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第五年】17

我喜歡一書一會的形式,用書來說自己,不是讀書會,也不是純聊天,而是用一本書當引子,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出來。

幾次舉辦下來,每個人都是講得欲罷不能,有時候不只一本,會順便想拿出另外兩本,因為想說的不只一個自己。

這是安書宅剛開店的時候就有的分享活動,那時叫做『美好早餐讀書會』,我們用週末早上的時間在店裡聚會,每個人帶一本書來,也可以把早餐帶來,邊吃邊聊。

因為剛開店還不知道朋友們閱讀的方向,又希望讀書會多點人參與,不要太嚴肅,所以從各自帶書來分享開始,不一定是最近讀的,以前讀過的好書也可。

如此鬆散的遊戲規則,時而人多食物多,各類書都有,媽媽帶著小孩來的也有;時而人少到只有一個客人跟我,我們還是照樣講,反正從一本書出發,我們可以激盪很多火花。

中間幾年推了真正的讀書會,一個歷史一個小說,斷斷續續綿延三年。進入第五年實行安書宅會員制,偏偏大部分會員在台灣各地,覺得應該跟大家有見面的機會,至少一年要見面一次吧,於是冒出『一書一會』這個想法。

其實很簡單,就是互相問:『你最近在看什麼書啊?』

就算沒帶書出來,還是能講,因為並不需要朗讀書裡面的文字,我們只想知道為什麼你會挑這本?是跟工作有關?還是心情?是為了興趣而入手?還是想增加哪方面知識?

總有原因讓你買下那本書,有時候背後是一大段的故事,精彩程度不亞於手上的書。

對認真操作正式讀書會的人來說,這樣的形式可能太混了,好像不用讀書就可以參加,不用準備就來分享。我其實覺得沒關係,我想把以書相會的門檻降到最低最低,人能來就好,能說得出一本書的觸動就好,書沒來都沒關係。

我覺得見面是可貴的。

作為書店老闆,我拿出一本書來可能會用“介紹”的;但作為一書一會的朋友,我拿出一本書來會先說,它與我的關係。例如去年第一輪我在台北台中分享《詩的世界》,說的是我去上了作者李敏勇老師的課;今年基隆台中高雄三地我分享《做工的人》,講的是我有兩個叔叔在當建築工人。

我很奇葩的是一個閱讀量很低的書店老闆,讀得又慢又不專心,真的讀完的沒幾本。好處是,我跟大部分的人相似,知道大家的處境。看文字很多的書真的會想睡覺啊,是很正常的吧。

當書店老闆我顯然很不專業,是慚愧得無地自容,但硬著頭皮裝也要裝文青了;當朋友我卻是很真誠,很愛講自己的心境轉折和生活經驗,也關心朋友的種種,可能我說不出哪個大作家在哪本經典名著裡講過哪句重要的話值得你去讀,聽你說話我是可以的。

一書一會,便是這樣的時刻。

書是讓我們更自然對話的東西,我經常從書裡看見自己本來並不清楚的模樣,比鏡子還好用。

也相信透過書裡某一個感動的點,人能把封閉的自己打開,把平日小心翼翼躲藏的想法釋放,所以不只要『一會』,還要『一書』,有個憑藉之物,其實對話的壓力會變小,我覺得。

(澎湖場的一書一會在本週六下午,還沒按參加的會員,趕快去會員社團頁!)
...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第五年】16

直到這一年,我才變得比較安穩,變得對自己比較有信心,漸漸不以孤單為苦;直到這幾個月,我才開始對安書宅有信心,對一間書店在澎湖生存下去有希望,漸漸不以單打獨鬥為苦。

我覺得信心是很重要的東西。

之前我卻很容易遺失它。

包括對自己的信心,也包括對這個行業的信心,和所選擇的地方。

何以改變呢?

我回頭看這一年,跟前幾年有什麼不一樣。首先我看到自己專注,只做書店,沒做其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澎湖,都在思索與處理安書宅的事,我讓自己“全職”。

擔任一個全職店員,是這一年與前幾年最大不同,以前的生存策略是賣書付房租、接案賺生活,兩邊都兼職,兩地奔波。第五年本來也是如此,準備好夏天做自己的書店,冬天去別人書店打工賺錢,沒想到因為一個可能搬家的契機而留下來。

搬家計畫沒有成功,但人已經留了下來,還答應協辦演唱會,沒有退路了,必須把書店做好,總不能人家千里迢迢跨海來給我的小書店加持,在知名度大大提升後,我卻撐不下去吧。

我的求生意志高漲,行動力也增強,對客人對會員都變得積極主動,盡量不放過任何一個把書賣出去的機會。

安書宅這個冬天的成績真的進步許多,作為一個書店老闆,我喜上眉梢,作為一個書店店員,我覺得受到最直接、最具體的肯定。

我固定向好友報告每個月收入,很難想像這三個月加起來安書宅賣了十萬塊錢的書,月收入從房租的五千元為目標戰戰兢兢擔心不夠付,到現在連續三個月破萬,簡直奇蹟。朋友對我說,是我經營有成,值得犒賞自己。

一般上班族月收入兩三萬或四五萬者,對每個月收入一萬塊就開心得要命,很難想像吧。但當我發訊息告訴他們時,回給我的都是放煙火撒花豎起大拇指的動態圖示,錢的價值,在書店裡,變得不一樣。

還好這個冬天我有留下來,意外發現可能冬天才是我的旺季。夏天燥熱一點也不會想看書啊,秋冬才是想充電、想休養自己的時節,而且歲末年終好多人選書、推薦書單出來,整體氛圍都堆砌得讓人心癢手癢,深怕漏掉哪本年度經典好書。

如果我沒有留在這個氛圍裡,就無法體會這些,如果跟往年一樣判斷冬天為淡季而偷懶頹廢或去哪兒躲起來逃避現實,將永遠不知道自己可能根本錯估季節趨勢。

這是老天爺對我的好,給我起個頭提個醒,否則,年復一年,我繼續以候鳥型式夏冬各半,安書宅最多就只會是一間我在澎湖的書房而已。

也因為整個冬天在澎湖待著,與各方朋友往來,熟了,笑話聽多了講多了,經常笑,人就開朗,加上天氣舒適、步調和緩,生活節奏就穩穩的。

其實很直接,對書店的信心來自業績,對自己的信心來自人際,與朋友們相處得好,得到同儕支持,要繼續做下去的信心自然會生出來,不管是對自己或對書業。

以前很容易遺失信心,是多愁善感,對過往自憐,對未來悲觀,多少是因為特立獨行,某部分人際滯礙,覺得遺憾。這一年受朋友照顧,經常覺得心頭暖暖的,是幸運兒無誤,信心也就跟得緊些,較少遺失了。

還是孤單,做書店還是單打獨鬥,差別是不覺得苦。

覺得樂的時刻,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