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島嶼週記2017夏】09 北寮船長的初次採訪

文/楊璨如

這陣子我蠻努力研讀高橋先生的文章,一直很希望自己能以他為目標來嘗試寫作,我嘗試從一個船長的生命歷程中找線索,但是我感覺船長是一個蠻孤單、又堅毅的職位,他面對的是”海”的挑戰。
北寮村分自南寮村,村民說北寮早期是南寮的殖民地,對當時的南寮來說,北寮這個地區只是一個奎壁澳,在堤防、漁港還沒興建出來以前,主要進出幹道-澎14會隨著潮水掩沒於海中的,村民自嘲當時的北寮比較像次等公民。海漲了,這裡就像座孤島。
不知是否如此,北寮人自稱為善良的漁民,村民表示無論是買漁具或做生意,北寮人從不賒欠任何帳款。正因為北寮人的善良,早期北寮人做生意,魚貨都是讓盤商先收、販賣後,再付給漁民費用,我很驚訝竟有這樣作生意的方式,不會對交易感到不安嗎?!或是船長們的生命是與海搏鬥的,與人做生意相對來得容易許多。話雖如此,80年漁業興盛的年代,開始有盤商在當地漁市場聯合壟斷價格後,船長們只好各自載往馬公市場販售,從此當地魚市場熱鬧場景不再,人與人交流的機會變少、也相對感覺較為疏離。
船長間的感情看似獨立,卻又能相互照應。我問船長之間有無經常聚會的時光,船長說很少,只有在廟宇三年一期的祈福大會與近年舉辦加網魚季時,大家才會動員討論地方事務。此外時間,船長一家子的生活與作息,只跟大環境的”海潮”有連動,船長幾乎是配合潮汐調整生活作息,非常的辛苦。而北寮人為什麼會認命如此辛苦的生活方式呢?其實是跟當地產業型態有關,當地都是從事一種魚法-延繩釣。
原來”延繩釣”不是北寮獨有,聽說是蔡阿公在50年代去風櫃學的,早期北寮的魚法還有”焚寄網”,透過集魚燈的方式來捕魚,一直到70年代後全村改採延繩釣的魚法。我問船長為什麼至今已有這麼多種魚法,北寮人仍以延繩釣為主,船長說這是北寮人的堅持,是一種比較生態環保的魚法。70年是漁業資源最充沛,但是受限於當時的船型與市場價格,漁獲量不大;80年後外圍漁業發達,捕撈方式多元卻具破壞力,越界捕撈,讓魚場資源逐漸縮小,他們也對此備感憂心,能維繫一家子的經濟能力,避免破壞性捕撈魚法,是他們能為環境所做的努力。如此看來北寮人性格真是善良又堅毅,願保生大帝護持北寮村落,在摩西分海的熱浪下,在找出新的產業寄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