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6】文化的疲態

文 / 范光男

        澎湖群島,引以為傲開發最早的人文資產,數十年來在缺乏美術館的創意與活力,一切都停留在採集、研討、活動結束就歸檔的例行辦理,文化慶典和藝術季或創作營等節慶活動,有沒有可能走出狹隘的框架模式,若沒有今日的前衛遠瞻,如何成為未來朝聖的經典典範。

        文化疲態,一直是地方呈現的狀態,年年放火燒新臺幣的節慶,2016除了一夜驚豔燒掉二百多萬的風火輪上新聞版面之外,印象中火藥威力留下的是加速崩壞中的順承門等周圍文資古蹟,沒主題無新意的活動辦理,究竟要的是天長地久還是暫時擁有?欣聞學成歸澎的學子,個展聯展陸續開,但是地方「菊島藝聞」從不介紹,獨厚宮廷御用大師,藝術界噤聲配合辦理活動,從沒有異議也沒有爭取創作環境建全,聲援藝術家生存權益。文化主管大爺們,需要放下身段深入民間,傾聽民意,換換腦袋展望澎湖未來,為年青一代建立做夢圓夢的藝文永續經營計劃。

        文化造鎮從人文面貌的拉皮術開始,澎湖需要一個指標性的交流平臺(美術館)與多元性的創作基地的進駐(藝術村)空間,在一鄉一生活美學館作國民藝術教育深根工作,分類歸納工作室駐村協助藝術改造社區,發展地方特色。慢速樂活是在地的生活常態,但是不乏持續追求好學深入研究之士,依然深藏不露續勢待發,若典藏一重量級的藝術家內外在的智慧能量,重大文化研究與展現地方人文風格主義,將成為地方在世界舞臺發光的亮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