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詩歌同樂會幕前幕後-9】過關

文/ 陳藹文
2016.7.7

閉幕趴6/30晚上進行中,我把租用音響設備的費用給了曙光育德,節目結束後大家還在隨性聊天時,我把水電費和冷泡茶的費用給了鶵鳥和好友敏瀞,向夥伴們宣告我們的收支取得平衡。

因為鳥店長小佩本來想要贊助我們活動的水電費,但她已經只用材料費、完全不算工錢的成本價幫我們做紀念胸章,所畫的雲雀大嬸也是免費授權當代言人和宣傳圖樣使用,我真的很希望收入足夠的話,就把水電費估算為一千元,付給鶵鳥。

這二十天,心裡一直默默地以此為目標。

你很難想像那一張千元大鈔對我們的意義,我當晚故意像頒獎似的、雙手捧著遞給小佩。

是的,我們過關了。

這就是為什麼另一位主辦人峻瑋一上台就提此事,實在是我們兩個月來都戰戰兢兢,心裡雖然以萬一賠錢就各吸收一半為默契,但仍然非常希望證明這個充滿理想性的、看似傻呼呼、為期三個禮拜之久的活動,能過『現實』的關!

當初光是訂入場券的價,就跟幾個朋友討論好久,要不要促銷折扣?哪幾場要免費?前面要怎麼預售?要送公關票出去嗎?與啤酒的折價機制要怎麼設計?演出者來其他場次要收錢嗎?演出者的家人和朋友又要怎麼處理?

現場流程要怎麼動才不致造成工作人員的負擔?光是啤酒的說明和從冰桶或冰箱拿進拿出的問題都調整了好幾次才成,畢竟我們都是靠朋友下班來支援櫃檯的,希望讓幫忙的人越簡單從容越好。

三個禮拜下來,一百元一百元地收入場券,證明收費活動還是可行的,儘管這個費用是完全沒有針對演出內容,所有演出者都情義相挺沒收半毛錢,入場券只是場地費而已。

而所謂場地費裡面,根本沒有租金,鶵鳥是免費把空間提供給展出者使用的,費用其實只有音響設備、水電費、和茶水而已;其他零零星星小支出,影印文具什麼的,則想要靠賣啤酒的利潤來補貼。

啤酒的利潤也設定得很低,又因為沒有支付費用給演出者、覺得至少要請人家喝個啤酒吧,所以這部分要取得平衡也是有得拼。好在中間有幾位啤酒愛好者兼活動支持者,一口氣就帶四支或六支走的,讓賣酒利潤補貼雜支的目標也達到。

活動期間最低的收入,是零元,有一天我們完全沒有任何客人,那天我們沒有進行原來的內容,而是所有工作人員和來賓一起看了音樂紀錄片,一圓我們想把鶵鳥偽裝成電影院的想像;

最高收入的一天則有4750元,第二名是3650,第三高是2650,但這些現金收入並不等於當天到場的人數高低,因為有時候會賣出收藏版入場券,看似沒有現金收入的日子,可能是客人使用了事先賣出的票。

之所以列出這些數字來,是想激勵未來可能接手這個場地的人,我們短暫使用它,收到一些肯定,並取得了平衡;若有人全力經營它,是有機會開拓出某個市場來的。

活動結束一週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寫這些,已經不需要宣傳了,沒有東西要賣,也沒有新活動要大家來參加,消耗殆盡的心神,返家的休養生息,都沒有讓我停筆,是因為我也還在從過去的點點滴滴裡尋思前因後果,為什麼想要辦詩歌同樂會?

活動之前之後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到底在期待什麼不一樣嗎?

在澎湖過日子的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書和書店嗎,想要音樂和音樂空間嗎,想要學個樂器,想幫誰伴奏或跟誰合奏嗎?想上台演出,想要一點掌聲肯定嗎,想要打開誰的心扉,想逗誰笑,想突破現在的某個瓶頸,想完成當年默許的心願、或對誰的浪漫承諾...。

詩歌同樂會過關了,足以提醒你:也許沒有那麼難,我們脫口而出的癡人說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