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宅10】談平衡



朋友關心安書宅的平衡問題,尤其聽到「損益平衡」一詞,我總會頓住,想一下,常說「收支平衡」,收入和支出,是簡單易懂的詞,但損和益好像難了點,是指損失和益處嗎?

那就很難回答了,安書宅有收入有支出,以整年來講,兩邊一向差不多,就是賣書收入一年下來在六萬塊上下,房租剛好是六萬塊,但也才三年的數字而已,總之不會多到變成六十萬,也不會少到變成六千塊,到目前為止,證明我當年的推估很符合現實。

安書宅沒有什麼損失,只有收穫,所以損益二字並不是很平衡,因為持續有人捐書來,這些全是收穫,書多到快滿出來了,算是「溢」的概念對吧。

以及安書宅因為空間很小,偶爾客人多一點就快滿出去了,也是個「溢」。

雖然要付房租給房東,但換得這間可愛的房子的持續使用,很公平,沒損失;要付一些書款給別人,那是因為進了書,也很應該,選進的書都很好看,更沒損失,從書的內容獲益良多咧。

如此一間書店,平衡嗎?不平衡嗎?

以各種價值來說,不是分站兩端,而是堆砌起來的,基本上穩穩地坐著,沒有什麼平衡的問題。

當然,我沒有把人事成本算進去,就像如果這間房子是自己家裡的,通常你不會把房租算進支出裡,因為並沒有付錢出去啊,以同樣的概念看待安書宅的人事,不難理解,我沒有聘請店員,顧店的人是我,如果不用付錢給自己,就沒算在成本裡。

何況我也沒有每天都乖乖顧店,如果真的編列人事預算的話,是表示安小姐得一天八小時守著安書宅實行所謂的"上班"制度嗎?這難度更高,在書店上班的價值好難估算,又不是大書店,沒那麼多事給店員做。

問題來了,「那老闆你都沒賺錢要怎麼活?你自己的收支怎麼平衡?」

人喝西北風,我在澎湖嘛,就喝東北風。

其實沒那麼難活,一個人就一張嘴一個胃,吃飽穿暖就活了。

以收支來看平衡,是一根秤,一邊放事物,另一邊疊疊看砝碼顯示的重量數字,秤要平衡,才能量度一切。但,為什麼要用秤來量度呢?

若人跟書店一樣,不是用站在兩端來測,而是用堆砌的,有一個基座穩穩的,便沒有平衡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金錢的收與支不是一切,尤其是書,你能從一本書裡面收穫的,無可衡量,有時候買下一本書就完成了療癒,有時候收藏書就滿足了嗜好,有時候一行文字就警醒整個人生,有時候反覆咀嚼多年才領悟。

那些你每隔一段時間回頭看同一本書,發現有不同感受時,當初買下這本書的錢,是不是要加好幾倍的值進去?

談平衡,很難的是時間軸的部分,你拿起一根秤來秤東西的重量只能在當下,無法把時間秤進去,當下的左右平衡何其短暫,幾年過去,重量還會一模一樣嗎?

我取得的平衡,不是張開兩臂走在繩索上,我是站穩了在地面,一步一步往前的那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