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詩歌同樂會No.8後記】探索背景

文/ 陳藹文
2016.6.18

如果不探索背景,那我們只是把一張一張的曲譜彈出來,只是把一句一句的歌詞唱完,只是把一篇一篇的詩文讀出聲,那好像也不需要到現場看展覽看表演聽故事。

為什麼要選讀某一個詩人的詩,他的國家社會地理歷史是怎樣?他的故鄉家園成長過程是怎樣?他做過什麼事?他把什麼想法藏在詩裡面?

為什麼要選播某一個音樂家的樂曲,他是誰?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創作?他為什麼把一首歌寫成這樣、而不是那樣?為什麼能傳唱百年?為什麼統治者想拿來當工具?

為什麼每隔一段時間有一些歌就不給唱?古今中外皆然。

為什麼要唱某個歌手的歌,他在當時是什麼地位?他在現代是什麼意義?他為什麼值得不認識他的人、好好聽一聽他的故事?現在的誰誰誰受了他的啟發和影響?

如果不探索這些背景,我們所做的事情將變得空洞。

一旦開始探索背景,將沒完沒了。

昨晚經歷第一次的零客人之夜,我們臨時決定調整分享內容,工作人員和分享人一起看一部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 尋找甜秘客」,故事十分戲劇性,講的是尋找一個歌曲影響了許多人、本人卻銷聲匿跡的歌手,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尋讀到,片子2013年得到奧斯卡紀錄長片獎。

我默默覺得、全片在尋找的人物、跟我們展演過程所尋找的,好像是類似的東西,一時之間說不上來,但隱約看見交集,一是音樂的力量,另一是詩人的選擇。

前幾場演出下來,也都可以發現,每個演出者在挑選曲目時,背後有他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故事連結,可能是對歌曲的感動,或想獻給誰,或覺得可以給大家什麼樣的想像。

沒有人是平白無故唱一首歌或彈奏一曲,有時候看似純娛樂,其實不知不覺中,透露心情訊息。

如果探索背景,就可能會找到意義。

詩歌同樂會的活動我們辦得倉促,兩個人說得彼此眼睛一亮就決定試試看了,出發的時候連彼此都還不太認識呢,慢慢把其他朋友拉進來,才討論出現在的進行方式。

我試著探究我們自己的背景,也是得到同樣的線索,這件事能啟動,必是背後有推力,有我們以前埋在心底的想法,一直都還欠著自己。

這件事能真的登場,必是背後有共識,有想要完成的理想,所以排除萬難。那共識一是音樂的力量,一是詩人般的選擇,也許還有其他。

紀錄片中羅利葛斯是60年代美國底特律的歌手,創作的音樂都以基層民眾發聲為主,1998年被找到後以巨星之姿重登南非舞台,結果竟又再回到家裡過原來的生活,沒有改變。

那是詩人的選擇。

我們不是詩人,但我們也做了詩人般的選擇,雖然不像電影主角或我分享書中早期詩人那樣,活在社會底層、困厄的環境或遭遇到明確的壓迫,活在現代的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難解的鬱結。

而音樂給了我們一個肩膀靠,躺進詩句歌詞的懷裡,像被擁抱,日子難過的時候,唱唱歌是最容易瞬間開心的方法,不是嗎?

為了把這樣的力量放大,我們做詩歌同樂會。

為了知道力量的來源,我們不只哼唱,還探索背景。

所以我們的詩、歌、同樂會做成了你現在看到的樣子,而不是安安靜靜的展覽,或純粹的音樂同好會。講很多故事,鼓勵拿筆或發聲來與詩、歌碰撞,不必當詩人,但能做出詩人般的選擇。

不過,這個探索的過程還未完,我會繼續寫下去,找出我們在這裡相遇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