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島嶼週記2024夏】「靠海生活」市集,淺談國樂成音觀點


圖文/ 彼得蘇

成(混)音就像是一個廚師、調酒師,混和元素後提供給顧客(觀眾)。

活動總共分成兩天,第一天的演出有兩組國樂。大家都知道,國樂這種屬於弱音樂器在戶外演出,肯定不是在舞台前擺兩支所謂的槍型麥克風就能處理各樂器的平衡。

笛子的聲音響亮穿透,而揚琴或二胡的聲音是微弱的,既然發聲原理不同,現場直接發出的音量或響度也是不一樣的,也許笛子不透過麥克風的聲音就很亮了,但其他樂器聲音就不太夠。這時候如果又選擇只用槍型麥克風去拾取區域的聲音而不是每個樂器個別收音,就沒辦法就特定聲部或樂器單獨調大或調小。如果這個團有嗩吶這種超大聲樂器,肯定在聲音平衡上又會有更多差距。

曾經我們做了一個活動的成音估價,舞台上有40個樂器元件,我們規劃使用40支麥克風來做成音。但其他業者僅規劃了4支槍型麥克風,當然在價格上就會有很大的落差。結果就是,聲音不清楚,觀眾只聽到風的聲音。

一個廚師如果不懂得食材,是沒辦法烹飪出美食的,頂多把東西煮熟而已。同樣,一個成音師如果不懂得樂器、音樂,他也許就是一個音響店老闆,懂得開機跟關機,讓音響發出聲音而已。

前面提到的笛子與嗩吶,或者打擊樂器,本身的直接音這麼大聲,還需要收音嗎?這個問題也常常有人問到。基本上,如果演出的位置離觀眾有一段距離,或者有轉播或錄音的需求,還是得給予麥克風收音。這樣,當聆聽者所在位置不是在舞台正前方聽不到直接音時,系統仍有拾取這個聲音,能在混音器上做平衡的工作。

聲音要怎麼傳遞給觀眾,除了演出者本身需要做功課,成音師也必須不斷地自我要求與精進。演出與成音是無法分割的,因此,演出者必須搞懂手上的樂器,音響人也應該了解手邊的機器,才能一起呈現完美的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