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島嶼週記2019冬】島嶼和鯨豚的故事之一:澎湖

文/攝影 巫巫



在還沒踏上澎湖這座島之前,我就常聽到許多澎湖與鯨豚的故事,或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對澎湖抱有一些憧憬。對我來說,澎湖是台灣鯨豚保育的起點,1990的沙港事件,是血色海灣的澎湖版,因為被國際保育團體earth trust關注而在國際間引起軒然大波,於是政府就在那一年將所有的「鯨目」都列入保育類動物,禁止吃、買賣、圈養以及騷擾。

我可以理解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鯨豚是漁獲的一部份,年輕的海豚賣到海洋世界也是很可觀的手入,在野外族群數量無虞的前提下,我理性上是可以接受的,但身為一個這麼愛鯨豚的人,感性上還是有點難過,或許這也是我在澎湖兩年遲遲不敢到沙港去的原因吧,那是鯨豚保育的起點,卻也是許多海豚生命著終點,我心裡還有一道跨不去的檻…

另一個我一直很想去一探究竟的鯨豚故事是外垵的溫王宮,在台灣的時候就曾聽過:建廟的時候因為錢不夠,大夥很擔心地問神明怎麼辦,神明告訴大家別擔心,時間到了就會有辦法了,沒想到過一陣子真的出現一大群海豚跑到岸上,大家合力把海豚抓起來賣了,賣完的錢剛好可以支付剩餘建廟的費用,因此溫王宮又被稱為海豚廟,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但大致上是這樣的劇情,還沒到澎湖前就一直很想去海豚廟看看。

沒想到剛來的那一年是十月,澎湖已經起風了,人生地不熟的我也不知道那台小100能不能平安載我過跨海大橋到外垵,很幸運地那時候新認識的朋友說可以開車載我去,到了期待已久的海豚廟,以為會在廟裡看到海豚的裝飾,一面牆、一根柱子、或是記錄在建廟石碑上,沒想到什麼都沒有,海豚廟沒有任何海豚的痕跡,只有附近的店裡還掛著當時大群海豚在岸上的黑白照片,看起來像是瓶鼻海豚集體擱淺,可惜廟裡已經沒有紀錄了,朋友說:或許當地人把海豚當成香油錢了,當然不需要特別提起。

但看著照片想像那一大群海豚上岸的「盛況」,還是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數十年的光景,我們的海已經大不如前了,多希望未來澎湖的小孩都還能有機會金眼見見牠們的身影(當然是在海上,千萬別是岸上或餐桌上…)

待過宜蘭、花蓮、台東的賞鯨港,搭過幾乎每一艘賞鯨船,卻好像不曾在哪個地方聽過像澎湖這樣的海豚故事,也許好奇心也是我到澎湖的原因之一吧,在我心中澎湖就是擁有最多鯨豚故事的島,在這裡的兩年,在朋友家看過珍藏的牙齒,聽過石滬抓到大鯨魚的軼事,還有大義宮的鯨魚肋骨和路邊的鬚鯨頭骨,都讓我深信不疑,期待未來的哪一天,我也能真的在澎湖的海上與牠們邂逅。

謝謝藹文姐邀請我加入今年的週記,我想藉由這個有人催稿的機會好好地把我心裡每一個住著鯨豚的島都記錄下來,雖然人在大洋洲的小島上每天追著大翅鯨,但島嶼週記的第一篇一定要寫澎湖的!之後會慢慢補上御藏島、座間味島、和東加的Va-va-`U 都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小島,和澎湖一樣!

註:
沙港事件:早期物資缺乏的時候,鯨豚也是漁獲的一部份,很多地方的人都會吃鯨豚,目前也還有地方維持這樣的傳統,日本的太地就是很知名的地方,後續還被拍成「血色海灣」紀錄片,當地居民會將海豚趕進港灣內,再一口氣宰殺,海豚的血會染紅整個海灣,才會稱作「血色海灣」。

澎湖的沙港在早期也有類似的抓海豚方式,不過在海豚被列為保育類動物後,現在已經不會抓海豚了,當時沙港的部分海豚被賣到野柳海洋世界,現在還能在那裡看到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