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島嶼周記】一個人的秘境


文/攝影 洪聖雯


陷入搬家地獄已經一個月了,好不容易將山水的老房子整理好,從蒔裡成功地搬了過去。沒想到,幾天前興沖沖到了望安工作時,才發現等著我的竟是龜仔寮也得要搬家的驚訝。於是在望安的我,又再度展開工作、搬東西、刮壁癌、油漆的循環。這樣的變動,讓很重視「家」的我,內心遲遲無法很平靜,更不用妄想會有靈感,能寫出什麼東西來。



但,很慶幸的是,望安這座島嶼所散發出的魔力,竟能讓我「望而心安」。望安的海岸線,除了少數的港口之外,都還保有著天然而原始的狀態。如此高比例的天然海岸線,不管在澎湖,還是台灣,都屬難得少見。更加難得的是,因為島小,所以任何一處沙灘岩岸都很容易到達。工作累了,油漆手痠了,就牽起腳踏車,漫無目的地踏著。



踏著踏著,新鮮的空氣與涼爽的海風,一陣陣地吹拂在我的臉上。看到沒走過的小徑,騎進去,路的盡頭等著我不知是什麼樣的秘境。大前天在天台山頂,伴著夕陽,環視一周,山下的深滬內沙灘,遠方的花嶼、大、小貓嶼、虎井盡收眼底。前天清晨在鴛鴦窟,凝視著馬鞍山,觀賞日漸東昇的戲碼。昨天晃到龜壁崁尾,遙望著將軍嶼,尋覓著在海面下若隱若現的萬興石滬。今日,沿著水雷港、長瀨仔到土地公港一帶,長而靜謐蜿蜒的沙灘,想像著不久之後,將會有海龜媽媽經千里跋涉,回到此產下世世代代。



明天,我又將去探索哪一處秘境呢?



我想,我的心會帶領我的!

【沙龍記事】只想和你見見面

第一回合的島嶼沙龍順利在五月八日完成了,前後有十多位朋友到場,主題分享的內容很精彩,彌補場地的不足,和大家初次互動的生澀。很想把當天情形大略記錄下來,給下次可能會來的朋友看看。

這個六合路39號的聚會空間,未來有將是一間公益餐廳,它提供了海洋公民基金會使用,包括辦公與活動,因為五月底才要開始營業,所以第一場的沙龍活動之前,只完成了室內油漆粉刷、進了書櫃和桌椅的佈置,如此而已,為了當晚要能公諸於世,我們下午趕緊去打掃、拖地、洗廁所,把用不到的東西先藏進廚房裡。

因為空調還沒到位,臨時把家裡兩個立扇搬來;音響、投影機也都還沒裝,只好與朋友商借;屋子裡有些怪味道,索性點上從二崁買回來的傳香,然後打開所有門窗通風...。



(沙龍會場直到當天才開始清空打掃,處在非常陽春的狀態。)


(前一晚做好的手工小海報,下午開始貼在門口提醒大家。)


(只準備了基金會的簡介和社區報試刊當參考資料,連茶水也還沒有的。)


傍晚過去,天色暗下來,終於在七點多時人齊了些,於是開場。我準備了一首詩,做為序幕,是宛璇在山水海邊所做的"涯",她是澎湖人,一個藝術創作者,與法籍聲音藝術家老公住在台北,本來當天可以到場的,可惜家裡有事沒來得及,但我仍將她的詩作吟誦,向她致意。

並希望未來每一次沙龍都可以讀一首詩,歡迎大家投稿給我,或推薦作品給我!




文/ 宛璇

髮際暗自藏風
笛音飄忽鳴奏
龍舌蘭葉群
被大量的綠
洗野洗藍

是浪花對陸地長久的撫觸
變成了海灣

開闔的蝶蹤
開闔的馬鞍藤連綿無聲
依舊在海岸線上長奔

蜻蜓九月
它知道草原的移動傾向
都是為了去探究
更廣大的天空

黑岩上,有白鷺入潮的雙足
潮水下,有無人聽的鎮魂歌

冰藍翻騰, 嫣紅成點
再蒼茫一些就會跌入秋天

日光已現
露澤未乾
盈耳的水聲
盈耳的呼喚

- 澎湖 山水海畔



(我把詩做成簡單的圖片讓大家可以看到文字。)


作為沙龍的發起人,我得負起串場主持的責任,以及時間的控制。原本前半小時是要給島嶼書寫成員討論用的,但當天只能先做島嶼書寫的簡介,包括六位寫手,竟然在那一晚全員到齊,實在太欣慰了,我把從四月開始大家已經寫出來的周記一一列印,跟大家訴說推動共同寫作計畫的想法,討論的部分只能利用中場休息時間私下聊了。



(島嶼書寫的成員齊聚一堂,不過忘了大拍合照,這張剛好少了兩位男生!)



(我跟大家介紹參加共同寫作計畫的夥伴們,及他們的文章。)


(介紹到朱雲瑋和鄧小佩時,剛好請他們說說當天帶來展示的新作品--雛鳥藝文空間專屬杯壺。)



第二部分的主題分享,是沙龍的重頭戲,看起來只有短短三十分鐘,卻可能是每回沙龍的精華所在,雖名為"從小島看世界",但並非只有出國旅行才算"世界",在澎湖、在台灣也都算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沒有設限分享的範圍,只要願意把自己的壓箱寶拿出來"展"一下,都好。

旅行分享會的好處就是輕鬆、親切,通常每個人都會有興趣,沙龍剛開始能有一些旅行話題來切入,確實吸引人。尤其第一次就請出很擅長自助旅行、上山下海的好友聖雯,將她多次的菲律賓旅行經驗整理出來,包括路線、交通、旅費、住宿等實用資訊,和她探險的地點、海裡的鯨鯊、山裡的洞穴、世界遺產...等,看得我們目不轉睛,幾個人都心癢癢的,直問何時還要再去?要不要在澎湖組個團?!



(菲律賓的洞穴探險非常吸引我們!)



(聖雯搭了2.5小時的車又走了1小時才抵達菲律賓的世界遺產之一:Batad Rice Terraces 巴塔梯田)

三十分鐘當然是不夠,好在我們很彈性,多延長了十幾分鐘也還好,因為下半場是公民發聲時間,又是第一次進行,並沒有預先設定議題和流程,所以儘管已經超時,還是中場休息了一下,難免有人需要先離開,也讓一些剛剛下班趕到的、家裡的事忙完才過來的朋友,接力加入沙龍現場。

難得見到面的朋友,趁機寒暄問候、聊幾句近況,也是沙龍的功能之一,所以中場休息,很重要。


(果然中場休息時,大家最有興趣的就是這些印著書法文字圖案的杯與壺了。)



(家裡忙完或下班後才趕來的朋友,加入了下半場的沙龍。)


下半場是公共議題的討論,由基金會執行長傅靜凡主持,他先說明了這個空間環境的想法,原來是準備做一間名為"看海 慢食"的公益餐廳,推廣澎湖的農產加工品,如用澎湖產的花生做的"花生豆腐"、"花生豆花"、"花生米罐頭"等,或用澎湖本地小農耕種的蔬菜做成餐點,服務澎科大師生,有機會也提供給來澎湖遊玩的朋友品嚐,讓大家知道澎湖也有農業。

之所以為公益餐廳,是因為這裡將有近一半的空間要做為基金會的圖書閱覽室,也可放映影片、舉辦活動、展覽等,島嶼沙龍就是第一個,連餐廳都還沒開始,便率先公諸於世了。由於靜凡也是澎湖科技大學食品研究所的學生,可以整合學校研究資源、非營利組織、學校社團、和農產加工等,有一個這樣的餐飲空間,未來可能成為推動澎湖新農業的小基地。

此外,靜凡也告訴大家基金會近期的工作情形,包括澎南區弱勢兒童課後輔導、海洋公民社區報試刊、英文圖書捐贈、協助外校師生在澎訪查、與偏遠山區小學交流...等,以及各項公共議題的追蹤,帶入沙龍所希望做的公民行動討論。


(第二階段的公民發聲時間由靜凡主持,先說些基金會現況,再帶著大家作議題討論。)

究竟要關心哪個議題?關心的方法為何?之後公民到底能採取什麼行動呢?又這一小時的公民發聲時間應該怎麼進行比較好?都成了必須討論的問題。但若不能先鎖定一個方向,討論又顯得很空泛,因此,最後大家開始丟出一些最近遇到的、有所疑問的狀況,例如:海岸油污處理、亂倒廢棄物問題。

因為我也剛好在前不久才拍到亂到廢棄物照片,也有人呼應長期以來應該拍到不少了,於是決定接下來兩個禮拜大家可以把照片丟出來,下次沙龍時間彙整在一起,來討論我們可以做什麼,是去縣民時間跟政府單位溝通,或是把資料提供給媒體報導,或其他行動...。



(請大家丟議題出來時,有位朋友提供了一張剪報,是之前油污處理和海岸環境敏感指標調查問題。)


(最後當然不能免俗地、要來張大合照啦!)

很高興有了一些共識誕生,剩下的其實都可以慢慢再調整,下一次的沙龍主題分享也有人舉手認領,要跟大家講新竹尖石鄉山上的一間小學校--石磊國小,真是令人期待;以及,經過主持人厚著臉皮努力敲邊鼓後,下次來沙龍的朋友有口福了,讓大家優先品嚐到花生豆腐!

也就是下次的"中場休息"會很熱鬧,每個人要自備一隻小湯匙,將變成小小試吃會。

對於一個沙龍該怎麼舉辦,我們其實沒有經驗也沒有既定的想法,只希望促成一個定期的聚會,讓大家可以來見見面,所以,開場前、中場休息、結束後都很重要,那些大家可以自然聊天的時刻,都是沙龍想要的。

第二回合,5/22也是星期二晚上,七點見!




(島嶼書寫的另外兩位夥伴見面囉~~~~)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島嶼周記】Week7:靈感何來?

文/攝影  曾依苓

說真的,在小島上的生活,真的很小島,也就是說生活圈就是這麼個小島大,有時候沒騎車到處跑、出門找靈感的時候,生活圈甚至只有我家老厝的範圍,當一整週的時間有三到四天都是如此情形的時候怎麼辦?寫?是要寫什麼啊?

該說好加在嗎(笑)?好在我家位於望安島著名的“觀光景點”—花宅,在現在每日觀光客如螞蟻出巢般來去的情況下,每天彷若鍛鍊EQ的修行,文字靈感經常由來於此,有時候的確是因為負面情緒高漲而促使靈感湧現,就像那嚴肅的第四週。

再者想說一下自己為何參與島嶼書寫。其實只是單純地希望自己別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失去了感知環境的能力,靈感雖然無法俯拾即是,然而透過書寫的方式,對我而言是另一種刺激與提醒,提醒自己留心周遭緩慢卻稍縱即逝的改變。

寫下來,是一段記錄,也是一段成為昨天的「過去」,而且它,不會消失。


牠悄悄地,我也悄悄地...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島嶼周記】前進西嶼坪_家與祖厝

文/攝影  陳藹文


從小島回到大島,看著正在發生的強拆民宅事件,我把兩地的狀況對應上,一樣是為家園努力的人,一樣遇到許多困難,讓我很感慨,這裡面有同樣的事情,土地正義、居住正義、島嶼正義...。那些很基本的事情(權利),沒有被尊重,任何人都該奮起、抗拒。

3我持續整理自己的感受,有一種心疼,是當下說不清楚的。看著被留在島上的房子和裡頭的家具電器,我知道他們並沒有"搬家",只是先離開,早晚有一天要回來....抱著這樣的念頭上船的吧....,沒有人想要棄守自己的家園,但他們終究是很難回得來了。

在望安,遇到許多返鄉掃墓的人,我也生感傷。掃墓,確實比整理老房子容易得多,在小島與大城間來來回回如我,看見兩地的舊房子與居民,開始想家的意義是什麼? 祖厝的意義是什麼? 能否成功捍衛它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人,能否自由地回到家裡面,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小島,有房子,沒有交通船;大城,有捷運,但房子已經沒了...


朋友留言回我說:"覺得家代表安心與心安之所,祖厝代表根與倫理的連繫與互助,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想,安與心兩個字,就像一般人常說的家是避風港,回家,是能放鬆的、自在的,舒服的、溫暖的...,就像我每每回家,總能貪睡許久...。家是心的歸屬,我喜歡這樣的定義。


祖厝呢,是根、倫理、連繫與互助,我感覺這幾個詞的重點在於: 不只是個人!! 它代表了每個人,都不是"一個人"。每個人都有根,有來源,有生長地,有家人,有親族;有排除不了的、與世界的必然關連,就算不是血緣相屬的,也必然有社會關係的。

一個人,就算沒有"成家",還是可以買個房子,佈置一個舒適的家;家可以搬,可以換大一點的、方便些的、更新潮漂亮的;但祖厝,沒有人會棄守它!!擁有"祖厝"房子的人在這個時代,無疑是幸運的,大部分都改建,畢竟台灣人還是重視"光耀門楣",把老房子翻新,是一種子孫有成就的展示,社會主流價值是這樣的。


在澎湖則不盡然,仍有一些人守著老房子,引以為榮的,這點真讓我感動!! 也有許多留著祖厝,但人搬走了,處在捨不得賣、想留著有一天再回來住的狀態...;或者至少沒賣掉,房子荒了,半倒著,長了草,成為街角的風景...。

這些老房子,很多人愛拍,是澎湖很有味道的人文風景,但,經過拜訪了西嶼坪沉睡多年的老房子,和親見台北士林王家被剷平的滿地紅磚後,我知道我們要捍衛的是什麼了。不只是個人的"家",不只是家族的"祖厝",是:回家的自由!


而我們的社會,竟然讓人民連回家的自由都沒有,在台北沒有,在西嶼坪也沒有,主政者應該慚愧才是。王家被迫進行的"都市更新"真令人毛骨悚然,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可愛的小島,也被迫要"更新"呢??

這終究是生存權的問題,所以我說: 捍衛小島的生存權,正如捍衛我們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