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宅】閱讀的大島小島

加入友善書業合作社後,心裡已經有底,就是安書宅可以賣一點點新書了,但,到底要賣哪些書呢?所有的事情裡面,我覺得選書是最難的。

說出來不怕人家笑,因為我很弱,在出版領域。

要選好賣的?重要的?知名的?華麗的?還是稀有的?安書宅真的很小,非挑選不可,非有一個挑選的準則不可,除了自己的興趣,到底還有甚麼書是值得選進來的?

年初的那幾個月我都在想這個問題,二手書是被動接收的,新書是要主動出擊的,選書並非免費,口袋也是要考量的因素,看到合作社製作的訂書後台已經漸漸完成要社員幫忙測試了,才感覺到書真的很多,一方面高興著有後台下單很方便,另一方面也開始徬徨,每天都在對自己大哉問:

安書宅到底要賣什麼書?

有人覺得應該賣跟澎湖、海洋、島嶼有關的書,有人認為我是一個文學的氣質(但並沒有),有人希望輕鬆愉悅的方向、多點旅行主題較好,有人支持生態環保、多點社會運動議題較好,我之前挑的書都是農業飲食相關的,要不然就是閱讀趨勢開書店本業相關的,光是滿足這些需求,就有下不完的單了吧。

春天的時候,「閱讀的島」計畫出現,拯救了茫然的我。

合作社除了打好地基:書的流通以外,竟然也擠出人力來向文化部提計畫,做閱讀的島書展,很難想像裡面包含多少瑣碎的事,幾個主導的朋友我猜都是沒有領半毛錢的,有的根本是書店老闆自己下海去做,莫非"合作社"的精神就在這兒?社員是要下海的?

大概因為地處邊陲隔著海,安書宅沒有被抓去下海幫什麼忙,但看著別家店老闆百忙中還是分了工作做,多少覺得有點愧疚,能做的就是積極參與閱讀的島書展,於是搶著當第一季的參展書店,一口氣把三個子題的書展書全進進來,雖然是陸陸續續才寄到,數一數也有六十幾本,對財力薄弱的安書宅來說,算是大氣了。

第一季的三個子題分別是:「不被照見的現實:台灣非虛構寫作的實踐」、「放牠的手在你心上:動物書寫展」、「流浪之歌、四方之聲:東南亞識讀書展」,巡迴講座的部分我申請的是第一個,選書的部分則三類全選,剛開始還立志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時候,也要把書都進來,因為合作社策劃九個子題都是邀請了很棒的策展人負責開書單,有知名的作家、媒體工作者、學者、出版人、資深編輯,各個議題或類型都非常吸引我。

不知道怎麼選書的時候,有九個武林高手出來拉你一把,太剛好了呀。"明明是小得要命書店、在汪洋大海上的一個小島,卻得到全世界的幫助",有這樣的感動。

所以安書宅現在還有第一季的三類別選書在架上,有的賣出後我又補了進來,但比較抱歉的是,已經過去的第二季(七八九月)我沒有跟上,主要是第一季結束我準備把所有剩下的沒賣出去的書放進紙箱寄回大島退給合作社時,猶豫了很久,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許多想看的書我都還沒看。

是不是太短了?這樣的書展在大島上也許兩三個月就夠,但在小島上不夠啊,小島時間過得慢,好書來到店裡,至少要半年才等得到有緣人吧,結果我把箱子裡的書又全部放回架上,決定不退了,他們不是賣不出去吧!他們是還沒賣出去而已,我認真地這樣想。

放棄第二季的節奏,繼續讀第一季的書,是我的選擇,後來我再看它們在架上,有一種已經成為是"安書宅的選書"的感覺。雖然是別的專家開出來的書單,但我決定了讓它們留在小島、而不是飛往大島回到出版社倉庫角落。

取捨之間,第三季更長的推薦書單在夏末現身,安書宅因為準備進入秋冬模式,也因為整個夏天仍進了不少其他書得面對帳單現實,害怕再參加書展像第一季那樣無法自拔的話,荷包就要空了,沒跟閱讀的大島一起前進,但把那書單存起來了,有機會的話,小島會努力把其中一些書選進來的。

可以說是參考,也可以說是學習,書店果然是很專業的行業,當初我抱著書店夢就開了店真是膽大妄為,好在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從二手書開始,幸運的是當我想賣一點新書時,在合作社舉辦閱讀的島巡迴書展、講座的過程中,有了最直接的學習機會。

真是感謝,感謝所有促成閱讀的島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