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詩歌同樂會No.20 後記】一人一歌

文/ 陳藹文
2016.7.4

有時候,灰黯的空間會因為有音樂而亮起來。

任何音樂都是,我曾經嘗試哼著歌走進一個空間裡,瞬間軟化某種凝滯沈重,能鬆懈人與人之間的拉鋸,顯然裡面的人知道走進來的我心情好,才會哼著歌;面對心情好的人,你也會笑臉迎接。

類似的場景,若我靜靜開門步入,只用言語打招呼,得暖場暖好久,寒暄或講些好笑的事,大家才熱絡得起來。尤其手機普及後人們愛低頭,不與人眼神接觸也不交談成為常態,各看各的螢幕,管他空氣凝重與否,能呼吸就好。

此時,播放音樂,或有人哼唱一首歌,氣氛就不一樣了,好像有扇窗打開了,通風了,光透進來,也能往外看。人也一樣,有時候,一首歌就能打開心扉。

延續安書宅很愛一書一會的精神,詩歌同樂會的閉幕趴我們策劃了『一人一歌』,包括主辦人、所有工作人員、所有協力夥伴、所有客人,都要準備一首歌,一首有意義的歌,什麼樣的意義都可以。

6/30那晚,在吃吃喝喝中,順利實踐了這個想法,氣氛非常好,是我很喜歡的自在、愉快、有趣、又動人。

每個人所選的歌曲類型都不一樣,看起來落差很大,串在一起卻是流暢的,我自己當下也不是很懂,明明有很多未盡之處,卻連那些瑕疵都顯得親切。

因為大家都很融入吧,即使好隨性,也沒有什麼突兀。也因為我們不是單場活動,而是前面已經有二十天的相處,聽了成串的詩朗讀,認識台灣音樂歷史,加上十多場音樂演出的洗禮,這群人已放下原來的僵硬或矜持,在肯定同樂會的努力下,也想貢獻一點什麼,或呼應我們的行動。

參與者變成內容提供者這件事,很奇妙。

每個人心裡都真的有一首歌,是能說給別人聽的,有故事或想法的,有人為了自己,也有人為了我們的活動精心挑選符合主題的歌。

開場是民歌野百合也有春天,接爵士樂里程碑,然後是五月天的溫柔,伍佰最初的地方,客語夾日語的糖ㄅㄅ(蒲公英),法文歌我要,中國樂團的夜空中最亮的星,音樂越過海岸山脈,原住民歌曲採蕨貓歌,懷念父母親的落雨聲,搖滾樂、初學者的自彈自唱、推薦朋友的專輯,最後是重拾吉他演繹謝銘祐的行。

能在閉幕之夜得到這麼多回饋,其實我好感動,還好當初沒有放棄啊。有沒有覺得這個夜晚我們包山包海?包了各種語言,藏著各種心情,有人透露一些意圖,也有人唱出對未來的想望。

就像我每次辦一書一會,讓大家把手邊書帶來,正在看的,或早就看過的,或跟自己最近的狀態有關的,可能是興趣,或工作,或跟隨時事話題,大家帶來的書各異其趣,正是這麼不同,所以更吸引人。

音樂也是,正是每個人喜好不同,從別人選的歌裡面,專心聆聽,試著聽出一些什麼,好像能從那首歌裡面認識人,聽出他想說的話,他說不出口而藏在歌裡想傳達出來的,我是否聽得懂?

因此,常常用音樂來認識彼此,也許是不錯的事,透過二十天活動下來,我更肯定音樂的價值。期待鶵鳥這個小空間還能繼續以音樂館的狀態存在,更多人帶來他們的歌,在這裡激盪火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