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宅】書業友善合作

安書宅今年夏天開始有新書可賣,主要因為「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這個單位的誕生,它"供給"了我們新書,不然,我得一一跟出版社或經銷商往來,但我的規模和數量都極小,又不是以新書為主要經營模式的書店,誰家的業務人員會理我呢?

前兩年店裡有擺的新書分兩種,一個是作者寄來的,採"寄賣"的模式,常常令我覺得那些作者真不容易,自己寫書自己聯繫鋪貨,到底靠什麼賺錢生存呢;另一種是我採購的,剛開店的時候為了呈現一些理想,我去朋友的書店裡挑了一些書,他以幾乎是進價給我,算是相挺,但這些書我列為非賣品,只供店內閱讀,或出借給當時讀書會的成員,有人真的很想要才賣。

去年年底,合作社成立了,就是剛剛那串超長名稱,我們簡稱合作社,由一群書店前輩花了整年時間全台奔走、與公部門往來攻防、不知開了多少會討論多少次才底定,書店老闆們以個人名義加入成為"社員"。在社員大會上選出理監事、主席,不是公司股東,也不是協會會員形式,合作社的一切由社員決定。

當然,有聘請經理、工作人員,有固定的辦公室,所需前期經費是靠每個社員出了股金,但後期還是要從書店們實際進書去產生,它搭起我們和出版社或經銷商甚至是獨立出版的作者之間的橋樑,雖然慢慢才完成,但操作一年下來,還是順利理出了一套運作模式,至少身為社員之一的安書宅,受惠很多。

合作,說來容易,但真的要"長期把一堆人聯合起來運作",我覺得非常難。

記得安書宅剛剛要開的時候,也考慮過跟這個那個朋友合作,好朋友們確實做過把大家都兜在同一個地方,你賣咖啡我賣書,他辦展覽,他辦活動,另外有人賣吃的,有人做伴手禮來賣,超完美的夢,而且還可以輪流顧店,想出去趴趴走的人極自由。

哪有這種事呢?事實是光想到你跟我兩個最熟的人要合作都一個頭兩個大了,其他那些我們以為能整合進來、但並沒有那麼熟的朋友,怎麼搞定每個人的需求和意見?

結果,每個人都開一間店,最快;合作,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可能。

所以對書業的合作能夠成,還滿感動的,要不是有書店前輩們的堅持,希望能藉此改變一些什麼,在上游下游整個市場都這麼艱困的年代,獨立書店們何以得此倚靠呢。

在開書店之前,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擔任農夫市集志工,當時接觸到所謂的「友善農業」、「友善環境/土地耕作」等,友善兩個字突然被應用在很多地方,我在想,這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嗎?

人不是本來就應該友善地對待土地、環境、動物、海洋、生態...,人不是本來就該友善地對待彼此嗎?

競爭,資源的競爭使人性變調,友善才變得珍貴。書業也是,當我們要強調友善書業的時候,也隱含一點點令人傷心的現況,是的,很多競爭激烈到不想給同業、上游、下游的夥伴們得到能生存下去的利潤,為什麼?

為什麼人變得不友善?

能再變回來嗎?人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