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早安讀書會No.7】沖繩旅行,淡淡的生活

才在問澎湖和沖繩人們會選哪個島去旅行時,今天早上的讀書會友人就帶來<<沖繩旅行,淡淡的生活>>書分享,劈頭問我,你覺得澎湖可以出一本這樣的書嗎?

然後,我們聊起書中的氛圍跟澎湖不一樣的地方,為什麼那些小店那麼有氣質,那些職人的穿著打扮風格獨具,連穿在身上的工作圍裙、綁在頭上的工作頭巾都那麼優雅好看,帽子、髮型都很搭,簡直是雜誌裡走出來的人物。

店內的簡約布置、店外的藝術氣息、店主一家人的生活方式、販售物品的專注、跳脫框架的開店時間,跟台灣就是不一樣,台灣人開店好像有一個模式,前浪後浪都不由自主地追隨。

我說了一個推敲出來的答案,不知道對不對,可能我們吸收的文化養分不一樣?她也推測一個答案,可能我們在開店之前當上班族時的薪水不一樣?

這兩個答案其實一樣,我們在當上班族時,工作壓力大的話,讓我們沒有心思去追求文化養分,經濟壓力大的話,讓我們收支打平為目標,沒有餘裕充實自己。

但日本的上班族一定也有很大的工作壓力和經濟壓力,能移居到沖繩的,想必是壓力比較小的一群,喔,或者是更大,大到決定逃走的一群。

那移居澎湖的我們呢?我們笑說是:孤僻的兩個。

雖然我抱著那本書還是一直吵著說不相信,不相信這些店都如此美好平靜無憂無慮的樣子,應該有不為人知的辛酸血淚和內幕才對,書籍雜誌只會呈現愉悅的一面,拍照當然選最美的角落最燦爛的笑容刊出來,絕不能被表面騙去。

最好是去住一個月,瞭解個仔細!

顯然這本書的目的完全達到。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書】學運世代與青春之歌

翻閱<<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這本書,讓我一直回想,那個時候,我在哪裡,早上讀<<青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也是,我還沒出生的年代,就想著那時候我爸爸幾歲、我媽媽幾歲,台大學生熱血沸騰的時候,我的雙親在哪奮鬥?

這是【時代波瀾】系列的書,跟之前讀的【記憶流轉】一樣,是一種讀歷史的感覺,只不過日據時代離我太遙遠,我只能連結1925年出生的阿嬤,1945時剛好是20歲吧,還沒嫁給我阿公呢,這樣的一條線。

但,太陽花感覺不是歷史,是去年才發生的事,我都還去到現場呢,怎是"時代"波瀾?戰爭、割地賠款、光復回歸,這種事才是歷史,是歷史課本有讀過的東西,是久遠的東西。

大大朵的野百合在中正紀念堂被架起來時,我應該已經在北一女念高中了,近在咫尺,但我沒有踏進去,學生運動是大學生的事吧,高中生的事是好好準備大學聯考,成為大學生。

獨台會案、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概不知,我即使1992到了大學念淡江大眾傳播系,也還是不知,我記得我大一學了採訪寫作和攝影、大二學廣播、大三學電視,中間還有許多廣告公關課,還要去別系選系列選修的課上,通識課程裡我還修過國父思想什麼的,最後畢業我的作品是一個網站。

我還記得那些年日劇開始盛行,但我不記得當時政治、社會發生了什麼事。我的學生年代,沒有從事過任何學生運動,我做過轉播工作是在學校的實習電台轉播校慶活動,我做過的電視作業拍了MV是選王菲的歌,場景就在淡水河畔。

看這本學運世代裡野百合的42個人物檔案,才知道有誰做了什麼,他們大都1965年生的,我是1974,大了我9歲。

六年級這一代,其實日子過得很好,平穩舒適,沒吃過苦,社會感覺也很安定,沒多少動盪,我們是以這樣的"感覺"長大的,但也有可能是我們並不知道社會裡別的角落發生的事情,我們讀的全是跟我們生活當下無關的東西,因為考試考那個。

出社會後台灣也呈現很蓬勃的狀態,我找工作沒有不順過,在台北、基隆、甚至也去大陸工作過,我的表哥娶了四川嫂子回來台灣,這中間我們家族親戚兩岸交流也十分順暢,我以為世界是和平的,以後也不會變動到哪裡去。

我以為台灣已經是民主國家,很自由,很進步,有些不好的地方早晚會變好,不會變壞,相信任何人任何制度都是往變好的方向走,不會倒退。

到了苗栗怪手毀田那一年,我才確定這個國家在退步。

從野百合到太陽花,台灣只有科技是進步,民主是退步的,國家是越來越模糊的。

在青春之歌書裡看到建中的學生有些作為,奇怪,為什麼北一女沒有?還是有而我不知道,我只記得王傑來學校唱歌過,記得校慶啦啦隊比賽我們班穿了大紅色的衣服,記得自己曾經排了一齣短劇,記得功課壓力大到我曾用美工刀劃手腕。

現在回頭看,如果我也有一本青春之歌,那幾乎是跟這個社會沒有關係的一曲。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安】暗戀

聽老同學說他小時候暗戀過我,一方面感到欣慰,一方面感到無奈,想起當時我也暗戀同學、學長,再想起到了大學我還是有暗戀的人。出了社會,工作職場上暗戀過同事、合作夥伴,更曾經為了多認識暗戀對象一點而跑去遠方。

問題在於,總是暗戀那些並不喜歡我的人,數十年如一日,所以都沒有結果。談過幾次短短的戀愛,卻不覺得自己有愛過。

幫我剪頭髮的設計師常常對我說羨慕,單身的自由自在、到離島開書店的浪漫勇敢、悠閒度日的淡泊情懷,她說她有家庭孩子已經無法遠行了...。我回說我才羨慕她呢,老公小孩長輩都在一起,早上有工作可以賺錢,下午還學樂器偶爾到處演出,多踏實。

『幸福,乃是人們未曾得到的那一半』,記得那天我PO了這句詩人說的話嗎?我們羨慕別人,並覺得如果得到那一半就幸福了。事實上,得到以後,就很難覺得幸福,而會開始挑剔出其中不滿意的細微末節來埋怨,又轉向羨慕別的。

安書宅是我理想的養老模式,當一個書店老奶奶是我對未來最美麗的想像,所以我早早把書店開好等著,做好萬一單身終老的準備。這並不表示我現在就放棄追求愛情、家庭、另一半了,我的書店裡仍然可以有一個老爺爺,手牽手逛菜市場或散步都是夢幻的畫面。

安小姐並沒有嫁給安書宅,書宅是她的嫁妝。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宅03】走入式不插電大型自動販賣機書店

【走入式不插電大型自動販賣機書店】兩個女孩來店裡逛了好一會兒,翻了不少書,新的舊的書都很有興趣的樣子,最後發現有明信片,認真挑選了起來,不知道她們選了哪些,但她們當著我的面把百元鈔投進金安箱裡,我猜是買了三張。

上禮拜有個媽媽帶著兒子進來,沒怎麼有時間逛書店,但她認真對兒子說明這間店裡自助結帳的方法是怎樣怎樣,而我就坐在離他們只有一公尺的地方,真妙,人們好熟悉安書宅的運作方式。

但我穿上隱形斗篷了嗎?

人們想自己投錢勝於把錢給顧店的人,安書宅是大型自動販賣機,是可以走進去裡面的不插電自動販賣機。

自助結帳比跟店員結帳有趣多了,是吧。

* * *
【我心裡的憂鬱邊界】星期一,是要寫安書宅的故事的日子,我寫了很多篇都沒有發文,是因為覺得安書宅還在變動中,店內的許多書的位置我還沒有決定好,尤其新書,我煩惱著要怎麼賣才好。

想了一個半月,大致決定,房間是二手書區,客廳是新書區,壁櫃是非賣品區。二手書有標價和書名單子,新書包上書套後,也貼標價和單子,如此一來,無人書店時才能運作,之前新書只有我在顧店時才賣,所以沒做處理,無人時就全部收起來,想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昨天賣出書展的第一本書,就是【憂鬱的邊界】,我真是雀躍,這是我上週六才剛剛在讀書會上分享極力推薦的書。

客人拿在手上要走出門的時候,我嚇一跳,以為他是要借去看,但怎麼沒說一聲?原來他已經做了自助結帳的動作,一本二手書和一本新書的錢、書單子都已經放進小信封投入金安箱裡。

我竟然誤會他要直接帶走,真是慚愧。

* * *

【不能畫一條邊界在書店裡】索性就讓新書也自助結帳吧,反正這些書都冷得要命,我願意相信對它們有興趣的人,是會付錢才帶走的。既然決定了要相信,不能有的書相信,有的不信,難不成要畫一條邊界在書店裡?分類會讓價值錯亂,我自己的邏輯過不去。

邊界不在地圖,不在國土,而在人的心裡,在我們的眼光裡,是我憂鬱的邊界的讀後感之一,憂鬱,原原本本是人心裡的東西。

不要懷疑,我也是一個會憂鬱的人,千里迢迢跑來澎湖開書店你可以說我浪漫勇敢自由任性,但並不表示我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孤單無助生意不好擔心辦活動沒人來對不起遠道而來的講者...,討厭新書被亂翻亂折摸髒了或滴到客人手中飲料杯流下的水,以及被蚊子叮夏日炎熱黏膩煩躁不安...。

可我開書店不是用來煩惱的,是用來看書、傳遞書的。所以沒人買書我就趕快看書當作賺錢,看一本寫一本心得的話,就有機會把書中精華傳遞出去,至少沒浪費掉這本書來到安書宅我面前。

我是這麼努力在化解自己心裡的憂鬱邊界。

所以安書宅的故事有點難寫,是因為還在浮動狀態,我還要時間慢慢沉澱,才有清澈的東西可以明瞭。安字看似易寫,其實不易做。

但既來之,則,你知道的。

【宅】提早打烊,乃是因為主人得到一半的頭痛。

【因為一下午的頭痛,今天安書宅要提早打烊了。】

為此,我開始想門口告示要怎麼寫才好,平鋪直敘太沒誠意了,至少得抄句詩或詩人的智慧之語什麼的,讓撲空的人還有一點點收穫。於是翻起昨天收到的一本舊書:

<<用腳思想>>詩及素描 / 商禽著

翻到一篇【穿牆貓】,1987年,中和。

「幸福,乃是人們未曾得到的那一半。」

是不是,就這句了。

_05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