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24夏】 從不喜歡中思考喜歡


圖文/ Ida

最近下載了T牌交友軟體,想看看傳說中的約砲神器到底長什麼樣,就當成見個世面,有緣的話認識新朋友也是不錯。

打開後,才發現假如不花錢的話,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誰翻我的牌子(?),除非我不管馬賽克通通點同意配對,不然我連選擇的機會都不會有,猶豫一下,就買個一週看看,當成見見世面。

之後就進入瘋狂的左滑右滑迴圈,伴隨著「啊按錯了」、「啊剛剛那個好像不錯」、「欸這樣也可以喔......」的各種心理小劇場,真是見到世面了。

就在這滑滑滑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一是有些人我一看到照片就可以決定滑掉,二是有些我會想點進去看簡介的人,好像集中在某兩個星座,偏偏我剛好對其中一個有小小的偏見,但這剛好是我目前身邊很多關係親密的朋友、家屬的星座,對就是巨蟹座(我還是很愛你們)。三是到底怎麼一堆人都180up,難道社交軟體知道我從小對身高自卑,所以故意配一堆高個給我嗎?還是其實都是傳說中的假帳號???我也只能當成見到高空的世面了。

雖然也有配對到一些人,不過由於我就妥妥的I人,單是要同意配對就先考慮再三,所以實際開始聊天的人也是個位數,三三兩兩的聊雖也有開啟一些話題,但還沒真正遇到可以聊得很起勁的人。但在這其中卻發現與其說在篩選對象,不如說在篩選自己:抽菸不行、玩車的不愛、太文青的我會害怕、暱名太中二的我會翻白眼、要找小女人的直接略過、把自己練得太壯秀大肌肉的先不要,就不用提畫面太美太帥擺明在演霸氣總裁及白富美的那些,我這才發現世面太寬廣,而我從來沒想過我真正想要的長怎樣。

然後我就暫停左滑右滑的遊戲了,因為我已找到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開始記錄那些會讓我很快決定滑掉的人的描述,並且思考我對這些描述的感覺是什麼,我對這樣的人有什麼印象,或我記得誰是這樣的人,而我又與他們發生過什麼事,才會給我有不好的印象?最後則是,我有沒有可能哪裡想錯了,其實不是有這個特質的人我不喜歡,而是剛好某個人有這個特質,讓我以偏概全的否定掉一整批人?

最初我想見見世面,最終我見到的還是自己。Say Hi to myself.

#島嶼週記2024夏

【島嶼週記2024夏】那些「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

 

文/阿麗


在澎湖的這幾年,為了要認識朋友,所以我必須反覆地介紹我自己、重複講類似的經驗來認識彼此。

首先,想先記錄一件事情,在我們的認知裡,只有分三個部分:我知道的事、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
大部分我們就停在「我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所以很常有崇拜、欣賞的眼神看待社會,因為當另外一個人展現了我不知道的事情,那「我就願意聽他說話」的心情就產生了。
最後,我們很少用謙卑的心去接受「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但這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在澎湖已經第八年了,和不同的人聊天會得到非常多事情。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文化局工作的那一段時間,原本以為和完全不認識的人一起工作很尷尬,殊不知,聊天的內容太深度,以致於變成超好朋友。
我回想為什麼會這樣子?似乎就是一種「因為我們原本不認識,所以不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存在,只要對方願意接問題回答,那就有繼續往下聊的可能。這也是因為我們彼此都去接受了「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所以當有人講出了自己新的觀點,直接點燃我們之間的火花。

認識朋友的時候,我覺得就很像回到國小時期,對所有一切接觸到的人事物都感到新鮮,所以願意用開放的心態來認識世界。
現在的資訊很發達,常常會透過社交軟體先去查看這個人的發文、照片,好像有點了解這個人之後再去跟他聊天,這時候就已經不是保持開放的心態了。

後來有跟朋友聊天,他以為我偏單純可人,殊不知我經驗分享到讓他覺得很受用。

當我們保持心態接受那些「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就是一種開放的順流,全然的接受,也很像有人說的「空杯心態」。(現在這些新定義的名詞一大堆,我已經快搞不清楚了)

接下來我如何讓新朋友認識我這個人呢?說實在我還在摸索,有可能我對自己的了解,處於大部分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所以我還是會繼續先認識自己,多去了解那些我不知道的事情,保持開放自然的狀態,我覺得這樣子是最舒適的活著,身體也會跟著健康起來。

祝福看到文章的人也開始調整心態,練習調整想法,慢慢養成新的肌肉,透過不停的思考與觀察,創造好的意念。

【島嶼週記2024夏】最終章,最後的畢業典禮。

圖文/ 彼得蘇 

2024年澎湖縣政府規劃兩所國小、兩所國中要停辦或廢併校,召開了各校共四場的公聽會。公聽會是廢校前的法定程序,我四場都從頭參加到結束,就是希望能夠聽見家長與在校生的心聲。

虎井國小因為島上目前沒有學齡前幼兒,因此停辦併入馬小分校的處置民眾並沒有意見。但里長特別提出,希望未來島上有需求時,一定要盡快恢復學校運作,當下縣府也允諾了這件事。今天在畢業典禮上,里長又再次向代表縣府教育處科長提醒了這件事,希望縣府不要忘了,不可以欺騙虎井人。

其餘三所學校,都有家長對於倉促廢併校有意見,有人認為縣府並沒有盡最大的努力,甚至村里內還有潛在學生時就魯莽要學校停止招生,縣府在解釋過程又無意間多次提到「效益」,會讓人聯想是否因為成本考量而要關掉小校。

其中,竹灣國小有兩位即將在今年九月升六年級的學生,如果學校被合併,最後領到的畢業證書就不是竹灣國小了。在前幾天的畢業典禮上,家長仍然強烈的提出期盼,希望明年孩子領的畢業證書是「竹灣國小」。家長也認為,反正就停招了,讓這兩個孩子最後一年讀完再廢校就好了? 有急著這一年嗎?

任何的政策都應該多跟民眾溝通,更不應該草率定案。顯然,參閱「澎湖縣立國民中小學變更或停辦辦法」會發現:

第八條規定上的「辦理專案評估」,應規劃合併或停辦方案,並擬具校園空間利用與財務支援及課程規劃等教育事務相關計畫,邀請學者專家、家長代表、學校教職員代表、地方社區人士及相關人員組成「評估小組」進行之。

整個過程中完全沒有看到「評估小組」的出現,這樣的行政瑕疵要人如何接受?

單方面的說「為了學生好」,「大學校資源才好」這種話,像極了不講理不溝通的大人,一切目的都用「為了你好」來包裝並要孩子吞下閉嘴,接著讓孩子帶著疑問收拾東西,倉促地被離開自己原本的校園。

疑? 我的學校是災區嗎? 校舍是違建嗎?

政府為什麼急著要趕走大家呢?

【島嶼週記2024夏】海漂一台車

文/ ShuoYi

在海漂工作是我目前很喜歡也很開心的事,但其實我也有一些對於工室未來的煩惱,有些煩惱可能是來自本身就很容易操心,但有些是觀察到卻又不可逆的事情,例如少子化,這問題只要是老師或是教育相關的人員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因為工作室的營運有一部分會與學校課程合作,而在未來學校會因為招生不順利而一間一間慢慢熄燈。

今年創辦人在年初發生了小中風,當下知道事情時真的腦袋一片空白,所幸目前恢復的狀況良好,也希望可以保持健康,創辦人在台灣休養的那段期間,我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是當老闆的料,不像創辦人能一次處理許多複雜的事,然後我與人互動也屬於比較被動類型的,所以時間久了可能也比較少熱絡的關係,但如果有人需要幫忙時,時間能配合的上能幫還是會盡量幫。在前年第一次發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感覺到健康的煩惱,身體真的不像二十幾歲時什麼都不在乎。

這些問題在創辦人健康恢復良好時有稍微聊過,創辦人是用一個比較正向的角度去看,能做就盡量去做吧!

海漂就像一台車,乘客也會來來去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和長處,不論海漂未來如何,至少我們都盡力了。

【島嶼週記2024夏】那曾待過的天堂。峇里島

文/ 艾瑪

我妹截至目前為止出國的次數不多(大概七八次),但出國運卻很好,其中有兩趟出國的機票是抽獎來的,而我就是她免費雙人來回機票的最佳旅伴,第一回免費去了香港,第二回就去了我心心念念的峇里島。

那時候大家都很流行去峇里島,住著Villa、在海邊漫步吃飯,十足休閒渡假風,身邊的朋友陸續去峇里島,真的讓我好生羨慕,就在此時此刻,老天爺給了這樣的機會,何況盛夏的六月不就應該是沙灘、陽光和比基尼嗎?(當人是別人穿,我只是看)想著想著就很期待,後來證明六月去真的熱到爆,但還是會懷念那年夏天的悠閒峇里島。

峇里島不虧是度假勝地,一落地就感受到慵懶的氣息,明明太陽很曬,熱得要命,但到處可見擺著抱枕、大籐椅與遮陽傘的戶外咖啡座位區,人在放鬆狀態下會呈現無腦,所以我們也就悠閒的坐在很熱的戶外區喝咖啡,就像我和老妹都是旱鴨子,卻硬要在飯店泳池畔,裝作享受日光浴,戴著太陽眼鏡和大草帽,一副貴婦模樣,對!也只有在這樣的渡假風島嶼,才會戴著浮誇大草帽。


說起飯店,想起當地導遊說峇里島蜥蜴很出名,但也不容易看到蜥蜴出沒,看到也算是一種幸運,結果我們一進房就看見蜥蜴,在旅程的第一天就遇上好運,我們是這麼想的!

峇里島經典必去之處就是烏布,而且還得體驗當地的繪畫DIY、舒服又實惠的SPA,逛逛充滿異國風情的市集,而且一定要安排海邊晚餐,從夕陽西下吃到夜幕滿星空,我們就被安排在海盜船上享用晚餐,欣賞著船上傳統的峇里島歌舞表演,後來我發現我的旅程和船很有緣份,我在不同的國家都體驗過船上用餐的輕鬆,泰國、越南、德國等,也許哪天注定要來趟遊輪體驗。

那趟峇里島之旅其實都是一些當時必去的景點,說實在話,時隔多年,即使看著照片也不見得回想起來這些景點,倒不是景點不夠引人入勝,而是我們當年就是走馬看花的觀光客,即使導遊解說了些人文歷史,但沒有很認真去理解,其實也就淡忘了,但這趟旅程反而是我少數覺得整個人最放鬆的一次,這樣說來是不是很矛盾,旅行不就應該放鬆嗎?但說實在的,有多少人是身在旅程,心卻留在工作或者是其他事物上,而忽略了眼前的所有美好人事物?

當年我把峇里島之旅的相簿命名為「曾待過的天堂」,或許就是因為那是趟自己全然放鬆放空的旅程,就像身處天堂般的夢幻與不真實,但卻覺得身心靈充滿愉悅,即使回想起來這趟旅程沒有太多特別印記,但從照片中依舊能夠看到那個輕鬆且愉快,全然享受當下的自己,我想或許是老天爺提醒我,在這段忙碌高壓的時期,不要忘記也該好好讓自己適度放鬆,想像自己身處天堂的愉悅,而不是真的讓自己操勞的到了天堂。


#艾瑪事艾瑪式

#島嶼週記2024

【島嶼週記2024夏】。人生走心處方簽|第十帖:未來焦慮症。





圖文/ 士恩

■ 症狀:
容易對某些事物有癮頭、對未來沒有目標感到莫名焦慮、談到規劃或未來的話題就想趕快逃離現場、只想沈浸在當下的快樂、覺得人生無望、許多想法都在腦袋但卻沒半個可以實現。


■ 處方:
學會靜下心的方式、學習面對自己深層的課題、明白自己不需與他人一樣、試著釐清自己想要的方向是否為內心指引、找個信任的老師解個命盤、請不要過太久超廢的生活、請不要再花太多時間在滑限動上頭。


■ 人生副作用:
在朋友眼中成了一位有幹勁衝勁的中華健兒。(光芒太耀人)
來到了最終的第十帖,老生今天開出的這帖處方簽特別適用在這個時代裡的多數人。
許多人特別容易將焦慮轉移成為一種癮頭,有些人付諸酒精讓自己暫時忘記焦慮變得容易入眠,但事實是酒醒後的反作用力卻往往更承受不住,成為一種每日借酒澆愁卻愁上加愁的循環。有的人透過吃東西、有些人則是逃避任何的社交、甚至把自己儘可能地蜷曲起來,整個人的能量像是凹字一般,變得扭曲且封閉,這也是癮頭的一種,只是變形成自己認不得的模樣。
-
「沒有規劃難道就很廢嗎?」
老生年輕時也曾經如此思考過,而且很認真很認真的思考。
但發現原來只是沒有太遠的規劃,其實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規劃、選擇、執行這三件事情,順應生活裡夠帶來的變化,讓自己的內在保持彈性,不過度自信膨脹,不把話說得絕對,往往找不到安身立命的生活感,來自無時無刻都沒有好好正視自己在做的每一件事。
說的每一句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如果自己用第三人稱的方式來觀察,就會發現許多時候我們都無意識地被旁人影響,或是自願放棄選擇的權利,哪怕是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要吃什麼樣的午餐、晚餐或宵夜,都是值得讓自己好好決定的一件事,請不要再把「將就」視為一種日常,在自己的生活中多些儀式感,都能帶來最迅速的有感改變。
-
練習過冥想嗎?
調整好呼吸,開始深吸每一口空氣,再用嘴巴緩緩地吐出體內每一寸空氣,專注在自己的每一次呼吸之間,讓焦慮沈澱,想法會逐漸明朗,讓腦袋像是個過篩模式,第一個被留在腦海中的想法,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有努力過就不需要懊悔,我們戰勝的是自己,而不是汲汲營營要追求的他人。

-

老生這裡也推薦一種方式,找個信任的老師解命盤,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通通都好,但這裡有個前提,需要全然地接納這些解盤的內容,讓自己的生命中多了一種參考的方式,但也不用過度依賴,免得又會成為上面所說的癮頭,相信你我身邊都有幾個超愛(信)算命的朋友,你看看他們的生命有因為算那麼多的命變得更好嗎?
好的訊息謙虛接受,不好的反倒可以從中思考可以如何改進,命運二字可以拆開來看,命定的無法更動,但心態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讓運氣成為幫助自己的關鍵與臨門一腳,真正適合自己的不見得一開始就引起你的喜歡,但好的老師會給予你的選擇的方向,但做決定的人絕對不是老師,而是你自己。

-

減少無意義的內耗,斷捨離那些無意義的人際關係,避免陷入毫無幫助的滑手機看限時動態的窘境,不知道看到這邊的朋友們,有發現這十帖處方簽當中,最常提到的處方是什麼嗎?

沒錯,就是滑手機。
請各位戒斷手機,寧可多花時間睡覺補眠,也不要熬夜眼睛發紅也要把限動看完,睡前不過度滑社群軟體,肯定換來更實際的睡眠品質。
吃飽、喝足、睡飽
這三件事情就是最基礎的規劃了。
把當下過得好,未來自然也不會太差。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解憂百草生
#人生走心處方簽
#如果覺得有效歡迎分享此處方簽給你的朋友們

【島嶼週記2024夏】成為自己的島主

文/ 小佩

若要說這幾年離開小島最大的改變,或許就是今天要談的這件-貸款買了一間房子的事!

我蠻喜歡三浦紫苑在編舟計畫寫的這段話,是主人公-馬締在回答關於「島(shima)」的定義時的回答:

是「四周被水包圍的陸地」、不,這個解釋不夠充分,江之島雖然有一部分與陸地相連的,也算是島,這麼說的話,那就是「四周被水包圍或者被水分隔的相對較小的陸地」
不行不行這樣也還是不夠充分還沒有把黑社會圈繩定界的意思包含在內...?
「被區分出來的土地」 這個解釋怎麼樣呢?

這樣算來,即使只是一棟大樓裡的小小一方隔間,也可以是一座島吧!

何況,那可是一座需要鼓起勇氣背負龐大債務才能擁有的小小小小島。在心理與生理上都算是與"別人"有所分別的空間。

而這句話或許也正是說明了為何想要負債購入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的理由,這麼多年的租房子生涯,要說自由的確也是很自由,但不免還是會有許多"人"力因素介入,也因此買賣雖然有金錢上的壓力,但在未來不管是買或賣都只要考慮自己即可。

------

其實在經過一連串的看屋心得是,真的還蠻建議大家可以早點開始把看房當放假的其中一個興趣。一方面是因為買房金額高,多點經驗不吃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若不急著買,就不會被時間壓力沖昏頭做決定。

再來則是我發現找房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不停地與自己、與另一半對話,並找出對我們來說「最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以及要認清其實沒有一個選擇是完美的,只有當下最適合自己的。

由於擔心自己被各種美好的幻想沖昏了頭,陷入把預算無止盡提升的問題,因此在開始找房之前我們先花了不少時間盤點自己工作能存到的錢有多少,需要的退休金又有多少,再綜合了這幾年的旅遊經驗來看,比起擁有一個可以囤放較多東西較大的家,我們更希望能夠每一年都出國走走看看。 因此,最後比起許多換算起來每坪單價相對便宜的房子,我們還是選擇了坪數小單價高但總價低的小房子。

雖然總價低其實也可以考慮買中古屋,然而在看了一些中古屋的條件後發現,雖然坪數相對較大但普遍都有窗戶都做得比較小、採光比較差的狀況,然而身為曾住在隨手就擁有大片海景與天空的小島島民心中,擁有一扇可以好好看見天空甚至可以看見山的窗算是個人的小小夢想,曾經聽過澎湖的朋友說,心煩時只要到海水裡泡一泡煩惱就會消失;那湛藍的天空或許算是都市裡最能解放煩惱的地方了吧。

總之,在決定好優先順序後,剩下的就是對生活的想像了。

在每個人家裡都要有的大客廳也是自己家必備的嗎?

新的家裡最重要的真的是要可以塞滿現有物品的收納空間嗎?

幸運的是目前居住的房子是辦公室兼住宅,因此我們不需要在搬入新家時在短時間內大量斷捨離,而只需要精挑細選出最想要的東西一起搬去新家。希望在新家度過的日子能讓我能體認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自己是不是不需要擁有那麼多也能很快樂?又或者我會發現其實我無法忍受那麼狹窄的生活空間?

我相信無論是哪一種發現都很好,因為那代表我又更加了解我自己了一點,期待未來的一年與我的小小島共同生活的日子。

而這件事唯一小小的遺憾,或許就是我終於要從澎湖縣民畢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