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島嶼週記2024夏】分享


圖文/ 阿麗

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所有轉變?這是近幾年來我一直在嘗試的事情之一。

為什麼需要紀錄自己的轉變呢?我想可能是因為,自從接觸了田園、植物之後,開啟了一個關心自己的機會,對自己產生好奇,想看看自己的故事。

過去的習慣,都是透過手機拍日常生活,來記錄自己發生的事情,但手機的容量會滿,所以通常舊照片就會被分裝到硬碟裡面封存,哪天想要突如其來的分享就很難找。

之前會寫部落格,用文字記錄。後來嫌麻煩沒有繼續做,廣告也越來越多,相對社群帳號想寫什麼簡簡單單就可以寫。

但我卻變得不知道自己要記錄什麼。

所以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分享自己的感覺。我只是在澎湖這裡過著「我想體驗的生活」。

直到2021年吧,把一個空間整理出來,成為自己工作時可以待的空間,我好像開始在這裡建構一個自己未來的樣子,因為從來沒有設想過未來,所以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心情讓我很珍惜。

也因為想到可能會分享過程給其他人,所以願意記錄,那時候才認真整理了海玻璃手作的粉絲專頁。

可能成為榜樣,可能成為學習的對象,總之只要有人成功了,他的過去就會變成眾人想要得到的學習。

我開始重拾拍照—為了要拍手作作品;我也參考各種編繩的設計—為了在網路上與眾不同;我學習軟體各種新的功能—為了讓網友購物更方便。

學習各種新鮮事後,我再度發現新事物,就是「解決辦法」的資訊搜尋量是最大的。

「解決辦法」可以區分很多層面,例如,我常常以為大家都懂的事情,卻不是每個人都理解,那,這樣的事情就可以記錄下來分享。

表面上看起來我只是在記錄日常的分享,對別人來說可能是一個解決辦法的資訊,這種互利的關係,突然讓我感覺很好。

我開始透過錄影片、文字,紀錄每天的心境轉折或是體悟當作分享。

然後突然想起有一位常常直播的作者Ruowen Huang,他的直播內容是為了自己小孩長大後,可以搜尋找到解答而錄製的。

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傳遞愛的感覺,因為愛自己的子女而錄製,所以內容充滿愛的叮嚀。

而我,為什麼需要紀錄自己的轉變呢?

除了對自己好奇之外,也想看看是否能幫助到其他人。參與島嶼週記是其中的管道,不論透過什麼樣的方式,我都想分享出去,因為只要有一個人產生共鳴、找到他人生中的解決辦法,而影響到他接下來的生命,那我這一生的這個「分享」體驗,就圓滿了吧!

【島嶼週記2024夏】初探那座美麗寶島

文/ 艾瑪

島嶼週記是個愛寫作的朋友發起的活動,當時發起人身處離島,因此參與者多為離島友人,為期三個月,以每週一篇的速度交稿,後來發起人寬容的收了我這個偽離島人,寫作就是一種沈澱與整理,參與過後的感覺很美好。沒想到,在2024年春天即將入夏的交接時刻,朋友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主題雖然不侷限在「島嶼」,但身為一個「島國」(註一)子民,還是喜歡寫關於島嶼的事。

註一:根據維基百科定義,島國指國家主要領土位於一個或多個島嶼之上,根據2004年統計,全球有49個島國)

我的第一次環島竟然是因為客戶

台灣無疑的是個被海洋包圍的島,幾乎每天都有人在環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學生時代流行瘋狂的機車環島,但我始終沒有成為瘋狂的一員,也從來不覺得環不環島有什麼差別,直到2011年春天,因緣際會帶著客戶環島圓夢,我才真正被這座島嶼驚艷!

當年,尚未開放中國籍旅客自由行,以商務申請入境者,需要邀請公司擔任保證人,避免產生非法滯留情事,當客戶提出終於可以來到朝思暮想的寶島,希望我安排一次環島旅程時,身為業務當然得滿足客戶需求。環島之前,客戶要求先到聲名遠播的日月潭,即使居住在中部多年的我,去日月潭的次數也是一隻手就數完的。 

日月潭就算比不上有天堂美譽的杭州西湖,但日月潭精緻的湖光山色還是有其迷人之處,特別是在初春乍暖還寒的季節,仍有些冬季的靜謐感,卻從冒出的綠芽嗅到春季的甦醒,我從來沒想到日月潭的水會呈現碧綠色,我也從來沒做過小船環潭,看著四周的山色,也沒想到,走上岸吃一顆熱呼呼香噴噴的阿婆茶葉蛋是如此美味,還有關於日月潭的古老白鹿傳說(註二),多年後因緣際會再訪日月潭,頂著九月清晨的涼意,握一杯溫熱咖啡,看著湖邊日出緩緩升起,那又是另一種不同的日月潭體驗。  

當年客戶印象深刻的花蓮,如今受到強震影響,等待美麗重生

第一次環島是順時針方向,也就是從中部往北走到東部,受限於時間安排,當年沒有在基隆宜蘭停留,而是直奔花蓮,沒預料到寫島嶼週記的此刻,正是花蓮403強震後將近一週,找出當年和客戶到訪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照片,有種不勝唏噓的感觸,那雖然不是我第一次到訪(其實也不過第二次),但站在懸崖峭壁向下眺望溪水湍湍,仍有種不真實的感受,我始終記得客戶站在那裡忘情的觀看四周的景色,不停的讚嘆著:「太驚人了!這一切都是天然的,簡直不可思議!」真的只有站在太魯閣的時候,才深刻體會到何謂「鬼斧神工」,原本在去年底訪花蓮友人時,還想著今年抽空再去一趟花蓮,想再去看看美麗的太魯閣,怎料一場地震讓太魯閣過往的美只能從記憶中溫存,就算復原了重新開放,也已經不是當初的太魯閣,但仍舊希望早日能見到重生後的太魯閣美景。  

當年住宿在花蓮理想大地,這算是東部很用心經營的飯店,園區內猶如歐洲般的造景,對住過不少五星級飯店的客戶來說,的確有種驚豔感,特別的是能在園區內搭船順著河道遊覽園區內美景,總是令我想著徐志摩底下的康橋撐篙是否也是類似情景,又或者知名水都威尼斯是否也是如此感受?在還沒親自去過這兩個地方前,都無法知道真正的答案,不過當年理想大地的良好住宿體驗的確在心裡留下深刻印象,這也就是為什麼時隔將近十年後,我帶著母親與家人去花東旅行時,就讓大家試試不同的住宿體驗,同樣留下極為美好的印象,特別是一家人悠閒的享受搭船時光,這樣的記憶不能只存在與客戶之間,也該讓自己和家人多一份珍貴回憶。  

當年在花蓮另一個讓客戶讚嘆不已的景點,就是猶如仙境的慕谷慕魚,當年進入時還免申請入山,後來就不是那麼容易進入,說是仙境一點也不為過,隨著車行蜿蜒高度越高,三月初的山裡春季雲霧繚繞,彷彿要把我們視線所及的美景都遮蓋,不讓我們輕易瞧見似的,車到指定位置便停下,剩下的一小段路需緩慢步行,山裡寧靜的都能聽見花瓣與樹葉搖曳的聲響,搭配著不同的鳥鳴聲,雲霧中的美景若隱若現,等我們停下腳步定睛一看,才驚覺我們是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啊!翠綠高聳的環山更顯得我們的渺小,不知是雲或霧,就在觸手可及的距離內輕輕流動,真的伸出手又發現什麼都捕捉不到,沒有通訊的山谷,除了原本大自然的聲音,就只有我們讚嘆的氣息聲在山谷迴盪著。  

當年行經臺東最可惜的就是時間過短,因此沒有太多印象深刻的記憶,雖然行程安排泡溫泉,但客戶沒什麼太大興趣,因此在我的大腦記憶中,就沒太多台東印象,倒是後來認識台東友人,去了幾趟台東,關於台東才在我大腦中建構出立體印象,這就留待後續島嶼週記再說吧!

總之從台東一路走到墾丁,當年墾丁的觀光就頗負盛名,加上當時破億國片「海角七號」帶起的風潮,即使當年到訪墾丁時風潮已略退,但仍是少不了朝聖的景點,於是探訪的幾個電影景點,享受夜晚熱鬧的墾丁大街人潮,也算是帶客戶見識台灣夜市,沒想到的是客戶竟然對於沿路看到的甕缸雞以及腳底按摩有興趣,明明客戶來自於抓腳盛行的廣東,但就想試試台灣的腳底按摩有什麼不同,至於那個甕缸雞,客戶吃了口齒留香,隔年等我去拜訪他時,帶我和老闆去他家吃飯,還特地跟我們展示,自從他旅台返回後,也自己搞了個甕缸雞配備,果然是搞機械的,弄個馬達來驅動鋼管,虧他想得到。  

墾丁住宿有個插曲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飯店的疏失,導致我們的房間被安排在團客區,而當天偏偏有二間學校畢旅團入住,誰沒年輕過啊,想當初我們畢旅也是瘋狂玩樂,於是我請客戶先在大廳休息,我就到櫃檯去要求飯店要想辦法把我們換到距離團客遠一點的區域,避免被打擾,櫃台服務員一臉為難,這時客房經理了解狀況後,二話不說幫我們免費升級到villa區客房,但要請我們稍等五分鐘,才剛協調完成,門口兩三台遊覽車停妥,一大群畢旅的學生喧鬧進入飯店,以畢旅規格來說,能住在福容真是不錯的了,難怪他們這麼興奮,倒是客戶皺起眉頭,我還沒來得及跟客戶說明,經理就走上前來,引領我們到villa區房間,只見服務生幫我們把行李按不同房間分別搬上高爾夫球車,然後領我們上車,這時候就聽見客戶說:「這服務不錯!」我瞬間鬆了很大一口氣,慶幸自己剛剛的據理力爭,也讓我對福容留下好印象。

客戶入住的villa高度比較高,一開窗就能看到寬闊的海景,墾丁海灣的美盡收眼底,我住的villa雖然比較低一點小一點,但有個小陽台,能夠賞日出喝咖啡,也是一種旅行享受。  

和老闆約定在墾丁碰面,所以從墾丁到高雄段就是自行開車,那也是我第一次開南迴段,沿路遼闊海景在南台灣春陽下閃閃發光,讓人很難不分心,才想著可惜無法停下來好好看海景,就收到另一台車老闆的來電,在前面幾公里處有個濱海咖啡廳停下,喝個咖啡看看海,當我開著老闆的名車轉進咖啡廳停車處時,只見店員探頭張望,露出對名車驚訝神情,看到駕駛座的我走下來,我想瞬間就有許多小劇場了,「啊!這個不是貴婦,應該只是開車的。」我心裡忍不住竊笑。海風徐徐,椰樹影搖晃,碧藍閃閃的海水,縱使老闆和客戶在我身旁聊著合作商機,但此刻小小業務還是有些偷閒的心情,沈浸在這美好的場景中。

抵達高雄進入都市區,沒有太多深刻印記,唯一的記憶就是在高雄收的日本311大地震的消息,當下很是震驚,後續看到新聞畫面才知道災情慘重,而我也沒想到這篇週記竟然串起友好台日的兩個傷痛印記,這種巧合實在無法言喻。  

高雄留宿一晚後就直接送客戶到台北,主要是因為客戶有另一個配合許久的貿易商,堅持要客戶留一天讓他做東,於是我沾了客戶的光,得以享用圓山飯點午宴,果然是用來招待國賓的飯店之一,每道菜的精緻和前幾天環島時吃的平民美食全然不同,當然在客戶心中台灣最美味還是烏魚子,客戶吃一口就把店家有的烏魚子現貨都買走了,我算是意外地幫台灣刺激了經濟,店家笑的可開心。

吃完圓山午宴,趁著客戶放行李時,也參觀一下圓山的客房,這貿易商出手闊綽,訂了很難訂的窗景房,雖然都市景色不若天然美景,但以圓山飯店位置來說,窗景的無遮蔽寬廣還是很令人心曠神怡的。放完行李,和客戶一起去故宮逛逛,說來慚愧,那可是我第一次進台灣故宮,幾千里外的北京故宮都去朝聖過了,卻沒去過台灣故宮,實在是太不應該,客戶早就耳聞台灣故宮館藏豐富是北京故宮數倍不止,北京故宮僅留下原本的建築,沒有太多文物,這個都市傳說,直到我走進台灣故宮得到了印證,故宮館藏真的太豐富了,看得意猶未竟,眼花撩亂,北京故宮的數百年建築雖然令人歎為觀止,但沒有相對應的文物點妝,就覺得少了點什麼。  

原以為只是陪伴的環島,卻意外成了他人實現夢想的推手

第一次環島,和客戶有了許多第一次的共同回憶,站在慕谷慕魚的群山中,客戶感動的跟我說太感謝我的安排,他說:「我的人生有三個夢想,一個是創造出自己的事業王國,一個是來親自看一圈寶島台灣,一個就是而子能接手我的事業,謝謝你讓我完成第二個夢想。」我望著魁武大漢的客戶感性地說出這番話,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但世事無常,就在幾年後,客戶因為心肌梗塞離世,時年五十五歲,當我去跟他老婆兒子(當年也一起遊台)致意時,走進那熟悉的宅院,少了客戶豪邁的笑聲與招呼聲,竟有幾分寂寥,他老婆說,客戶遊台返回後,屢屢向朋友說起寶島之行總是特別愉快,還一直想著要再玩一次台灣,卻沒想到此生再也沒有機會。

走出偌大的宅邸,穿越過客戶一手建立起的事業王國,心情五味雜陳,雖然最終老婆孩子決定轉讓股權,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符合當初客戶的夢想,但至少在客戶離開前,他完成兩個夢想的笑容,已經沒有什麼遺憾。  

我從未想過第一次的環島,會帶給我這麼多的特別印象,更沒想過會成為他人夢想實現的推手,至於後來的環島,又發生什麼更多的故事,之後的島嶼週記再來一一說明吧!

【島嶼週記2024夏】關於地震


圖文/ 顏鴻

今年邁入人生一甲子的歲月,退休後,想說自己在60歲這一年,走一趟難忘的旅程,沒料到先生會有時間陪伴,並且認真的規劃一趟七天東京之旅。

四月三日剛好是農曆生日,也是飛往羽田機場出發日,貼心的兒子先載我們到松山機車再去工作。因為對東京完全不熟悉,當先生行程時,女兒協助網路搶票、買網卡、下載自助登機APP... 等等事宜,一路順利,然而在即將展開快樂旅途等著上飛機時,就在松山機場候機室發生7.2級大地震!

剛從登機門旁的洗手間走往候機大廳時,先有頭暈的感覺,接著天搖地動,於是蹲下,幾乎是用爬行的來到牆柱邊蹲好、雙手護著頭部、眼睛逡巡尋找先生的蹤影,卻看見坐在沙發上的先生還拿著手機拍照;這一震,認識到先生完全沒有地震防災的實際作為,而我也震出了心底潛藏的深度恐懼!

921大地震那年,女兒升上小二,兒子中班,我剛從普通班級任轉到資源班教學,開學不久,工作及家庭兩頭燒,疲累到竟然沒有被凌晨一點四十一分的8公里淺層大地震震醒;而是早晨接到來自母親的電話,才知道因為大地震全台停課!

一開始社區停電,復電後當電視畫面不斷出現災難現場救災的影像時,我的腦海中卻浮出1993年公公過世那日的情景。家人們在醫院助念8小時候,留下先生噢,而葬儀社一直到半夜才通知大體可以送進殯儀館,由於是剛過完年期間,陪著大體進到爆滿的冷凍庫,走道上堆著一些奇形怪狀的遺體,竟然沒有蓋著白布,那個驚嚇造成我心裡很大的陰影,有好長一段時間,晚上無法成眠,最後只好求助母親帶我去收驚。

921地震的畫面再次觸動我內心的驚恐、害怕、無助,竟然好幾天全身無力,無法好好工作、渾渾噩噩的不知道又過了多久,偶而就來一次無法成眠的痛苦轟炸!直到某次參加輔導研習營活動,在小團體帶領老師的引導下,翻攪這個困擾已久的深淵,發抖、喘氣、害怕地慢慢說出來,同伴們的傾聽、同理與安慰,終於將長期放在心裡的抑鬱及壓力釋放,獲得面對自己內心恐懼的力量!當時得到的幫助,也是後來在教學場域,兼任輔導行政工作的契機。

四月三日的地震,目前為13人罹難、1,147人受傷、38人留置及6人失聯,美麗的花蓮,砂卡礑步道柔腸寸斷,大自然再次展現不可思議的力量,渺小的你我,生活在地震帶的台灣,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這座心愛的島嶼?

【島嶼週記2024夏】。人生走心處方簽|第一帖:氣氛破壞王。





圖文/ 士恩 

■ 主治:讀不懂現場氣氛,友誼小橋破壞者



■ 配方:講話慢兩秒、感覺對方態度是否嚴謹、打消自以為的幽默感、發揮同理心。


■ 副作用:一個不小心就變的太貼心。

幽默感用在對的地方,可以畫龍點睛,反之則成為畫蛇添足,甚至成為友誼破壞者。每個人的體質、個性設計不同,也得按照不同的設定給予不同的社交模式,例如有些人就是不適合裝可愛,或是有些人不適合說老話,了解自己的運作模式,知道哪種談話方式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發揮,自然能減少來自其他人內心小劇場的惡意詛咒。

大多懂得讀氣氛的人們,都能擁有較自在的交友圈,請不要隨意參照網路或書本上寫的『如何讓你獲得好人緣』之類的來操作,容易搞得身敗名裂,記得不是一款米養百樣人,不然容易落入社交陷阱當中,當你黃粱夢醒時,才發現怎麼朋友跟自己距離百米之外,不管怎麼靠近都會維持神秘的距離感,或許這是他們盡量想遠離你的奮力一搏。

有些朋友們會急著想趕緊接住對方丟出來的話語球,這屬於社交隱性焦慮的症頭,不妨多往內在詢問自己,這件事情自己真的可以在同個頻率對談交流嗎?還是容易處於說錯話的時機?如果審視後發現這個話題自己無法輕鬆駕馭,不如張開雙耳來聆聽,試著消化對方傳遞的訊息,適時點頭理解,有疑問時再提問即可,這樣就不小心完成了一趟舒服又自在的談話了。


眼睛睜大點,有些話不說比說還好,寧可當個有質感的人,也不要淪為一開口就受到閉嘴詛咒的產物,創造和諧自在的氛圍,人人有責。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島嶼週記2024夏季

【島嶼週記2024夏】2020正式加入O2Lab海漂實驗室


圖文/ ShuoYi

不知不覺時間就來到了2024,繼上一次的島嶼週記已是2019的事,但2020又是一個新的啟程,也是正式加入O2Lab海漂實驗室的開始,在2014還在虎井替代役的時候,管理幹部的朋友(小貝殼)輾轉介紹了這個工作室的創辦人唐唐,那時因為畫海龜明信片而搭起了橋梁,在休假或有朋友來訪時,就會去海漂實驗室晃晃,那裏充滿了許多有趣的海廢物品,甚至2019年與民宿合作時,也會帶換宿藝術家去參觀參與淨灘活動的地方,因此與唐唐還有工作室的其他夥伴越來越熟。

一直到2020結束了民宿的合作後,某天唐唐忽然問說有沒有興趣來海漂實驗室試試看,那時也沒想太多的就一口答應,從一開始的作品寄賣,聊到對於教學的想法,實際參與了工作室的活動以及展覽,發現自己的能力或許能為工作室做點什麼,加上曾經的教學經驗以及課程發想,可以玩的事情似乎也越來越多,於是對有趣的課程設計產生更多新的想法,但最終還是會將海廢議題環環相扣,每年就會思考今年或是明年可以給學生什麼樣的課程。

隨著工作室的營運,要擔的工作內容也越來越多,從創作、教學、淨灘整理海廢、照顧工作室與換宿生,而工作室有時也會有客人參觀來訪,這些事情其實都蠻特別的,因為這不是在高雄會體驗到的生活,有時雖然也會感到疲累,但卻是相當充實的活著,也感謝工作室和澎湖生活的夥伴們能互相照應幫忙,未來也將會再介紹工作室的大小事~

『島嶼週記2024夏』如果我是一座島

文/ 鄧小佩 

在搬離小島後,我把自己活得像一座島。

不知道是島嶼、海洋給予了力量,也可能是週遭充滿著熱情的人們太多,又或者…根本只是當時太年輕;在小島的時候,我總是想著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開店也好,申請補助也好,寫島嶼週記也好,似乎可以把存在心裡的那些有點想做但如果只有一個人絕對會放棄的事情,拿出勇氣來試試看;也許也有點類似自己遲來的青春期吧。

那樣的青春與熱情很棒、很難忘,但對於有些社交苦手的自己來說,其實也相對內耗。

過去總把自己比喻作為候鳥,在島嶼間來來去去,把目光望向他人。

但在回到大島後,我的工作與生活反倒比過去更不需要與人接觸,時間、空間反成為了大海,我成為一座島嶼。

然後我反倒開始思考如果我是一座島,這座島嶼會是什麼樣貌,上面是否有會爆炸的火山,是否有傷口不停流淌的小河,是什麼讓這座島嶼的心臟開心的鼓動,是否有存有可以成為其他候鳥停棲的湖泊。

在這幾年間,開始嘗試運動、開始料理三餐、開始學習語言,我緩慢的開始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過去被忽略的身體,情緒,然後接受或嘗試改變這些喜歡、討厭、與害怕所帶來的自己。

這系列的島嶼週記打算記錄下這幾年所做的嘗試與對這個身體的發現。也許這些改變很緩慢、很微小,又甚至可能走點回頭路,但對島嶼來說沒關係,畢竟島的時間足夠長的足以包容錯誤。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 島嶼週記2024夏】北投島01 秘密

文/ 陳藹文

這是一個秘密,請不要告訴別人,其實,台北是一片海,海上有座美麗的島嶼。

我住在名為基隆的陸地上一棟高樓大廈,樓下所臨並非一般馬路,而是一條流向海的河川。河道上有很多船來來往往,我家樓下正好是個可以搭船的小渡口。

只要我想去那座秘密島嶼,就搭上編號2088的客艇,睡一覺,約40分鐘船會靠岸,來到河海交會處,一座超級轉運碼頭,有很多百貨公司,其中一個能穿破雲直達天空,但我從未上去過。顯然我更嚮往小島。

從這個大港口前往離島最快的方法不再是海面上一葉葉亂疊的扁舟,而是長長的、四通八達、彷彿沒有盡頭的海底隧道,我會先跳上藍色輸送帶,再換乘紅色,只要不是上下班時間,海隧都很舒服,很多人只是站著被運送,連扶都不用扶。

最喜歡被紅色輸送帶從海底運出海面的那一刻,啊!重見天日了,尤其轉為半空中的高架行走,低頭可以跟樹梢問候的感覺非常美妙,紅線的海陸空洗禮,是前往秘密島的儀式。

島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的,在紅色輸送帶上發現自己如此義無反顧奔赴,以及大熱天走在冒煙的路往小山坡上爬準備去學校上課卻滿心歡喜時,我突然發現這是一座離島無誤,她充滿島的元素。

什麼是島?首先,島是離,有離才有島,要隔著海,車海、水泥海、或茫茫人海,要隔著海與大片的陸地分離,大片的、把人黏著的、或僵硬陳舊乾涸的陸地,如果能促成離,那便是島的基本存在。

其次,島是向上走,而不是往下沉,如果覺得被什麼吸引而想要往下沈溺,那就不是島,如果有想要前進站在高一點的地方看遠一點的世界,那就是島,是聳立,是挺直身體甚至能夠跳起來的核心力量使然。

最後,島是被水擁抱,或許有人用孤懸海上來形容,但我喜歡用被水擁在懷裡,聽起來比較幸福,因為我曾經在澎湖體會過,看似孤懸的命運,其實有溫柔,有君子之交,清淡,卻綿長。

同學們非常好奇為何千里迢迢從基隆跑到北投去上課,我總簡單回答,喜歡每個禮拜來一次北投半日遊啊。仔細一想,案情應該沒這麼單純,或許在我心中,與對澎湖的依戀相似,北投也是一座島,一座搭上捷運就能抵達的島!

必須紀錄一下如此偉大的發現,所以用這個夏天,來寫下我北投島的故事吧。

#島嶼週記2024夏

#北投島

【島嶼週記2024夏】所有的玳瑁貓在我眼中都是很美的存在

圖文/ Ida

滿滿來我家即將滿一個月了。

她是一隻七個月大的浪浪,小時候和兄弟姊妹一整窩被中途媽撈回家,結紮、修養過後,原本打算原放回誘捕地。據中途媽的說法,當時一打開籠子,所有的小貓咻得一聲消失地無影無蹤,只有她仍然窩在籠子裡,一臉「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樣子打著呼嚕。

她真的很愛呼嚕,我原本以為貓咪通常要按摩、安撫到牠高興才會呼嚕,但滿滿只需我把臉湊近她的身體,甚至只要把頭靠在她頭上,就可以呼嚕呼嚕個不停。在帶她回家前,我在YT上大概看過二十多個影片,從貓咪的尾巴代表什麼意思、貓食怎麼吃、敏感的貓該怎麼對待,到該怎麼提供貓咪一個多樣化的環境。

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大概就是這樣的心情吧,只是沒想到,我的第一隻貓孩子,就是隻天使貓。不挑食、親人、不會亂咬、個性穩定,在她進到我家的第一天,籠子打開的那剎那,她就走出來開始探索環境,也樂於給抱給摸摸,唯一的小缺點是她怕高,所以我幫她買得高高跳台使用率超低,還有我幫他準備的紙箱隧道、貓抓板、小屋,她一點興趣也沒有,整天只想跟在我的腳邊喵喵叫,貓抓盆不是拿來抓的,而是拿來蹭的,只要在盆子裡翻個幾圈就能呼嚕呼嚕呼嚕個沒完。

有人說,貓咪是流量密碼,但我從大學開始就不是貓派狗派,而是兔派,認知上會覺得貓算是兔寶的天敵,即使網路上不乏有貓兔一家和樂共處的影片,但心裡總是難免擔心,因此從來不曾想過要養貓。直到三年前,最後一隻兔寶眸眸去當小天使,又在望安農場遇見優利卡,才開始覺得養隻貓似乎也不錯。

優利卡也是一隻玳瑁貓,毛色偏黃,常常會來農場蹭飯吃,她胸前有兩搓可愛的白毛就像小女孩的洋裝圓領襟,頭小小的、身材纖細,只是下巴長著大大的腫瘤。我們很擔心優利卡搶不贏其他的來蹭飯的貓咪,因此常常會特別為她留一碗乾乾,並想辦法撈她上馬公結紮並就醫。獸醫經過採血並用超音波檢查,判斷她應該是唾液腺長了星狀細胞瘤,因此動了刀試圖將腫瘤拿掉,但卻發現腫瘤已長得太深無法清除完整,只能用藥控制。雖然我們最初想讓她成為家人,可惜她流浪已久,再加上三番兩次的就診陰影,到後來彼此都成為彼此的壓力,她只願意在我們不在時出來活動,而我們則為了給她投藥就醫養了滿身傷口,甚至半夜時需要到三總掛急診縫合傷口,最終我們才決定將她帶回最熟悉的望安原放。那是當下我能為她與自己所做的最好的決定。

但從此我就喜歡上了玳瑁貓,所有的玳瑁貓在我眼中都是很美的存在。因此在我覺得想再養隻寵物來陪伴時,直接就想再養一隻玳瑁貓,說是遺憾的投射也罷,我直接與長期在澎湖進行貓狗抓紮的朋友詢問,請她假如有遇到玳瑁貓先與我聯繫,結果就遇見了滿滿。中途媽原本叫她阿滿,因為她實在太容易滿足——你要去哪遇見一隻手都還沒摸上去就開始呼嚕呼嚕開掌花的貓咪呢?

這就是阿滿來我家的故事。

未完待續。

【島嶼週記2024夏】願 你是個自由的人


圖文/ 念真

你的一切都大了起來⋯⋯

也越來越有自己的形狀

從那模樣小小的一團肉肉起。


從嚶嚶哭泣就是一切,

到  說著「好~」。

那是你開啟體驗的第一步,

認識這個世界,光分黑白再導到七彩,

你的眼光越來越遠,

看向那些酸甜苦鹹的世間。

說著不要不要,確立自己的輪廓,關於這個世界的邊界,還要含含糊糊的觸碰好幾年呢!

說著跑跑、跑跑,你背對我,走向離開依附關係的道路,

我沒說出口的是:願 你是個自由的人,

總是出聲的是:慢、慢、走!

即便知道你會安全的,還是會再添一句。

這是媽媽的叨叨絮語,

也是媽媽寫給你的情詩。


多麼害怕因為孩子會失去自己的一切,

如今看來,

或許是你陪伴我走過。一起創作。

我們停駐目光欣賞水滴滑落,噴濺著你的笑靨。

我們拾起大街邊落下的季節,你的小短手是肥肥嫩嫩的蝶,咻咻!飛不高飛不快,或許我希望它再飛的慢一些⋯⋯

【島嶼週記2024夏】音樂祭

 

文/ 彼得蘇三號

3/25日為期一周,從小島飛到大島,去音樂祭。

今年是第一次在雙系統的舞台上工作。除了系統上的差異,這次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音控師之間對通道命名的習慣差異,以及第一次跟沒合作過的STAGE STAFF一起工作。

如何用兩句話解釋單系統與雙系統呢?單系統就是觀眾區的喇叭與樂手演出者聽的舞台監聽統一由一套系統做,而雙系統就是舞台監聽與觀眾區分成兩套,由不同的音控師負責。(好像超過兩句話了)

所有舞台上的聲音都需要透過拾音體來匯集到音控台上,音控師將聲音混和後,透過主喇叭撥放出來給觀眾,或依照演出者需要返送到舞台上去給演出者的監聽喇叭or耳機。而這次我負責的是返送工作的部分。但因為每個樂團演出的編制不一樣,所以每個訊號來源都必須命名,以便我們快速辨識、與舞台溝通配接然後進行混音。

因為音樂祭這種輪番上陣的節目模式,每個樂團的器材不同,所以有時候吉他是透過麥克風去拾取音箱的聲音,有時候是直接透過XLR訊號線送到音控台。然而,這次協助規劃的夥伴的規劃方式用了比較多單純以序號排列命名,但這樣一來就容易讓舞台上的STAGE跟音控師在核對時需要再想一下。

簡單來說,通道13號如果固定叫做彼得三號,那大家就會很明確在標示上看到,快速知道那個通道在哪,但是通道13在這團是彼得三號,下一團又變成瑪莉四號,就會讓人不夠直覺。

其次,有的吉他訊號是給單聲道,有的是雙聲道,這樣一來系統在換團的過程中就要一直更改Patch,也會容易在監聽耳機內的PAN派送時容易失誤。

好吧,我上面打的可能都是外星文。

這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與STAGE的事先溝通也不夠充足。因為舞台上的聲音很大,沒有透過通話工具是不容易溝通的。後來透過IEMTALKBACK系統整合,已完全克服這個問題。但是只要有人走過來跟我講話,我就必須要拿下耳機,放下手邊工作靠過去聽他說,這一點真的讓我很困擾。希望大家還是能夠回歸到自己的位置上。

總之,這一次的工作經驗是非常特別的,雖然有一些不順利的細節,但也都有看到問題的原因與想到解決的方法,期待下一次能夠更順利。



加油彼得蘇三號! 

【島嶼週記2024夏】序曲

文/ 安小姐


島嶼週記是一件比安書宅還早發生的事,在安書宅2018年結束後,居然2019年還存在,每當想要寫些什麼覺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不夠時,就吆喝朋友們一起來,各自寫,但互相督促,每次真的都好精彩,事實證明,我們心裡總有想寫下來的東西,需要的只是一股推進的力量,和一個囉唆得很可愛的催稿人。


時隔五年,我又覺得該好好來寫了,也想念朋友們一起寫作的時光,於是,再度號召安書宅的老朋友們,寫三個月的週記並不用多大的熱血,主題也不必定得太偉大,跟平常的身份角色無關也可以,字數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總之,再來寫吧,管他安書宅還存不存在,管他身處哪個島嶼。


沒想到真的召喚出九個老友,加上我一共十人,即將從410開始,每週寫一篇島嶼週記,放在個人臉書上,我再把文章集結到老安書宅如雲端古蹟般的粉絲頁與部落格上。


好消息是昨天已經收到第一篇,竟然有人比我還快寫出來,看來催稿人安小姐的筆是有點老了,文思已大不如前,必須趕緊整理好書房,騰出寫作角落,把散漫好幾年的心收一收,癱軟多時的身體挺一挺,雙手動起來,十跟手指頭飛起來。


期待十個人一百篇週記文字的誕生,蓋出我們的101摩天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