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個朋友說看我的照片文字很有「生活感」,我在想,生活感是什麼意思?
因為我做的是書店,跟書有關的事都算工作,臉書發文分享也有宣傳安書宅在澎湖種種周邊美好的感覺,於我個人而言,比較純粹的“生活”、跟書沒什麼關係的事,除了去運動之外,就是在廚房裡煮東西吃。
如此說來,這一年我自己生活感最明顯的變化,應該是因為我附近有了『豆在來』豆腐坊的誕生,有好豆腐可以買之後,讓我更樂於下廚。
而且,豆在來對我來說不只是有豆漿喝、有豆花吃、有豆腐買,還多了一家子人的朋友,包含三個安書宅會員。三不五時會得到現採的蔬菜、台灣寄來的水果,甚至直接就端了一碗飯菜飽餐一頓。
夏天我總是騎腳踏車,傍晚或晚上兜兜風往港邊去,吃吃喝喝跟老闆聊天,再採買一籃豆製品後,慢慢騎回家。有一次我笛子課下課順路騎去,還在人家店裡當場複習剛學的曲子給老闆聽,後來客人進來很不好意思,就去外面的台華輪岸邊廣場上練習,據說店裡還是聽得到。
冬天我則是午後散步出門,直直走穿越小巷子拐個彎就到了,吃一碗加了花生粉圓紅豆的熱豆花,有時候還加豆漿,幾乎飽到晚餐都省了,每次都忍不住拍照炫耀一番。
豆在來的存在,不只有生活感,也讓安書宅多一個據點,多一個可以帶朋友去坐下吃點心聊聊天看海港的地方,多一個可以推薦給來澎湖玩的朋友去拜訪的好店。
這個重要的新朋友,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開店之前,就來拜訪我,為什麼呢?
因為,是當年在台中的老朋友合樸創辦人帶來的!想開社區豆腐坊的這個中年人,竟然是在台中合樸學做豆腐的,我的老友豆之味是他的祖師爺。八九年前合樸開豆腐一班、二班時,我是幫忙紀錄的志工,就這樣已經開過幾十梯次的豆腐課,一代一代進階,發展到協助學員開設社區豆腐坊,已經開了好幾間。
合樸老朋友們知道我在澎湖開書店,就把豆在來老闆帶來跟我認識一下,雖然開店我幫不上什麼忙,但試吃和宣傳我還是能勝任的,而且我可能是全澎湖最期待有這間豆腐坊誕生的人,我需要能信任的好豆腐,只要他一開,我必為主要顧客。
至於「合樸」是什麼呢?合樸農學市集,你在網路上可以查到讀不完的文章資訊,我曾在台中住過兩年,也是因為上合樸的課、當市集的志工,交到的朋友到現在都還是最要好的姐妹,安書宅開店五年都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第一年五十個安書宅會員,有十幾個來自合樸。
我的生命可以說走到合樸時,慢慢慢慢轉彎,轉了一個很大的彎,很美的彎。
然後才轉到澎湖來的。
所以你說是巧合嗎?我覺得好像是必然耶。
澎湖的這間豆在來籌備之際,我才發現,老闆的大姨子我早就認識,之前就跟我買書,安書宅推出會員制時,第一時間就響應,還拉了她妹妹和朋友一起加入,這位老闆,可以說根本就是我的會員。
其實他們一家人只要有一個會員就可以享有買書折扣,但他們一共買了三個,去台灣出差時還推薦了台灣的朋友也加一個會員,幾乎是安書宅的最佳推廣員。
豆在來籌備了大半年,中間豆之味老闆來幫忙看流程,順便跟我敘舊;豆在來哪天要開幕呢?自然是豆老闆和合樸老大能到場的那天;冰箱冷凍櫃裡除了自製產品,令我期待的還有寄來一起賣的油豆腐、三角油揚、豆干、壽司皮、豆泡芙、天婦羅、凍豆腐、魯千張,這些好物也是豆之味一路慢慢研發成功的,當年我個人訂購或團購可是直接打電話給老闆娘下單呢。
能在澎湖買到老朋友做的好東西,真是幸福極了。
還有味榮這個合樸老朋友的味增、醬油、烏醋...等,也在我的雞婆催促聲中,跨海而來。
再加上豆在來自己找來的辣椒醬、堅果油、辣油等,我開伙所需,全面買足。夏天還自己去市場買菜,冬天連蔬菜都在這取得,是他們自己種的、剛從菜宅摘回來最新鮮的。老闆娘交代我冬天不要買菜,他們家菜很多,讓我盡量晚上去,她可以讓我順便帶菜走。
我廚房裡還常備著另一個合樸好友種的香菇和木耳,自己弄午餐或晚餐,經常是一碗朋友湯麵,裡面所有配料,都說得出一個淵源,那麼厲害。
有個很會做菜的朋友說我是笨嘴,吃不出好壞,說給我什麼東西我都會說好吃,我確實是這樣,廚藝不精,但煮一鍋湯或麵把所有好友的產品放進去,心就滿了,不只有生活感,還有時間感。
和深厚友誼在裡面。
每天,我用的手工皂、護手乳、護唇膏,是合樸好友做的,我喝的玫瑰茶、烏龍茶、紅茶,是合樸農友種的,心情低落時,打開訊息列找的是合樸好姐妹聊天,曾經我們相約老了以後要一起蓋一間老人公寓或三合院住在一起,互相陪伴。
離開台灣隻身到澎湖孤單的時刻很多,開書店到了第五年,竟然能吃到合樸的豆腐,那份感動,真不是三言兩語能形容,每一塊豆腐,都是十年的時間厚度,覺得好珍貴。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第五年】14
這些天,看著書業好友們在台北國際書展熱鬧滾滾也風風雨雨,我完全狀況外;在澎湖,就是還在過年,還在打招呼時會互道“新年快樂”的時節,慶元宵乞龜的歡樂氣氛不是某一間大廟而已,是幾乎每一間廟都共襄盛舉,多少有點互相較勁的意味,而我,五年下來,還是第一次如此融入。
去年的書展,我還自告奮勇去幫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顧攤位,今年只有貢獻兩篇文章,連印成手冊了也拿不到看不到,還好台中的好友書店幫忙寄兩本給我,才沾到邊。其實等他們展覽忙完再寄給我也沒差幾天,但就想趕快看到自己的文章長相,也好好奇其他書店老闆們都選了哪些書?寫成怎樣的文章?
如果我今年還是去支援書展,就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所有熱騰騰的書,知道所有沸沸揚揚的事件發展,直接問這個那個書店老闆們;此刻在電腦前讀朋友寫的側面報導,好難懂到底問題出在哪裡?距離整個被拉開。
但澎湖的元宵節,比台北的書展,更迷人,對我來說。
照道理,這是年度的書業大集合,好多沙龍論壇都超精采,作為一個書店老闆,我應該不能錯過。
但想跟朋友們一起沈浸在元宵節氣氛裡的欲望強很多,作為一個在澎湖生活的居民,過年可以不在,元宵不能缺席啊。
也沒那個財力專程為書展飛台灣,當然還有理性評估下這段時間會有較多人出來、回來走動,安書宅需要好好開店賣書才行。
而且,不只是元宵節,今年我連生日、情人節都在澎湖過了,這個意義也很不同,倒不是我有多介意這些節日,而是能與朋友同甘共苦的感覺,今天在咖啡館待著從早餐到午餐到下午茶,幾個好久沒見的朋友都出現了。
昨天是生日很不好意思被祝賀,但今天是情人節,我喜歡跟所有在咖啡館遇到的朋友說情人節快樂,不管彼此有沒有情人,相遇在熟悉的角落就很開心,吃到朋友分享的巧克力,沾沾過節的喜氣,也很滿足。
第五年的安小姐其實有些轉變,好像比較懂得珍惜了。
珍惜眼前擁有的事物,也珍惜模糊未清的事物,包括人,包括人與人的關係。
我大概是所有書店老闆裡面最少待在自己店裡、而老是往別人店裡坐很久的怪老闆吧,可能我覺得只是顧在店裡等客人上門來買書不是辦法,要出去讓大家認識我;或安書宅真的很小,我寧願把空間讓給客人;或我本來就喜歡當咖啡館風景勝過當自己店裡的雕像;或我本性喜歡偷聽咖啡館裡別人的故事...。
一般書店老闆應該關注自己的書店空間、陳列、選書、服務、活動、閱讀分享...,我卻關注著別人店裡的空間、產品、座位、客人,他們大部分都跟安書宅沒有什麼關係,可能從來不看書買書,也無所謂。
我沒有想太多,跟大家聊天很自在舒服就好。可能算是我的休閒生活吧,我覺得比我在安書宅裡還輕鬆。顯然不是為了要提高實際收入來存活,而是要提高歸屬感來存活。
書店的事務因為我的規模很小很陽春,所以不算難,但經常覺得要活著很難,跟金錢的收入支出無關,跟心情的起伏好壞有關,總是反反覆覆,不易安穩持平。直到這一年,好像一棵小樹生長了五年終於站得直站得穩了。
老實說,前幾年我多少還是有點自卑。或說前三十年我都有點自卑吧。以前是因為外在而自卑,後來是因為知識與專業自卑,覺得自己不美不好不厲害不紮實,開書店更是達到最高點,覺得自己是所有書店老闆裡面最弱的,根本是開了書店才開始看書的人。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
我的強項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我是打開客廳的門,讓你進來看我和我朋友的書,如果你要帶走,記得投錢。』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我是打開夢境的門,讓你進來感染我佈置的空間氛圍,當門外的現實世界太紛擾時,得以躲避進某一本書裡。』
『也許我不是開一間書店,我是打開你心的門,讓你進入自己的世界。』
也許我根本不是什麼獨立書店。又怎樣呢。
今天我讀了幾篇寫獨立書店的文章,覺得越讀越模糊,不是人家分析書店必要性有什麼問題,而是安書宅的模糊界線,安書宅想做的事,好像並不是地方的微型文化中心,我倒是想走的是書店業的回頭路,單純一間賣書的書店。
好想證明只賣書也能存活,安書宅的目標大概是這樣。
當人們越做越多的時候,我想做的越來越少。
昨天生日許願希望安書宅賺大錢,這是真的,不管我開的是書店,提供的是夢境,還是自我療癒,希望賣書在這個社會是一件能賺錢的事。
...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第五年】13
我要繼續寫音樂這件事。
第五年的系列文章沒有下標題,大部分都是想到第一句就開始寫,看自己會寫出什麼東西,會寫成什麼結論,好處是不會被標題限制住,壞處是前後不見得一致,有時候文字走到後面,跟出發時以為自己要寫的重點已經不一樣,這種寫法也算樂趣,寫完發現還有想寫的沒寫,就另外再起一篇,關於音樂的種種就是。
雖然我的笛子學得不好,但學習的過程非常愉快,老實說我覺得音樂比書療癒,尤其是自己融入樂器裡面時,那種療癒是十分緊密的,是直接穿透身體的,那些說安書宅是很療癒的地方的人,我猜他們是沒有找到更好的詞來形容,安書宅的空間充其量只是親切舒適而已,心裡若有什麼傷,至少要真的閱讀一些文字才能得到安慰。
但音樂卻是超越的,飛過理性,飛過腦袋瓜裡亂七八糟的東西,飛過懂與不懂,直抵人心,各種音樂都是,能飛進誰的心裡說不準,有時候就是輕輕一個碰撞,你整個人都酥麻。
我記得陳綺貞來唱歌那天。
前面開場講了好多話,與我聊天,與現場粉絲問答,說著她想做獨立書店巡迴演唱的想法,我們是唯一沒有麥克風的一場,大家的聲音都不大,在安書宅四坪大的空間裡,靜靜地聽彼此。她要開始唱的時候,她說:那我要唱囉,然後手就往吉他的弦撥下,發出第一聲音樂,唱出第一句歌。
我一直記得那一刻。因為,她唱歌的聲音,跟講話不一樣。
當吉他伴奏一下下去的時候,整個安書宅的氣氛都不一樣。
她是抱著時差和重感冒來的,我們都很擔心她聲音微弱如絲,一首歌都還沒唱就講了那麼多話,等下還要唱那麼多首歌,每首前後多少要介紹一下,撐得住嗎?
但,她一開口,歌聲從她身體發出,音樂從她手指飛出來,這人整個也不一樣了,也許是專業,也許是天份,也許是經驗累積,也許是她硬撐,總之,音樂一下,整個人活起來,整個空間也活起來,很好聽的、美妙的音樂在我書店裡,穿梭著。
好神奇,當下我的感覺就是一個不可思議,前一刻講話聊天時好平常,像普通朋友來閒話家常,一開口唱歌,就亮了。
確實是一個明星坐在我書店裡沒錯,我有恍然大悟、這才回神過來的感覺。
我們的工作人員之一是二十歲愛唱歌的女孩,她也給我同樣的驚喜,平常講話是一回事,一旦認真唱歌,好像用的是另一個聲帶,變成另一個人,靈魂瞬間轉換,清亮的聲音,青春的息氣,活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詩歌同樂會時,好多朋友來演奏,二胡、笛子、吉他、口琴、keybaord...,或自彈自唱,每個人投入自己喜歡的樂器時,神情都不一樣;秀春姐來安書宅坐在角落吹口琴的時候;朋友的女兒來店裡吹直笛的時候;黃瑋傑來彈唱的時候...。
音樂用很單純的力量,把世界變成立體的,我常覺得人與人對話時是直線的,但一起聽音樂的時候,是波浪狀的、流動的,感受跑在理解前面,甚至擋著理解,只教人純粹感受音樂。
之前有個朋友常來店裡跟我一起聽音樂,我們交換了一張同一位歌手的CD,後來他不知為何沒再來了,我經常聽他的那張,想起許多我們擁有的回憶,我很想念那段共度的時光,倚靠著音樂背景總讓我覺得暖暖的。雖然沒有真實擁有這份感情,好像擁有了一部我們合拍的電影,這張唱片是我們的電影原聲帶,那樣的意義。
音樂的純粹之美,我沒有用現實去打破,反而編織成一個夢。我一直記得那些他放鬆了身體半躺著聽音樂時,哼著歌的聲音,他說他不會唱歌,但這張唱片反覆聽五年了,所以會唱。對於能聽到他哼歌的聲音,我覺得幸運,那輕輕的歌聲,我覺得美,在安書宅空間裡圍繞,我覺得溫暖。
店裡並沒有很好的音響設備,CD都是老歌舊樂,我們看書也好,聊天也好,講彼此的故事也好,靜靜躺著不講話也好,跟著哼唱也好,人是輕盈的,心是鬆軟的,把時光融進音樂裡,至今我仍覺得是幸福的時刻。
但至今我也仍沒有勇氣去問,是夢嗎。
我突然想起那些說安書宅空間很療癒的朋友,也許覺得走進來,是走進一場夢裡面吧。在夢裡面什麼都美好,因為不是現實,而我,是逃避現實的領航者,桃花源谷主,逃進一本本書裡,或躲藏在音樂中,就像爬上一棵樹去睡覺不被看見。
第五年的系列文章沒有下標題,大部分都是想到第一句就開始寫,看自己會寫出什麼東西,會寫成什麼結論,好處是不會被標題限制住,壞處是前後不見得一致,有時候文字走到後面,跟出發時以為自己要寫的重點已經不一樣,這種寫法也算樂趣,寫完發現還有想寫的沒寫,就另外再起一篇,關於音樂的種種就是。
雖然我的笛子學得不好,但學習的過程非常愉快,老實說我覺得音樂比書療癒,尤其是自己融入樂器裡面時,那種療癒是十分緊密的,是直接穿透身體的,那些說安書宅是很療癒的地方的人,我猜他們是沒有找到更好的詞來形容,安書宅的空間充其量只是親切舒適而已,心裡若有什麼傷,至少要真的閱讀一些文字才能得到安慰。
但音樂卻是超越的,飛過理性,飛過腦袋瓜裡亂七八糟的東西,飛過懂與不懂,直抵人心,各種音樂都是,能飛進誰的心裡說不準,有時候就是輕輕一個碰撞,你整個人都酥麻。
我記得陳綺貞來唱歌那天。
前面開場講了好多話,與我聊天,與現場粉絲問答,說著她想做獨立書店巡迴演唱的想法,我們是唯一沒有麥克風的一場,大家的聲音都不大,在安書宅四坪大的空間裡,靜靜地聽彼此。她要開始唱的時候,她說:那我要唱囉,然後手就往吉他的弦撥下,發出第一聲音樂,唱出第一句歌。
我一直記得那一刻。因為,她唱歌的聲音,跟講話不一樣。
當吉他伴奏一下下去的時候,整個安書宅的氣氛都不一樣。
她是抱著時差和重感冒來的,我們都很擔心她聲音微弱如絲,一首歌都還沒唱就講了那麼多話,等下還要唱那麼多首歌,每首前後多少要介紹一下,撐得住嗎?
但,她一開口,歌聲從她身體發出,音樂從她手指飛出來,這人整個也不一樣了,也許是專業,也許是天份,也許是經驗累積,也許是她硬撐,總之,音樂一下,整個人活起來,整個空間也活起來,很好聽的、美妙的音樂在我書店裡,穿梭著。
好神奇,當下我的感覺就是一個不可思議,前一刻講話聊天時好平常,像普通朋友來閒話家常,一開口唱歌,就亮了。
確實是一個明星坐在我書店裡沒錯,我有恍然大悟、這才回神過來的感覺。
我們的工作人員之一是二十歲愛唱歌的女孩,她也給我同樣的驚喜,平常講話是一回事,一旦認真唱歌,好像用的是另一個聲帶,變成另一個人,靈魂瞬間轉換,清亮的聲音,青春的息氣,活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詩歌同樂會時,好多朋友來演奏,二胡、笛子、吉他、口琴、keybaord...,或自彈自唱,每個人投入自己喜歡的樂器時,神情都不一樣;秀春姐來安書宅坐在角落吹口琴的時候;朋友的女兒來店裡吹直笛的時候;黃瑋傑來彈唱的時候...。
音樂用很單純的力量,把世界變成立體的,我常覺得人與人對話時是直線的,但一起聽音樂的時候,是波浪狀的、流動的,感受跑在理解前面,甚至擋著理解,只教人純粹感受音樂。
之前有個朋友常來店裡跟我一起聽音樂,我們交換了一張同一位歌手的CD,後來他不知為何沒再來了,我經常聽他的那張,想起許多我們擁有的回憶,我很想念那段共度的時光,倚靠著音樂背景總讓我覺得暖暖的。雖然沒有真實擁有這份感情,好像擁有了一部我們合拍的電影,這張唱片是我們的電影原聲帶,那樣的意義。
音樂的純粹之美,我沒有用現實去打破,反而編織成一個夢。我一直記得那些他放鬆了身體半躺著聽音樂時,哼著歌的聲音,他說他不會唱歌,但這張唱片反覆聽五年了,所以會唱。對於能聽到他哼歌的聲音,我覺得幸運,那輕輕的歌聲,我覺得美,在安書宅空間裡圍繞,我覺得溫暖。
店裡並沒有很好的音響設備,CD都是老歌舊樂,我們看書也好,聊天也好,講彼此的故事也好,靜靜躺著不講話也好,跟著哼唱也好,人是輕盈的,心是鬆軟的,把時光融進音樂裡,至今我仍覺得是幸福的時刻。
但至今我也仍沒有勇氣去問,是夢嗎。
我突然想起那些說安書宅空間很療癒的朋友,也許覺得走進來,是走進一場夢裡面吧。在夢裡面什麼都美好,因為不是現實,而我,是逃避現實的領航者,桃花源谷主,逃進一本本書裡,或躲藏在音樂中,就像爬上一棵樹去睡覺不被看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