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書】長崎



小說<<長崎>>打到我的是獨居的部分,想到有一天我也可能會獨居,五十幾歲的時候,不上不下,過著已經非常習慣的生活,實踐所嚮往的規律,唱出我崇拜的簡單樸素之歌,世人越是質疑,我越是得意,世人越是要給我冠上孤單寂寞的名唾棄或責難,我越是不以為意:

你們懂什麼?

有家庭有夫妻有兒女的人哪懂,一個人獨居的可憐和無奈和必須驕傲,不然生存的邏輯過不去。


可惜不長崎

我覺得小說最可惜的是沒有好好處理書名長崎兩個字,應該有更多著墨,寫半天我都沒有長崎這個港口城市的畫面,作者說為了寫這小說去京都住了很久,奇怪?為什麼不去住長崎呢,有點辜負我的期待,因為我是為了長崎兩個字而買的,作為大航海時代亞洲三大港口之一,作為戰爭後受傷的城市,並非新聞原來的背景地點,而是作者特意挑選的,不就是為了好好寫她嗎?

不過我可以想像法國人作者當初想的是寫給法國人看,不是給日本或其他亞洲人,不知道我們需要的想像不只日本,還有長崎,跟東京和京都不一樣的地方。給歐洲人看一個亞洲故事的話,也許只要連結到當初鎖國的日本唯一一個給歐洲人住的地方,這樣的切入點就夠了,中規中矩的男主角的日式住屋就是整個封閉的日本,客房裡被窩居的壁櫥角落是唯一外人入侵的地方。

這個連結很薄弱,但可以接受。



如果有貓

只是重點不是歷史,而是當代,這故事是非常現代,甚至有點未來的故事,獨居的人類,與無住所人類。幾乎不需要長崎這個背景,和那薄弱的時空連結,直接探討事件力量就很足了。另一個可惜的地方就是結局,我以為還可以再寫好幾篇,交代一下兩個人的後續發展,不照事實沒關係,給點戲劇化的交錯,或不要那麼八股地寫女主角之所以選擇那屋子的原因,或再補上流浪漢與城市的關係,剩食銀行的概念。

如果男主角養隻貓的話,這女人就沒辦法躲那麼久了,我看小說時的第一想法,所以,結局不要搬家出售而改成養隻貓呢?

總之,我覺得這結局是法式結局,不是日式的,大概看日劇和日本電影多了,總是有貓,對獨居中年大叔再也沒辦法住在原來的房子裡難以想像,他能選的方案應該還有很多。甚至他們兩個可以考慮做朋友,畢竟緣分一場,互相偷窺的時候也很有好感啊,幹嘛不交往一下,不成再分手祝福彼此,這才是日劇或漫畫或電影或日本小說啊。

法式冷結局,就像冷湯,也好喝,但就不是台灣人的熱湯,也不是日本人的味噌湯。



孤獨無關好壞

小說好不好看?還是好看,孤獨這種東西,是不分東西的。

也不分男女。貫穿每個人的心的東西,不管哪個國家哪個城市,都會存在,強烈地存在,模樣越平淡,感受越強烈;而且,既非正面,也非負面。

講白了,就是好不到哪裡去,但也沒什麼不好,擁有的人偶爾嫌,沒有的人偶爾追求,像我,住的地方有另外兩個朋友,我們都在各自的房間,但有共同的客廳廚房,我覺得這樣很好,不是完全獨居,還有伴。但很多他們兩個都不在整棟大屋子只有我一個人時候,非常自由自在,不用擔心自己發出什麼聲響可能會吵到別人睡覺,或是如果流理台裡的碗盤放著不洗別人就無法使用廚房了....。

獨居久了,無關好不好,就是習慣而已。

最後,我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關於可以住在別人家裡不被發現一事,晚上睡覺都不起來上廁所嗎?又如果性別反過來大概就很難成立,男子躲壁櫥裡窺看獨居女子?顯然故事會整個走調。


誰的寂寞與疏離?

至於有人形容是巨大的寂寞,我覺得沒有。我覺得獨居不等於寂寞,寂寞的人是渴望被愛的那種,獨居和無住所者不見得渴望有另一半,或許很孤獨,充滿遺世獨立的感慨,或許有欣賞和關愛的對象,但不見得嚮往兩人世界或組成家庭,我反而認為獨居者多半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跟別人住,不管是家人還是愛人,只想擁有自己一個人的空間。

偶爾孤單寂寞感覺來襲是難免的,但是否到巨大的程度,是否長期都寂寞,就不盡然了。書裡的男女主角並沒有那麼茫然,生活方式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選的,與社會疏離嗎?我覺得也還好,選擇獨居或當一個無住所人就等於與社會疏離嗎?只能說與目前的主流價值不相容,與人們制定的社會結構不一樣,他們對社會不關心嗎?故事可沒這麼說。

有家、與家人同住的人,就不疏離於社會嗎?漠然者多的是,所以我看這個故事,看的不是人的寂寞,也沒有特別看見疏離或冷漠,就是看見中老年獨居者的需求,未來社會可能的結構,家庭組成方式將改變,以傳統結婚生子組成的家,比例不會再高了,單親、不婚、不生、獨居、多元成家的比例會上來。

這才是我們要面向的趨勢,新時代的家可能早已佔有一席之地,只是體制不想承認,終究要肯定,要有新的配套,人類社會才能重新安穩,不必擔心寂寞與疏離的問題,獨居者和流浪漢並非邊緣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認同。



我的結局

而我,故事提醒我最多的是,五十多歲時獨居的可能性很高,我會是怎樣的獨居方式呢?

我比較幸運的是開了書店,人們與社會都對我認同,沒有說我是邊緣人,也不對我投以同情的眼光,甚至視我為高知識分子或意見領袖什麼的,但事實上我就是個獨居者,跟書中人物一樣,上班下班;不過我正在學吹笛子,有一天想在街頭賣藝賺錢,可能被當成行乞的一種,只是有點才藝。

不像故事裡的人物那種獨居,我有必須打開的門,必須迎接的讀者,必須認識的人,必須說的話,不會真的孤獨到極點。我有必須讀的、非常多的書,還得幫它們找到收藏者,算是有任務在身。所以不會與人疏離。

會孤單寂寞嗎?會的,始終想要與人相愛,是天性啊,現在的我願意相信到時候已經有了相愛的人,必須充滿希望才行。即便獨居下去或到處流浪,心裡還是都會有愛的,如果這本小說由我往下寫,就會導向這樣的結局,或許老套了一點,但,是人類啊,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