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身土不二讀書會】07 蔬菜之神_3 療癒



文/ 陳藹文  圖/ 轉貼自網路

作者狩野由美子是東京一間素懷石料理店的主廚,出版過很多本食譜,曾經開過蔬菜為主的麵包店,與妹妹在尼泊爾成立生態環保飯店。她小學時就喜歡自己摸索食譜,高中接觸自然飲食,投入蔬菜與穀物為主的蔬食料理中。

到四十歲她確立有了屬於自己的料理世界,開創出自己的特色,也領悟到,即使每天只花一小時做菜,三十年下來,也有一萬小時以上。

如果能對一件事持續一萬小時以上的努力,一定可以成為那件事的達人,她在書中的其中一篇這麼說。

一萬小時啊~~~我也是四十歲,我有什麼事是持續了三十呢、超過一萬小時?

我想只有"寫字"這件事吧,是因為喜歡所以才寫字的,就算跟工作、收入、未來都無關也要寫,與狩野小姐的做菜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許因為,兩者都有療癒的效果,做菜和寫字。



身土不二系列書,有的很理性,有的很感性,特別的是,有許多把處於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模糊地帶,或說包含兩者的,努力書寫出來。身體與土地其實都是理性的才對,都在科學領域裡,要寫其連帶關係,就是吃什麼東西組成什麼樣的人,在什麼環境裡就會養出什麼樣的"人體"。


是很直接的關係。有時候我們講"健康"也是一樣,吃下健康的食物,變成健康的人,有因有果。生病了,可吃藥,可食療,這個層次的「療癒」是我們常聽常見的,不足為奇。


我想說的料理的療癒,不只是"食物",也不只是"飲食方式",這些理性的、明明白白擺在檯面上的東西,"料理"兩個字很有趣,既是名詞、也是動詞!

動詞的部分,就是"做"的意思,"做菜"的意思。

手作的療癒,我覺得比直接的飲食,更全面性,雖然是間接的、不那麼清晰可數據化的、很感性領域的,卻比單純"飲食的療癒"更具效果,因為是從"手"傳到"心"的效果。

而心理層次的療癒,才是現代人最需要的。

不管是太孤單、太沮喪、太憤怒、或太疲累,都很需要療癒,身體的休息是一種很好的復原方法,但,手的"動鼎動灶",也是一種休息,透過轉換,讓某一部分的大腦休息,而另一部分動起來。


以料理為目的的手腦並用,不管成效如何,都將帶來愉悅。這是我相信的。我覺得本書作者也這麼相信著。


沒有比"愉悅"感更好的療癒了。



所以我這篇講的又是"手作",跟【手釀】那本一樣,跟我喜歡手寫文字一樣,信仰著"手作的價值",最近,我在幫忙整理北投社區大學舉辦的農夫市集理念時,最後決定把"手作"也加進去,跟"共食"放在一起,也是因為體認到自己動手做菜的重要性。

不做菜的人,你很難叫他買菜;不買菜的人,你很難要他來認識這麼多的蔬菜;不認識菜的人沒有動力去關心農場菜園和土地;不曾走進農田的人,你很難請他珍惜食物!

大概就是這樣的關係。我們想提醒民眾"全食"的好、"剩食"的問題、和"食育"的重要性,除了注重"吃",也要嘗試"做"。


而做,可能是最後最難的一關。


生活習慣和社會結構已經變成這樣,外食幾乎是宿命,食安風暴年年爆,一次比一次嚴重,影響規模越來越大,但事件過後,還是只能外食,安不安全,掌握在別人手裡。

對身體與心理都是磨難,尋求療癒,我認為還是想辦法"手作"料理,親自去認識蔬菜,體驗其間樂趣,一舉數得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