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島嶼週記2016】再度相見

文/攝影 聖雯

這三年來,我們在駐紮期間TNvR的島貓共八百多隻,絕大多數的貓都是我們自己等候多時才誘捕而來。在誘捕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了每一隻貓的個性,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也讓我們對每一隻貓又多了點責任上、亦或是情感上的羈絆。每一位志工都有自己特別掛心的島貓,我當然也不例外。經過了三年,放在心上的島貓數也數不完,想說的故事說也說不完。不過,印象最深刻的島貓,還是第一年駐紮在望安認識的島貓們。

第一年的駐紮,對誘捕貓咪還不是非常熟悉的我,很多細節都是靠不斷地嘗試與摸索才慢慢了解。也是生平第一次如此細膩的去觀察一群又一群的貓,每個群體的特性,群體中每隻貓的個性、年紀、性別,還有貓與貓之間的關係與互動。認識了貓之後,我們一隻一隻地誘捕,接著讓團隊裡的醫師結紮,再由我們親手照顧到適合放回的時機。駐紮結束後,我也會抽空回望安探視島貓的生活情形。

我看著牠們長大,看著牠們結紮後變得健康圓潤,卻也看著牠們逐漸的凋零。當熟悉的身影不再出現時,心中總有種淡淡的哀傷,於是每個再度相見的時刻,便顯得特別珍貴。

離島的島貓,由於食物不足或是不夠營養,平均壽命都不長,大約三、四年而已。所以第一年駐紮任務中結紮的島貓,不少已經去當小天使了。不過我們今年回望安調查島貓數量時,還是有見到好幾隻在2014年結紮的島貓,其中還包含一隻當年在網路上小有名氣的望安島貓。

當年被瘋狂轉載的島貓照片,就是這隻白臉貓!



詳細報導請見: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725/382118.htm

永遠記得她是我在2014年的六月多,在進行駐紮前的前期調查時遇到的。還記得遠遠看,我以為是隻黑貓。正當我要在紀錄本上寫下貓咪出沒的地點與毛色時,她轉頭往我的方向看了一下,那張白臉害我先是愣住,接著便是大笑。這可愛的毛色,也讓許多志工夥伴初來到望安時便會問:「那隻白臉貓的出沒地點是哪區?我想看她。」雖然志工夥伴們常說晚上看到那張白臉真的是會嚇一跳,不過談論起來總是莫名開心又好笑。

今年回望安調查時,白臉貓帶給我們的”笑”果,絲毫不減。她依然是靜靜地趴在一處觀看我們,那不變的表情配上那持續變圓的身軀,只是讓我們笑得更開懷而已。



駐紮這幾年來,每一隻貓都有著屬於牠獨特的生命故事。我們很希望可以告訴大家這一篇篇精彩的故事。不過即使我們沒有好好把牠們的故事說完,我們還是記得牠們每一隻的身影。牠們永遠都在我們的心上。

【島嶼週記2016】關於在澎湖生活一年之心得

文/ 阿麗



去年(2015年)我選了耶誕節前夕飛馬公,把台中整個家當都扛到馬公來,我連工作都沒有事先找好,隨上帝的安排吧!我如此祈禱著。到馬公的前幾個月像是在蘊釀什麼似的,讓我享受到平淡、平凡生活與正常休息時間。後來才知道,原來澎湖沒有我想像的簡單。

很快就發現澎湖縣政府的辦事效(ㄨˊ)率(ㄋㄥˊ),互相推拖,讓我大開眼界。不禁覺得自己真是大城市來逛鄉下老街的人,怎麼就看不慣這慢步調的行為呢?與澎湖的生活型態碰撞了一段時間,只能寫寫文字發洩情緒,而澎湖依然穩穩的過著風與海的日子。
但我只能說,環境是很可怕的影響力,不到半年(2016年上半)我已融入慢步調的日子裡,我喜歡無所事事坐在海堤旁看夕陽,或是騎著慢車讓東北季風帶我行走。更可怕的是公事,因為聯絡的單位彼此拖延,而我「被迫」只能培養等待的美德。但後來到望安時,又更能體會「慢」並不是自願,而是身為島嶼孩子的我們必需仰賴天氣而行動。

首先要習慣船運交通的不便,與高鐵、火車不同,島嶼間的船票不能網路購票、若天氣太糟會停航。對於本地人當然是享有優先購票權,夏天時需要和遊客搶船票可不是輕鬆的事,但這就變成要早起八點排隊,而如果電話預約也有上班時間,無法在網路24小時自行買票。
再來是與臺灣本島朋友有約,通常要提前一至兩個月開始喬時間。在望安上班時,每一個放假日都需要到馬公補充生活用品和買菜,而臺灣本島的朋友也不一定剛好有空,這時候只好提前請彼此排假,每一次聚會都很珍貴。如果有人突然安排多的行程,或是天氣突然很糟讓班機延誤,通常我無法參加,就只好抱著期待下次再見了~
望安生活的部份要適應的地方太多了,根本可以說打掉重練。一天準備三餐就需要耗五六個小時左右,因為沒有很多樣化的地方可以選食物吃,只能自己煮,另外還有手洗衣服、定期照顧植栽,就算三餐吃很多,每天的運動量也很快將熱能消耗完畢,所以可以理解早期鄉下人很早睡的原因,整天忙這些就累了當然要早睡!
在望安的日子,很少有多餘時間想到藝文活動,但還是希望整個澎湖會有藝文發展空間,讓年輕人參與、碰撞,會激發很多想像與實踐力。每次走在馬公市區街頭都感到很可惜,兩旁都是店家,裡面沒有坐位,只要進去店家就是要消費買實體東西,無法單純消費只買一個下午的獨處時光。

今年(2016年)又到了耶誕節,我仍沒有完全探索完澎湖的秘境,明年有新的計畫執行,希望順利。

【島嶼週記2016】鹹鹹市集

文/ 小佩

鹹鹹市集從2015年的冬天開始,對,就是冬天,這個非常讓人不敢相信的季節。在鹹鹹開始舉辦前,曾和朋友聊過為什麼澎湖沒有一個固定舉辦的市集,眾理由中之一就是「冬天風大,沒有良好的室內場地可以舉辦」。然而鹹鹹一開始就打破了這個被以為是鐵則的定律,在冬天,而且是鄰近海邊的戶外場地。

情人道這個場地也不是一般澎湖人心中熱鬧的地方,它有點郊區(但其實馬公市中心那麼的小,郊區也不過五分鐘路程),據說是以前情侶幽會的好地方。 然而第一次的市集就完全讓大家改觀,不同於以前有二手物品、有各式食物的園遊會型態,鹹鹹要求攤主們提供完全是自行創作的商品,飲食的攤位也極具異國風情,不提供桌椅的型態雖然讓一開始沒有什麼擺攤設備的我們有些困窘,但事實也證明沒有提供固定樣式的桌椅,可以激起大家的創造力。有人利用路樹綁上美麗的繩索就成為明信片的展示架、有人帶來各式花樣的地毯、木桌、小櫃子都可以堆疊而成展示架,光是看各攤位的布置巧思就是逛鹹鹹的一大樂趣。

而這一大樂趣,也成了各攤主不得不進步的壓力來源。看著隔壁精緻美麗的佈置,你不會想用張摺疊桌擺上桌巾就草草了事,輸人不可以輸陣,買的到的各式展示架都算小case,自己裝訂打磨上色的才是厲害,連桌燈都可以穿上蕾絲裙來妖嬌一下,還成為比商品更被熱烈詢問的東西。

每一季舉辦的鹹鹹,每期都有主題show,不只是攤位要精心打扮,攤主更是要配合融入主題,台味市集就要梳油頭、拿出家裡的壓箱喇叭褲來撐場面,面具主題更是五花八門,有歐式華麗風格、日式搞怪風格,手繪的、拼貼的,更準備了手作禮物包來讓參與的孩子一同做面具,讓來參與的人也能一同玩樂。

鹹鹹市集不僅只是買與賣的場合,更成為澎湖人的同樂會。小小的市集,買的人與賣的人或多或少都認識,平常忙於各店的老闆們終於可以出來透透氣,三不五時可以看見拋下自己攤位去附近串門子的現象,這攤找不到老闆沒關係,隔壁的攤主多會支援幫忙招呼客人;而平常忙碌於工作的朋友們也因為市集難得,抽出時間來逛逛,順便更新近況。今年搬到七美的我們對此更是有感,因各個機緣認識的朋友們都在這兩天碰面了,熱絡的握著手、被餵食,甚至主動幫忙顧攤位讓我四處溜搭,也藉此讓不善於交際的我與周遭的攤主交上了朋友。

我真的打從心底喜歡上這樣的鹹鹹,不是為觀光客而是為了住在這的人們存在的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