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島嶼週記2017夏】03 聽食通信主編的故事

文/ 楊璨如  照片提供/ 杜婉菱



今天又來到澎湖拉,直奔北寮活動中心與社區夥伴,一起聆聽食通信主編長故事。為了讓地方有感,我們特別翻譯了長島大陸食通信主編長故事。

長島大陸主編長是一個在中央機關服務的公務員,因緣際會外派到鹿兒島縣長島町服務。長島町是一個以漁業發展為基礎的地區,一般漁村給外人的感覺或印象相對比較封閉。這位主編長很有意思,他會利用休假時刻到處拜訪當地的人、傾聽有趣的故事,因而發現從事當地產業活動的人,其實有很多隱藏型的英雄人物,思想家、設計師、主婦兼專業攝影師…等,為了想讓很多業界英雄連結在一起,而發起以食通信為中心,來發展地域品牌的企圖心。

日本漁業或農業型態跟台灣很像,大多以大批發或量販經營模式為主,產銷利潤被通路掌握,導致影響漁民經濟收入;這樣波動不穩定的收入的行業,導致後繼者不敢從事地方漁業。主編長想,為了讓漁民收入穩定,總要有人想辦法在這樣的地區生存下去吧,因此為漁民創造穩定收入遂成為很重要的使命。這位主編長想做的事,就是以食通信為中心,去開發很多可以販賣魚貨的管道,甚至創造地方特色的品牌。

為此,主編長改良自己的辦公場所為開放的交流場域,讓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來這個場域宣揚想法,同時也開發網路商城的服務。有趣的是,長島大陸食通信跟其他食通信不太一樣,這部食通信沒有追加訂的服務,而是用網路商城來取代追加訂服務。因為長島這個地方的漁業與農會是合併的,透過網路商城的平台,還可以買到其他當地的農特產品,例如蔬菜、水果。除了發展網路商城以外,主編長還主動跟日本知名料理網站合作,試著與不同專長的業界英雄們合作,嘗試發展多元的可能性。

這場會議參與的成員並不多,三位船長、一個年輕寫手與佩珊,導讀結束後,我嘗試拋出幾個問題來討論,從討論過程中我相信這樣案例的分享,有觸動了一些北寮船長的心。“我們不炸魚捕撈,我們都用比較環保、生態的延繩釣,但是漁獲量還是年年銳減”。大環境漁業資源的枯竭,地方人力的短缺,讓北寮船長們對於這個產業不敢奢抱希望。

我問他們為什麼還能支撐下去,他們說不知道能轉型做什麼?目前這個行業還能支撐一個家庭的生計,如果不做了,那家計怎麼維繫?我問船長,希望孩子來承接這個產業嗎?許多船長都跟我表明,並不希望孩子來承接這麼苦的工作,鼓勵孩子們出去找工作。我問船長,為什麼不找人來作產銷服務,船長們表示男人晚上出海、白天睡覺,女人白天協助賣魚、打理船務、晚上休息,沒有人有時間去做這樣的服務、也沒有人懂怎麼做,無奈的現實。這裡的船長最年長的竟然還有70歲左右。

“以前我們這裡的魚叫”臭加網”,早期澎湖人不吃的,現在保冷的技術越來越進步,我們的漁獲很新鮮,都賣去台灣的”,我聽得出一些船長們隱藏的自信。雖然船長們口中喊著對這產業不抱期望,但我感受他們內心也超想突破現況。因此我提出一起來努力看看食通信吧,船長們!!澎湖北寮這”東海13少”英勇的船長們。我很期待採訪出你們生命智慧的故事,告訴消費者們北寮船長們,是如何用有生態概念的方式,在經營這個辛勞工作。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7夏】02小島生活日常-代課老師

文/鄧小佩

從馬公要搬到小島時,島上的孩子人數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之一。小島上的居民少,而書店,理所當然的與學校關係密切,在搬遷時鶵鳥就把未來推展閱讀的重點放在孩子身上。也因此,有兩間小學、一間中學的七美成為我們認為很值得前往的地方。

然而過去馬公幾年的經驗裡,幾乎沒有引進或舉辦過幾場對象是非成人的活動,如何接觸學校與這些孩子對鶵鳥來說相當陌生的領域,成了我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但小島的好處就是消息傳得特別的快,一間新書店的誕生,很快地吸引了學校老師的注意,在她的大力促成與介紹之下,我與鳥大廚以代課老師的身分先出現在七美國小的孩子面前。先以代課老師的身分讓島上的家長孩子們認識鶵鳥,進而願意讓孩子進入書店。

說真的,我沒想過會成為一名代課老師。

沒耐心的自己向來都不是個喜愛孩子或被孩子喜歡的人,在大學時期朋友紛紛考慮要多修一門教育學程來增加未來出路的時候,我連考慮都沒有考慮就回絕了。但偏鄉的老師難找,交通的不便,讓代課老師的標準降至不需要教育學程,只要有學士學位即可。

代課的生活很有趣,小一到小六,每個班級都有它的樣貌,有的班級冷靜乖巧、有的班級活潑反應快,但「純真」,是這裡孩子給我們的共同感想。老師的流動率高、代課不好找,讓孩子們很習慣新老師的到來,且班級人數少,對於沒經驗的我們來說比較容易上手。

我的第一堂代課對象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學生人數是2。對,你沒看錯就是一手牽一個就結束了的兩個人,或許是沒有太多同學的關係,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她們都繞著我身邊轉。在那三天裡,我除了是老師,還是成為了她們的玩伴。

國小的課業壓力不算太重,除了指定的作業外,老師們也多讓我們有機會用自己的方法替孩子上課。因此某一堂的綜合課我把書店拉到學校,準備了各式圖書館裡沒有的小說、漫畫與圖文書讓他們閱讀,在簡單的介紹過後就自由閱讀。看著那些看起來調皮的學生比我想得更認真翻閱書籍時,我打從心底覺得做一間書店老闆真好,可以分享我所喜歡的給別人,讓這些還沒有覺得讀書是無趣的孩子知道書本的世界可以很有趣。  #836

【島嶼週記2017夏】北漂海仔|03 思想呼吸

文/攝影 黃士恩

赤峰街一景,最常走的小巷之一

 總覺得工作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剛到台北的第一年,最開心的一件事情莫過於「吃美食」這件大事。在旅行社上班的時間應該算是非常固定,除了偶爾假日要去加班或是幫忙接送機,不然都是遵循著固定的節奏休假。

-
在這裡與澎湖最大的差異,在於無論多晚都有食物可以吃,對於加班後的生活,似乎只能靠著好吃的美味來救贖自己的靈魂,無論從火鍋、美式餐廳、日式料理、居酒屋或是甜點相關等餐廳,只要吃過好吃的都會收錄一張名片在我的「美食名冊」中,甚至可以歸類出各種類型,想吃什麼翻一下就有,對我來說這一本名冊的價值勝過許多珍貴的事物,但這樣吃吃喝喝的生活大概就只有第一年才會如此瘋狂地進行著,跟著同為吃貨的澎湖好朋友,憑著他愛騎車我愛坐車的熱情,穿梭大街小巷只為了吃到一味令魂魄撼動的美食,甚至跑到外縣市也甘願,感覺我的第一年臉書上總是充斥著許多吃食物的照片,但也能有著精準的分析能迅速找到喜愛的餐廳,尤其當台北本地人詢問我要吃哪裡的時候,特別驕傲。

-
由於我租屋的地方位在民權西路捷運站旁,是一片老舊的住宅區,走入大樓內彷彿進入了香港殭屍片的氛圍,泛黃且得用水桶接水的天花板,走廊燈昏昏暗暗空氣中瀰漫著一絲沉悶的味道,還好的是這都只是大樓外觀,租的地方倒是挺乾淨明亮,雖然有時候回家還是會蠻害怕的就是了。

這處我住了整整四年,其中有段時間想跟朋友合租整層,但看來看去,仍覺得這裡才是最適合我的棲身處。位處捷運中心,民權西路向東走會抵達距離澎湖最近的松山機場,向西直行上台北橋即可抵達美食精華區的三重,北行只要兩站就到了士林夜市,往南走去很快就到了西門町可以看電影又唱歌的,四通八達讓我很喜歡民權西路捷運站。但說真的最喜歡的是從家門走出去可以在抵達中山捷運站之前的那段長長的公園,途中可以繞進小店林立的赤峰街,我喜歡不帶上手機,用徒步品嘗充滿思想衝擊的巷弄,每個禮拜如果時間允許,一定會走上一遭,那是能讓我沉澱又或者能活化的好地方,如果讓我選我最愛台北的一條街,應該就是這裡吧。

在這裡不需考慮到時間在走的問題,也不需要考慮到入夜的昏暗寂寞,可以把我徹底的掏空放鬆,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可以待上好幾個鐘頭,靜靜地看著或聽著走過路過人們談論的話題,發現會來這的人真的好多種,不像信義區給我的感覺是帶有時尚拜金感,也不像東區的燈紅酒綠煙塵味,坐落在中山區的小綠地能讓我短暫抽離自己,作趟思想呼吸。

-
如果你問我台北哪裡好吃,給幾個提示我能幫你推薦。
但後三年的時間裡,能兜風吃美食的日子似乎不多,生活有些小小的化學效應,我以前曾經有夢想過能當一位配音員,在台北居然能夠完成這樣的夢想,如今想來還很像夢一樣,有太多的故事能告訴你,有機會的。


#1104

【島嶼週記2017夏】畫布02-合奏

文/方‧糖 攝影/ 張震清老師空拍團隊



SIDE.A

想要在沙灘上作畫,往往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醞釀。(說真的,也不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在上沙灘前兩個月,會先確認好沙灘的潮汐時間,接著確定在沙灘上作畫的日子。然後召集成員開始發想在沙灘上要表現的圖形,想好圖形後才發現距離要在沙灘作畫只剩一個月的時間了!
在發現只剩一個月的時間,開始很規矩地一一列下代辦事項,參與成員、需要採購物品、圖形定稿、融入的沙畫中的表演…等。
一步一步地完成大項目之後,又注意到距離沙畫的時間只剩兩個星期了!
到這個時間點則是開始去完成大項目裡的小項目:完成的圖形被拆成十個區塊、每個區塊圖形的步驟、確定要參加的人員分成十個小隊、每個小隊負責的區塊、表演的動作…等。
等這些大大小小項目都完成後,在沙畫前一天,舉辦工作坊,帶領參與成員練習表演動作,讓每個成員知道自己在沙灘上負責的部分。
沙畫當天,熱情的太陽迎接著我們,我們帶上小橘傘,在跨海大橋、大菓葉、西嶼燈塔,獻上我們對澎湖的熱情。
最後在內垵沙灘,用耙子一筆一畫的完成這兩個月來的成果。
完成後,看著每個人喜悅的笑容,並驚嘆著大家分工合作的結果。真的是一件很幸福又開心的事情。







SIDE.B

「敬禮!」

每一次進行沙畫之前,慣例的儀式性動作
140人,140種情緒在沙灘上交會著
我想到的是《KANO》裡,練球進場前的畫面
年輕的球員們帶著些許的,對於傳統或多或少的不奈

沙灘是一位好老師
他有寬廣的空間讓人自在的發揮,盡情的刻劃自己的想像
他也有狹窄曲折的奇形怪狀,逼迫人依勢發想,將周圍融入創作
每天的同一塊沙灘也不盡相同:變化的坡度,善變的面積
時不時還留一條小河悠哉的從中切蝕而過,考驗著計畫之外的柔軟彈性
最後不論結果如何,溫柔的將一切納入懷抱之中

人與人之間的教學,倒不一定如此順利
熱情總是在充斥在整個環境當中的冷漠當中不斷地遭受考驗
「嗨!」
「……」
「怎麼沒有人要跟我打招呼?」
「……老…….師…….好…….」
「……」

但是熱情這種事情是會傳染的,
一筆一筆,慢慢的隨著圖形在沙灘上蔓延開來
或許這就是沙畫的魅力吧,在這寬廣得讓數百人也覺得渺小的海邊
共同烙下巨大的印記,就連完成之時,都充滿著
「我們真的做到了?」的不踏實感

「同學們今天笑得都特別燦爛啊!」
「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喔!」
「但是明天開始又要繼續不理老師啦?」
「哈哈…….老師……………嗯………」
「……」

每一次結束沙畫之後,慣例的儀式性動作
140人,化整為同1種情緒的彎下腰 (好啦,或許是我自以為)
我想到的是《一代宗師》裡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口氣,點一盞燈」
總是有人認為電影裡面的台詞故弄玄虛,聽不懂感覺比較厲害
但我想,也許他們只是少了一點點體悟而已

「敬禮!」
#1051

【島嶼週記2017夏】02澎湖新手的-食

文、攝影/許桓瑜

來到澎湖已經快要邁入第四個年頭,對於中、晚餐要吃什麼的徬徨還是時常發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的達宿舍的第一件事情除了要將前代學長遺留下來的環境打掃清整外,最重要的莫過於了解附近的覓食場域,基於安全考量宿舍沒有明火烹飪設備,這對於一個不想外食的人是個沈重的打擊,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有一群感情很好的學長,所以對於單獨出去吃飯這件事施行起來還是有些困難。

外食方面,原本想說住在澎科學附近,應該是有很多外食吧,就像是雲科大的龍潭路整條都是吃的,走到附近踏勘殊不知都是竟然什麼店都沒開(不然就是不熟之類的不管),真的是個美食沙漠啊,回到宿舍赫然發現有間自助餐實驗證實是令人永生難忘的難吃。

印象最深的是來到澎湖的第一次聚餐,吃的聽說是在地的名店「傻愛莊」外觀形似大溪老街的洋樓,內部也稱得上古色古香,就這樣我們在一個包廂內吃了不少有趣的東西,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回宿舍後,我覺得還可以再去吃七里香。而我之後好像也沒有再去吃過,因為價位有些稍貴。

澎湖我覺得比較突出的幾家店主要都是滷味以及牛肉麵,滷味首推鄉熱滷味的蒜香意麵、麵線以及鴨血,吃完嘴都是蒜味超臭,但是好吃;牛肉麵首選是白沙美東方以及市區京華,平平都是牛肉麵,但每東方的「花椒」酥麻微辣感,是目前在台灣還沒有吃過的;京華佔有地利之便,但他的湯頭濃郁可以撫慰我沒辦法瞬間抵達美東方的失落感。

替代役的食幾乎跟著學長弟們一同出團,除了早餐,午餐大都是叫可以外送的竇爸「八寶飯盒」、晚餐就不一定都是如此就差不多這樣過完了我的替代役生活。

#634

【島嶼週記2017夏】03風向人物側寫 ~以生活現場作為創作現場的快樂兒童

文/攝影 范光男  圖/ 范可樂



可樂,每天至少一張的繪圖,是放學後最愉快的分享。利用哥哥姐姐下課前,在四樓秘密基地製作樂高的戰鬥機與武器,為著展現過人的意外驚喜,想拉近跟大朋友們的距離,有些早熟又愛搞怪,有點小聰明卻又符合邏輯的逆向思考,所以大朋友們總會被可樂的反問句,氣到冒煙,這就是驚喜!

給風向的分身下定義,該是生活劇場裏的藝術實踐。自從有書香的吸引,品書品藝的好朋友就常常造訪,行為藝術中的觀念傳遞,往往就透過生活常態的自然流露,如同一張張現代繪畫的自畫像呈現,在可樂眼中的觀察,聽到大人的對話,有著他對自己小小世界的觀注,大小宇宙的撞擊,如跨越銀河星際光年的天馬行空,聯結拼湊出的想像力如同夏卡爾的奔放熱情。孩子單純的心靈,可穿透大人困頓的迷霧,每張作品中,看得到他觀察的人事物,畫中有話,畫中也有畫。當畫圖不是單純塗鴉時,是種思考觀察的語彙表達,孩童有著大人最缺乏的—愛的行動力!

這種如日記般的書寫描繪生活場景的人物誌,細看中還可以找出可樂看過的卡通/電影/故事/童言對話/自製樂高/大朋友的八卦新聞及對未來世界的關心等等,都成為一部部超現實主義的微電影場景。從可樂繪畫的萬花筒,我看到世界的希望,難怪上帝特愛小孩子,因為他們用心用力的擁抱未來!




【島嶼週記2017夏】03 什麼?要演講!

文/ 麵包小姐

2013年底,蔡光庭老師接受了澎湖縣文化局的邀請,在「推動家譜運動」專題講座中分享了「澎湖姓氏故事源流」,這是老師「姓」工作調查多年以來的第一場演講,老師本人相當的謹慎,準備了相當多的資料。

小助理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資料彙整、製圖和簡報製作,再依老師的指示修改調整,看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因為蔡光庭老師除了對於要呈現的內容經過審慎的篩選之外,連簡報的背景設計、排版規劃,每一個小細節,都是再三審視、不停確認調整。

記得在簡報製作的過程中,我不停地提醒老師兩件事情:一是照片不能再多了,簡報頁數已經破百囉!二是演講時間有限,還要開場致詞、開放問答,內容真的不能再多放了。老師總是說:好的!好的!然後還是持續的不停增加,總想要讓聽眾更有收穫,總是擔心內容不夠精彩,隨著內容的增加,小助理內心也跟著澎湃激動萬分:簡報檔案快要爆炸了啊!

在簡報初稿完成之後,蔡光庭老師還特地商借了場地試撥映簡報,查看效果如何?有無不清楚和錯誤的地方,簡報筆的操作順不順手,前後總試撥映了三次;你們以為只有這樣嗎?不!依照老師做事的謹慎嚴謹態度,在正式登台之前,準備工作還沒有結束。

正式演講前一個星期,承蒙蔡福松老師的邀請,蔡光庭老師特地到湖西天后宮與鄉親們分享「澎湖姓氏故事源流」,退休多年許久未在講台上講課,總是要先重溫一下感覺,而小助理則是隨伺在側,紀錄每個部份講述的時間,隔日再與老師討論是否有需要修改調整的地方;直到正式演講前一日,我隨同老師到文化局演講廳探勘環境、試撥映簡報、確認檔案無誤,所有準備工作至此,才算是到了個小段落。

演講講完了,就算結束了嗎?不!會後,老師再度與我分享心得以及他覺得可以再修改調整的地方,小助理自然也是要有所回饋,記錄每一個部分耗費的時間、哪一個部分聽眾的反應最熱切、簡報撥映過程中哪邊不順暢,這些都是準備下一場演講很重要的資訊。

回想這些年,蔡光庭老師接了許多場演講,每回都是用如此這般慎重、仔細與負責的態度準備著,回回都會針對前一次不足的地方再修改、資料呈現的方式也總是不停的思考著,如何呈現會更清楚明瞭,這般的精神與態度,總讓人敬佩,而我總是自嘆不如,即便跟在老師身邊協助多年,也不及一半呀!

#900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島嶼週記2017夏】03延繩釣

文/攝影  朱雲瑋

延繩釣的釣鉤組

一支釣一次就這麼幾門鉤子怎麼夠滿足大量的商業需求呢?於是聰明的人們就發明了延繩釣。延繩釣俗稱『放滾』,一次有著數百門至數千門的魚鉤,因此延繩釣的釣線組就複雜了許多。全球延繩釣一年估計共施放 14 億門魚鉤,總主繩長度可以繞地球 550 圈!

延繩釣釣組分為:
1、主繩:主繩就是延繩釣中最主要的結構,所有的鉤子、浮標、重鎚、無線電發報器等等都是附著於主繩上。有些大型的延繩釣主繩長度可以超過 100 公里。
2、浮球組:浮球繫於主繩之上,主要目的在於維持釣鉤組的深度,因此浮球繩的長度取決於目標魚種的洄游深度。浮球數量則不一定,一切以主繩的長度來衡量。
3、號誌旗:許多延繩釣的釣組綿延數公里長。延繩釣在海上漂流時若是被漁船從中間穿越,漁船的螺旋槳亟易與延繩釣組糾纏。一旦造成糾纏,兩方面都是很大的損失,甚至會危害到行船的安全。因此需要有號誌旗標示出延繩釣組所在的位置,有的還附有閃光器以因應能見度不良的狀況。
4、無線電發報器:號誌旗是讓別的漁船不會與你的言繩釣組糾纏。無線電發報器則是可以讓你知道你所施放的延繩釣組目前的位置。
5、鉤組:釣鉤附著於主繩之下,通常以 200 -300 門鉤子為一個單位。有時大型的釣組可以達到 3000 門鉤子的驚人數量。
6、重錘:重錘與浮球是相對應的,負責控制主繩的深度。依作業區域為淺水層或是底部而調整。

延繩釣有這麼多的釣鉤,所得漁獲的狀況當然會比一支釣來的多,也因此產生了許多海洋生態的問題。

1、誤捕:遠洋的淺層延繩釣容易引來一些海鳥索餌。自然的也會誤捕到海鳥等不該抓到的生物。每年單就南方黑鮪魚延繩釣通報的誤捕海鳥為 13,500 隻,全球估計誤捕信天翁數量則高達十萬隻。近年來國際上開始呼籲加裝一些改善的措施。如增加魚餌沉降速度、改變放餌時間、設置防鳥繩以及降低漁船對海鳥的吸引力。比方說漁船夜間進行放餌及海拋廢棄物,尤其是魚頭、內臟等部位,降低海鳥主動接近漁船的機會。

2、混獲:混獲一直是各式漁法最大的問題所在。延繩釣仍然有特定的深度、餌料及鉤型的特性,因此混獲的其他魚種比較少。但是由於釣鉤門數眾多,對於海龜、鯊魚等大型海洋生物混獲卻仍然嚴重。根據 2000 年的統計,遠洋延繩釣造成 200,000 隻赤蠵龜及 50,000 隻革龜被混獲,且死亡率極高。改善海龜混獲的方式有改變釣鉤形狀,使海龜不幸誤食較不易鉤到消化道,容易掙扎拖鉤。改變餌料的種類、加深放餌深度以及降低混獲死亡率等方式。

希望可以藉由這些對海洋環境較為友善的作業方式,降低延繩釣對海洋環境的衝擊。

【島嶼週記2017夏】03水與火的交融

文/攝影 林子揚



岩石的總類分為三大項,火成岩、沉積岩以及變質岩,而澎湖四處幾乎都可看到玄武岩的景象,而玄武岩即為火成岩的一種,但是其中還是有許多沉積岩的存在,有砂岩、泥岩的出現,而且在其中還有不少的孔蟲化石,因此可以想當時的年代海浪不斷的拍打,漸漸的堆積,沙石不斷地被海浪帶上岸邊,因此行成了新的海岸,一層層的堆積就是海浪走過的痕跡,交疊在一起,而其中的孔蟲化石代表了當時的生命力。

當時這片海洋充滿的生命力,海洋為生命之母,不斷的孕育生命,此時的海岸也是充滿了活力,擁有各種生命在此生長,這時火的力量帶動地殼的變動,岩漿的噴發,附蓋在這充滿生命力的沉積岩上,瞬間生命消逝,帶走了充滿歡樂的生命力,只剩下一片寂靜,如同生命的沉澱,讓這生命沉靜下來,然後經由時間的累積,把真正的美好保留下來,等待下次生命的綻放,生命的昇華,而這經過了痕跡,不會因為時間而消失,當時間到來時,它依舊會完整的呈現在世上,雖然失去的當初的活力,但是卻讓生命昇華成不同的形式。

而再次出現在世人的眼光中,這一條條的痕跡就是當初這澎湃生命力的證明,也是記錄著過去的歷史,也是如同水與火的交融,當水帶來生命力後,火將它昇華,交融成一枚種子,等待下次的綻放,這一切的美好隨著時間記錄下來,也會隨著時間消逝而去,活著終究會消逝,但卻能孕育出新的生命,不斷地延續。

#566

【島嶼週記2107夏】03鶵鳥小佩與我


文/攝影 阿麗

與鶵鳥2.0的屋頂

 和小佩(鳥店長)的認識是我剛搬回澎湖的第一個月,想到處探險又保有在台中跟店家閒聊個性的我走進了這家小店,在馬公巷子中容易錯過的地方。而且第一次聊天就很誠實地表示我正在找工作。(不曉得小佩當時是否有聽出來我想在店裡打工的心願)(愛開玩笑)想當然是我們依然保持朋友關係而不是雇主關係,哈。但我也因此認識了鶵鳥藝文空間。

要好好的告訴大家,不是雛鳥,而是鶵鳥。簡單來說「鶵鳥」除了有剛學飛的幼鳥意思之外,也代表店內有兩隻鳥痴---這家店的誕生是因為有鳥老闆與鳥店長。

在這裡最明顯就是賣書籍,有二手的有全新的,大部份類型為自然生態、民俗文化等,當然主要是看店長小佩想要把什麼類型的書推薦給澎湖,所以基本上書單都會不同,這也是澎湖少有的店面型態,因為在我的觀察中,澎湖人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小佩想了其它的商品來做搭配,像是咖啡、預約制餐點、鳥類周邊商品、抽獎活動等。

但其實一開始並不以書店為主軸。「因為工作需要,所以在澎湖找點,然後慢慢習慣這裡。」一開始以展覽空間為主,但就像剛剛說的,需要適應澎湖的生活習慣(澎湖人很少參加藝文展覽呀),後來才加入了書籍、餐飲、活動與友善海鮮等等。

關心生態是鶵鳥的重心,「先有認識、才會在乎,先認識自己身處的環境,才會進而去關心它。」澎湖的鳥類生態非常豐富,鶵鳥也常透過辦活動讓當地小朋友認識澎湖的生態。我常將我遇到的鳥類描述給小佩聽,她馬上就能回答出來是什麼名字!(而且一講就會講不停,我好欣賞這樣的人)

我喜歡在這個空間裡盹著,或是躲著,聊著怎麼撿到一隻流浪貓,聊著小事。

後來鶵鳥空間移到七美,而我那時也到了望安,雖然是兩個島嶼的距離,但好像距離更近了,藉著南海之星,船運的寄送讓我們互相分享自己島嶼上的食物、趣事,還交換了展覽呢!

在七美找到新據點的鶵鳥2.0,目前更多了幾個簡單床位,提供到離島中離島的旅人,一個簡單的背包客房,好天氣的時候會在院子裡放電影,在星空下研究星星。大家有空到七美就別急著去看七美人塚了(你們都不會怕嗎?),推薦就巴著小佩不放(喂),讓她帶你去近距離認識七美吧、又或是說,認識整個海島人情味。在所有商業化為主的民宿之中,鶵鳥2.0是少數保有人情味、環境與科普概念的住宿選擇,重點是現在有了鳥大廚,做的料理真是超好吃的!別說我都私藏不講!

#938

【島嶼週記2017夏】獨木舟是一所學校03 航行,從翻船開始

文/攝影 陳藹文

第一次的海洋舟課程,當船一推到海上,把剛學會的如何坐進船裡基本動作完成後,老師溫柔喊話:

『每個人都要在出發前做一次翻船落水後脫出,才能出發划向當天的目的地。』

在上室內課的時候,老師就已經說了,等一下大家都要“學會翻船”,顯然大部分的人是半信半疑的,心裡還以遊客體驗行程為想像畫面。

獨木舟體驗是划船,划船是出海,你看海面風平浪靜,根本沒有翻船的機會;划船是為了抵達目的地,我們坐上船、學會操槳、控制好方向、做好防曬,不就出發了嗎。老師應該不會太堅持吧,我猜學員們是這麼想的。

這是海洋公民基金會開的課程,免費,名額極少,只有十五個,每個人都是學員,不是遊客,講白一點,花錢來玩你可能還有要求導遊地陪的空間,但你佔用了一個重要的社會資源,沒有學到該學的,怎麼對得起其他沒報到名的人?

我們的老師看起來是一個好好先生,學員裡有阿姨、有日本人、有瘦弱女子,戴著眼鏡、戴著帥氣的帽子、或帶著一臉膽怯和語言不通,總之,下水之前,總覺得有討價換價的空間,也許向老師耍賴可以混過去?也許表現自己很怕水可以得到憐憫?也許用強硬態度可以不配合?

但很抱歉,沒有,老師溫柔地堅持著:每、個、人、都、要、翻!

從助教示範開始,一個一個在大家面前把身下的船翻過去,對上半身來說,那就是個投湖的動作,對不會游泳的人來說應該跟被逼跳海無異,可以感覺到恐懼,沒人想溺水,連我都怕怕的,我算是對海水充滿喜愛的人,演出落水待援也是第一次。

無奈我是雙人舟的第一艘示範船,因為跟我同船的是厲害的馬高小助教,沒得猶豫,在老師喊了『一二三、翻』之後,助教順勢入水,我們的船就翻了,我沒有思考動作順序的機會。

在水裡也沒來得及拉繩頭,防水裙就脫出船艙,有戴水鏡所以能睜開眼睛看了一下,做好雙手拍船身的動作,就把頭冒出水面,完成翻船練習,我習慣閉氣,所以也沒有嗆到水,其他學員則狀況多多。

有人掉了眼鏡,有人嗆水不舒服,阿姨們下水前就碎唸說沒必要練習翻船,身上的這個會濕、那個會掉...等等。果然,有人眼鏡掉了,而且是沒這眼鏡就什麼都看不到了之嚴重,決定放棄航行,上岸梳洗等待;日本女孩是最後一個,在眾人的加油聲中、教練已經下了好幾次口令,她還是沒有勇氣翻,成為唯一放棄的。

出航之後一切是順利的,抵達沙灘目的地真的餓了,吃起點心也覺得特別好吃,再返航上岸完成一天課程,十分愉悅,身體也十分疲累,翻船做為起點的緊張害怕大概早已遺忘。

事後回想,卻是印象最深的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