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島嶼週記2017夏】02姓氏源流調查過程裡的趣味


文/ 麵包小姐 照片提供/ 蔡光庭

賴月女阿嬤家的小石臼
「姓氏祖籍」是個較冷僻的題材,也容易讓人覺得趣味性不高,在一開始得知要幫蔡光庭老師的手稿建立電子檔初期,也是有如此這般的想法;助理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把手稿一字不落的登打進word檔案裡,再檢查有無錯字,對於內容是什麼?其實是沒有花太多心思去記憶與了解,大體上就是湖西鄉各聚落由那些姓氏組成、以那個姓氏為主姓,祖籍何處?開基祖是誰?何時遷來?傳了幾代?日治時期有幾間古厝等這些資訊。

一直到拿到湖西鄉東石村的手稿之後,發現這個聚落跟其他不一樣耶!居然有一則小故事,閱讀起來的感覺非常不同,稿件變得很有趣,連登打文字的速度也比以往快速了許多呢!

湖西鄉東石村雖然是以黃姓為主姓,但最早開發聚落的姓氏卻是張姓。張姓開基祖張勇省,隨著早一步先到東石墾殖的伯父張伯咢的步伐從同安至此開拓約二十多年;在張勇省抵達後,伯父旋即返回同安,留他一人也留下了一段名為「雙龜記」愛情故事。該故事在十多年前,許耀彬先生曾據此事,發表<補白一段澎湖遺失血脈 踏尋百年「玉龜記」記實>,造成轟動話題。

張勇省與同樣來自同安的孤女(名字叫妹,父兄因捕魚船難雙亡)結為連理,共生下五子;晚年因思鄉情切,便籌畫著返鄉探親,視情況再返東石攜家帶眷歸鄉定居;當時海上交通不便且險惡,倘若遭遇不測,恐將成永別,張勇省臨行前將玉石刻成一對玉龜和陰雕「父氏印」、「母氏印」兩石印。雄龜和父氏印攜回故鄉同安,雌龜與母氏印則留在東石,如遇不測成永別,便可做為子孫日後相認之信物,準備妥當後,便帶著三男午返回同安。

無奈造化弄人,張勇省因病無法再返回東石,臨終前特囑咐兒子,要將其墳瑩堆成龜狀並朝向澎湖,期能朝暮眺望在東石的妻小。相傳,在妹娘辭世後,墳瑩亦堆成龜狀朝向同安,夫妻墳瑩隔海遙遙相望,宣示著生死不渝之情。自此,兩岸子孫每逢歲時祭祀必定往返祭拜,維持了近兩百年之久,直至兩岸政治紛擾、交通斷絕,才終止了往返祭祀。目前這兩項信物,東石的雌龜與母氏印均已遺失,而雄龜和父氏印依然由同安縣新店鎮東園村的張勇省裔孫張鴻猷完整保存著。

在2013年底,蔡光庭老師初步精選出來的故事有十篇,原訂將在澎湖縣文化局「推動家譜運動」專題講座中與大家分享,但是,礙於前半段的「澎湖姓氏源流-澎湖十大姓氏」部分,簡報檔案就多達336頁之多,無法在有限的時間裡講述完畢。隔年再度受邀,老師便將主題訂為「澎湖姓氏故事」,重新彙整資料,擬出祖牌的祕密、班兵的後裔和姓氏口傳軼事三大主題,共23則故事。

光陰荏苒,蔡光庭老師的「姓」工作調查持續進行,也持續在種族遷徙的歷史長河過程中,從祖先們的雪泥鴻爪中挖掘並記錄著故事,故事有感人的、也有充滿哀愁的、讓人唏噓不已的……。雖然不是每一個故事都如同「雙龜記」這般精彩動人、扣人心弦,但更多是各聚落裡的耆老,最貼近生活與人心,充滿著人生歷練智慧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隨著蔡光庭老師的步伐,提起筆(敲鍵盤登打進word也是可以),記錄下專於屬於自己的家族故事吧!



備註:
1.欲知部份姓氏故事內容,可至蔡光庭老師的FB參閱。
2.祖牌的祕密:
洪羅罩(東寮派)洪氏祖牌-始祖洪君重開澎第一人
浯江瓊林蔡氏14世(明誥贈通議大夫)祖牌 -案山蔡氏族人口中的暗澳祖(明誥通議大夫)祖牌
林投郭(黃)氏祖牌-郭氏的生祖與養祖
內塹才姓祖牌-施姓改姓的秘密
內塹(外塹)呂氏祖牌-叔侄合一的祖牌
水垵(花嶼)伍氏祖牌-伍氏的二度遷徙
港尾劉氏祖牌-始祖阿七祖傳奇
3.班兵的後裔:
潭邊侯氏-侯榮泉老師的沙港情節
通梁謝氏-保安宮主委謝瑞城的銅山祖
港尾倪氏-倪平杭石匠祖妣的雙墳頭
媽宮(北甲烽火館)林氏-林正明老闆與烽火館重修碑
媽宮(北甲銅山館)戴氏-戴廷芳老師家族的姓氏滄桑史
媽宮(北甲銅山館)-楊智雄老闆的銅山祖、媽宮(東甲海尾)林氏-林耀棋老師的海山祖
媽宮(東甲館口)賴氏-賴月女阿嬤家的小石臼
4.姓氏口傳軼事:
大嶼東湖村(頂隙)-朱氏始祖妣的墳塋
小赤嵌-呂築庄長(名五子)的喜悅與哀愁
大赤嵌-涂連相珍藏的(五順四金)詩軸
通梁-鄭長艦的瓦厝相思
港仔-林葉鈴老闆名字的煩惱
龍門港-林氏的紅木埕祖
鎖管港-許祖取古厝門聯的祕密
媽宮南甲(海頭)-冼宜泉的順德祖

#1196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7夏】北漂海仔|02 倉鼠青年

文/攝影 黃士恩

小虎,澎湖籍的流浪貓,第一年台北同居夥伴


印象中台北天空都是灰灰的,至今仍覺得是那樣的顏色。
第一個晚上我很清楚窗外的車聲是快是慢,幾隻狗兒貓兒經過,甚至入夜的溫度變化我都能仔細述說,因為失眠了。


背道而馳的理想生活

第一年的我在台北某旅行社上班,第一天起了個大早甚至還到了家附近的公園慢跑,想試著延續當兵期間的晨跑運動,甚至還會到游泳池游個幾圈,這樣的習慣維持了甜蜜的第一個月。接踵而來的是因為工作業務上的長期勞累以及熬夜加班,部門的特殊操團模式,導致這樣的現象是瀰漫在整個樓層每位同仁中,如果到了凌晨兩點多從外頭看我們整棟大樓,唯一還燈火通明的就是我們部門,一條龍的作業流程包括跟客戶提案到標案,後續的護照簽證以及特殊行程安排跟食宿,都得另外跟當地飯店或業者敲定,為的是客戶的客製旅遊盡善盡美。這樣的工作很難準時下班,如果能把握睡眠的時間就盡量把握,更別提那初到台北時的健康早晨運動時間了,是很夢幻的。看著床頭櫃上的小黑板,上頭寫著「早上運動」、「考日文檢定N5」、「每天睡覺前看一本書」、「三餐都要吃」,連難度最低的最後一項,早餐也隨著能睡多晚就睡多晚給睡掉了,早餐併著午餐一起吃,如果真的餓了就拿出巧克力嗑上兩口,再繼續奮鬥著。自己真是個超沒自律的人,於是找了一天休假日我把上頭的那幾個項目通通擦掉,改成了勉勵自我的「嘉句」。


敬!倉鼠們!

鬧鐘聲起床、洗個頭恢復精神、穿著上班襯衫、騎著固定的路線、勞心費神找停車格、走進超商挑選喜愛的49元組合早餐、邊走邊拿出員工證準備打卡、開早會、處理客戶的案子、中餐吃完再繼續處理、晚餐吃完再繼續未完的工作而且要記得先打卡免的超時上班、再繼續工作到可以買宵夜的時刻、疲勞回家、跟小虎玩了一下、滑著手機看看朋友們動態、睡覺。

每天都是這樣度過,唯一的救贖就在吃飯時獲得,觀察了在台北工作的許多青年人,似乎都有著自己一套極度規律的工作生活,也許穿插著偶爾聚餐、唱歌、電影,但都是得回歸到這樣的無限迴圈裡,這程式語言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運轉,深深覺得像隻倉鼠一樣,跑在那沒有盡頭的滾筒裡,賣力跑著,一直以為會跑到盡頭,原來只是我以為。有時下班後跟朋友聚會聊天著,發現原來酒這東西,在不同時期不同心情喝下去的風味也會不同,在那時候的我喝起來,一點都不苦澀,似乎能把煩悶給飲下肚,跟朋友敲著杯是生活中的小確幸了,就好比倉鼠吃到葵瓜子一般雀躍。


第一次情緒潰堤

直至做完了最後一個案子,坦白說,在這過程中甚至一度壓力大到想臥軌,熱情被客戶抹滅踐踏,但又無法在公司中尋得幫助,一個很棘手的案子根本沒人敢接,對於一個初接觸業務的我來說,每一口呼吸都很難。還好有許多好朋友們支持著,才能舉起腳再走下去,對於家人,我從來只報喜不報憂,聽見電話那頭媽媽關切的聲音,當我說著我很好時,眼淚只能在眼眶裡打轉再趕緊擦掉,還得不斷調整呼吸才不會被聽出來異狀,直到電話掛上的那一刻,我才在機車旁的公園座椅坐下,痛恨著我怎麼會這麼沒有用,還好那時候已經沒有人了,不然還真像個瘋子一樣。心裡頭想著才剛來還不到一年難道就這樣被打敗嗎?臉上掛著擦拭過後的淚痕再回到辦公室裡,繼續我未完的工作以及人生的工作。

-
倉鼠青年,原來在這盆地裡到處都是,我只是其中一隻。
希望這些青年們能找到名為熱情的綠洲,重拾最初的理想與夢想。
 #1229

【島嶼週記2017夏】02七美-龍埕

文/攝影 林子揚



龍埕是一段大約600公尺的海蝕平台,經過歲月的洗禮形成如同龍一般的型狀,而這處最吸引我們的卻不是這活靈活現的龍埕,而是龍埕後方的岩壁,它與其它的玄武岩不同,並非黑色也非灰色,身上帶著如同海藻般的綠色,不是因為佈滿海藻而是它天生的顏色,而它也非玄武岩,它是火山碎屑岩。

什麼是火山碎屑岩?就是我們在電影中常常看到的,火山爆發時,噴出滿天飛舞的飛灰及碎屑,岩壁上有條與兩旁不同的直立柱狀,它就是當初噴發的出口,從中噴發,而後滿天的飛灰,如同下雪,黑色的雪,一瞬間周圍的一切被包覆起來,停留在過去的那一刻,如同龐貝一般那一霎那間消失卻又保留了下來,慢慢的被包覆起來。

想像這突如其來的飛雪,從天空中降下,這美麗卻又帶走一切的美好,千萬年前,望眼一片星空,眼前突然飛來一片片的雪片,慢慢地由空中飄落,伸手想抓住,卻發現已然消失不見,回頭一看,想抓住卻消失的美麗其實是在自己的身邊,只是這美麗的霎那卻讓身影變為永恆,只是這永恆卻已失去了生命的光彩,瞬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卻也帶走了我們的生命,用生命來換取的美麗,如同光芒般的耀眼,卻也致命,而那一刻也成為了歷史的見證,千萬年後的今天,它又重新出現在大家的眼中,如同龍埕飛舞般的耀眼,但是只有有緣人才能看到它的過去及美麗。
#537



【島嶼週記2017夏】01畫布-獨白

文/方‧糖 攝影/ 糖



SIDE.A

2017年5月,是我來到澎湖的第三年又八個月。有一種來澎湖這麼久的感覺,但卻沒有好好認真地探索完這塊土地。
這次參與島嶼週記,也許是抱著我還不想就這麼結束。
透過這個機會,給自己一個動力,再去多認識澎湖一點,並記錄下來。

待在澎湖的這段期間,帶著最豐富的記憶的沙灘,我想就是內垵沙灘了。
還記得,當我第一次踏上內垵沙灘時,心裡想著:「這的沙,真美。」,在陽光照射下白色的沙子搭配著影子,那種視覺對比感的美。
而踩下去的沙子有一種踏實的感覺,也許是因為這的沙能吸收水分、抑或是這的沙質地比較不一樣,所以它才會這麼的穩固。
也因為它比較穩固的特性,所以當人們在沙子上勾勒線條、描繪圖形時,它就會呈現人們想要的樣子。
內垵沙灘在退潮時,就像一張純白的畫布,人們可以在這個沙灘上作畫;潮水一漲,它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回歸原本的樣貌。
這,是我記憶中最另類的畫布。

SIDE. B

催眠似的把自己武裝起來,我已經厭倦了再開拓新的疆域
二十三年走過一幅幅純白畫布,劃下寥寥數筆顯得特別惹眼
應該是充滿自由與機會的白色,轉瞬一片隨風飄揚的哀悼
期待 像那海洋支撐著我,也重重把我拍下

近乎自我放逐的狀態下來到了這座島上
其實一開始對很多事情盡是漠不關心,在這到處都是景點的澎湖
我幾乎一個也沒去過

「反正,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可以了吧?」

大概成了我最大的失算,事情根本沒往這方面發展
方糖方糖,一個方方的活在自己的邏輯裡但常卡住自己
方糖方糖,一個甜甜的總是散發著吸引力雖有點少根筋
把自己關在方方裡的方方被甜甜的引了出來

然後,新的一批畫布,逐漸染上了各種顏色
#648

【島嶼週記2017夏】02風向人物側寫 ~收藏家

文/攝影 范光男



吳先生,一位和藹可親的老朋友,在澎湖游走經商30年,30年住同個飯店同個房間食用同家餐館永遠保持笑容,永遠的牛仔裝皮革背包,我和阿碰常稱讚這位很有品味的收藏家。

從踏入風向空間的第一步,購買了畫冊,分享對畫作的看法之後,就此從典藏蒙面女郎的銅雕作品,開始逐件收藏。每逢一個短暫的停留,就來串門子話家常,逛逛作品儲藏間,交換對於自身收藏作品的風格喜好,順便示出收藏一張張大作的動機。大作意即是有生命刻度的代表作品。妙的是,吳先生對於人物風誌的著迷,如家族史般的場景,涵蓋對於一個作者最為艱辛潦倒的困境中,喘息追求自由的代表作,濃烈的情感和辛辣的筆觸呈現詭秘的自我批判,老先生聽我分析的如癡如醉。

現實中,忠實的傾聽者很難找,會反問問題問好問題的更是少,我們沒有距離的交談,像是家人一樣,親上加親的是都是熱衷藝術的同好。

家中常有吳先生的伴手禮,除了頂級的海鮮乾料與香菇外,就是老先生對於家裏的問候和創作的勉勵,愛人愛物的專注,萬分的感恩,總是在最為關鍵的時刻出現,作品被收藏是種喜悅,都情誼的收藏更難能可貴,最近的新作動力,也是來自這溫暖的推手!

【島嶼週記2017夏】02第一個關卡

文/蛤阿向  圖片提供/澎湖搖滾音樂節

17年澎湖搖滾音樂節的樂團徵選在四月一日正式展開,為期兩個月,目前已跨越一百團報名的門檻,報名結束日期至五月底,最後完成報名的樂團數量,是16年的活動成果的期末考與17年的第一個關卡。

徵選,對我來說是個難題,尤其本身不會任何的樂器與技巧,沒有任何的上台的經驗,更別說創作,就只是單純的喜歡聽音樂,幸好,團隊夥伴可以彌補這個缺點。但,音樂是絕對主觀的,看了一下彼此的目前錄取清單,出入絕對是有的,最後的決定,絕對是個難題。

怎麼說呢?

每一個樂團的作品,都是這些音樂人的心血,沒有錄取,等於間接否定他們的努力,這是我很不樂於見到的,只是礙於經費與推廣的目的,我必須顧慮到很多面相:各個樂團的團員數對活動經費造成多少負擔,我們現在有多少的資源,是否能夠供應錄取樂團。樂團粉專的說讚人數或人氣,內容是否有停擺,內容更新反應如何,行銷狀況好不好,是否有在用心經營。上網路平台看各個樂團的現場影片,看各表演氣氛會不會帶。各種曲風錄取數必須平均,但報名是不限曲風的,我必須做取捨。一個節目只有50分鐘含彩排,活動必須讓參加的觀眾覺得獨立音樂是有趣的是好聽的。

常常整理這些資料到深夜時,我已經不知道我到底是喜歡聽音樂這個初衷而辦這個活動還是只是一個活動公司的員工,只是沒有拿薪水而已。

當然,每天要進行繼續籌劃這個活動之前,必須要提醒自己,我的目的是推廣,我想要讓澎湖人知道,除了各大唱片行的主流音樂或者顏質高的偶像派歌手,還是有很多努力的音樂人,做著各種很不錯的音樂,澎湖人是有更多可以選擇的。

未來,如果可以,我當然希望全部錄取,連續辦個一個禮拜,大家一起來玩個夠。
#670

【島嶼週記2017夏】02採集漁業

文/攝影 朱雲瑋



靠海的人們除了出海捕撈以外,亦多以輔以岸邊採集生物。每段海岸線都有著各自不同生態特性的生物,因而發展出各式迴異的採集法。澎湖冬天最著名的岸際採集非採海菜莫屬了。

海菜既不高價也長得並不起眼,但是它可是亟具營養價值,甚至被日本人視為大海的恩賜呢!舉凡養病、身體虛弱、坐月子等,只要是需要進補的時機,都少不了這一味的營養品。海菜是屬於藻類,可不是植物喔!不要看它綠綠的,就以為它是植物呢!澎湖食用海菜以礁膜為主,冬季至初春時會大量繁生,主要產季是在初春時節。

各位可以想像初春時海水是多麼地低溫,而陸地上還吹著陣陣的冷冽東北季風,辛苦的討海人卻在海邊以蹲姿、徒手採集著海菜!這麼冷為甚麼不帶手套呢?原來採海菜時如果僅用看的就想要分辨出礁膜與其他藻類並不容易,還是靠手感比較快且準確,所以就無法戴上手套禦寒。不僅採集時需要靠手感分辨不同的物種,採集後還需要當場清洗。因海菜的葉狀體中會夾雜著一些小型生物或是小砂石等雜物,只能將雙手放在冰冷的海水中仔細搓揉,並憑觸感挑出雜質,清洗完畢後才能放入採集籃中。一次退潮大約有數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做到漲潮就收工囉!可別小看這幾個小時,這些老人家可是通通用蹲姿在工作。有時想想,這些老人家哪來的那麼好的膝蓋和腰啊?

若沒有空間可以冷凍或是想要做其他方式的處理,那就必須曬乾才方便保存或是運送。但是若有冷凍的設備,個人認為沒曬乾的海菜才是海菜的真滋味啊!每一口都充滿著海洋的味道。

採海菜的過程非常地辛苦,在寒風、冷水中這麼辛苦的工作,一個便當盒的生鮮海菜不過賣個近百元,真的是辛苦錢啊!我常想,若是可以提高一些海菜的價格,讓這些沿海的居民到了初春都可以有穩定的外快,或許他們就會感受到環境保育、天然海岸線的重要了。因為當失去了海岸線或是海岸線被污染的話,這些增加收入的海菜就會消失了。例如 2012 年 2 月澎湖姑婆嶼慘遭擱淺貨輪漏油所污染,姑婆嶼的紫菜向來是澎湖最優秀的紫菜產地之一,因此該次污染事件對採海菜的人來說可以說是打擊甚大。

當民眾理解到所處的環境品質與他們經濟收入息息相關時,自然會有出自內心的自發性環保行為。而自發性的環保行為才是環境保育可以長長久久的唯一之路!

【島嶼週記2017夏】02草根果子與我

文/攝影 阿麗



跟士恩的認識在這個冬天開幕的草根果子,光看店名根本不知道在賣什麼,以為只是賣茶葉飲料(剛好自己本身不愛喝飲料),還疑惑為什麼認識的朋友們會推薦,更扯的是,順著網路上的地址過去,如果不是因為新開幕在門口掛了紅色鳳梨,我還以為只是普通的車行倉庫。

抱著不太期待但又想去走走看看的心情(澎湖人揪4愛看熱鬧啦),在某天下午騎車過去了,還擔心停車在店門口萬一發現是走錯家就很糗,所以把車停在稍遠的地方。

走過去的路上有風,有點冷,推開門進去之後,剛好有客人在,想不到空間偏小,裡面擺了兩大張主要桌子,還有一張小桌,就差不多了。正煩腦難道這裡不可以內用嗎?士恩熱情的嗓門從櫃台後傳過來:「哈囉,都可以坐喔,前面這裡有些滷味可以參考看看!」雖然剛好在招待客人,但士恩仍不忘跟我打招呼。放心地挑了一個靠近櫃台的位置坐下,感到溫暖。

『請問這裡是賣什麼?』
「這裡其實是之前的雞爸冰滷味,變成門市之後,除了延續冰滷味,還做了手工饅頭、抓餅、和冷泡茶。當然名字也做了改變,所以很多老客人會不知道冰滷味搬去哪了。
『什麼是冰滷味?』
「我們滷味不是熱的,是冰的,入味之後放冰涼,吃起來有嚼勁,而且任何時間都可以吃!哈哈」

接下來的時間裡,輕鬆自在地分享彼此對澎湖看法、為何回到澎湖等等,因為我們都是澎湖小孩,去臺灣本島學習後再選擇回到澎湖。
草根果子,其實是「草根」與「果子」的理念綜合在一起,草根象徵澎湖人紮實、韌性的精神,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都可以存活下去。果子也是植物的果實,將果實栽種下去,也像是把健康的漢方養生滷味概念傳承下去。

聽著士恩說著他跑中藥行,跟老師傅請教中藥材知識,把藥材帶回來製成滷汁,然後是一連串我不太理解的作法…。士恩一點也不私藏啊,好像拼命想要把健康、好的作法告訴大家一樣,就像當我們聊起「環保概念」的時候,他也非常有心得。

『我覺得環保,不代表一直買環保餐具或是環保筷就代表你做到了,是要在生活中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對,所以我打算從這間店開始做起,提供玻璃盒讓客人外帶,下次歸還盒子之後才能退回押金。而且店內熱飲要外帶必須要自備保溫瓶。
「有些客人會說押金不退也比自己買一個新的划算,但我的重點不是價格,而是減少使用一次性餐盒的概念,我希望從這裡出發,慢慢養成澎湖人的購物習慣。…

對於有共同想法的我們,彼此分享了各種訊息,而草根果子也漸漸變成聚會的地點,這間店不只是賣冰滷味,還賣環保理念,雖然空間不大,但我們分享的視野很大。

#1008

【島嶼週記2017夏】02澎湖北寮漁村~我世界外的生活

文/ 楊璨如 照片提供/ 杜婉菱

幾個月的觀察,原以為我世界外的生活不會有機會交疊,卻逐漸與我的世界產生連結。在台灣漁村長大的我,從小長輩就勸誡我們離鄉,我對家鄉環境的記憶其實很淡,只有印象逢年過節的熱鬧氣氛,直到外地工作生活20年久才又重新熟悉家鄉的味道。澎湖沿岸各個漁村的味道,竟然跟我腦海裡的味道一樣,空氣中有海鹹的氣味。

北寮社區位於澎湖湖西鄉的東北角村落,整個村子北域臨海,漁業為聚落的基礎產業;我相信80年前這樣的漁村很有趣,村子外圍還沒築堤前,據說潮汐漲至聚落外築高的菜宅,這裡人的生活不只是土地,還有聚焦大海。戶政資料顯示北寮住民365人,居民口述村內僅存13艘漁船、13位船長,還有尚未開採的13部漁場生命故事。

北寮漁人的漁場大約位於目斗嶼東北方,台中以南,台南以北的區域,在東吉嶼附近。根據田調得知,漁民一年出海時間約150天,冬天風浪險峻僅有30天能夠出海。漁民多半在午後出海、凌晨回來,男的白天休息、女的則白天協助準備出海的餌料。正因為漁場遠大,一趟出海的船程時間,加上放棍、起棍作業時間長達8-12小時,所有生理需求皆在船上打理,工作辛苦且危險,可理解這裡的居民多半不支持後代子孫從事此行業。

大環境漁業資源枯竭的情形、地方產業人力斷層的情形,或許不是北寮人所急迫的問題;但把爺爺、祖父、阿公、阿爸英雄的船長故事保留下來,卻是現在北寮人有興趣投入紮根的大事。對於家鄉生命記憶的淡薄,是我個人的遺憾,有機會連結到澎湖產地的事務,又有積極努力的地方夥伴,真讓我們想推她一把。澎湖地域以外的朋友,是否跟我一樣好奇世界外的生活,我們即將展開探索。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島嶼週記2017夏】獨木舟是一所學校02 陸上行舟

文/攝影 陳藹文

由海洋公民基金會主辦、馬公高中協辦的獨木舟體驗,4月15日下午在中屯永安社區活動中心進行室內課,講師和領隊老師已經抵達,卻裡裡外外都沒找到要用的船,怎麼回事?船沒有備妥嗎?

準備打電話詢問時,一輛吊車開過小路進來,先轉了個彎,再倒車至岸邊,車上裝的正是十四艘獨木舟,色彩繽紛,體型瘦長,疊在一起看起來很壯觀。

沒多久,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和馬公高中三位來當助教的學生到了,一一把船卸下放在岸邊,然後,吊車開走。

這輛吊車好大,事前完全沒想到獨木舟的載運需要用到這麼大的車,知道船是馬公高中的,以為會儲放在海邊方便使用,看到吊車的瞬間,才感受到在陸地上移動船隻的困難。

從馬公市區運送到白沙鄉,即使是一艘一個人操作的獨木舟,也得有夠大的車載。何況這天用的是六艘雙人艇,和八艘單人舟,每艘船三十公斤跑不掉,顯然馬公高中是把所有的船放學校裡,要用的時候再載運到目的地,每次都得請吊車來搬嗎?

一趟車少說要三千元吧。

其中一艘抬進室內上課用,槳、救生衣、防水裙、排水器材、浮力袋...等裝備,也在旁邊。課程開始進行,老師示範每一樣裝備該怎麼使用,分配單人和雙人舟後,就到戶外讓大家著裝,由助教們幫大家檢查,教學員坐進船艙和調整腳踏板的方法。

壯丁們幫忙把船扛下海,因為船好沈,女生單手提起不管是船頭還是船尾的繩把都非常吃力,兩個人抬著船走時,中間若再有一個人協力,才會好一點。這還是使用前,等最後船划回來船艙剩著沒排出的水還得往上拖時,更重。

看著那台吊車又開回來,看著司機站在車上主導把獨木舟一艘艘搬上車疊好,看著馬高三個小助教負責把各項裝備整理收納放上車,看著獨木舟們變成花瓣、集合成一朵花,緩緩離去。

但還沒完。

隨後,是學生們要騎摩托車在後面跟上,回到馬公高中學校裡去幫忙再度卸船搬運,把船洗乾淨、清理裝備,海洋公民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說她也去一起忙到八點多才收工。

獨木舟體驗的重點,自然是漂浮在海面的部分,那時,每個人拿起槳就划起來,慢慢再看教練、看助教、看其他學員的做法學著前進後退轉彎,慢慢調整讓自己與船融合,控制好方向,陸續抵達目的沙灘,再一起回來。這些,是能想像的部分。

前前後後的準備和收拾的工作,活動參加者知道的極少。

馬公高中何以能推動獨木舟選修課程?澎湖的其他學校有同樣的機會嗎?非營利組織推獨木舟學校與一般戶外運動業者做的有何不同?澎湖還有誰在用獨木舟來認識海洋、認識島嶼?

獨木舟下了海能探索的世界及遼闊,而在那之前,是多少人在“陸上行舟”的部分努力、才讓毫無經驗的人能有一次航行體驗?

載運獨木舟的車後方,開了一朵色彩繽紛的花,引起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