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 星期五

【島嶼週記2019冬】小啄木

圖/文 鄧小佩
˙


說到鳥發出的聲音你會想到什麼呢?
嘰嘰喳喳的麻雀、咕咕咕的公雞又或總在夏夜裡錐伊~錐伊~叫,擾人清夢的夜鷹呢?

鳥類鳴叫的聲音(簡稱鳥音)在鳥的社交扮演著求偶、溝通、示警…等作用,我們將簡單分為兩種;Song是鳥類在比較平和的狀態下發出的,多半是平緩、悅耳的聲音,可以比擬做是人類的歌聲,而call則通常是急促、帶有溝通警示意味的喊聲。而對賞友來說,鳥音是鳥類辨識裡頭很重要的特徵,許多老經驗的鳥友往往連看都不需要就可以叫出許多鳥的名字。

但有一種鳥很特別,牠知名的不是叫聲,而是覓食所發出的聲音。

「扣!扣!扣!」

你猜到了嗎? 沒錯,牠就是啄木鳥。

故事中被稱作樹木醫生的牠在印象中好像要到深山的森林裡才看得見?
其實在台灣,即使在大城市裏頭的公園也很容易找到牠們,牠的名字是「小啄木」。

顧名思義,小啄木是台灣四種啄木鳥中體型最小的,帶有白色斑點的黑背,又被稱作星點啄木;每次看到牠,牠總是勤勞的繞著樹幹啄呀啄的,好不忙碌。

童話故事總將啄木鳥形容成樹的醫生,牠用尖尖的利嘴敲呀敲得把樹木啄出一個個洞,再將躲在裏頭的蟲子吃掉。然而,要當這樹木醫生,可不是努力讀書就可以做到的唷!

你想想,如果在頭上戴上有尖錐的帽子,讓你去樹幹上敲出幾個洞來如何?光想頭就痛了起來對吧。但啄木鳥每秒可以敲十次以上,一天甚至要敲上好幾千次木頭,牠怎麼不會得腦震盪呢?

其實是因為牠有一條像黑山老妖一樣長的長舌頭,這條舌頭在鳥喙的下方分岔後繞過頭部,在前額再度交會,就好像一條具有吸收衝擊能力能把腦袋給牢牢固定的安全帶一樣,除此之外,啄木鳥用來敲擊的下顎與骨頭間也用一塊厚厚的肌肉作連結,當作緩衝,減少敲擊對頭腦的衝擊力道。

除了腦部的構造特殊外,啄木鳥的腳趾與尾羽也有特化的構造唷。

一般鳥的腳趾都是四根,通常是三隻在前一隻在後,然而啄木鳥為了可以直直地抓住樹幹,在演化的過程中將一隻指頭反轉到後頭,因此呈現前二後二的腳爪型態,但光只有腳趾頭抓住樹幹是不夠的! 為了更好的將自己固定在樹上,啄木鳥的中央尾羽硬化,讓牠就好像自帶小板凳一樣可好好地以坐在樹幹上大敲特敲啦。

其實第一次看見啄木鳥敲樹木真的是還蠻震撼的畫面,那小小的身軀可以把硬硬的樹皮敲的木屑紛飛,簡直像是對著木頭練劍的劍士一樣的帥氣,下次走過公園可別忘了抬頭看看是不是有小啄木在你的頭上努力工作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