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詩歌同樂會No.11 後記】細說從頭

文/ 陳藹文
2016.6.21

為什麼我們想要細說從頭?台灣第一張唱片、第一家唱片公司、第一首流行歌、第一首電影歌曲、第一張真正大賣的唱片、第一首禁歌、第一個天后、第一家唱片行...,聽到一百年前的錄音歌曲,是什麼感受?

《玩樂老臺灣》這本書是從安書宅的歷史讀書會裡選出來的,今年季節開始時,決定要做書訊主題為:『大人的歷史課』,每個讀書會成員各自選書。一年多來我們以《台灣人四百年史》為歷史讀書會之本,但找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書來相對照,或圖或畫來輔助,或特定方向的故事書。

如船舶的發展,如特務的系統,如農業的歷史,如濁水溪,如鐵道或飛機場,如藝術家,如電影,如音樂。不論輕鬆或嚴肅,每一個切面都會指回原來的歷史脈絡,每一個領域的發展,都免不了受到當時政治情勢引導或箝制,也必然與其社會文化交互影響。

從音樂歌謠這面鏡子去照歷史,會照出白雪公主?還是什麼妖魔鬼怪?

老實說,《玩樂老臺灣:不插電的78轉聲音旅行,我們100歲了!(附光碟)》這本書被我選出來做閱讀趴,是圖個輕鬆愉快,在歷史讀書會過程中,難得讀到一本這麼有趣、有歌聲的書啊!

不然一直在沈重的四百年史裡,又對照現代的種種結果,就會對歷史搖頭,悲憤不已。還是放音樂來聽吧,台灣人琅琅上口的望春風、雨夜花,是如何誕生的?當時社會不是保守嗎?為什麼可以唱望春風這樣的歌?然後我們再去讀歷史,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找背景。

確定要舉辦一系列詩歌同樂會活動後,就把這場閱讀趴也併入,既然有探索『四月望雨』的單元,那同年代的78轉就可以一起聽、一起講,一起細說從頭。

每天我們對入場的朋友也從頭說起,詩歌同樂會展覽設置了『歌詞之詩』牆面和『手抄詩之牆』,給每個人拉近與詩的距離;每晚我多少會說說為什麼要讀詩來暖身,從去年上課的淵源開始講起,用詩打開對一個國家的視野,是很不一樣的角度,透過詩人的眼去看世界,是前所未有的經驗,所以我學著朗誦老師已經彙編成書的許多詩。

另一位分享人峻瑋也是,幾乎每天細說從頭,只要有新朋友在場,總想提供一個完整的脈絡,台灣音樂的源頭在哪裡?各年代重要的人物在什麼位置?與台灣歷史大事的鑲嵌,何時受制、何時開放?有哪些手想要伸進音樂傳播裡試圖左右這條時間軸?

人們比較習慣看片段事跡、而鮮少看見整個版圖,看現在、而不追問影響現在的源頭,直接讀歷史又好生硬,每一頁都太催眠。

透過音樂這個柔軟的媒介,來製造突破心防的機會吧。

昨晚由讀書會好友風雅介紹《玩樂老臺灣》一書,追溯的源頭同樣從留聲機開始,1914年錄音的客家八音、北管,第一張歌仔戲錄音七字調,也從純純尖細的〈桃花泣血記〉錄音歌聲配搭電影女主角阮玲玉超白的臉,那個默片演員必須面對鏡頭慢慢笑的年代。

昨晚我雖然下了一個宣傳標題是:『本日同樂會如果Live就恐怖了預告』,但面對四月望雨、這四首台灣人唱了一整個世紀的民謠,我們聽原唱月夜愁和雨夜花的錄音,聽里拉彈唱現代版月夜愁,聽峻瑋彈吉他演奏版的望春風和輕快的月夜愁後,真的不由自主地Live起來:

聽我們自己大合唱的雨夜花一段又一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oaUKIn10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