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腰的宣傳文案上寫著原來登山和寫作是同一回事,並畫上問號,真厲害,同時吸引了登山愛好者和寫作愛好者,然後書名裡放進了散步二字,又吸引了只是想在山裡走走的人,何況還是阿爾卑斯山,連喜歡旅行的人也通通被抓住目光。
這本書很輕薄,一口氣可以讀完,作者連續幾天爬了幾座高山,每天狀況都不一樣,下山後的吃喝住宿也記錄了,是完整的遊記無誤,但純文字,沒有照片,所有畫面都靠想像,我喜歡這樣的寫作,特別生動,沒有被任何畫面打破我自己腦海裡的角色設定和電影取景。
最大的感想是:啊,那我去年的古茶布安是不是也該寫寫,畢竟也是我的處女航。甚至也跟本書作者一樣是被騙了,我被騙說是「入門」級的登山等級,一路哀號,這明明是進階級的,都懸崖峭壁怎麼能算入門啦?角田在義大利、三浦在峇里島也全是被邀請去「健行」,使她們倆都反覆詢問主辦單位,健行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所以越看越覺得我好像也應該好好把被騙去爬上古茶布安的紀行文字整理出來才行。
也因為整個閱讀過程充滿著心有戚戚焉的感觸,沒錯啊沒錯,登山與寫作是同一回事,是只能一直一直往前走才能抵達終點的事。喜歡寫作的人,不寫是不行的;熱愛山的人,不親山是不行的。兩著都是:「活著」的事。
我們活著的感覺,靠這些我們熱愛的事物,久了,我們活著的意義,也全然溶進去。
看帶領我們登山的人就知道,他們總擁有異於常人的哲學,談吐間全是智慧與幽默,和他們面對山的態度,面對更大的不可知的態度,尋求與自然相融合的喜悅的態度,那些選擇與山在一起的人,總是好輕盈,又好有力量。
這位帶領日本電視節目製作團隊和作家去爬阿爾卑斯山的義大利攀岩登山家馬立歐,信仰的是佛教,作者很好奇,在登山過程中幾度討論起宗教觀,想知道其他宗教讓他有違和感的地方是什麼?
「要人們相信的事情越多的宗教,感覺越是把人當成無知的孩子。什麼都不必思考,會讓人越來越長不大」
「登山時腦袋變得空白,和禪一樣。坐禪時,也是要讓自己放空,然後體驗自己和天地一體的感覺。」
角田光代對馬力歐的話有同感,「不使用別人的詞彙,不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用自己的手去碰觸,用自己的眼睛去感覺。這是我在寫作時,對自己的唯一要求。」
我也有同感,總是自己親身感受過的事物,才能順利寫成文字,舉凡強求的或間接的,都免不了會卡在不夠真切的問題。
山是真,走進山裡便是切真。雖然以散步之名被騙去攀登嚴峻高山,一路心驚膽顫,但你問她們還要不要再去?在山下一手拿筆一手舉杯紅酒的作家們,還是點頭說百分之九十五願意。
很妙,我們也是,一直想著要再「回」古茶布安,看著自己像山羊一樣黏在山壁上的照片,吞下一樣大約是百分之五的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