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7日 星期六

【島嶼周記】前進西嶼坪_最佳第六人

請想像有個毛孩子在這玄武岩山坡爬上爬下...

文/攝影 陳藹文


那天我脫口而出對島主說,啊~~那你是最佳第六人。


因為,島上只有五個人,一對阿公阿嬤,和顧發電機的一家三口,其他人都遷出了。這個島嶼,被靜置了,在二十年前。


我一直以為島主應該是中年大叔狀的人,推測是在台灣打拼多年後,驀然回首,發現燈火闌珊處才是歸屬所在,即便一個人也要回家鄉試試看...;或者,是在海外受到什麼打擊、情場失意之類的,才想把自己放逐,到小島獨居、療癒。

但,我卻遇見了一個比我更年輕的人,眉清目秀,刮了鬍子後活脫個大學生模樣,真是不可思議,笑起來還透著孩子氣,好在做事情是沉穩的,否則我真要擔心他,在小島上能挨多久。


聊天後才知道,這是他的家,他在這出生、長大,度過愉快的童年,直到六七歲才離開,還念到了這兒的小學呢,之後雖然定居在這的家人漸次減少,他們還是固定會回來島上,掃墓、看看祖厝、與家園寒暄問候。

想必也總思忖著,何時賦歸吧...


終於,四年前,島主排除萬難地回來了,在島上只剩下五個人的時候,他回來成為第六位常住居民,在籍!!


拜訪他的那幾天,他總愛說自己小時候是個野孩子,靜不下來,尤其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 我們都是從玄武岩那爬上爬下的,都沒有在"走路"的...


這句話他講了好多次,我幾乎每天都聽到他重複著"在玄武岩爬上爬下"這樣的話,給我好鮮活的畫面,我想像有個皮小孩,坐不住、停不下來,每天在小島上遊玩,要不上山、要不下海。


還有,偶爾,被吊起來打。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島嶼周記】第三個家


文/攝影 洪聖雯



台北,是我長大的地方,有家人、老朋友們與好姊妹們,是我永遠溫暖的第一個家。蒔裡,是我體驗一人簡單生活的地方,有好鄰居與愜意的環境,是個讓我放鬆、調整步伐的第二個家。今年(2012年),我又多了一個家,一個聚集著對大海、對土地懷有熱情的夥伴們的家,我這第三個家就在望安的龜仔寮。

在龜仔寮的生活,跟打工換宿的生活型態相似,這對喜愛自助旅行的人來說應該很容易想像。但不同的是,這不是短期的換宿,而是真實的生活與工作。而我很幸運,我的這個家位在一個充滿歷史文化與無敵海景的小島上。

每天起床遛遛狗之後,總是要煮杯咖啡。咖啡的香氣,配著簡單的早餐,就能將我喚醒,進入工作模式。有時是在屋內整理資料、打打報告,天氣好時,則衝去海邊蒐集潮間帶及近岸水下的影像素材。工作閒暇之餘,我喜歡騎騎腳踏車,從龜仔寮晃去古色古香的花宅聚落,串串老厝的門。吃飯時間有著三人大廚團隊會輪流將我們餵飽,而無法滿足大家口腹之慾的我,自然成為洗碗組了。雖然每個人的工作項目都不同,卻很有共同生活的默契。

夜晚的望安,常常是漆黑寧靜的。但總會看到龜仔寮的燈是亮著的,裏頭三不五時傳出大笑聲。來自台灣各地、有著相同理念的夥伴們,共同生活在龜仔寮這一棟大宅子裡,我是何其有幸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啊!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島嶼周記】一、東吉嶼


文/攝影 朱雲瑋



哇!好寬廣的廟埕,這是我對東吉嶼的第一印象。

澎湖的離島腹地通常不大,島上難得有幾個地方是平坦的,

如此寬廣的廟埕,在澎湖的離島中我可是第一次見到呢!

東吉嶼,全盛時期有三千多位居民,如今常住居民卻僅剩二、三十位而已。

面對整座島嶼空蕩蕩的古宅和洋樓,對照這寬廣的廟埕,總會讓我誤以為這裡是美國荒涼的西部。

飛沙走石的正午,兩人相約在教堂前的廣場決鬥……… 一種肅殺、荒涼的感覺。

東吉嶼的廟埕前到底是誰在決鬥呢?



東吉嶼到馬公與到台南距離相當,所以東吉嶼大多的鄉親都遷往台南居住。

東吉嶼還在 2002 年爭取改制,想要歸入台南縣中。

因此到底東吉是要屬於誰的行政區?台南縣和澎湖縣在此決鬥!



東吉嶼位於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的範圍之內,據了解東吉嶼鄉親贊成的比例比其他地方高出甚多。

生態旅遊、永續利用和殺雞取卵、非法捕撈在此決鬥!



島上許多美麗的古宅和洋樓,因長年無人居住、維護,多以倒塌或是損毀。

這些優美的建築敗壞的速度相當的快速,時間並不是站在保存古宅這一邊的。

這場古宅與時間的決鬥,在還沒開始就已經註定已失敗落幕了………..



風依舊吹著,飛沙走石亦不曾停歇,就像時間的消逝般的恆常。

但東吉嶼美麗的廟埕可以美麗到何時呢?

2012年4月3日 星期二

【島嶼周記】Start!

文/ 曾依苓

來來去去,往返望安與馬公之間,有時候五塊錢,有時候兩百八,在這氣候還不十分穩定的春天,成了我的交通常態。

一個人在小島(我總是暱稱家鄉望安是小島)生活,家人在馬公,偶而回馬公看看家人,然後給家人看看,是必需的,另一方面也是要補補貨啦(日用品和伙食方面)。


從三月底,大概二十幾號左右開始,只要黃曆上是合時宜的好日子,就可以開始慎終追遠了,於是在這清明前夕,村裡陸續有一些返鄉掃墓的鄉親,感覺比元宵節時還熱鬧,也許天氣也比較溫暖了吧?所以回來的人一待可以待上個三四天,利用這溫暖的氣候,雖然風一吹起來還是可以到陣風十級的猛,好好整理祖先的家園,也整整自己的,然後夏天有時間再回來?


而隨著天氣暖和起來,觀光團也開始出現在小島上,耳根子安靜了整個冬天,一下子很難調整到能夠適應大門外嘈雜的狀態,也許這就是要向這座島嶼學習的地方吧?無論外在多麼紛擾吵鬧,依然以自己的頻率,在時節更換下,用最真實的面貌呈現給當時在小島上的每個人,該繽紛便繽紛,該低調便低調,管你來者何人,我就是如此!


3/30那天,家裡的慎終追遠日,一年一度,每座面海的祖墳前,可以看到海的視線早已被一年比一年更密更高的樹仔所遮蔽,這是年紀越來越大的阿爸和阿伯的無可奈何,二伯更感嘆起昔日阿嬤曾為了到山上偷砍個樹枝回家燒而被警察追的往事。如果回到沒有瓦斯,家家戶戶必須燒柴火才有熱水、才能夠煮飯,然後去偷砍個柴火還要被警察追的年代,滿山豈還有銀合歡的存在?

【島嶼周記】我變了

圖/文 鄧小佩

一直在想第一篇的島嶼週記該寫什麼才能清楚的表達出澎湖帶給我的感受
要寫她的美麗嗎?
寫藍藍的海 、溫暖的沙灘還是這裡的新鮮的空氣?
雖然這些都是我喜歡的
然而,總覺得 還有什麼是這裡所專屬的
一直到今天,在我離開澎湖20天後 ,再度踏上這裡的土地的今天
我終於發現
原來,澎湖讓我變了

雖然我並不是在大都市生活的小孩,但提防陌生人的觀念已經成了下意識的動作,即使是好心,都還會被告誡也許會有被反咬一口的可能性
然而
在這裡
我變得容易對人微笑
在這裡
我變的願意主動去幫忙不認識的人
在這裡 只要你願意聽
會有很多很多的故事等著你
在這裡 人們可以很輕鬆的做自己
不需要快步的行走 不需要用冷漠去武裝自己
不需要低頭免得和別人對上眼
不需要擔心別人的目光
不需要天天穿著高跟鞋
不需要很多很多的束縛
對上眼了
相視而笑
碰見了
互相道聲早安
打著赤腳走在海灘
隨意在小巷中亂逛
這個島好小
小的不會讓心迷了路
這個島好大
大的讓我的心好寬闊
我變了,那你呢?



如果要配上背景音樂的話 那就來一首陶晶瑩的「我變了」吧
我變了
作詞:陶晶瑩 作曲:呂文飛
我變了 碰到你什麼都對了 愛上你 下雨也快樂
我變了 碰到你什麼都好了 愛上你 哭泣也值得我變了 碰到你什麼都算了 只要你在我的身邊唱歌為什麼這樣呢 為什麼這樣呢 全世界都笑了我變了 碰到你什麼都算了 只要你在我的身邊唱歌為什麼這樣呢 為什麼這樣呢 全世界都笑了我變了 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