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宅】想像一間書廟

今年夏天安書宅有幾個關鍵的事件,例如鳥報實驗室、農夫食堂、早安讀書會、住店分離、空間改變、加入合作社、新書開賣、閱讀的島書展、歷史讀書會、書訊、管理委員會...等。先來說說管理委員會這個概念。

昨天朋友的動態裡寫到NGO募款之難,親戚說了如果是廟裡要寄付的話沒有問題,但要做環保護海洋的話那是政府該做的事,應該讓政府去做就好了。我開玩笑回說我們早就該蓋廟了是不是!

然後想到安書宅,覺得它越來越像一間廟。

自助結帳的概念,就跟去廟裡投香油錢差不多,每次我們要拿廟裡準備好的香和金紙時,就會投錢進去,我媽每次都投一百,無聲,紙鈔票輕輕飄落相底;如果由我投,我就投五十元或二十元,投進去會聽到響亮的金屬碰撞塑膠空間的聲音。量力而為嘛,我是我們家賺最少錢的人。

安書宅像一間書廟,無人看守也沒關係,對閱讀有信仰或對書有需求的民眾,在門打開的時間內,自己走進來,若不買書只現場讀,就像合掌膜拜展現誠意與尊敬;要買書的就像取香拜拜的信眾,有時候還會擲筊問一下神明的意見求個籤詩來解惑。

書宅裡的一本本書,是不是就像一個個解惑的籤詩呢?有那種功能的感覺吧。

大部分的廟都是以管理委員會的方式運作的,有一些委員,會選出一個主委,有人負責財務、總務,收入不足的就由各委員輪流開門看顧,有穩定收入的則可請一個廟公或廟婆來顧,負責打掃、拜拜、有人添大筆金額香油錢時做紀錄開收據、有大型祭祀活動時要打點大大小小的事。

當然,廟的主角是所信奉的神明,因為保庇,因為靈驗,或因為年代久遠所照拂的子孫已綿延幾代,香火不絕,香油錢不用擔心;書廟裡各種書都有,也是有的靈驗、有的久遠,能庇佑廣大民眾,並包含任何宗教。

所以也許管理委員會的方式是適合安書宅的,我這樣想。

反正本來這間書店就養不起一個店員,我也沒像個老闆樣,乾脆打破舊形式吧,找多點人來一起管理它,不是很好嗎?不見得需要特別募款,但就是歡迎大家來"寄付",來取"籤詩"。

寫這麼多就是想說把安書宅當作一間廟也挺好的,每次走進來都歡迎誠心膜拜,不須合掌,只需伸出手拿書來看,尤其有疑惑時,在千百本書裡挑一本最對眼的回家看,應能想出答案,只要記得投香油錢。

當然,如果有大筆捐款我們也是可以在柱子上刻您的名字,或您寫的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