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7冬】關於製作,不專業的呢喃

文/攝影 Peter Su



年底活動一堆,經過了連續幾週的洗刷,寫下了這篇流水感言。

製作這件事情,其實它牽涉的範圍非常的廣。但就我自己個人最常接觸的經驗,不外乎就是活動(典禮、節目)這件事。

活動製作人它必須要釐清幾件事情,首先,節目的核心與目的是什麼,觀賞與參加的來賓觀眾是什麼樣的對象,其次就是一些聯想、創意以及美感的認知。

這幾年配合很多單位的活動,就會明顯看得出有沒有用心的差異。有的單位活動基本上就是長官致詞完,後續讓一些節目上去唱唱跳跳,等到安排的節目都唱跳完畢,便劃下句點。

然而,這些活動的意義在哪裡?

有人在意表演的內容嗎?

觀眾有接收到你要傳達的東西嗎? 亦或是主辦單位根本沒有想法需要傳遞,只是在消耗預算?

一個東西對於市場而言,他必須讓市場在最短時間內被認識,訊息才有機會被傳遞,這也就是製作在宣傳這件事情的關鍵點。

公部門有一個單位,常常在拍攝影片,並且在明年度的預算還納編幾十萬要來做各村里的介紹影片,我當下感到善用媒體與平台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影片將要回饋地方,可能會有組織性的散播,那就是結合業界的好機會。是否能夠從影片展出中產生另外的廣告商品或額外價值,這是出錢的人應該要去思考的。

創意、聯想、感受都應該要是客觀的事情,但是在活動辦最多的公部門,往往都變成主觀(主官)的想法。如果沒辦法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看,我想最後一定是廣受公幹。

好幾年前有一個在海邊的音樂活動,很榮幸,小弟的NGO受邀成為協辦單位,並且幫忙規劃在地表演節目。活動開場後突然狂風暴雨,主辦單位的民選主官當時堅持要照常演出,然而舞台上完全沒有遮雨的棚架,樂團的器材昂貴且,且電子器材無法在雨中開啟使用是常識,於是樂團便表示無法演出。這下子那位長官就說:跳舞的總行吧?於是舞者在狂風暴雨中,舞台下僅有五位長官,就這樣活動逞強開場了。後面接著上場的歌手也唱壞了好幾支麥克風...。

後來那位長官沒有再選上他競爭的職務,或許不是因為他不尊重表演者,但從他不尊重表演者的行為,可想而知他並不尊重基層的工作夥伴。

活動實在是要站在第三方去感受,到底好不好玩?目的到底是什麼?流程順不順,是否留得住觀眾?那些環節是否真的必要又或者缺乏那些環節?硬體能不能讓活動設計的內容完整呈現?...太多需要注意的環節了。

最後,思考一下,你的活動好玩嗎?有精神意涵嗎? 政令確實傳達出去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