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詩歌課02】東亞的心(上):日本

中日韓三個國家都是漢文化,卻是三種不同的個性,日本是「恥」文化,有問題意識,像騎腳踏車,要一直踩,不然就會跌倒,是一直前進的國家;韓國人比較「悲、憤」,但不失志,被日本殖民統治35年,討厭日本,因為他們是直接被侵略佔領;中國人則有好死不如歹活的「惡活性」,像三輪車或四輪車,不怕倒,也就比較沒有問題意識。

在讀詩之前,老師先分析了三個國家文化性格的差異,才開始進入各詩人的作品裡,並稍微分出了同時期男女詩人面對歷史的不同態度。男性通常比較有戰後破滅感,如「荒地」詩刊的田村隆一(1923-1998)就是典型,我們讀了<為什麼>一詩為代表;女性則柔韌,以新川和江(1929-)寫母愛的詩<歌>,和芡木則子(1926-)寫愛戀的<我的照相機>。

當然男詩人也有感性的,如谷川俊太郎(1931-)以第一人稱寫自己從人變成樹的過程之詩<樹>,還有另一首詩<河流>以母親與孩子問答寫河流的生命,是平和時代才有的心情。

我在老師的書<<溫柔些,再溫柔些>>裡找到了講義上沒有印、卻被他隨口朗誦出來的詩,他在書中用了一整篇文章寫他,「他的晴朗彷彿充滿光,從樹影間透露出新的觀照」。

<河流>

谷川俊太郎
李敏勇譯


母親,
為什麼河流在笑?

為什麼,因為太陽正在搔癢河流。

母親,
為什麼在唱歌?

因為雲雀讚美河流的聲音。

母親,
為什麼河流寒冷?

它記憶起曾經被雪愛戀。

母親,
河流多大年紀?

它的年齡就如同永遠年輕的春天時光。

母親,
為何河流永不休息?

是啊,你看那是因為母親之海
等待著河流回家。

另外,有寫<在動物可怕的夢裡>一詩的川崎洋(1930-),是「思考性」的詩,老師在這裡為我們劃分了早期詩歌因印刷術發達後隨其屬性的演變,「吟唱性」的詩,音樂性的詩,漸漸變成了歌,「描繪性」、或說是美術性的詩,則成為畫。這首詩寫的是動物也會做夢,而最怕夢見的就是人類,顯然是以反思人類對動物的態度。

8/22課堂上還提到女詩人石垣鈴(1920-),寫庶民性的詩,在老師的書<<經由一顆溫柔心裡>>找到講義上沒印的詩:三尾魚,老師說她「被視為民主主義詩運動的一個標記、發展勞動階層的詩運動」。

<三尾魚>

石垣鈴
李敏勇譯


一尾熱帶魚死了。
牠顯露出
小小翻白的魚肚。

一尾魚浮上來
牠戳探牠的嘴尖
但牠的表情並沒有改變。

另一尾浮上來也戳探牠
有很長一陣子
只是從尾巴吃牠。

這就是正義。
這尾魚說
假使有任何
必這更正確的,
浮升到水面

報出名來。

「這就是強權的聲音,一種挑戰弱勢者的聲音。」
「這就是正義?詩人諷喻著暴力,以詩的言語。」老師在他書裡的文章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