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第五年】22

從鹹鹹市集的人物裡,我可以看見在澎湖有一種創業的氛圍是,跳出某種傳統的思維,或掙脫制式框架,年輕人勇於做不一樣的嘗試。

你可以開半天的店,重視下半天的生活;你可以開半個月的店,另外半個月做別的事;你可以開半年的店,另外半年休息充電出國去台灣住親戚家去別人山上的民宿打工賺爽;你可以不開店,只接單出貨還讓大家到固定地點來取貨。

你可以開極小的店,一坪兩坪三坪,或只是把客廳開成店,再把開好的店當客廳用;你可以開極大的店,荒地與海都畫進來;你可以把自己當成一間移動的店,賣個人服務或腦袋裡的知識;你甚至不只開在澎湖,到台灣到國外照常服務。

不用擔心創新被懷疑,人們的刻板印象不多,包容度高,沒有什麼事是非怎樣不可,彈性大,是島嶼的特色,因應變化多端的天和海,島民學會隨機應變,所以不那麼尊崇制式化的東西,不那麼信服既定框架。

因為框架並不帶來安全感,保持靈活彈性,才是生存之道。

傳統思維也不帶來安全感,勇於乘風破浪的人才是活到現在的人。

傳統值得尊重,用來追本溯源,用來傳承價值是好的,但不被綑綁,展開拳腳出去闖,才是島民性格。

天寬地闊或許是吸引遊客停駐的誘因,但真正使人移居至此的,我覺得是那種迷人島民性格,充滿實驗性,也就充滿開創性。你在台北租一個店面然後只開半天店、每天下午帶小狗去散步野餐看夕陽在路邊看到人家不要的老舊傢俱就撿回來修理在海邊看到漂流木浮球垃圾就撿回來創作,能行嗎?

就算房租付得出來,那城市生活的氛圍就容不得你半天閒晃,你顯得怪異,你覺得不見容於那個社會,你可能被眼光殺死。

但澎湖不會。

你被讚美,被投以羨慕的眼光。

包含我,我經常被投以驚訝的眼光和一臉不可思議,開書店!在澎湖!能活嗎?

日子久了,就被讚美,被羨慕,被說是文青台柱,被紀錄為澎湖的人文風景之一,從開始到現在我並沒有什麼改變,但人們卻改變了他們的目光。

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是澎湖,為什麼會覺得這裡適合我開書店,五年前我是無知的,對這個島、對自己的能耐都是無知的,憑著感覺就試試看了,一來是隔著海,天高皇帝遠,沒包袱,二來是島小,什麼都小,實驗一下影響不大,知道的人不多,失敗也無所謂。

不怕死的環境,造就勇敢創造的人,早年認為澎湖冬天風大、是惡劣的生活環境,觀光生意只能做半年,是得不到好建設的先天不良後天失調。主流價值在台灣,求學只能往台灣,好的發展只能去台灣。但現在可能不同了,觀光旅遊多元化了,資訊普及了,審美觀也不同。

早年保留下來的如今成為珍貴的文化,外來者的神往提醒了居民島上的什麼是好物,台灣不是全部,美國法國日本也不是,移居者用行動展現他們的選擇,在這裡建立東西合璧的家園,打破人們對家的形象的單一性思考。

在鹹鹹市集的人物裡,我可以看見在澎湖有一種家園氛圍是跳出傳統與制式框架的,人們勇於實現對家的想像,不是一張平面的設計圖而已,是以時間軸無限展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