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島嶼人物017】「女人」你的名字是樂觀、包容與堅忍~蔡紀息

文/攝影 蔡愛清 

遠遠的在菜宅的一頭,傴僂的黑色身影緊貼著偌大的高麗菜,背景是一區有著幾百栽範圍的菜宅,裡頭種的蔬菜分門別類排列整齊,青綠交融,一排排如同儀容整齊的軍隊般列隊歡迎我的到來。 

甫踏進菜宅,耳畔便傳來一絲絲低吟的歌聲,當下在腦海中快速翻閱蒐尋認識有限的傳統老歌,是「雪梅思君」耶!雖是悲悽的歌曲,聽來卻是愉悅的,當然;此時此刻的心情加上種菜已然是一種生活的調劑、打發時間的休閒娛樂了,美麗的心情加上美麗的歌聲,連鳥兒都來湊熱鬧了呢。

 除了愛唱歌,說故事也是她的潛在興趣,為什麼說「潛在」呢?因為被隱藏在曾經困苦的生計重擔之下,能盡心舒唱、編織美夢(說故事)的心情是一種奢侈。

民國14年出生的她是一個很傳統的農家婦女,曾在日本統治下讀過「民教班」,雖然當時被迫學習日語,卻也出自內心的想識字,然而一絲學習的欲望卻被現實生活慘遭剝奪,遏止了心底的想望。當時的社會,家家戶戶過的生活一樣的捉襟見肘,誰不為了一日三餐拼死拼活的工作,尤其是鄉下農村,幾乎生活中泰半的繁重工作(包括耕田、種菜、養雞、養牛、打理家務及兼顧孩子)都由婦女一肩擔起,在這樣繁忙的生活裡,笑容幾乎是不多見的,更遑論其他的休閒娛樂了。

 可是如果你問她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過來,為何還能保有如此燦爛的笑容呢?她肯定露出燦爛的笑容跟你說:人生只有兩種選擇,「哭」或「笑」,再傻的人都會選擇「笑」。你便能深刻感受到那種事過境遷、雲淡風輕的釋懷。

在她平淡的生活中,為了調劑工作苦悶的心情便習慣一邊工作一邊唱歌,說故事給跟著到山裡工作的小孩聽,除外;「挽面」算是私下偷學的另一項興趣了。總要挑在家人都入睡之後才攬鏡自照,將棉線的一端繞在腳的大拇指上,駛(台語)好价(台語)指,對著境子就在自己臉上重複練習挽面的技巧,一回生二回熟,久而久之就抓到竅門了。

從此鄰居們便成了她挽面的座上客,平時幫左鄰右舍挽面是一種鄰里間情感的交流,是舉手之勞的事,談錢傷感情,這也是鄉下人對情感看得比什麼都重的一種生命哲理。

因為平時對人的寬容,所以從未與人有過爭執,謹守口德亦是她一生的堅持,這些無形的美德是她身後留給故里鄰居口耳相傳的典範,也是我們最佳的身教範本。

這是年屆90高齡的阿母一輩子的寫照,很典型的農村婦女,你可以看到一個被時代壓抑的少女浪漫情懷,一個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觀念桎梏中失去自我靈魂的女人,到後來的晚年卻選擇以燦爛的笑容來為自己的生命劃下句點,這就是我最親愛的阿母---蔡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