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島嶼週記2017夏】風向空間10 名勝遊記

文/攝影  范光男



       從來沒有想過,會如此地想念著烈陽/浪潮/吹風/黑岩的小小菊花島。慶幸能夠在臺灣海峽上的澎湖群島生活著。我想,這裏實在是適合地球人最佳宜居的好地方。無論你是誰,從那裏來,總有辦法找到最佳的求生方式安天立命,能夠找到自己的小確幸喘息是種幸福。

       難得全家的小旅行在暑期漫遊北臺灣感受到臺北盆地的悶熱威力。面對永遠不減的購物人潮,與快步移位轉車搭車的忙與盲 。老實說,這是我們仍舊無法適應大都會快速生活步調的主要原因。回想著新店溪畔的午間茶敘,與鍾老師在畫室裏話家常,聊聊近況數十寒暑相談甚歡,八八大壽依然劍步如飛,聊到藝術依舊神采洋溢。我們與老師分享著風向空間的轉變,看到長者神情中肯定與話語的勉勵長進,一家五口與永遠美麗的身影合照真是感動萬分。

       南下桃園中壢避暑,在復興鄉登山走吊橋爬山徑的腳力與膽識體驗,一睹羣山峻領中基國派老教堂小而美的氣質出衆,與蝙蝠洞清秀儷影。回程中,駐足大溪老街,穿梭在日式和洋歷史建築聚落中。嚐遍特色美食,感受到社區營造的力量,有效保留百年巴洛克與洛可可歐洲古典的風貌。然而,對於活絡老街生機,如何注入文化創意活力對抗景氣消條的經濟疲態,應該檢討現狀中,各處的老街再造,為何重覆出現同樣模式帶動社群。一招半式闖天下,沒有力道如何撼動人心,去守成並革新。我想百年老店屹立不搖的確有它的原因。走在大溪橋欣賞夜景,看著街頭藝人賣力的秀出自信稀落的遊客駐足片刻,大溪的魅力依舊!

        此外,無謂的公共建設,所呈現嚴重的違和感既是破壞景觀也突顯缺乏視覺美感。這是在造訪慈湖,於入口的販售處,深刻感受為營合大衆口味,卻做了失格的文化包裝,揶揄醜化不是幽默深度。回想菊島眷村文化園區的寒酸補強,荒槍走板的中正堂,如靈修道場地方門面,篤行十村與莒光新村的荒涼,如違章建築的市容敗筆。深信,有人會直指,除了外行領導專業不尊重專業外,而主事者的品味平庸,也呈現出公務系統長期以來,保守封閉的力量造成乏善可陳的應付交差,花完預算麻木機械式照本宣科。或者,嘩眾取寵作秀過頭而顯得不倫不類,這在礁溪火車站前,看到的入口意象是一樣的違和與礙眼。

       換了場景,進入蘭陽平原。在宜蘭火車站前小公園,看到聯結以幾米筆下人物的故事場景裝置;融入歷史建物,穿插主題式藝文活動持續舉辦,深感這裏的地方政府腦袋還蠻清楚,知道要加深民眾參與的熱情。不過,每個作品都被幼稚的旅客忘情拉扯攀爬,而顯得傷痕壘壘。但是,迎接人潮就要有接受破壞的考驗。想想地方文化建設如何進步,這是需要深入檢討文化軟實力欲振乏力的原因。做總體檢究竟是行政能力弱化?還是缺少卓越感與企圖心?居高位而為何不作為?躺著就想著要地方萬丈光芒,拼命蓋輕軌與剪綵如何與國際接軌?寶可夢入侵慈湖,那慈湖如何高妙攏絡寶可夢迷呢?

       走訪名勝,不論澎湖或著桃園和宜蘭;即或是首善之都臺北市,無非就是感動於濃郁的在地文化景觀與人文特色。而簡單素雅富具地方獨特風格就很有力量!加入創意十足的巧思,獨立藝文據點就是城鄉光點,如同珍珠一般珍貴。地方不能一昧偏重發展商業營運利潤考量,而屏棄個體獨特的精神。公共空間的底蘊,是能夠喚起共同回憶而在時空走廊裏穿梭古今的同時,嚐試著在百無禁忌裏加增一些些充幽默感與現代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