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小島書店第六年】02 自作多情書店

文/ 陳藹文

小島並沒有說它需要一間書店。

想做書店的人來到島上發現沒有可作為去處的書店,乾脆自己開了一間,根本沒有問過這個島:

嘿,你要書店嗎?

這是那個要不要去沒人穿鞋的地方賣鞋的經典問題,是沒鞋穿?還是沒必要穿?是可開發的處女地?還是荒漠?

以商品論,如果有市場,早就有供給進入,哪輪得到自作多情者;如果沒有市場需求,那就是自己做爽的,說好聽點是自作多情,說難聽點是自欺欺人。

像愛情一樣,如果愛慕的對象也有心,那就是兩情相悅;如果無心,就是單戀。單戀沒有不好,心裡有愛絕對比冷漠好,單戀的一方或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別人看著傻得要命,但單戀者懂得撿拾細小的喜悅。





某天有人送了兩個小貝殼來,說是剛剛去沙灘玩撿的,要回家梳洗了,順路經過就把貝殼送到書店來,單戀者那天開心得睡不著覺,覺得那是全世界最美的兩個貝殼。

前不久一個前輩提到若書店不管外面的世界只做自己想做的,那是小確幸,不是獨立,真正的獨立是必須面對現實。讓人印象很深刻的論點,一針見血,小島書店就是被這針刺出血來的代表之一。

開書店,在這個時代,不是創業,不是開店做生意,不在商業範疇;開書店成為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幾乎沒有人開書店是為了賺錢,全都是為了理想,書店空間是用來說話的,選書和佈置呈現了心思,愛戀什麼,就放什麼進去。

有沒有被回應?是另一回事,自作多情者想要守護愛慕的對象,希望他幸福快樂更勝於自己,保持距離,珍惜距離。然後抱著那兩枚貝殼就覺得已經是微小而確切的幸福,視為愛過。

以微薄的收入支撐了整整五年活下來的小島書店,每個月超過房租就在網路上開心撒花,浪漫的說法是自作多情,現實一點的說法是自欺欺人,這算哪門子獨立書店呢。

第六年之所以從『未完成書店』開始,便是質疑書店的本質為何?把書擺滿書櫃說有在賣這樣就算嗎?沒人買書還算不算書店?

沒人消費還算不算一間店?

單戀算不算愛情?

根本不賺錢卻硬開著的書店被讚美有理想有抱負能堅持很厲害,跟大概是日劇看多了很愛用守護當愛情的動詞,都是一樣的毛病:逃避現實。

都到了第六年,還不打算面對現實嗎?

書店營業模式撐不住人,已經五年了還在吃老本,到底有什麼好讚美的?

不愛你的人,是在守護什麼鬼?

那天收到的貝殼,真的是很美的兩枚貝殼,雖然很小,卻很完整,有非常立體的紋路,曾經有生命在裡面,如今是泥沙,有一枚是白色的,另一個是褐色白斑點,海裡面、沙灘上那麼多的貝殼,他為什麼選了這兩個送來呢?

在主流市場裡每天打拼的人,很少買書或沒空看書的人,為什麼讚美書店的存在、而不是勸退賠錢開書店的傻瓜呢?

也許,大家都想守護什麼鬼。

也許,那送來兩枚貝殼的人,當下有他需要寄託的。

而書店裡的單戀者,收藏著那份情懷,作為力量,不是開書店的,是在小島上活下去的。

簡單說,在小島居住和開書店這兩件事都一樣,只用浪漫和熱情,或許可以燃燒三年五年,但第六年開始,如果還想要繼續,就要回歸理智,是不是真心想要?有沒有能力?要問清楚自己。

所追求的是小確幸?還是真正的獨立自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