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16】第一週:澎湖的「家」

文 / 小佩

我想我是喜歡搬家的那一種人。
每一間房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沒有一間房子是完美的,不同的格局、位置,總是讓人有許多對未來的想像,像是蝸牛慢慢伸出觸角,感受濕度與溫度,為發現喜歡的店家感到興奮。不同的房子影響了生活的方式,住在台南時最享受就是假日去國華街吃肉燥飯配乾煎魚腸和酸菜豬腸湯,住鳳山時天天晚上到澄清湖騎單車,住澎湖就享受騎機車上下班時感受季節變化的溫度,我享受著不同環境所擁有獨特的美好。

五年前,因為工作搬到澎湖,以一種度長假的心態渡海。
所住的第一個家,是離沙灘不到百公尺的小屋,是那種澎湖傳統老屋外都會有小倉庫改造而成,那是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非常喜愛的地方。爾後,我試著住過郊區、市區,最後還是選擇遠離市區的山水。以一年搬一次家的頻率,看見不同角度的澎湖,老房子很浪漫,使用限也大,但要付出的代價並不低,壁癌或是漏水幾乎是澎湖老屋必備的困擾。

今年,我更挑戰了從離島搬到離島的離島-七美。先不管屋況如何,從搬運的方式就是一大挑戰,沒有了海運公司,一切只能自理。一天只有一次的搬家機會,錯過了就明日請早,早上的八點到九點間是交通船的上貨時間,短短一個小時內要與一群經驗老到的供貨商大叔們搶棧板,那像是個小小的戰場。抵達七美島後又是個難關,沒幾輛貨車的七美,多數人是用俗稱「犁ㄚ嘎」的機車拖車為載貨主力,利用機車當動力的拖車需要一點技術才能好好地在巷弄間穿梭。小小的犁ㄚ嘎要將家當全載完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但卻有種很貼近在地的感覺,門口堆滿著的行李吸引了周遭鄰居的目光。人口逐漸流失的小島進駐了一對年輕情侶,開了一間奇怪的書店,我想這或許可以帶給當地一些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

七美的家,是夢想的店與住合一的形式。 選擇了一間最標準的澎湖老厝,大大的庭院、中庭與頂樓可以曬乾物的小廣場,可使用的空間很大,但除了浴廁更新為現代建築外,其他空間全都要花費大量時間物力整理。然而老房子就像是原石一般,越是琢磨越能顯現個性與光彩。 兩個月的時間,它從一間老厝,成為了一間擁有客房的書店與兩人四貓的家,也是我在七美的起點。如果說這次島嶼周記的目的是紀錄,這個「家」就是最好的起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