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9冬】探索

文/ 陳藹文

雖然我曾用過「小小小」作為書店愛上島嶼的理由,盛讚小社會的好,但其實在我心目中,澎湖應該是台灣最大的縣。

並非用陸地面積或人口計算,不以經濟發展或人均所得為指標,不看就業機會多寡,不看商業繁榮程度,也不看消費力或觀光財;衡量一個縣市的大小,若用海岸線總長,或包含島嶼的數量計算,那澎湖是第一名。

若疆土遼闊便是大,那澎湖的遼闊也是第一,滿滿的邊陲無助感,一個個難以抵達的島嶼,是疆土,卻是到不了的地方,像荒土,卻還有居民守著。不要說超遙遠的花嶼,光是設為鄉的望安和七美,都讓人覺得像是在千百公里外那麼遠的地方,當船不開的時候。

整串澎湖群島在地圖上沒佔多少位置,在人的心理上,卻是極大化的,買一張機票能隨時飛到地球另一端任何國家,但可能降落不了一座海上孤懸的小島。那些險礁就算了,但那些還有人居住的小島,是為什麼?交通不便為何沒有使人棄守?海洋為何沒有成為阻隔?人們何以穿越?

澎湖非常吸引人的特質,就是類似這種探索,要帶上一點冒險心情的探索,島際移動時要用到的船,海上航行的智慧,靠海維生所成就的島民文化,值得去探索。

每一個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都等同於對未知自己的探索,所以來這裡的人會迷上島嶼們,島際穿梭讓我們第一次有了島群思維,島與島之間的依存關係,是最容易切入的話題,什麼魚拿去哪裡賣,什麼物品要等高雄來的船,什麼貨出到台北,什麼要從嘉義來...。對小島來說,大島就是陸地,是陸地思維的產物。

講探索時我播放了獨木舟相關的照片和影片,來自我參加了五德國小的畢業挑戰,和事先拜訪時看到的獨木舟造舟營隊,以及另外一場有馬公高中支援的海洋公民基金會辦給民眾的獨木舟體驗學習活動。我點出自己觀察到的一些獨木舟運動推廣過程細節,例如搬運不易,也分享一些感動,例如小學生划船前的淨灘行動,划一艘自己做的船中間經歷各種困難時孩子們的表情。

但我的心情是羨慕,羨慕那些小學生和高中生,如此探索世界的機會,我的年代是沒有的,他們求學過程能這麼靠近海,直接駕著船穿越海,我的年代是沒有的。

在我眼裡,那些划著獨木舟從一個島到另外一個島的人,像是開疆闢土的冒險家,越過海洋這件事讓人心跳加速,面對風,面對浪,面對海裡面的生物,面對岸邊的礁岩,探索的絕對是自己的心跳,能承受到什麼程度。

下一次,是要再出發,還是再也不想出發了,收穫的喜悅是否大過驚恐,決定更往前還是退縮回到安全地帶。很多人生活在一個島上但從未去過別的島,很多人住在海邊但不曾下海游泳,很多人經常搭飛機但很少搭船。

在澎湖的那些年,船的體驗應該是最珍貴的部分吧,不管是搭船或划船,在某種概念下,台灣很小,小到被道路征服一切;澎湖很大,大到造橋鋪路也無法統治,必須有船渡海,得見端倪。

探索的樂趣所在,便是顛覆你出發時所想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