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書】明天到阿爾卑斯山散步吧


書腰的宣傳文案上寫著原來登山和寫作是同一回事,並畫上問號,真厲害,同時吸引了登山愛好者和寫作愛好者,然後書名裡放進了散步二字,又吸引了只是想在山裡走走的人,何況還是阿爾卑斯山,連喜歡旅行的人也通通被抓住目光。

這本書很輕薄,一口氣可以讀完,作者連續幾天爬了幾座高山,每天狀況都不一樣,下山後的吃喝住宿也記錄了,是完整的遊記無誤,但純文字,沒有照片,所有畫面都靠想像,我喜歡這樣的寫作,特別生動,沒有被任何畫面打破我自己腦海裡的角色設定和電影取景。

最大的感想是:啊,那我去年的古茶布安是不是也該寫寫,畢竟也是我的處女航。甚至也跟本書作者一樣是被騙了,我被騙說是「入門」級的登山等級,一路哀號,這明明是進階級的,都懸崖峭壁怎麼能算入門啦?角田在義大利、三浦在峇里島也全是被邀請去「健行」,使她們倆都反覆詢問主辦單位,健行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所以越看越覺得我好像也應該好好把被騙去爬上古茶布安的紀行文字整理出來才行。

也因為整個閱讀過程充滿著心有戚戚焉的感觸,沒錯啊沒錯,登山與寫作是同一回事,是只能一直一直往前走才能抵達終點的事。喜歡寫作的人,不寫是不行的;熱愛山的人,不親山是不行的。兩著都是:「活著」的事。

我們活著的感覺,靠這些我們熱愛的事物,久了,我們活著的意義,也全然溶進去。

看帶領我們登山的人就知道,他們總擁有異於常人的哲學,談吐間全是智慧與幽默,和他們面對山的態度,面對更大的不可知的態度,尋求與自然相融合的喜悅的態度,那些選擇與山在一起的人,總是好輕盈,又好有力量。

這位帶領日本電視節目製作團隊和作家去爬阿爾卑斯山的義大利攀岩登山家馬立歐,信仰的是佛教,作者很好奇,在登山過程中幾度討論起宗教觀,想知道其他宗教讓他有違和感的地方是什麼?

「要人們相信的事情越多的宗教,感覺越是把人當成無知的孩子。什麼都不必思考,會讓人越來越長不大」




馬立歐說:「用自己的雙腳攀登,就能看到從山上遠眺的風景。不用自己的雙眼見證就無法相信。相反的,用自己的眼睛見證過的,只能相信了。因此,對我來說,山和神都是一樣的。」

「登山時腦袋變得空白,和禪一樣。坐禪時,也是要讓自己放空,然後體驗自己和天地一體的感覺。」

角田光代對馬力歐的話有同感,「不使用別人的詞彙,不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用自己的手去碰觸,用自己的眼睛去感覺。這是我在寫作時,對自己的唯一要求。」

我也有同感,總是自己親身感受過的事物,才能順利寫成文字,舉凡強求的或間接的,都免不了會卡在不夠真切的問題。

山是真,走進山裡便是切真。雖然以散步之名被騙去攀登嚴峻高山,一路心驚膽顫,但你問她們還要不要再去?在山下一手拿筆一手舉杯紅酒的作家們,還是點頭說百分之九十五願意。

很妙,我們也是,一直想著要再「回」古茶布安,看著自己像山羊一樣黏在山壁上的照片,吞下一樣大約是百分之五的猶豫。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宅】自訂新書買賣邏輯


其實我想了好幾天,關於付出去的書款要不要列入安書宅支出一事。

我把進來的新書都翻了翻,發現,這些書都是我想訂的,還沒有能力站在安書宅的立場上選進好賣的書,除了<<大海的朋友>>是難得一本我覺得很對味、很適合澎湖與安書宅與我們的朋友以外,其他都是些怪怪的書,很小眾,要遇知音並不容易。

如果到最後都沒有賣掉,那書是誰的呢?不還是我的嗎?所以書款本來就該我付,別算在安書宅頭上,它的生存已經夠戰戰兢兢了。

所以,最後決定還是列在我自己的支出,如果有賣掉,賺的錢就是安書宅的收入,因為書是在安書宅才會賣掉的呀!如果最後結算這些賣書的錢扣除房租後有剩餘,就是我擔任安書宅店員所賺到的薪水。

這是我自己訂出來的邏輯,大概所有的店都不適用吧。

有一天,我不在了而安書宅還在的時候,下任店員可以比照辦理,有多少能力進多少自己想推的書,努力看,想辦法賣,賣多了就會有好的薪水,賣少了就會有自己的書堆著。看得進腦袋吸收得了,就賺到;每天望著書背嘆氣的話,就虧損。

當然也可以不做新書,只經營二手書,努力空間還很大。



安書宅年度收入紀錄2014.8-2015.7

安書宅的一年:68691
扣掉八月中即將交給房東的六萬元後,
安小姐終於有了年薪是:8691元,
在第三年末了的時候。

準備迎接第四年吧!

為了追求簡單的書店記帳,三年來只記每月收入,只有第二年結算的時候不夠付房租,在網路上公開募款補足了差額。

每月收入就是每個月賣掉二手書的錢,今年開始還加上每個月賣掉新書扣除成本後的錢,以及偶爾賣掉一些零星小物的收入。

另外今年五月起,房租還要多兩千元,每個月扣除後,才存入。

希望明年的年薪能破萬!(雙手握拳)

平如紙


我這是在拍一張紙嗎?

海是平的,天也是平的。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安】不是山



我好像來到一個以前以為自己是山、漸漸發現自己「不是山」的階段,一樣一樣的看似強項的事,不願唬人了,因為唬不了自己。

也許是一個以刪去法開始聚焦自己的階段,眾多能力不足的事裡面,挑最喜歡的出來補滿,挑普通的出來捨去。

我挑出來的還是寫作,要補滿的是閱讀與融會貫通。

要捨去的是那些行銷企劃什麼的,媒體刊物什麼的,經營什麼的,網路什麼的,辦活動什麼的,演講什麼的,策展什麼的,還主持咧,太異想天開了,以為自己能做這麼多的事,哪做得好呢?

甚至登高山、出這國、去那國、拜訪誰、參加什麼,其實,認清自己身體的狀況,移動與外宿能力都好有限,只能很久很久一次,根本去不了多少地方,每次好奇都是貪心,說比做容易,用想像的更容易。

面對現實。

我是容易暈車、常常睡不好的體質,必須定在一個地方,安安靜靜地,擁有自己的作息,才能睡好覺;睡好覺,才能把自己的狀態調得好一點,才能做事,才能思考,才能寫作。所以很怕搭車,長短途都怕,也很怕跟團體,別床一打呼磨牙,我就徹夜難眠。

還是獨立行動吧。

會不會變成孤僻自閉的人呢?一點點應該沒關係吧。好在已經開了書店,不會關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會把門打開迎接客人,買書賣書,還是與世界血脈相連著。

慢慢會磨出一座自己真正的山。

把不是山的階段度過去,刪刪減減,聚焦清楚一點,讓聚焦的部分慢慢長大,直到變成一座山。

只要別貪心。年輕的時候,或許有貪心的本錢,多方面嘗試,探探自己的潛能何在;過了四十歲,也該學會判斷了,判斷自己有多少能耐,看清楚自己哪些是足以成為山的實力,哪些只是虛晃,並非本事。

以及喜好,判斷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和那些只是別人強力推薦而自己被短暫迷惑的事物,或有時候是為了圓融好相處迎合別人而附和的事物。看清楚自己哪些是真心喜愛,哪些只是表面。

不知道這個階段會多久。

許個願好了,希望五十歲的時候,能夠看山又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