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7夏】02採集漁業

文/攝影 朱雲瑋



靠海的人們除了出海捕撈以外,亦多以輔以岸邊採集生物。每段海岸線都有著各自不同生態特性的生物,因而發展出各式迴異的採集法。澎湖冬天最著名的岸際採集非採海菜莫屬了。

海菜既不高價也長得並不起眼,但是它可是亟具營養價值,甚至被日本人視為大海的恩賜呢!舉凡養病、身體虛弱、坐月子等,只要是需要進補的時機,都少不了這一味的營養品。海菜是屬於藻類,可不是植物喔!不要看它綠綠的,就以為它是植物呢!澎湖食用海菜以礁膜為主,冬季至初春時會大量繁生,主要產季是在初春時節。

各位可以想像初春時海水是多麼地低溫,而陸地上還吹著陣陣的冷冽東北季風,辛苦的討海人卻在海邊以蹲姿、徒手採集著海菜!這麼冷為甚麼不帶手套呢?原來採海菜時如果僅用看的就想要分辨出礁膜與其他藻類並不容易,還是靠手感比較快且準確,所以就無法戴上手套禦寒。不僅採集時需要靠手感分辨不同的物種,採集後還需要當場清洗。因海菜的葉狀體中會夾雜著一些小型生物或是小砂石等雜物,只能將雙手放在冰冷的海水中仔細搓揉,並憑觸感挑出雜質,清洗完畢後才能放入採集籃中。一次退潮大約有數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做到漲潮就收工囉!可別小看這幾個小時,這些老人家可是通通用蹲姿在工作。有時想想,這些老人家哪來的那麼好的膝蓋和腰啊?

若沒有空間可以冷凍或是想要做其他方式的處理,那就必須曬乾才方便保存或是運送。但是若有冷凍的設備,個人認為沒曬乾的海菜才是海菜的真滋味啊!每一口都充滿著海洋的味道。

採海菜的過程非常地辛苦,在寒風、冷水中這麼辛苦的工作,一個便當盒的生鮮海菜不過賣個近百元,真的是辛苦錢啊!我常想,若是可以提高一些海菜的價格,讓這些沿海的居民到了初春都可以有穩定的外快,或許他們就會感受到環境保育、天然海岸線的重要了。因為當失去了海岸線或是海岸線被污染的話,這些增加收入的海菜就會消失了。例如 2012 年 2 月澎湖姑婆嶼慘遭擱淺貨輪漏油所污染,姑婆嶼的紫菜向來是澎湖最優秀的紫菜產地之一,因此該次污染事件對採海菜的人來說可以說是打擊甚大。

當民眾理解到所處的環境品質與他們經濟收入息息相關時,自然會有出自內心的自發性環保行為。而自發性的環保行為才是環境保育可以長長久久的唯一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