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24夏】為瑣碎慶賀

圖文/ 念真


日子再忙碌,也想讓你體驗更多的有趣。

但有時候,也許是你撫慰我。


牽牽手抱抱你,隨你在懷裡翻滾賴皮,

風吹起一地一落葉沙沙作響,

螞蟻忙碌的奔走,

一片葉子是你蹲在那半晌的禮物,

我也學著你觀察日常,

是雲湧動的光影,

是季節初始,意識抬頭的新篇章。


畫畫時自由自在的隨著肢體律動,

唱唱歌聽聽故事舀著水漂,

一遍又一遍的反覆,

每次都如同第一次一樣投入。

我有多久都習以為常的事物,因為帶著你一起,又重新變得趣味盎然!


你排好玩具小人,招呼著一起入眠,

你說的句子從兩個字變成串,

你能表達的 能感受的 更多更多了,

這快速的變化也讓我想到,不知多久沒注意自己第一次學會什麼會如此熱情驚喜地慶祝了!

哇,我又想的好玩的課,龜毛突破昨日的疲累!

哇,我學到被騙之後還可以坦然自在!還獲得超多好人好事!

也許下回我可以用相似的熱情為自己的瑣碎日常歡呼!


新,成長,是你和我一起。

做個不委屈不情緒勒索的地方媽媽,

就是不因為你,犧牲自己喜歡的事,而且帶著你一起體驗這些我的日常、我的美好。

自己的心先強壯了,安頓好了,

就能好好的平穩的陪伴你,

然後一起享受這一切。

【島嶼週記2024夏】海廢找主人


圖文/ ShuoYi

海廢真的會找主人,雖然這次紀錄的不算是靈異故事,但也是有點神奇,今年我們工作室也是會到學校做有關海廢創作的課程,在某所學校的課程中,我們除了帶學生去沙灘進行活動以外,也會帶學生到工作室參觀,學生人數通常都不少,所以在介紹完之後,比較難去顧及每個學生的行為。

參訪工作室完畢後還是會回到學校繼續完成下午的課程,就在最後以為一切都順利結束後,學生和老師幾乎也都離開,我的肚子忽然莫名的疼痛,不知道什麼原因,只好拿了衛生紙就往廁所衝,男生大號的有兩間,先進去了一間後覺得有點髒,實在沒辦法讓我好好專心釋放,於是換了另外一間,似乎比較乾淨,也順利走完程序,但準備將衛生紙要丟入垃圾桶時,就那麼剛好得看了一眼,奇怪?!這垃圾桶裡怎麼有一個很眼熟的東西……

這跟我海龜機械獸的副駕駛長得一模一樣耶!!!就是一個頭不知道跑去那裡的機器人,橘色的然後身上有超小類似藤壺的東西,一時之間除了傻眼,還有點沒回過神,難道副駕駛是雙胞胎?!?!怎麼可能會在學校廁所垃圾桶出現一個長得跟副駕駛一模一樣的小東西???

幸好垃圾桶空空的只有它,於是決定把它給救出來,當下只有跟我一起上課的助教和實習生知道這件事,我們除了震驚還是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心想會不會就多了兩隻一模一樣的副駕駛,這樣我可能要再多做一個給副副駕駛的座位,回到工作室之後,副駕駛的座位是空的,所以它就是原本的副駕駛!!!!!

但後來想想並沒有打算跟學校老師提這件事,因為也無從得知是誰帶走的,但也許曾經做過這件事的人,哪天如果又看到副駕駛回到它的副駕駛艙時,那個人應該也會嚇一跳吧~

【島嶼週記2024夏】嚮往的地方

文/ 顏鴻

有一個島是在剛解嚴的時候,聽環境講座認識的,講者的名字已因超過30多年而遺忘,但是講者對於用罐頭工廠取代核廢料貯存場來跟居民做說明的政府是相當憤怒的,聽眾們也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的政府居然是如此的!

1987年解嚴,報禁於1988年1月1日正式解除,大學剛畢業的我,對未來、對工作都還一直在摸索。關心社會關懷弱勢是當時初出社會年輕人共有的熱情吧?!原本就對男女平權、教育議題、環境保護議題相當關心的自己,有機會在中華民國啟智協會參與台灣地區智障家庭人口調查工作時,也開啟了關心殘障弱勢的議題。

啟智協會跟心路基金會同在一個辦公室位於泰順街,兩位女老闆對殘障福利法的修法著墨很多,於是辦公室的三個菜鳥也要跟著辦理講座、募款活動,參加抗議行動;師大台大周邊還有環保聯盟、人本基金會、婦女新知等倡議團體辦公室,下班後會去聽不同議題的講座,後來跟環保聯盟的秘書熟悉了,有時活動會相互支援,現在想起來實在是太熱血了!

在啟智協會跟心路工作時,有位台大社工系實習生跟我及環盟秘書很聊得來,雖然在一起工作的時間並沒有很久,且後來各自發展,卻是心靈相繫的朋友。而後,環盟秘書回到家中接掌家具店;這位實習生成為社工後,還遠嫁蘭嶼為達悟族孕育下一代,持續參與蘭嶼反核廢運動;我則因為修習教育學分而成為國小教師。

當電視上撥放關於蘭嶼這座美麗島嶼的畫面時,對喜愛大自然愛海的我而言,愧對地球給予的賞賜之心便油然而生。知道蘭嶼的傳統半穴居地下屋建築是為適應當地的氣候避免颱風侵襲而設計,便對小島上達悟族人的智慧更加敬佩!

一直嚮往在蘭嶼徒步環島,小住個十天半個月,體驗烈日下讓陽光親吻皮膚、風雨中讓浪花拍打全身、在天寬地闊的自然中悠游自在的舞蹈跳躍。雖然至今未曾來到心嚮往的島嶼,蘭嶼的拼板舟、飛魚季…許許多多的故事,都因為最近閱讀了張友漁的作品「蘭嶼、飛魚、巨人和故事」後,徒步環蘭嶼的想法又開始在心頭翻攪,是該用行動實踐想法了。

【島嶼週記2024夏】魚尾獅的回憶新加坡

文/ 艾瑪

只有雙北面積30%大小,卻有著雙北80%的人口數,曾經與台灣並列為「亞洲四小龍」,擁有全球票選最棒的國際機場,也曾經受過英國殖民、日本佔領,曾隸屬於馬來西亞,後來在1965年獨立建國,充滿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陸空轉運站—新加坡。

印象中應該是2004年,那是我第一次去新加坡,也是第一次招待爸媽和老妹旅遊,當時出國的經驗不多(也才第二次),訂了機票與飯店就這樣帶著家人出門,抵達當地後再由當地的導遊帶著我們玩新加坡。之所以選擇新加坡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考量到爸媽的習慣,不怎麼有機會出國的他們,如果在太陌生的國度可能顯得不自在,華人文化在新加坡站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在語言或飲食上,比較能找到相近的,當然氣候也是容易讓人習慣的,飛行時間不算太長,新加坡又先進乾淨,理所當然成為帶爸媽出國的首選。

除了我們四人,導遊還帶了另一對也是台灣來的退休夫妻,就這樣六人迷你團成團,坐著車遊覽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公園、小印度、牛車水,其中還有一天去了聖淘沙,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夜間動物園,還有新加坡必吃的咖耶吐司以及肉骨茶,當年帶父母出國得連哄帶騙才能說服,回國後看他們分送給親友伴手禮,聽他們說著旅遊回憶,心裡總是有著莫名的感動。

記得在車上父親和那對夫妻聊天,欣羨著他們退休後還有如此的好心情,他們說:「辛苦一輩子,退休了還不對自己好,錢要花在自己身上才是財產,留給孩子都是遺產,像你這樣也不錯啊!女兒願意花錢帶你出來玩,就大方接受孩子的心意,可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帶父母出門呢!」我在旁邊聽的點頭如搗蒜,真是太棒的人生哲理,這也是多年後我依然記憶深刻的原因。

後來出差也經常在新加坡轉機,但始終沒機會重返新加坡,沒想到時隔近二十年的2023年12月,趁著新加坡轉機,刻意安排入境新加坡,樟宜機場改變許多,全球票選最佳機場果然不負眾望,即使早上七點多入境,也不用擔心沒地方可去,光是機場就夠遊客殺時間了!而且這次體驗到台灣護照也可以自助通關入境新加坡,真是忍不住在心裡驚呼:「台灣護照太好用了吧!」

相隔這麼多年重返新加坡,旅遊方式也不同,住的是背包客房,但我真心覺得同樣是老屋改建的背包客旅店,新加坡經營規劃的和台灣相比真的用心許多,可能是新加坡來去的外籍人士比台灣多很多的關係,雖然收費也高,但真的舒服乾淨,入住時櫃檯接待人員一看到我拿出台灣護照,馬上展開熱情的笑容,跟我說她好喜歡台灣,多年前到台灣旅遊,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以及想念台灣的美食,疫情解封後,她還要再安排去一次!

這次到訪新加坡走了幾個當年沒有的景點,包含知名的無邊際泳池、空中花園等地,透過app預定時間或購票的確很方便,這些景點因為曾經出現在名偵探柯南某部電影中,其實那部電影的事件場景就在新加坡啊!所以被我妹戲稱說我這趟新加坡之旅根本就是追蹤柯南,而且老妹還很認真的幫我找是否錯過那些電影場景,真是哭笑不得!新加坡地鐵網路也建置很好,所以對於觀光客來說不成問題。

咖耶吐司是來到新加坡不可錯過的美味,特別是知名店家亞坤,名店就是名店,二十年吃過,二十年還是吃得到,甚至開了分店,用餐時遇上中國幾個年輕旅客,邊吃邊拍短視頻,介紹知名美味,不過恕我直言,兩岸年輕世代都有相同的狀況,就是表達詞彙有限,所以形容美味來去就那幾個用詞,聽起來都不美味了,不過一行六個人各自都有清楚的分工,負責拍攝的,上鏡的,造型搭配的,還有導演呢!當地人以及店家大概也習慣總有不同旅客來拍影片,所以當地人幾乎無視,如常享用早餐,店家服務人員只會提醒不要擋住通道。

第一次吃肉骨茶是在新加坡,後來有機會去馬來西亞出差,才知道兩個地方的肉骨茶口味不太相同,就連在新加坡也有兩家不同老字號肉骨茶,各有忠實的擁護者,其中有家知名度比較高,店門口總有排隊人潮,很明顯的大部分都是觀光客,另一家也有排隊人潮,不過多半是當地人居多,我就選擇了當地人推薦的這家,通常真正的美食都在當地人口袋啊!由於沒吃過另一家,所以無從比較,但網路上很多人都有評論,不過美食就是這樣,是件很主觀的事,對我來說,這肉骨茶可以啊!

搭觀光船從河面上看新加坡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情,船上會播放著每個景點的解說,沿著河可以看到具歷史性的建築,也可以看到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當魚尾獅地標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就想起那年帶著家人到新加坡旅遊,導遊還幫我們在魚尾獅拍了一張合照,當時父親還問導遊說:「新加坡這麼小,幾天就都逛完了,這樣怎麼吸引觀光客?」那個導遊驕傲的說:「不會的,我們政府很重視觀光產業,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景點新的玩法,你五年後再來,絕對完全不同。」我的確間見證了一直改變的新加坡,只是當年在魚尾獅前笑的開心的父親,已經在天堂了。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在小印度區域可以完整體驗,有充滿濃厚中國風的街道,多走幾步路,就進入充滿印度風情的範圍,這對我這個在印度待了十多天,在新加坡轉機的人來說,有種又回到印度的熟悉感,遇到一個看起來就是印度人卻可以說上幾句台語的阿姨,聊天之後才發現,原來阿姨是新加坡的印度裔,因為有親戚嫁(或是娶)台灣人,所以學了幾句台語,我跟阿姨說我剛從印度過來,阿姨問我印度安全嗎?我被問得有點矇,我問阿姨:「你沒回過印度?」阿姨點點頭,倒是她分享她姪女去印度被刁難的事,她說姪女被印度海關質詢:「身為印度人,為什麼不會說印度話?」因為這樣差點被印度拒絕入境,難怪阿姨對印度有種恐懼。

停留在新加坡最特別的一個巧合是,竟然也有朋友恰巧在新加坡出差,於是約著碰面喝下午茶,這種巧合的機率太低,平時我們居住在台灣不同城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卻因為疫情以及忙碌等,有三年多都沒能碰上面,卻同時都停留在新加坡,這怎麼能錯過這樣的機緣巧合呢?託朋友的福,讓我得以享受五星級飯店的下午茶,真是此次平價遊新加坡的最大奢侈了。

鄰近住宿地的街道頗熱鬧,夜間有幾家比鄰的小酒吧,新加坡雖然規矩很多,但也是有娛樂的啊!走進一家老舊中藥房改建的酒吧,外觀仍維持著以往中藥鋪的模樣,由後代的兩個年輕人經營,賣著簡單的餐食與酒類,不善喝酒的我,想著停留在此的最後一夜,也有種想喝兩口的浪漫,換個角度來說,酒也是種藥吧!

在新加坡跟在香港一樣,開口說英文的機會都比說中文多,最有趣的是在新加坡能聽到很多不同腔調的英文,印度腔、新加坡本地腔、泰國為主的東南亞腔、日本腔、韓國腔、中國腔,當然還有我這個台灣腔,在小印度畫HANA (一種印度的草本植物彩繪),一旁經過的兩個中國年輕女生看得津津有味,討論著要不要畫,我說老闆開價算實惠便宜,而且很多圖案可以挑選,出來玩不妨試試,突然其中一個女孩看著我說:「你台灣來的對吧?」「這樣也看得出來!」那女孩說:「因為你說話就是台灣腔啊!台灣人講話都有一種特好聽的腔調。」語畢,我們三個人都笑了,只剩下聽不懂中文的印度老闆,低頭認真的幫我畫HANA。

2023年春天重回香港,冬天重返新加坡,都是曾經和家人同遊有美好回憶的島嶼,多年後卻有不同的樣貌,景物不依舊,人事也已非,但世界依舊運行著,還有更多的旅行回憶等著我們去創造。

#艾瑪式艾瑪事

#島嶼週記2024

【島嶼週記2024夏】北投島05 上學路

文/ 陳藹文

島上有一所學校,任何人都可以去上,不用入學考試,各種課隨便選,沒有修業年限,毋需擔心畢不了業,學費很便宜,我遇過的老師都很親切,同學大部分都很認真,從每個期末展演都非常精彩可以知道。

不知道為什麼,中年以後的我越來越喜歡「上學」這件事,可能因為課程都是自己挑的,時間是自己安排的,學費是自己繳的,所以很珍惜;可能因為同學們年齡層偏高,顯得我年輕可愛,帶給他們一點活力的同時,看見自己的未來。

我最興奮的時刻就是開始選課的那段時間,看到洋洋灑灑數以百計的課程列表,有興趣地就點進去看講師和內容介紹,延伸看前期作品或演出來研究合不合適自己,猜測自己是不是還有哪部分的潛能沒被開發,要不要去嘗試看看,不合也沒關係,前三週還可以退換選課,或上完一期下次不要選就好。

想到這種事每年可以做兩次,一直到八九十歲很老了也有課上,就覺得很心安,啊!不必擔心孤獨老什麼的,只要持續上學就好了;不會去到社會邊緣,只要一直選課來上就好了;退休後的老年生活單調枯燥?怎麼可能,學校裡五花八門什麼課都有。而且,各地都有這樣的學校。

上學路的存在,是一份期待,說得更偉大一點,是生命的希望。

當然,是跟我已經唸過的小學國中高中大學都不一樣,才有這樣的期待,學習場域讓人輕鬆、自在、愉悅,是非常重要的,對任何年齡層來說都一樣。教育體制把學習搞得壓力太大,讓人從小到大的上學經驗都很差,實在是很不健康的一件事。

還好當我們年紀大了以後,可以舒舒服服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包括知識、技能、才藝,也包括思想、價值。不管從現在開始我的餘命是幾年,算到84歲好了,對未來的34年生命來說,不覺得充滿希望嗎。

總之,我是在「去上學」的大前提下登島,途中發生的一切都變得美好,而且這個「路途」拉得越長,我享受上學這件事的過程就越飽滿。尤其北投島的上學路,可以安排好多停靠站,使得每次前往都變成小旅行。

偶爾先去吃個麵包,偶爾會先去泡湯,曾經買過霜淇淋邊走邊吃,曾經帶著餅乾豆漿坐在公園裡享用,更多時候只是沿著小溪散步,聽溪流聲和風聲,看樹影搖晃,看看花,超級放空。

所以那麼喜歡登入北投島上學,實實在在一條清新唯美上學路,腳踏煙霧,穿梭公園綠地,一路緩坡向上爬升,有溫泉味,有花香味,雖然也常被艷陽親吻,但高大的樹總在前方招手,告訴你林蔭在這,走到陰影下就會得到涼爽幸福。

因為是交通方便的風景區,這條路總是熱鬧,常常超車遊客時聽到各國語言,看有的三五好友,有的攜家帶眷,走路的姿態都輕鬆開心,我雖然不是遠道而來旅行的,聽多了歡聲笑語也被感染度假氛圍。

彷彿連我的腳步都變輕,想要邊走邊唱歌跳舞起來。

#島嶼週記2024夏

【島嶼週記2024夏】不開心,那就去運動吧

文/ 小佩 

做為一個情緒起伏很大,而且非常不受控的人,時常要面對自己的各種「不開心」。

不管是看了有點激動的電影、悲傷的書籍,或是令人生氣的新聞;有時只是和朋友聚會、聊天太過開心,結束後就會進入相對性的低潮;更不要提如果工作滿檔所造成的煩、和另一半吵架的憤怒, 有時甚至就是一覺醒來就莫名的心煩,沮喪。

過去的自己總是只能靠著大吃大喝、買東西,和別人訴苦來緩解,但這樣的選擇通常會進入不好的惡性循環,比如變的更胖、更窮又再造成心情上的低落。

後來我發現其實有部分的低落,其實並不是真的有不好的情緒上身,而只是單純的情緒波動,因為過於開心、激動讓情緒上升到波峰,也因此需要降回平常的高度,只是這個落差會讓我以為我正在「不開心」,但那不過是回到平常狀態時的正常下降而已,只要花時間慢慢等待自然會回到平穩的狀況。

然而許多時候我依然會陷入負面情緒,就像只會發出「我不開心」的跳針機器人很難好好思考,一樣直到開始規律的運動後,我才發現原來這些情緒是可以因為運動而被中斷、消化與處理的。

吵架的時候去運動,在跑步機上一邊聽著激烈的旋律一邊憤恨地把不爽的事情在腦袋裡罵過一遍,慢慢地隨著汗水的排出身體似乎也冷靜下來,而滿腦子都是「好不爽」、「好不爽」的心情也漸漸轉變成「這好像不值得我這麼生氣嗎?為了這點小事生氣是不是太搞笑啦!」的念頭。

不管是跑步、重訓又或是做瑜珈,其實都需要專注,專注在呼吸,專注在肌肉的用力與專注在身體的感覺上,也因此在運動的過程中,那些很表面的念頭會漸漸的被拋開,會漸漸發現真正困擾自己的核心是什麼。我最常在其中發現的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因為不滿意自己拖延、不滿意自己沒有很認真,各種的不滿意形成一股煩躁的情緒,而身陷情緒中又讓我更難做自己滿意的行動。

也因此只要陷入低潮或提不起勁的時候竟會想去運動,因為無論今天的自己再軟爛、再沒有產值,運動完後都會產生一股「我好棒,我今天又對自己的身體很好耶!」又或是「至少今天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的自我鼓勵感。

至少不管事情或情緒有沒有被解決,我都做了一件對自己好的事。

如果不開心,那就去運動吧!

#2024島嶼週記 

【島嶼週記2024夏】我有兩隻貓


圖文/ Ida

我有兩隻貓,一隻只會喵喵叫,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她每天的日子很簡單,就是等奴才起床放飯、跳上桌子嘗試將奴才的筆袋、原子筆、亮晶晶的東西掃到地上,或是蹲在落地窗前等麻雀或燕子。最近她新學會一個叫做「咬你喔」的小把戲,她會突然跳上我的椅子,用兩根尖尖的小虎牙輕咬我的手,只要摸摸她的頭就會把牙放掉,抬起頭享受摸摸。

另外一隻貓,現在很忙。她每天的日子過得很充實,持續走在追尋自己理想的道路上,享受美食、享受工作的挑戰、享受自己給自己的各種功課。有時我會想這隻小貓是不是活力太旺盛,怎麼能夠將行程表排得那麼滿,卻又能夠面面俱到。有時我不免要想,工作似乎對她而言就像糖果屋童話裡的小石頭,順著拾起就能回到家、但對我而言卻像麵包屑,撿不回來的機率比較高呢?這真是太不公平了。

兩隻貓咪都愛吃好吃的東西、好好的餵飽就會很可愛。

兩隻貓咪都很懂自己想要的、不會隨意放棄自己的目標。

即使奴才在旁邊很擔心自己的筆電從桌上飛下來。

最近我在學習一個叫做「心理界限」的東西,這是心理學的名詞,意思是指每個人在心理上能承受的極限,在超過某一範圍,就會有一種被勉強、逼迫的感覺。也有人這麼說一個人很有心理界限,就是他知道自己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界限清楚的人,能自由地調配「獨立感」與「親密感」,對於關係能有歸屬感,又能同時保有個人的獨立。界線不清楚的人,有點像是輪廓模糊的人,一個輪廓不清的物體,就像是不夠凝固的愛玉,我們根本不知道怎麼把他撈起來,而一個輪廓模糊的人,要不是他人會很難相處,因為總是抓不到適合的距離與態度,不然就是會常常被侵門踏戶,承擔根本不屬於他的責任與負擔。

我的兩隻貓咪界限都挺清楚,最模糊的就是我了,幸好我的兩隻貓咪在我搞不清楚狀況時都還是很大器/大氣,小虎牙攻擊值大約5。

我從兩隻貓咪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有她們真是太好了。

#島嶼週記2024夏

【島嶼週記2024夏】紀錄的共鳴遠超出我想像

圖/文 阿麗

發現自己喜歡「紀錄」不是第一天養成,而是從國中開始。

還記得無名小站嗎?我把它當作我的心情日記,少年維特的煩腦,從國中寫到高中,寫到竟然可以交到超齡網友(當時的大學生、社會人士都有),而且差我9歲的大姐問我:「你在想什麼,文章看了真是心有戚戚焉!」(那時後還不知道什麼是「心有戚戚焉」,透過yahoo搜尋才學到這句話)。

同期也有天空部落,用來看同人誌coser的作品,當時也喜歡在家自己畫圖。

還有噗浪,這可真是廢話社群媒體的始祖(?),往左往右滑的河道型瀏覽畫面,當時我好不習慣,想不到現在一樣流行刷不停的河道瀏覽,只是變成往上往下,讓你我深陷其中。

使用電腦寫部落格的時間,佔據了我整個求學階段,也剛好是特別須要紓發心情的青少年愁滋味。

大學後開始有了facebook、instagram、vimo、youtube、pixnet...,百花齊放到今日,我也從少女情懷總是詩的狀態,變成紀錄日常實用人事物。

紀錄的內容變成了家電用品,pixnet第一篇文是因為收到禮物太開心,所以很用心寫了開箱文,想不到獲得很好的瀏覽數,心情開始膨脹,再接再勵。

接著我開始上網找可以試用產品的廠商,用寫文章來交換一樣正品。透過這樣的模式,在當時薪水不高的年代,竟也省下一大筆生活用品的開銷!例如沐浴用品、廚房小物、美妝保養等都有。

只是,要寫一篇pixnet要花好多心力,我需要傳照片到電腦、找資料分享、加icon美編,通常一篇文章可能會花4-5小時。

後來我開始分享書籍心得、追劇心得,因為這很單純就是心情,不太需要符合關鍵字法規。只是我這個人太講究細節,又開始給自己找麻煩,例如會把配樂師的歷屆作品都聽一遍、攝影師的作品集連結都被我找到、編劇過往到現在的訪談影像都看...。

終於,在心裡跟自己吶喊「真是夠了!」。

我近期只寫關於自己的事,心情阿、體感阿之類的,好像回到國小、國中那時候,觀察自己的所有反應,不同在於多了自省與改善的部份,想讓自己進步成遠離討厭的模樣。

有人問說,為何不寫紙本日記給自己看就好,要公開給網友看?

這就讓我想起另一件事,就是在我求學階段時,個性非常內向,很討厭課堂舉手發問,甚至也不太會私下去問老師,有一天下課後老師在幫同學解題,我靠過去看,發現同學的問題也正好是我想問(但沒勇氣問)的問題!當下內心激動想著:你幹麻不上課時舉手問,我就可以順便聽!

公開在網路上,總會遇到有人想法和情況跟我類似,但他不敢主動尋求幫助的人,就像以前的我一樣,好像在遠處期待被發現,但又害怕被看見的人。我想當那位主動發問的同學,讓他也能「順便」得到大家的經驗分享。

現在的網路時代,比起徒步西藏取經的傳遞方式快很多了,而我們每一個靈魂看出去的面向都不同,茫茫世界之中,總會遇到需要看見你紀錄事情的靈魂,引起共鳴,然後再透過他,把事情分享出去,影響其它人。除了影響其它人,說不定對於未來的自己,看了也能獲得療癒呢!

當我了解這件事之後,掛在嘴邊的髒話戒了,在網路上漫罵的字眼也少了,只留下紀錄美好的、幸福的面向,期待有天能讓社會對於愛產生巨大共鳴。

【島嶼週記2024夏】。人生走心處方簽|第五帖:寄生蜉蝣。





圖文/ 士恩

■ 主治:易感孤獨感、不敢獨自吃飯做任何事、凡事都要拉朋友一起、夜晚容易EMO。


■ 配方:減少社群軟體使用時間並不要一直嘗試創造話題限動、找間陌生的咖啡廳或茶店內用、善用耳機聽音樂、陪伴自己的心最是自在、放大關於不需要過問朋友意見的美好、不要浪費串流平台的年費趕緊追劇。


■ 副作用:不小心就活得太過瀟灑,羨煞有害怕孤獨症的旁人。

限時動態的發佈,儼然成為現代年輕人們最常做的事,不管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事都想要發個限動,但這最根本的病因來自「害怕寂寞」作祟,覺得想要透過創造話題的方式來吸引目光,藉此開啟一段對話的可能性,但這樣的狀況久而久之,卻成為社交慢性病的一種,會不斷地想看有沒有新的訊息進來,讓自己呈現一種「很有人緣」的假象,但如同眾所皆知的社交形象都是可以形塑,而上頭的聊天也不盡然是交付真心的流動,要根治此症,首重減少過度發廢文的習慣。


記住,千萬不要去一間認識的咖啡廳或茶店進行閱讀,相信我,分心的指數高達80%,不是指自己定力不足,更多時候會來自這空間裡的熟識老闆或朋友(既然都到熟識的咖啡廳,那麼遇到熟人的機率也自然不小)會熱情地向自己招呼或聊天,讓自己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空間瞬間崩塌,而定性不足的自己,直接陷入社交陷阱了,恭喜破功。

不然就做個牌子吧,上面寫著「我想專注請勿打擾」,這倒是蠻適合給予那些不識時務或不懂讀氣氛的,甚至自己容易分心的朋友們使用。

獨自旅行,不管到哪裡都好。那絕對是最棒的體驗,因為所有的入口食物、映入眼簾的風景、灌入耳中的聲響,都是自己與自己內在消化的內容,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的自在,不用過問朋友意見的絕對自主權,根本不用擔心要去附和或是給自己的慾望打折扣,真正地讓自己的內在也感受到獨立感,那才能真正吸收進入人生裡的一切經驗,成為智慧萌芽的養分。


擺脫寄生於人際關係的蜉蝣角色,學習找到在日常生活中獨自享受的快樂,問問朋友最近有哪些劇可以追?哪些動畫可以看?畢竟都繳費了不要浪費錢,畢竟賺錢真的不容易,我們透過這種方式,讓音樂、影劇來填充我們內在享受的娛樂空間,不失為一個優秀的好方法。

日子久了,不知不覺就發現,原來不需要寄生的感覺是如此自在,那種安身立命的自在感,絕對是內心感受第一名的深刻,讓自己成為一隻內心不孤獨的狼或老鷹吧。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解憂百草生

#人生走心處方簽

#不為誰好只求自在

【島嶼週記2024夏】不聽話的好孩子

圖文/ 彼得蘇

最近認識了一個認識很久的朋友,為什麼這麼說?原來我真的不認識他。

他在我眼裡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而且從事社會工作與教育相關工作,以前總是從他發亮的瞳孔跟自信的笑容中,聽他述說機構如何幫助個案,以及他的理念。有時會覺得是個充滿理想的人,應該是一個成長順遂,無憂無慮,高中讀完讀大學,讀完大學就去就業,因此才會沒有經過社會洗刷,有著雪亮的眼睛,對工作充滿熱情吧?

最近聊天過程中,他自嘲自己是休學仔,我才好奇起他的求學之路。

原來,他也是跟我一樣,80年代的孩子,被賦予好好讀書考個公務人員的期待。但他在高中畢業後,大學只讀了一下,就決定休學轉戰職場。

職場的路上因為他花許多心思,於是待遇與工作環境也如他期待。在工作期間他也利用晚上的時間進修,完成了學業。

幾年後公司轉戰中國工廠,面臨要不要配合公司到中國工作時,家人期盼他能回到家鄉,幾番拉扯後,他帶著難過的心情回到小島。

回到小島的他被介紹了一個機械式的工作,每天抱著痛苦的心情上班,疲乏沒挑戰的工作讓他陷入低潮,再度把自己關進房裡,與家人的關係也僵化了。


後來一個機緣下,他進到了社會工作的系統,但因為自己不是相關科系畢業,還花了許多時間完成了研究所的學分與論文。

最近,他在人生的規劃上,再度與家人有了分歧。我對他說我支持他,並不是因為他是我的朋友,而是因為他做自己。做自己是需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也要有付出代價的決心。

大學休學的他,不如家人的期待,但為了目標不斷學習,不斷前進。

這樣的他是壞孩子嗎?

這樣的他是好孩子嗎?

在他的這段經歷中,我彷彿看見了我自己。我不如他一樣能力好,又願意投入社會服務工作,但我很慶幸我自己是不聽話的好孩子,希望他也一樣,驕傲自己是不聽話的好孩子。

---------------

文末主角現身說法:

還是感謝家裡的督促,最後也很支持在社會工作領域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