼好看ㄎㄎ。

制服這種東西就是一個象徵一個代表,代表著一個群體的正反兩面,小時候在學校,老師都會說:你穿著學校的制服就是代表著學校,在外面幹了什麼好事,別人不會說你的不是,而是會說這個學校的不是,所以制服有時除了代表榮譽,也背負了其他有的沒有的東西,想賴都賴不掉。

平常時候的穿著就是隨意,主要就是牛仔褲,但由於來到澎湖後體重瞬間增加,大學時期的牛仔褲有幾件都已經塞不進去了,隨著在澎湖時間的長度,壓在衣櫃深處的牛仔褲就越來越多,每次搬家看到它們都捨不得丟畢竟有幾條真的還滿貴的,到最後也只好將他們繼續壓在衣櫃深處。

在澎湖夏季灼熱,冬季風大有點涼,所以需要各種不同功能性的服裝,夏天就是要透氣,防曬的部分我是沒有再CARE,因為本人膚黑又黑肉底,已經無所謂了,而且我也喜歡這種給人陽光的錯覺,因此都沒有什麼在防曬。不過來澎湖之後另外一個配件(應該說養成的習慣),就是太陽眼鏡了,在台灣太陽再大,都不會想要戴太陽眼鏡,當時覺得不需要還有點耍帥,本人不喜。但澎湖的太陽真的不是普通的大,紫外線也是過量級的,加上眼睛真的很畏光,所以就開始戴起了太陽眼鏡,價外都是在2000上下在高就等以後飛黃騰達後再說。

冬天的衣服由於騎車,都會特別去選擇防風的功能,以及我覺得相當重要的袖口一定要可以封住,不然從袖口灌入的風,遲早都一定會重感冒。
記得剛來第一年,明明都已經穿發熱衣了外加套頭的毛衣,都還是覺得相當德得「凍」,可能是身體虛的關係,過了幾年因為氣候變遷溫室效應的關係,我覺得澎湖的冬天越來越不冷了。

會留在澎湖我覺得主要原因應該是上班不用穿西裝(正裝),由於本人汗腺發達,只要溫度稍高或空氣不流通,整個人一定是像被水潑到一樣,相當不舒服,現在我上班可以穿拖鞋、短褲T-SHIRT,真是莫大的享受阿。

#970

【島嶼週記2017夏】04 鶵鳥療癒寫作沙龍初體驗

文/攝影 麵包小姐



一場以「寫作」為主軸的小旅行,有了方向還有來自不同領域卻都是為了寫作而聚在一起的成員,旅行的意義不再單純,收獲也變得更加不可預期。藍天、美食、調酒、七美的景致,呈現在社群網站上的照片,令人好生羨慕,生活怎麼可以過得如此愜意美好?太令人髮指了吧?殊不知,有更多無法用照片呈現出來的感動才是此行中最無價的成果,僅存於各成員的心。

特選海鮮醬拌麵線揭開這趟旅行的序幕,嚴選在地素材製作的海鮮醬搭配西衛手工麵線,一碗麵線包含了在地生活、產業還有「用心」,初踏入鶵鳥藝文空間開始,就有了這樣的溫暖感受。而鶵鳥社區廣播電台的開張是第一堂寫作課,在四隻貓咪的陪伴下展開,多特別可愛的書僮呀!初參加寫作營的的緊張不安,在安小姐的引導與分享之下,我漸漸地放鬆,開始試著去喜歡自己的聲音、享受朗讀的愉悅。

我喜歡大家在課堂中的互動與學習,但,更喜歡輕鬆愜意閒聊當中的意外收穫,鶵鳥藝文空間的客廳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總是不自覺的就是聚集在這裡,玩貓、看書翻雜誌、聊天,即便只是聽著其他人的對話,也總可以聽到不同的觀點和感受,閒聊不只閒聊,精采度可不輸給課程內容呢!被書環繞的客廳,成員的介紹分享,噢,原來那一本書很值得閱讀但卻是自己平常不會涉略的種類;啊!其實那本雜誌也是很豐富有趣的,可以買來翻閱看看,然後,我就真的買下了。

我喜歡戶外課程的豐富與自在,不論是在七美水庫散步、在龍呈上漫步,還是坐在海堤上欣賞落日,我時而聽著解說、時而加入討論,爾偶又像置身事外般地看著大家,在陽光與海風的伴隨下,拍下大家的身影;我感受著自己的存在,練習獨處,在這大自然裡,你我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我們各自觀看著有興趣的事物,看似分散又卻有著名為「寫作」的交集點,即使是一個人靜靜地在一旁,心,並不孤單。

結束了三天兩夜的“鶵鳥療癒寫作沙龍”,一段旅行的結束,代表了更多可能的開始,視覺、聽覺、味覺、感覺......都填充滿了更多的能量,腦中又多了更多想做的事,不論是在寫作上收穫、還是在手工藝創作裡的新想法;2017年的夏天,我們在鶵鳥療癒寫作沙龍裡,展開一場又一場的寫作交流與心靈成長,澎湃激動的心情隨著交通船地駛離七美,一點也不落地全帶回了家裡。

#864

【島嶼週記2017夏】04過去的痕跡

文/攝影 林子揚



七美除了擁有美麗的玄武岩風景外,也保留了許多人文遺跡,包括了史前的石器製造場以及廢料的堆積場,可以在這裡發現許多被打製而成的石子、石核、石片及石斧,代表了四千年前的人們在此生活的證據,也是台灣最的最大規模的石器製造場,而這些打磨出來的石器可以想像當時的人們如何的生活。

運用打磨後的小石子綁上麻繩做為投石索,把磨利的石片綁上木棍做成石斧或是石槍,運用這些石器打獵,來保衛家園,縫製衣服以及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和這些石器有關,石頭搭成的房子,石製的家具,起床後穿上用石針所縫製的獸衣,用石板來做個石板烤肉當早餐。

吃飽後拿起我的石斧、石槍開始一天的工作,在這是我的住所也是我的獵場,為了生活開始尋找我的食物,與我的鄰居我的同伴一起開始狩獵,空閒時運用身邊的石頭開始製作我需要的器具,慢慢的打磨,打磨出我希望的型狀,當然也會失敗,失敗的石頭放在一旁,當我發現堆積了不少的失敗品後,把它運送到遠一點的地方丟棄,漸漸的越堆越多,大家都開始把廢棄的石材運往同一個地方,從此之後這裡就成為了我們的廢料堆積場。

當我們的聚落越來越大,我們開始往更遠方的地方發展,帶著我們的工具家當離開這裡,漸漸地走到台灣的南部開始了我們新的生活,而帶來的工具協助我們開發,幫助我們更容易的生活在新的地方,一直到千年以後,我們都已經不在了,但是我們曾經用過的石器仍然保存在這,這代表了我們曾經走過的痕跡,代表著我們的歷史。

#603


【島嶼週記2017夏】04花羨花宅51與我


文/攝影 阿麗



往花宅的路上你們一定會經過路邊的花媽食堂,延著小路斜坡下去,過了大葉欖仁樹之後,就會看見兩棟純白的建築,很快的,會聽見有狗瘋狂的吠吠吠,嗯,你就會知道到了花羨花宅51了。51就是門牌號碼,前面四個字就用台灣國語唸唸看囉!

「要來我們家吃飯嗎?」這是數不清與信如的對話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了。(好吃當然要去吃阿,怎麼可能拒絕)

剛到望安的時候,耳聞花宅有一位「小三」在弄度假屋(只是我沒想到是位男的)。他可以說是「傳奇三的男人」,除了家裡養三隻狗之外,你可以再去跟他聊為何是「傳奇三的男人」,精彩、精彩,這就是為何我這麼常跑去他家搭伙吃飯的原因之一。(其實是因為我常把買來的菜送給他們,久了之後他們家變成我第二個冰箱)

這是一間有主人情懷的度假屋,「小三」和信如,除了是將小時候古厝原地重修之外,裡面的木桌、一些家具都是夫妻倆自製的,旅客來住宿所吃的餐點也是夫妻倆下海抓魚、取當季蔬果。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好客。雖然當時從高雄搬回望安時,人人都以為他有混過(鄉下以貌取人的心態很嚴重),而他們也常常高雄、望安兩邊跑,待望安的時間不長,跟當地居民不太熟,但後來因為想把爸爸留的老家整修起來,就決定待在望安了。「我們曾有一年,整整一年都沒有離開過望安島。」

在那整整沒離開過望安島的一年裡,幾乎是走遍望安的各角落,覺得能夠獨享這些僻美馬爾地夫的海景,是身為望安人最大的幸福,自然的海景治癒了心理的不安、也柔軟了剛強的性格。

『晚上就過來吃阿。吃完唱歌,不然要幹麻?』這是傳聞中的小三的語氣,其實我都叫他山哥。原來是此山非彼三啦。個性真的很像大哥(也很愛開玩笑,第一次見面我完全無法招架),帶著信如一起到鄉下過日子(還有三隻狗),一起把渡假屋做的不只是渡假屋,交朋友不只是交朋友,主要是好好體會每一天,好好對待眼前的人。

鬼靈精怪的兩個人,也常常會有創意點子,像是今年望安國小百年校慶,他們自發性設計了一款百週年紀念杯,原本是要免費提供給國小當贈禮,但考慮到無法量產,於是以認購的方式售出後,將所得金額捐給望安國小使用。『身為望安人就該為望安付出,並且照顧好它。』感覺充滿英雄情懷,但是下一秒卻又笑場,是我喜歡單純的樣子。

常有人問我望安有住的地方嗎?有阿,當然有,但你只是想住,還是想認識這裡?住的地方便宜可以解決,但下一次你可能只會記得「望安很無聊,導遊是誰我忘了,而且海龜館又沒有海龜」,如果想要難忘、想要深刻,除了掉錢包之外,就是與當地人一起生活一起聊天一起他鄉遇故知了!我想山哥和信如會很樂意在這等你來交朋友,然後愛上望安。

#1052

【島嶼週記2017夏】03 我用小島日常交換你的_____

文/攝影 鄧小佩

接受換宿是件像開彩蛋一樣驚喜的事情,在開獎之前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是什麼樣的驚喜。

離島非常難請講師。交通加住宿費,動輒五張小朋友,更何況機票難買,兩堂課的課講師卻要多排出一到兩天的行程才有辦法前來,除以時數下來的時薪真是讓我提不起勇氣找人來上課。

幸運的是鶵鳥2.0有兩間小小的背包客房,我們想到可以做為換宿用途。不同於一般的打工換宿,鶵鳥選擇短時間的才藝換宿。一方面彌補小島活動少的缺憾,一方面也讓台灣的好朋友們藉機來小島放空一下。

換宿的形式不限,多半輕鬆、有趣,且來的人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比起接待講師的戰戰兢兢,換宿像是招待朋友做客,甚至開起了同樂會!

四月下旬七美有一場大型的廟會,四天三夜的船班可以省下不少交通的費用與轉乘時間。因此成就了這次大型(五人)的換宿活動。這次的組合很有意思,有公司的同事-樂樂、以前來馬公鶵鳥實習過的儷芳,還有只打過一次照面的朋友-揉眼睛與她的朋友-林家姊妹花。

人一多,比起悠哉的小島度假放空旅遊,其實更像是小型團康夏令營。

中午邊用餐並圍邊自我介紹,聊得起勁,五個人花了半小時還沒輪完一圈。接著的第一個行程是潮間帶觀察,目的地是「龍埕」-一片美麗的海蝕平台。有趣的是這個行程介紹不是由在地人來導覽,而是由換宿的第一位選手-「樂樂」出馬。

樂樂是我在高雄工作的同事,本行是學海洋生物,喜歡帶野外導覽也喜歡攝影。這次換宿主要的工作是幫忙潮間帶的紀錄與介紹。

然而對於一片完全沒接觸過的海,該怎麼做導覽介紹? 答案是觀察,而這也這次野外導覽給我的一大啟發。

我們不是該用各式專業的學名、厲害的知識去讓被導覽的人感覺到「老師好厲害!」,而是帶領大家如何「觀察」。讓總是望向遠方的人們低頭看看腳下、學會用手翻翻石頭,仔細觀察牠的外表,感受海水的氣味,認知到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水塘藏著多少的生命以及牠們可能會遭遇的問題。關於那些專業的知識,回到書店我們再來慢慢尋找。

林家姊妹花換宿的才藝是小小的畫展,但特地從台北帶了自己種植的甜菜根渡海而來卻意外展開了玫瑰花饅頭教學這美麗又特別的插曲。

我們早起、晚睡的捨不得浪費一點時間,卻也懂得放慢腳步享受每一個獨特的時光。

泡在海水中看沒出現的夕陽,偶爾選擇走路散步,一起準備午餐與晚餐,興起就調點小酒來喝,在書店空間分享最近喜歡的書籍、在中庭畫畫聊天吃花生
。陰天與雨滴並未削減任何一點樂趣。

我用小島的日常交換你的一段時光。歡迎來鶵鳥換宿。

#992

【島嶼週記2017夏】獨木舟是一所學校04 下半身是一艘船

文/ 陳藹文

上次海洋舟體驗過程中,老師提到了一種“翻船”,跟我們當天所練習的不一樣,不是第一時間讓自己跟船分開、拍船求救,而是自己想辦法翻回來。

老師和高中生助教們口中的“愛斯基摩翻滾”,我們聽得一頭霧水,看是看得懂,就是不能跟船分開,可能用腰力還是什麼技巧,讓人和船翻成正面、回到水上。“翻滾”二字很簡單,但前面四個字是什麼?連聽都聽不清楚,愛斯基摩?跟翻船有什麼關係?

小助教在出發前的示範沒有成功,沿路大概是耿耿於懷,快抵達目的地沙灘時,他說還想再試一次看看,學員們已經陸續上岸了,水裡剩下幾個助教的船,我是跟著助教同船的,所以也在,於是又看了一次翻船,可惜還是沒有成功翻回來。

這中間有個插曲,沙灘休息時間吃盒裝點心,才發現還有很多紙盒,是塞在那小助教的船艙裡面的,剛剛大家都忘記了,三明治和麵包蛋糕跟著翻滾入海一圈後,全添了海味。

直到5/12在海洋公民基金會辦的講座上,聽到大沐老師的說法,我才明白意義所在。

當我們把身體放進船艙裡,其實,這艘船就是我們的下半身了,取代人類的雙腳,讓我們前進,靠上半身操作一隻槳,在大海上求生存。

如果你是愛斯基摩人,你所在的海水可能非常冰冷,萬一翻船身體落水,你不會想跟能保你溫暖的船分開,基於本能,你會想盡辦法把自己翻回水面,讓雙腳維持在船艙裡面。

原來如此,瞬間懂了。

像我這樣喜歡在海水裡泡著的人,船翻了,就游泳唄,第一時間當然是把防水裙拉開、讓腳伸出來、才好游泳啊!才好趕快把頭浮出來呼吸啊!

快讓我回到雙腳可以踢水的狀態,我才能求生!

但有沒有可能、你本就是雙腳不良於行的人,這艘船像輪椅一樣成為你的下半身移動工具,必須與它合為一體。

你能否想像自己的下半身是一艘船?

在海上,徹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自此,我明白為什麼第一次的平台舟划船遊時裡,對我來說是一次休閒運動體驗,而第二次海洋獨木舟航行,有較深刻的感動。

因為不再是心情上的理解,而是身體的融入。

來自練習翻船的必要性,就像我們學走路的時候,一定有跌跤的經驗;學騎腳踏車的時候,一定會摔倒個幾次。

知道怎麼站起來繼續走路,是我們的本能;在海中,我們想要以半人半船模式生存,就要重新建立自己身體的本能。

最近我騎腳踏車騎得多了,是一輛便宜的小折,但我已經能從安書宅騎到通樑、跨海大橋處再騎回來,用兩個小時完成,覺得通體舒暢,知道自己能騎這麼遠,覺得很安心。

我是一個不會騎摩托車也不會開車的人,腳踏車是我的交通工具,晨運若為快走我經常停下來拍照,騎車則不會,當雙腳一踩上腳踏板,就不想放下來。

覺得海洋獨木舟是一個跟腳踏車很像的東西,尤其對我這種什麼交通工具都不會的人來說,能讓雙腳變成輪子或船來移動,大概跟美人魚把尾鰭變成雙腳來陸地上行走差不多,

是很夢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