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宅05】那些沒有

一直想要寫這個題目,寫那些安書宅沒有的東西、沒有做的事情。寫安書宅的選擇,你會發現安書宅最後選的東西好少好少,那不是一開始就定好的,是一路的取、捨、取、捨。

「為什麼不賣這個?不賣那個?這樣才能增加收入啊!」

十個朋友裡有八個會想建議安書宅賣點別的東西,因為只賣書很難賺錢。我心動歸心動,沒有付諸行動,在開店之前也是想過要賣各種好東西,尤其朋友做的好物,開店之後,卻越來越想要:只賣書。

主要的原因就是上一篇所寫的,想看的書好多,都在那排隊等著我,基於好奇心也好,弭平自己的閱讀落差也好,有寫作目標的特定參考讀物也好,朋友推薦的也好,總之,我想一一解密,想知道那些書裡到底藏了什麼世界?為什麼成為經典不墜?為什麼誰誰誰都說它是必讀?為什麼朋友那麼推崇某位文學作家?為什麼策展人精心地把它們選入書展中?為什麼被書店前輩說我標價太便宜?

我像剛識字的孩子,初具閱讀能力似的,想探索書裡的奧秘。

而賣任何其他的東西,都要分心下去企劃、寫文案、想銷售的方法,但我只有一顆心,賣別的東西會排擠賣書的心力,初期也許還不知道要怎麼賣,至少能先讀一讀,了解產品的內涵。

所以很想專心賣書就好,當"那些沒有"來誘惑我的時候,就提醒自己,時間有限,力氣有限,要學習放棄,「捨」的同時,就是「取」。

"那些沒有"裡面,吃的穿的用的紀念品都有,其中吃的東西最要克制,因為有保存期限,快到期的時候通常我會自行吸收,吃掉喝掉,或送朋友,實在是都來自好朋友的精心之作啊,既然以"希望能幫忙銷售"的心情進貨了,就不願退回。

辦講座辦活動辦課程之類的,也是"那些沒有"的事情,不是放棄,而是暫緩,主要因為我還不夠熟悉澎湖島民的生態,沒有把握把活動辦好,就先不做。否則一個活動策畫下去,又排擠了原來要做的事,最討厭的是一顆心會懸在那,直到活動結束才放得下,越早企劃就越早煩憂,不早企劃又擔心宣傳時間不夠。

這些經驗不是空想的,我曾經開過類似的概念店在台中幾個月,草草收場,就是不堪負荷了。

出版品亦然,是"那些沒有"做的事,我認為要有足夠的人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經常聚會的團隊,才能碰刊物出版,於是打死不願輕易嘗試。朋友投入的話我很願意幫忙,一但主導定期出刊的東西,那懸在心上就是日日月月連接的了,再沒有喘息空間,心更騰不出來純讀書。

這經驗也不是虛擬,我曾在基隆做過社區報月刊好幾年,頗具壓力。

另外,硬體設備部分,冷氣是"那些沒有",網路wifi、桌椅座位、咖啡飲料、輕食簡餐也是,安書宅一開始就確定不提供,冷氣電費太高負擔不起,而且主人怕吹冷氣會頭痛;網路費也很高,需要的人建議就去對面的蒙地卡羅咖啡館,座位飲料餐點都有,十分舒適,那裡才是應該享有這些東西的地方,我自己需要的時候也會過去。

最後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印名片,只有用紙片蓋名字地址印章,各種版本不一,有時候甚至是用厚一點的資源回收紙背面白色的,剪一剪裁一裁,這部分大概想要強調某種二手書店的風格吧,能不印就不印,紙類省一點是一點。

至於"沒有人"這回事,原理不是"沒有",而是"可有可無",書店可以有人顧,可以無人守,因為買書不太需要服務,靜靜地翻書、拿在手上、猶豫一下、再翻翻別的、考慮要買不買、做個決定,把錢留下,把書抱走。過程不需要別人,有時候沒有別人還更好,像擁有了自己閱讀的祕密似的。

但不會刻意沒有人,而是"有人沒人都自在"的境界。我想販賣信任、自在、真誠、善良這類的產品,作為安書宅的特色。這些產品很難言說,也許各類書籍的內容能引導讀者看見它們。

好啦,書很難賣我知道,安書宅會慢慢找出賣書的方法。

賣其他東西可能比較簡單,但對現在的我來說賣書是比較重要的事,書那麼多,取與捨更是考驗,期許有朝一日我寫得出一篇"那些沒有的書",分析自己的選書,就以此為目標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