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是很典型的澎湖女人,有一種堅毅在她的眉宇間,有一種溫柔在她的話語裡,有一身的好手藝在她每天的早餐裡,有明明的好本事在她早年的生命裡,如今只潛藏在故事裡、家事裡。
有一種低調,在她的態度裡。
其實我不知道能不能形容她為"典型",或許別人心目中的澎湖女人並不是這樣的,但我一見她,就覺得她"好澎湖"!
是第四個姐姐,所以叫四姐;她種菜、做菜,這只是基本的;她研發大餅、鬆餅、銅鑼燒,她做麵疙瘩、麵條、蔥油餅;她傳承古早味的番薯煎、高麗菜炸、金瓜雜煮...;她開早餐店、一做三十年。
她不喜歡被拍照、公開,但她很願意做菜給大家拍照、品嚐;需要她幫忙指導菜怎麼做、她非常樂意。
說起自己的故事,她樣樣都記得很清楚,怎麼去台灣學裁縫,怎麼照顧妹妹,怎麼回澎湖來,怎麼救母親,怎麼扛家計,怎麼拼生意...,也包括怎麼拒絕賺輕鬆、但違背良心的錢。
曾經有人建議她在門口擺兩台電動玩具給小朋友,每投十元、就賺五元,多好,何必辛苦做餅、煮豆漿、賣早餐呢?
沒辦法做那種事啊!四姐說,那十塊錢,小孩就是要吃早餐的,怎能讓他們不吃早餐、改打電動呢?任何人都不該做那樣的事。
也有人建議她的早餐賣一些小孩子更喜歡的食物,炸雞塊啦、附送玩具的調味牛奶啦,她也沒辦法賣那樣的早餐,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小孩不懂,大人可不能蒙混!
勤儉、持家、養兒育女、與丈夫一起打拼、把大家的早餐健康把關好,四姐用她的好手藝,傳遞了她的好心意,一種澎湖女人的美,在她身上,閃亮著。
六十歲左右、中生代的澎湖媽媽,是責任重大的一群,要做到承先啟後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培育下一代"這樣的目標無疑是共通的,每個家庭都在努力;但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古早味了,傳統美食在時代背景改變、物資不再匱乏之後,"美"味的定義早就跟著改變,年輕人想必越來越難吃得出"澎湖味"裡的美了吧。
四姐的好手藝、好心意,更顯得珍貴了!上禮拜我吃到她的高麗菜炸(丸子),今天吃到她的番薯煎,更早以前我就愛戀她的大餅、紅豆餅、鬆餅,和怎麼也吃不膩的麵疙瘩...。但聽她講故事、今天是第一次;看她的菜宅、今天也是第一次;我們同行的幾個人,無不感動,或說是興奮、是憾動、是被激盪了!
好友叫我寫個二萬字,來好好記錄;我則叫她學個十道菜,來好好傳承。可能是因為、我們被一種澎湖女人典型的美、給閃到了;"我們也來為承先啟後努力吧",在採訪了四姐之後,兩個女生如此自許。
(照片1.四姐和她種的草莓 2.四姐做的番薯煎和材料、工具 3.菜宅裡的釋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