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9冬】創造力

文/ 陳藹文

離開澎湖之後,最懷念的是當時源源不絕的靈感,很難說清楚是因為開書店還是因為在小島的關係,每天都會想想安書宅要拍什麼照片發什麼文,也都會想想自己觀察到什麼角落要寫成什麼樣文章。

創造力是小島給的禮物。

來到這裡的人,都變得有創造力,讓人想把放在心裡很久的事情拿出來做做看。

跟夢想不一樣,夢想掛在嘴邊的時間很多,大家都愛聊夢想,是永遠談不膩的話題,不實現也沒關係;但創造力是一種真的去做的力量,有時還故意不事先講,喜歡默默地偷偷地進行,完成之後再給大家驚嘆。

島上常見朋友喜歡從海邊或路邊撿有的沒的回家做東做西,是生活藝術家;有人畫畫、手作、編織、雕刻、彩繪、陶藝,以島上所見所聞或文化為題材,是一種詩意;我自己動手做的通常都是紙類的,名片、明信片、手寫春聯海報等,如果佈置書店也算的話,那我可以說把安書宅當一個作品概念在創作了。

講這個主題時我選了兩個例子,一是參加2016島嶼週記的海龜青年,從邀稿時討價還價說要以圖為主只寫三百字,交稿時都破五百,到後來文章根本破千字,潛力大爆發,讓我這個活動發起人兼催稿人驕傲不已,經常拿出來說嘴,是一個鼓勵寫作的好故事。

其實當時他選擇的題材很好發揮,是虎井國小的孩子們,每個學生用一種動物代表,把他們畫成畫,文字輔助說明孩子的特質,平常與孩子的相處,和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事件。但顯然他們的生活太有趣,我可以想像這位從替代役變成美術老師的海龜青年,下筆之後欲罷不能的模樣。

中間穿插的自我介紹篇,和最後分享他從一個完全沒教學經驗到越教越有成就感的心得篇,都變成長文,看著他一點一點進步,出發的時候挑戰畫畫當週記,加一點文字就好,但抵達目標時他不只為教學過程作記錄,也做了分析:

「在讓學生嘗試各種可能之後,會開始針對學生的特質去各自做適合訓練的項目與鑽研,像是兔子和阿豬喜歡畫漫畫,河馬喜歡畫軍事武器,鱷魚適合做繪畫技法方面的訓練,海豚練畫機器人,狗狗因為比較沒想法,所以讓他練禪繞畫...,藏獒則還在基礎練習的階段...」

另一個例子是包含海龜青年在內身邊許多好友都一年一年參加的「23.3回游計畫」澎湖青年藝術家聯展,真佩服舉辦者,也欣賞這些創作者,我在活動粉絲頁上抓了2016年以「一半」為主題的紀錄照片。

講這段每個人先畫半張圖紙,再換人接力創作另一半,來完成一個作品,成果令人驚艷的時候,我看到台下的人眼睛亮起來,頻頻點頭。

不管是主題、創作形式、人的合作、展覽的呈現,23.3的朋友們每年都發揮最大創意,和最強能量,這麼多人要整合在一起,而且都是大忙人,不只每個人的創造力展現而已,還有對創造力這件事共同的信心和熱情。

他們想要集合在一起,力量加乘,被看見的不是個人,而是由許多作品砌成的一個大作品,如此一份青年藝術創作情懷。

或許就是所謂形成一個磁場吧,小島有些魅力是來自創作者們,讓人愛上,讓人也想動起來,成為其中一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