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安】定



很多人說我漂泊不定,血液裡有流浪的因子,我否認,我很定啊。

只是偶爾定在這兒,偶爾定在那,這稱不上流浪。

就像我的旅行方式,喜好在一個定點居住,每天從同一個起點出門遊走,每天找一個或兩個落腳處坐坐,便滿足了,再不要更多行程,我喜歡定。

甚至能靜靜定在一個很嘈雜的環境裡,記得我初出社會做廣播節目的時候,就會在吵得要命的麥當勞寫稿,給我很多的空格,我就在上面爬,旁若無人。

你看我來到澎湖總是能待在安書宅裡並不會想去這兒玩那兒玩就知道了,我是懶得移動的人,我不會騎車,也不會開車,搭車會暈車,搭船會暈船,體質上就是百般不適合跑來跑去的人,定住,才是我身體追求的目標,雖然健康強壯,但並不表示能一直晃動它。基本上體型越大的動物就越不靈活,不宜盪來盪去。

降落小島,說到底圖的是定,不因為是勇於啟程的人,就等於一天到晚想要啟程去很多地方,心理上或許基於好奇心是能夠看越多東西越好,但事實上會量力而為,尤其年紀增長後很容易累,一天若貪心想吸收多幾站的資訊,頭就要昏,記憶就衰弱,結果適得其反,什麼都放不進心裡,腦袋變成一個淺碟子。

不要貪心,定在一個點上,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才消化得了。

其實是再簡單也不過的道理,不是嗎?

卻要到中年才檢討得來,年輕太衝太貪心太快太多,就不會有深度,只會有模糊的印象,無法變成自己的東西,觀察永遠是觀察,風景很平,畫面不管拍在相機裡或眼睛裡,都立體不了,甚至是搖晃的,抓不到重點的,亂的。

有一天我熱騰騰跟好友分享一篇文,被點出寫得很亂,需要時間消化素材來源,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急切就只能生淺薄,醞釀什麼都需要時間,從吸收到消化到反思到有自己的文字,最後梳理成清清楚楚的文章,才有價值。

前兩個月過得有點焦慮,是書籍資訊湧入得太快太多,想看的書和有能力看完的落差很大,於是心慌,現在才慢慢釋懷,書不能用吞的,用吞的沒意義。

想分享自己的感觸,也是要整理得出內容才行。定,便是那份專注力,所有好看的書,都是聚焦清晰明白的,作者創作時是何其專注,全心全力投入,不難想見。閱讀也需要投入,細嚼慢嚥,才得滋味。

定的另外一面,還有浮。就是心浮氣躁的那種不定,無法真正安靜下來從從容容地過生活事,也包含雜亂無章,失去原先訂好的節奏,顯得手足失措;或失根之浮,漂流在水面上載浮載沉那種,感覺自己的根沒有往土地裡生長,牢牢抓住一份連結,隨時可能被風強吹走,不知會飛去哪裡。

就是不踏實吧,人浮在一件接一件的事情上的時候,會覺得雙腳踩不到地,有時候也是因為沒自信,沒有把握做好,心就會是浮的,心情緊張,身體僵硬,人放鬆不下來,就更難成事。把準備功課做足,自然會有信心把事情做好,所以依然是時間投入與專注力來解,以及享受過程也很重要。

例如我學吹笛子就是。

直到這幾天我才慢慢享受著一些過程,閱讀、音樂、寫字,然後有安定感生出來,不是人們說的那種居住安定,而是心頭的定,也許比較像是塵埃落定那種,放掉一些得失心,珍惜小小的過程,細微末節裡,吉光片羽時,點滴在心。

隨遇而安,隨安而定。

我感覺自己漸漸能落地,雙腳立定了,不管在小島還是大島,不管生活還是思緒,不管對人還是對己,對過去還是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