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第五年】14


這些天,看著書業好友們在台北國際書展熱鬧滾滾也風風雨雨,我完全狀況外;在澎湖,就是還在過年,還在打招呼時會互道“新年快樂”的時節,慶元宵乞龜的歡樂氣氛不是某一間大廟而已,是幾乎每一間廟都共襄盛舉,多少有點互相較勁的意味,而我,五年下來,還是第一次如此融入。

去年的書展,我還自告奮勇去幫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顧攤位,今年只有貢獻兩篇文章,連印成手冊了也拿不到看不到,還好台中的好友書店幫忙寄兩本給我,才沾到邊。其實等他們展覽忙完再寄給我也沒差幾天,但就想趕快看到自己的文章長相,也好好奇其他書店老闆們都選了哪些書?寫成怎樣的文章?

如果我今年還是去支援書展,就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所有熱騰騰的書,知道所有沸沸揚揚的事件發展,直接問這個那個書店老闆們;此刻在電腦前讀朋友寫的側面報導,好難懂到底問題出在哪裡?距離整個被拉開。

但澎湖的元宵節,比台北的書展,更迷人,對我來說。

照道理,這是年度的書業大集合,好多沙龍論壇都超精采,作為一個書店老闆,我應該不能錯過。

但想跟朋友們一起沈浸在元宵節氣氛裡的欲望強很多,作為一個在澎湖生活的居民,過年可以不在,元宵不能缺席啊。

也沒那個財力專程為書展飛台灣,當然還有理性評估下這段時間會有較多人出來、回來走動,安書宅需要好好開店賣書才行。

而且,不只是元宵節,今年我連生日、情人節都在澎湖過了,這個意義也很不同,倒不是我有多介意這些節日,而是能與朋友同甘共苦的感覺,今天在咖啡館待著從早餐到午餐到下午茶,幾個好久沒見的朋友都出現了。

昨天是生日很不好意思被祝賀,但今天是情人節,我喜歡跟所有在咖啡館遇到的朋友說情人節快樂,不管彼此有沒有情人,相遇在熟悉的角落就很開心,吃到朋友分享的巧克力,沾沾過節的喜氣,也很滿足。

第五年的安小姐其實有些轉變,好像比較懂得珍惜了。

珍惜眼前擁有的事物,也珍惜模糊未清的事物,包括人,包括人與人的關係。

我大概是所有書店老闆裡面最少待在自己店裡、而老是往別人店裡坐很久的怪老闆吧,可能我覺得只是顧在店裡等客人上門來買書不是辦法,要出去讓大家認識我;或安書宅真的很小,我寧願把空間讓給客人;或我本來就喜歡當咖啡館風景勝過當自己店裡的雕像;或我本性喜歡偷聽咖啡館裡別人的故事...。

一般書店老闆應該關注自己的書店空間、陳列、選書、服務、活動、閱讀分享...,我卻關注著別人店裡的空間、產品、座位、客人,他們大部分都跟安書宅沒有什麼關係,可能從來不看書買書,也無所謂。

我沒有想太多,跟大家聊天很自在舒服就好。可能算是我的休閒生活吧,我覺得比我在安書宅裡還輕鬆。顯然不是為了要提高實際收入來存活,而是要提高歸屬感來存活。

書店的事務因為我的規模很小很陽春,所以不算難,但經常覺得要活著很難,跟金錢的收入支出無關,跟心情的起伏好壞有關,總是反反覆覆,不易安穩持平。直到這一年,好像一棵小樹生長了五年終於站得直站得穩了。

老實說,前幾年我多少還是有點自卑。或說前三十年我都有點自卑吧。以前是因為外在而自卑,後來是因為知識與專業自卑,覺得自己不美不好不厲害不紮實,開書店更是達到最高點,覺得自己是所有書店老闆裡面最弱的,根本是開了書店才開始看書的人。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

我的強項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我是打開客廳的門,讓你進來看我和我朋友的書,如果你要帶走,記得投錢。』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我是打開夢境的門,讓你進來感染我佈置的空間氛圍,當門外的現實世界太紛擾時,得以躲避進某一本書裡。』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我是打開你心的門,讓你進入自己的世界。』

也許我根本不是什麼獨立書店。又怎樣呢。

今天我讀了幾篇寫獨立書店的文章,覺得越讀越模糊,不是人家分析書店必要性有什麼問題,而是安書宅的模糊界線,安書宅想做的事,好像並不是地方的微型文化中心,我倒是想走的是書店業的回頭路,單純一間賣書的書店。

好想證明只賣書也能存活,安書宅的目標大概是這樣。

當人們越做越多的時候,我想做的越來越少。

昨天生日許願希望安書宅賺大錢,這是真的,不管我開的是書店,提供的是夢境,還是自我療癒,希望賣書在這個社會是一件能賺錢的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