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7冬】冬天過後

文/攝影 阿麗



其實我沒有跨年活動的習慣。
耶誕節已經是整年度中最喜愛的節日了,好好地過完,跨年就是好好睡著。尤其加上之前體會澎湖無趣的跨年活動之後,就知道以後還是乖乖睡覺比較好。(每天的晚睡也能算是跨年吧)

或許也可以忙著整年回顧、思索著、反省著,但其實努力活下去的人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地度過,跨年與否沒有特別必要,更多的擔心會降落在能否平安長大的蔬果們。而我的煩惱,只有時間過好快,還沒準備好如何面對未來呢…

只是仍不免俗跟上時代潮流,於是跨年祝賀會默默地比生日許願還要重視。

其實我沒有在特別節日裡許願的習慣。
但是透過書寫,可能還能夠記得些許。首要願望當然是澎湖的生活要繼續走下去,然後希望能更再親近海一些,再來是多點時間留在澎湖裡。

原本想說2017年會待在澎湖比較多,但往返臺灣與澎湖的次數依然頻繁,為了聯繫親密關係而做的選擇。說到選擇,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每個人都活在B與D之間的C。
B是"Born",D是"Die",最後C是"Choose"」

其實我很不會選擇,這只是為了一口豁出去的氣而做的事。
不選擇就會耗時間,變得麻煩、變得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就算不確定這個選擇是不是最好的,只要確定了之後就朝那個方向走,也就比起不做選擇而後悔來得對得起自己。

其實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後悔的。
其實
其實冬天過後就是春天了,期待看見綠葉生機的心願仍稍微發芽著。

【島嶼週記2017冬】不存在的存在-消失的島之八:遠方的島

文/圖 吳念真



在島嶼週記的最後一篇,我想講一個關於遙遠的一個小島的故事。
之前也曾慕名去了另外一個小島,
看那充滿藝術光澤閃耀,
島嶼的藝術作品除了操作著響亮名氣之外,
那份對於藝術的敬重之心,
以及藝術的推廣遍級度,
混合著小島回鄉的年輕人在老房子做的蛋包飯香氣在我的記憶裡,讓我相信回來澎湖做藝術的可能性也許不那麼癡心妄想!那個小島盛產著鹽巴呢!我們的小島甚至還那麼多超棒的寶藏!那個島嶼擦亮了我的眼睛,讓我知道即使自己無論有生之年能不能夠看見我所想望的那個盡頭,沒關係!我相信這是對的道路。
去年2017年的九月份,我踏上了另一個遠方的小島。
小島的遙遠也許不在地球的相對位置上來說,而是在於那也許不是大家熟悉的。
小島的地理位置,與溫度,很適合剛出生的小座頭鯨練習呼吸、吐氣。於是每年差不多的時候,媽媽帶著小寶寶從南極來到這個溫暖的水域裡,有時候旁邊跟著求偶的帥哥一起來。
在更早以前這個小島,曾經捕鯨聞名於世,但如今他們改變策略了,也許這個改變策略的想法也是促使我特別想要在島嶼週記本季結束的最後一篇來寫一點什麼。
鯨魚的數量慢慢地銳減,在這個順勢中,小島把捕鯨的策略收了起來,開始做著保育教育的旅遊業!
每艘出海的賞鯨船都需要配有一名船長與一名潛導,遊客跟付錢多少沒有關係,一艘船就是限定八個人,受過訓練的潛導一次下海只會帶領四名人員。
參與的人員必須尊重服從潛導的判斷力,包括下水的時間與靠近鯨魚的距離,唯有這樣才得以親近這海裡的巨獸。
尊重大自然!
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坐在船上,四面八方的觀察著海面上的白色浪花,浪花一朵一朵,倏忽地,水氣的方向會嚇走瞌睡蟲!但也得觀察座頭鯨的意願才得以靠近,有時候當他不願意,便猛然地潛入水底消失了!
有時候,他很開心,像小狗般地繞著船身翻肚打滾,或示好奇地瞧瞧你這綠豆芝麻大的小生物,更多時候他們不太在意你在哪裡,只是開心地在海裡唱著他們獨有的旋律。
這遠方的小島是一個被稱作被世界遺忘的小島。
不過,
即使,
這麼遙遠看似美好的一端,海裡的珊瑚還是白化了。
魚群還是少了。
而我們還在開放採集捕撈日益稀少的珍貴寶藏當作旅遊宣傳的藉口。
要讓人一生就來小島吃這麼一次,然後吃得越來越少。
還是要讓人不遠千里每一年都想要來一次?



【空拍攝影:吳東倫/海上漂浮的人:念真和夥伴們】
【繪畫作品:念真】

【島嶼週記2017冬】冬草|第八章 給年輕的你/過去的我

文/攝影 黃士恩

做回年輕的夢想獻給未來的自己
到現在我仍是一個平凡不過的老百姓而已;雖然日子過得比較素,但總能在這世俗之間游刃有餘,有些心得罷了。


那年,剛滿18歲的你,正大光明地到超商結了一手啤酒的帳,雖然你已經早就知道啤酒的滋味。這個歲數是你之前最期待的階段,在你一滿18歲的那天到監理站報考駕照,不管怎麼樣都要一次考過,騎上摩托車馳騁在路上,那風速不是腳踏車能帶給你的感覺,不過未來久了卻容易忘了踏上腳踏車兜風的喜悅。


你開始對於生涯規劃或了解自己的書本開始有點興趣。敲下鍵盤點上網路書店看排行榜,例如『20幾歲就知道』等等正面的書籍都會是你首選的類型,你不太想自己還處於一種茫然無知的狀態,對這社會似乎懵懵懂懂,但又想抒懷心中看出去的模樣,也許透過文字能讓你浮躁的心暫時獲得告解,在翻閱了幾本書之後你選擇停止再看,無非是你發現了這些內容能尋出些脈絡,開始懷疑手中這本書的作者會不會也是看了其他人的書之後有感而發,而這樣的模式就這樣輾轉印在這些書籍當中而不自覺,你慢慢把書放在架上,靜靜地成為過往回憶擺飾著。


「最真實的經驗還是得投入職場吧!」你心裡這樣盤算著。
時間推移到了大學階段,你對打工其實也並不陌生,但希望能在這階段的工作也能學習到一些什麼,也許會考慮跨國企業的地方實習看看,後來你會發現,融合學校裡所學的知識,再結合之前你買的那些書籍內容,套用在打工的工作裡面居然有著神奇的效果發生,如果順利的話,你將會獲得更好的工作升遷管道,無形之間也開始將人格特質散發出來,開始對於察言觀色這技能打下基礎,但副作用是也開始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以及不好一點的狀況,就是學會不坦然。


有時候會碰上五味雜陳在心裡交錯撞擊著,開始有些憂鬱的面容出現,但請你放心,那是你成長的必經之路,你必須學會面對並處理這樣的情緒,越是逃避會發現越是離夢想越遠,樂於接受所有人生過程裡帶給你的不順遂,你的心裡會萌生一股很棒的能量。是不是開始會羨慕那些『做自己』的人?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這意思,不是想說什麼就脫口而出,反倒顯得你不太成熟有些白目,而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而去實踐的人,用你的歷練轉化你的內涵,慢慢學會對自己坦白,再去用心的眼睛去看這世界,順著你心裡的聲音循序前進,你不再感到徬徨無助。


回頭看看其實過去的痛苦都羽化成可以侃侃而談的回憶,學會用文字記錄你的思緒,或用相機述說你的視角故事,慢慢地成為了有故事的人,祝福你。


【島嶼週記2017冬】這是澎湖,妳知道的

文/攝影 JF



總說未知生,焉知死,沒有受過冷風吹怎知哪件外套保暖?
吹過澎湖冬季的風,就當作來過澎湖了吧?抑是,再出海釣個小管?澎湖總瀰漫著一股說不上來的悶閉感,即便四周好水,海風如過境不留,是否也有許多人的一天之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無所適從?
過去的一年,我見到了來澎湖撿垃圾的女人、來澎湖開無菜單料理的男人、來澎湖做用料不手軟甜點的男人、來澎湖開書宅以書會生活的女人、來澎湖看見旅遊的新貌的男人女人、來澎湖重新對藝術塑形的男人女人、來澎湖開創意料理餐車的男人女人、來澎湖出差的男人女人、來澎湖開著露營車家庭旅遊的男人女人、來澎湖將新舊產業重新注入活力的男人女人,雖還只是冰山那麼一角,都足以讓重新回歸到澎湖的我一股肅然起敬的充沛。
也看見了土生土長離開後再回來,找到一塊淨土歸根的澎湖人,見到了年紀輕輕就以求海為傲的小女人、以反骨為新生代之前鋒的男人、以市集活絡在地生活的男人女人、以挖掘建築之美為熱血的男人女人、以復甦南寮土地之味為初衷的男人、以養活自己團隊為目標的男人、以觸發靈魂之本質為志業的女人、以翻新街象與再現文史的男人女人、以翻造傳統產業煥然一新為生的男人女人、以繼承家業為活的男人女人、以引進新菜色為獨立創業的男人女人,也都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各鄉各里,每天都像幫浦一樣地為澎湖持續地灌注著生命力。
這些人,所做的事情太多了,這些人,太多了,更多的是,本就在這裡生活著的人們。
更多的是,本就在這裡生活著的人們,維持著澎湖的呼吸、書寫著澎湖的脈絡,早已經為我們撐起一片過去的人。而當那些早已無所適從過的一代紛紛熱血而起,更多的是還在學校裡繼續刻劃的那些未來,一些還茫然著,一些還躍躍欲試著,一些還被壓抑著。
有部分為了生而奮鬥,就有部分為了滅而振作,你丟我撿或許聽著不那麼完美,這仍是一種圓滿。有部分為了土而茁壯,就有部分為了海而堅強,在這島上的一切都無缺地成就一個循環,我們都互相支持著彼此的生存,縱然你我從不相識。
澎湖,如此獨具一格,如此生動。

【島嶼週記2017冬】島嶼情節8-8~最終回:海洋的子民。小島漁民日常

文/攝影  Emma



我已經探訪小島數十次,但過客與長住居民仍是大不相同,過客只是在某個時間點與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相遇,但居民卻是日復一日的與這塊土地共同呼,曾經湊熱鬧的聚在村落廟埕前看村民買魚買蔬果之外,這次冬季小島行在友人的引領下,來到港口看鮮魚。

午後三時,我們抵達鎖港,大老遠就望見人群聚集在港口,引頸期盼著,車停妥後,我們朝著人群走去,各式鮮魚一字排開,圍觀的人群們個個細細觀看,在這裡買魚不像到市場或是超市,得先看魚是否新鮮,這裡的每一尾魚都是新鮮活跳跳的,只需看哪尾漂亮,哪尾肥美,口袋裡的錢夠不夠多,便能輕鬆帶回一袋又一袋的各式鮮魚,我這愛吃魚的人,平常總是在市場上看見處理完成的魚,第一次在港口看見魚的全貌,新鮮有趣極了!


這漁獲就是漁民的生存來源,面對驟變的海洋生態,他們還能求助於誰

看著村民拿著袋子挑著中意的魚,然後到一旁過磅算錢,我真的很佩服在一旁算錢的人,夾板上密密麻麻的寫著各式魚的時價,一過磅秤就立馬算出金額,還得時不時接受村民詢問:「這是什麼魚?」只見他瞥了一眼,三秒不到的時間就有答案,甚至還會告訴你這跟哪種魚是親戚,簡直比google還神!這攤買魚的民眾分批散去,有的拿著魚回家煮魚去了,有的還在觀望沒出手,攤子上的魚所剩不多,我跟著眾人眼光朝遠方海面望去,啊!有兩艘漁船正要進港,於是眾人開始追著漁船前行,隨著漁船逐漸靠港,人群也開始聚集在港口另一側,漁民穿著淺綠色的防水衣,漁船停妥,一字排開從船上到岸上,分批把新鮮魚貨擺放出來,一尾七公斤多的大魚贏得大家的驚呼,鮮魚逐批映入眼簾,有得比剛剛那攤來的肥美,有的略為遜色,只見村民比較一番,問了價錢,又幾個村民買了魚,騎上機車噗噗噗的離去,一個看來像船長得高大男子,拿出號碼牌來,友人告訴我:「等等會開放競標這些魚!」這攤還沒開始競標,旁邊又驚呼起來,原來又是另一艘漁船進港,於是部分人群又被吸引過去,也有像我們這樣就在三攤中比來比去,最終友人買回『鰆魚』準備晚餐時分享用。

這些漁民日常,我這過客覺得有趣,但這卻是漁民冒著風險辛苦的生存方式,到訪漁港前,正巧聽廣播說著台灣周遭的魚量逐年減少,最大的原因就是濫捕或以不正當的手法捕魚造成的,這些造成海洋資源無法依循自然法則養生休息,不僅改變海洋環境,甚至已經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就更別提台灣對於海洋的污染,更是加速海洋資源的浩劫,居住在被海洋包圍的島的我們,多數人不僅不了解海,甚至傷害這片海,我看著漁民們,突然有些感概,這片汪洋,原本是老天給的珍貴禮物,但面臨這麼大的危機,到底他們能夠求助於誰?老天無語,其他人也沈默。翌日,當我有幸在友人家中享用鮮魚湯時,除了感受到自己的幸運之外,更格外珍惜這鮮甜的滋味,也許我們應該更積極參與保育海洋的活動,才能避免這些美好逐漸消失,成為一種遺憾的回憶。

【島嶼週記2017冬】在大家跳起來之前與跳起來之後

文/攝影 Peter Su



繼上一個禮拜的呢喃,臨時又接了一個救火的工作,就來分享一下整個過程與遇到的飛禽(ㄋ一ㄠ ˇ)事吧!

活動首先必須先確定要出動那些器材,然後那些節目,再做器材的調整,定案後要規劃整個系統怎麼動起來,接著確定電源系統及安全穩定性,接著是活動流程在每個段落需要什麼東西,這些工作要由誰做。執行完畢之後要怎麼撤離,怎麼分配工作。

這個活動的請託前五天才確定要執行,而且費用根本低到一個極限。念在這位得標的朋友之前幫我處理一些表演團體的事情,而且我又是個很惜情的人。我想,這是唯一一次的扣打。縱使只是情義相挺,我依舊很敬業的完成前置工作,因為我們既然答應人家要幫忙,就一定得幫到底,這是我媽教我的啦!

搬運,是一件相當消耗體力的事情,但沒什麼好寫的,就是一個苦勞。
接著下面有關系統的事情,我盡量用繁體白話文字撰寫:
PA喇叭一邊四支,兩支並聯,所以需要四條短speakon線並聯,兩條下垂,再接上兩條4PIN的speakon。監聽四支,因為全部都是唱伴唱帶,所以就做成同一個訊號,用兩條並聯,一條4PIN接上擴大機。超低音的部分,我們使用的是JBL主動式的818,因此就直接送訊號過去囉。

麥克風我們排了8支。因為4G手機頻段入侵後,很多無線麥克風都要小心被撞頻(干擾)的機會,又加上有兩組IEM(耳內監聽,通常給予歌手使用),現場還有工作人員的無線電,旁邊更有縣府警察局的廣播站,因此,在調整每支麥克風的頻段時花了一些時間。

燈光的部分因為製作單位預算不足,舞台兩側也沒有搭結構給予我們做喇叭放置跟正面燈光架設。於是,我們自行搭設了兩條truss做為燈光支架。

一支燈是54珠3W,也就是162W,一支燈架上有六支正面光,四支染色燈,也就是1620瓦,在電壓110V時,負載電流為14.7安培。因此,在我們使用的線徑安全範圍內,將燈光總共分成三路供電。

小常識:電流通過時會產生溫度,如果線徑不夠,將容易有高溫將電纜絕緣體融化,產生電線走火的危機。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會有宣導叫大家不要用多插座接一堆多插座。

燈光的部分因為燈種不同,我們的做法會讓他分別走不同的路線或是用隔離器分開,以防止互相干擾。因此,在燈光系統上使用了兩台隔離分配器,將染色的燈具與暖白正面光燈具分開。

有人會好奇這些燈光為什麼可以透過控制器讓他發光變色跟閃爍嗎? 簡單說,每支都都有一個地址編號,假使這款燈有五種變化,1亮度、2紅色、3綠色、4藍色、5閃爍。那如果燈光地址是1的時候,他的指令就是透過燈光控制器去呼叫1~5。如果今天燈具地址是6,那就是6~10...以此類推。

因為成本過低,製作單位沒有搭設喇叭放置的結構,因此跟我們表示希望直接放在舞台上。但前一天我們去看過後發現,如果直接放在舞台上,舞台大約90公分高,如果以全場都要聽到的音壓來說,前排的觀眾肯定會很痛苦(喇叭直接面對觀眾)。因此,我們最後還是選擇使用喇叭架架高。在東北季風的威脅下,我們依舊冒險,唯有多用繩子固定,來增加安全度了。
系統都好了之後,便開始測試電壓的變化,調整麥克風的音色、效果器。接著,預送監聽喇叭、衰減回授頻的頻段與耳內監聽。

寫完了燈光的所有場景後,便結束了第一天的前置工作。

第二天早上測試完電力系統,接著下午的彩排結束後,就等待晚上的開場(快速順轉)。另外,分享一個彩排的概念。有很多人會覺得彩排就是假裝表演,沒錯! 彩排就是要假裝表演,所以包括樂器的訊號都要先對過,調整好,舞台監聽的聲音也要調整好,演唱者也必須用演唱的狀態來唱歌,這樣子的彩排參數才是有意義的。

技術彩排不是練團。

關於技術彩排,古典派的樂手有時候就會比較不能理解。因為古典室內樂派的樂手往往是在不需要收音的環境下演出。所以如果有樂器演奏的團體或個人,千萬不要上了台排好陣型,沒等音響的工作團隊對完訊號就自顧自地演奏起來,彈完之後又離開了。

晚上八點開始撥放暖場音樂,人群開始聚集。當人潮湧進後,原本擔心音壓會不會不夠,但最後的結果是令人嘴角上揚的。大家新年快樂!!!  以為文章結束了? 沒有,我們還要接著將燈光卸下,將音響拆除,接著又是一翻苦力,將器材把卡車塞的滿滿的,然後回工作室把器材再卸下,整理,才能收工。

在觀眾跳起來之前與跳起來之後,其實幕後工作很繁雜。而燈光音響或者是視訊攝影的工程師其實都是很忙碌的,但往往在忙碌之餘還會有許多人過來在你的工作區放置東西,影響你的工作動線,問你廁所在哪,問你幾點開始,問你有哪些人要表演...,殊不知這該是去詢問活動製作執行單位。

一個活動如果製作成本極低,他的整體品質一定是相當有限,即便在燈光音響這次遇到我們這個團隊的相挺,但在其他環節絕對也有許多地方充滿瑕疵。一分錢一分貨,這是千萬年不變的定律。

【島嶼週記2017冬】年末

文/ 鄧小佩

本以為年底可以在七美好好待上一段時間,但意外插進的幾項工作讓我又飛到台灣,雖然間中有幾天空檔,但旅費的高昂與風浪的不穩定讓人不敢貿然回到小島。也因此,我難得的擁有了幾天一個人的休假。

時值年末,不管是台南高雄屏東還是東部都是市集、活動,得到休假就像得到一筆天外飛來的獎金一樣,一下想做這、一下想做那地。但最後選擇了把在高雄借住的空間好好整理一番,讓自己擁有一間可以靜下來思考的房間。

因為一直以暫住的心態待著,東西總是將就的用,日子也總是這樣得過且過的消逝了。今年在島嶼週記聚會上得到的「過一天算一天」在我心中盤旋不去,我有好好的過每一天嗎? 答案是並沒有。也許被截稿期、結案期限追著跑呀跑的總會有些成果,但只有自己知道在這一年裡虛度的時光有多少。

讀了寫寫字工作室出版的《自宅職人-秋用》,看見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小島生活愜意,但需要更多的是自律。我總是把自己的忙碌怪罪於工作性質,但其實真正的問題出在自己不夠珍惜每一段時間。

吳爾芙那一句「女人若要寫作,一定要有錢與自己的房間。」成了決定年末假日活動的推手。我好好的把被庫存堆積的像倉庫一樣房間打掃乾淨,用紙箱作為桌腳,放上從IKEA搬帶回來的橘色大桌板,外加幾個自組的三抽收納櫃,空間頓時從倉庫變成了工作室&房間。

看著曾被壓在暗無天日紙箱內的文具用品被好好擺放在桌上,就覺得心被好好安撫了下來,厚實的桌板擁有承接2018所有計畫的能力,直自此刻我才明白擁有自己的空間有多麼令人心安。無論大到擁有一間店、還是小得只有一張桌板,只要可以把心好好安置其中,就有面對未來的力氣。

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島嶼週記2017冬】充電之末:離開

文/ 陳藹文

最後,我想要用離開來充電,澎湖冬日宜充電之說,離,是一關鍵。

離開原來的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以及中間移動過程,就算旅行;離開原來做的事情,到另一個情境裡,就可能有充電之效。

耶誕週末妹妹專程從台北來到澎湖擺攤,賣她自己做的書袋子,想看見誰買了?評價如何?喜歡的程度?有何建議?總之,她想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市場上反應如何,後面的東西要怎麼做?要做什麼才好賣?她決定來現場感受,才做決定。

這個離開自己原來封閉的創作空間,走進人群的動作,我認為就是她的充電。而事實證明,她的確得到想要的能量,不管讚美還是批評,她都有了動力,再繼續做她想做的布製產品。

不知道的人會說,千里迢迢飛一趟澎湖,花了好幾千塊錢,怎麼沒去玩呢?太可惜了啊。那另一個跟著來的朋友更空白,也不是來賣作品,只為陪伴和相聚而來,她能得到什麼回去呢?

我猜她也得到特別版的澎湖冬日充電,參與老朋友的島嶼生活。若是夏天,可能忍不住還是想租個摩托車瘋狂一下殺到某個風光明媚的景點去拍照留念吃個冰,但冬天不會,冷風留住人的步伐,圈在一個範圍內,懶得走遠,想縮著取暖。

即使離開,即使旅行,冬日讓人緩慢,無力趕場,索性好好享受「離開」本身,有人說是放空,有人覺得療癒,無論如何,回到原來生活之後,有新動力了,或只是甘願了都不錯。

當然也有人是反向的,冬日澎湖很多人出走,離開島嶼的侷限與狹小,去大的地方開眼界,更是直接充電,或離開原來的工作,趁新年度展開新事業,也是良機,冬天的特別之處,是把一年的尾巴和一年的起頭都包進同個季節裡,冷歸冷,希望還是有希望。

是個總檢討的季節,又是開新支票出去的時候,兩者之間可以估算,新一年需要多少力氣能完成計畫,趁冬眠要充多少電力,才夠開春使用。在澎湖是比台灣更有這種週期氛圍的,我常覺得台北是一週一週過日子的,沒有春夏秋冬,澎湖是半年半年過日子的,濃淡分明。

我是離家出走的人,被說很有勇氣,其實有勇無謀,任性得很,做事沒依循什麼道理,唯懼虛假,需要真誠面對自己和他人,否則錯亂。拉遠距離看這六年,應該可以算一場大充電。

距離帶來美感,我很難在事件與情境裡面書寫,離開,讓我能看見。看見走過了什麼。十年之約,或人生之期,都已拼了個過半,剩下的,願是綠能發電,風、太陽、水、和雙手雙腳,為下半場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