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也許不是巧合

文 / 安書宅
2016.8.9

我是2012年8月16日誕生在澎湖馬公的一間書店,大概只有5坪,非常小,店裡的書頂多一兩千本,不管是賣二手書還是新書,每次自稱為書店都很心虛,跟別的書店比起來,安書宅像是一個人的書房而已。

包括我被說是「獨立書店」也很慚愧,在我心中要像台中東海書苑、台北小小書房、有河book、嘉義洪雅書房、雲林虎尾厝沙龍...這些前輩一樣的規模和理念和原則和行動力,才是獨立書店,有自家選書,有社會人文關懷,認真地賣書,也深耕地方。

這兩年台灣頗有開書店風潮,跟流行開咖啡館很像,屬於夢想實現的層次,開了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事完成,萬一撐不了多久陣亡,也算走過一回,沒遺憾。我在一開始就大膽宣稱目標十年,其實不是有信心,而是不讓自己太快放棄或逃走,因為很了解自己可能半途而廢的個性。

從二手書店做起的安書宅,沒有自己的選書,照道理不太算獨立書店,被問我的『理念』是什麼的時候?也回答得含混其詞,只會說是想做一間「純粹賣書的小書店」,意指不賣咖啡賣餐食,也不賣各種雜貨來豐富書店,且不想做太多跟書無關的事,被評懶惰散漫還真無話可說。

在《從書店窗口看京都》一書中,惠文社一乘寺店自我介紹時說是一間「關於書籍種種的精品店」,讓我反覆自問,那安書宅呢?安書宅是一間關於什麼的店?

我沒有把答案定下來,但知道自己不會是關於書籍種種的“精品店”,安書宅沒有賣什麼精緻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二手書,2015年起加入一點點新書,其他周邊甚少,是一間粗糙的書店,對書籍種種的涉略也才起步而已。

「店裡的每一本書都是經過店員精挑細選而來的,...希望能製造出意想不到的美麗邂逅。...在資訊傳遞速度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書籍所特有的懷舊感以及資訊傳遞的緩慢步調,都是我們想要好好珍惜的特質。」

這是摘錄惠文社一乘寺店2004年更新官網所刊登的簡介,他們說也是書店的正式宣言。

書與書店本來就是懷舊、緩慢、邂逅的東西,京都的這間書店珍惜此特質,甚至作為“正式的宣言”,不論書業和書店多年來如何變化,隻字未改,顯現歲月帶來的不是斑駁,而是價值累積。

安書宅雖然並非每一本書都精挑細選,但確實也常常講:

「你永遠不知道誰會進門來與哪一本書相遇」

每本書都有機會找到它的知音,每個客人逛書店時都有可能突然看見自己尋尋覓覓的那本,電子書和網路購物無法提供的真實手感、視覺嗅覺、意料之外的收穫,和

『拜託、請放慢步伐、緩緩地細細地生活』這種調性,

是小書店在小島的必然主張。

我如果要說出一句什麼宣言的話,就「既來之則安之」吧,就像我來到澎湖所感受到的、島嶼對我的安撫:

『意想不到的美麗邂逅。...在資訊傳遞速度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島嶼”所特有的懷舊感以及資訊傳遞的緩慢步調,都是我們想要好好珍惜的特質。』

我只是把那老書店的宣言裡“書籍”兩個字用“島嶼”替代而已,你不覺得與澎湖非常吻合嗎?

誰來到澎湖,都用島嶼的特質安撫他;誰來到安書宅,都用書安穩他,書店與小島同樣引人駐足,同樣以緩慢步調把人心安下來。


也許書店在這不是巧合,是互相吸引而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