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早安讀書會No.3】讀一幅畫:關於想家這回事



「早安讀畫聽故事會」順利完成了,今天安書宅坐進了11個人,不斷挑戰極限啊~~~原以為只有6個人左右,就只用電腦螢幕看簡報和照片。

我特地從基隆家裡寄來的榻榻米坐墊剛好派上用場,有五個人可坐墊子,其他人有小椅子和塑膠椅,及原來的薄坐墊,不過我擔心有人腳會麻掉,還是在一個小時後喊暫停,讓大家中場休息,起來動一動,看有沒有人需要換座位。

到底安書宅辦活動最多可以坐多少人呢?我們看中間的蓆子還空著,也許下次把投影畫面打在牆壁上,能挑戰再加5個人,以16人為目標吧。

依苓的日本打工換宿經驗很精采,我想得另外寫一篇記錄和感想才行。圓滿完成了本周特別版的讀書會--讀一幅畫,下次則恢復為自由分享一本書,下周六見。

這樣的活動,沒有吃的喝的,但可以自備早餐,或帶飲料進來,小小的空間,少少的朋友來,席地而坐擠一擠,簡單輕鬆溫馨的方式進行,我只為大家準備了暖場的音樂,中場休息五分鐘也播一下,最後在掌聲中結束,仍然以爵士樂為落幕的背景,是我小小的心意。

你知道,這大概就是安書宅的活動風格了。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有可能變得美妙,變出美妙的旋律。例如,當你在異國的時候,有事沒事想起故鄉就用手邊的素材排出一個故鄉島嶼的形狀來,最後,用一幅畫把它們串起來,幾乎就像在五線譜上創作了一首樂曲似的,花、草、葉、樹、石、雪、天空、米粒、瓜果...,全是跳動的音符。

簡單的元素,重複的圖形,從西到東,南到北,不管到哪裡,都放一個心思在手裡,隨時變換成作品。創作,有時比我們想得更簡單,有時就是一個抬頭或低頭的瞬間,對焦的點不一樣,畫面就生出感情。

關於想家這回事,究竟可以「想」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人們是在什麼情境下才會想家呢?用什麼方式想?有行動?還是只放在心裡?

依苓今天說想家的想,是思念、想念,也有思想、思考,透過想家的過程,其實用來學習。

原來是這樣啊,我自己對於想家的問題回答不上來,會想媽媽,想阿嬤,想家裡的貓,但對家的形狀,沒有那麼具體,我們家就是個公寓大廈裡面的一格,沒有什麼隨時浮現腦海的家圖形。

所以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想家的經驗,想老媽的時候就打電話給她,很直接。

我這種想家人的心情,是思念,比較沒有什麼思考在裡面;依苓在日本的想家過程,是充滿了反思,每看見一樣事物與家鄉的形狀串連,至少就會去思考兩者的關係,去比較異同,然後問自己能做的事是什麼。

對於長時間旅行中,利用各種機會重複做一件事,所生出的美妙樂章,我十分佩服,對於藉由那美妙樂章來說故事,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故事方式,拆開來,幾乎就是一本繪本書了,合在一起,成為大幅畫作讓人站在它面前,讓聽故事的人,變得小小的。

下次旅行也想如此嘗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