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創作旅行】小展覽說明

創作主題:隨山而安



想像有個登山社團,努力維持一種優雅的姿態,去跟山親近。出發前,在小書店裡有個微型書展,名為「隨山而安」,把以山為主題的書挑出來,就在小書房裡的寫字桌上。

希望爬了山之後,有相關的作品誕生,照片、文章、詩詞、歌曲、繪畫、聲音、壓花、手工皂、咖啡、料理、陶藝、電影短片...都好,集結展出或編纂成冊。

是一種「創作旅行」的概念,不過,沒有作家、音樂家、藝術家什麼的,都是素人。 安書宅遇到了經營國內旅遊多年的網站La Tour,老友Leela辦過許多登山活動,腦力激盪之後,試了第一座山:古茶布安!回來之後,終於誕生一個小展覽。


第一回合名稱:古茶布安





  • 主辦單位:安書宅 優雅登山社
  • 協辦單位:La Tour
  • 展出時間:2014年8月起
  • 展出地點:安書宅的小書房裡


 (澎湖縣馬公市民生路17-4號)



  • 內容簡介:

一、明信片
在小書房的窗戶上,有從山下寄回來的,也有寄到別處之前翻拍的。 => 看明信片作品


二、照片
是旅行回來後,透過網路向一起旅行的夥伴徵求檔案,再沖印出相片而成,在書桌正前方的牆面上,和窗邊。






三、畫作
網路徵稿過程中,除了照片外,也有朋友提供了手繪、或電腦繪圖的作品,前者直接展出了原稿,在書桌右側的牆上,後者以彩色列印輸出,在桌上的資料夾裡,它是一本展出冊!




四、圖文
以照片為底、特效處理後、加入文字而成,其中一個夥伴提供了這樣特別的作品,也是列印A4 size出來,放入展出冊中。




五、文
有幾個夥伴寫了登山旅行紀錄文字,簡單word排版後,列印出來,也請翻閱桌上的展出冊。

六、詩
有單獨詩的創作,附小照片;也有以照片為主,圖說寫成了小詩。安小姐用稿紙手寫,抄了大家的圖說詩文,在桌上展覽冊子裡。



  • 展出小海報:在窗外!





第二回合名稱:錐麓清水雙古道兩斷崖 2014. 9/14-15



成員20名募集中,詳情請至FB活動頁

或直接上 La Tour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身土不二讀書會】02 用五感學習

文 / 陳藹文

【用五感學習】這本書的副標題是:那一年我到學校學種菜,書末的編目資料框框內,把它歸為心靈養生類,作者是一個自由記者,寫潮流時尚也寫農業,1971年生,只大我三歲,寫過另一本書是:我想成為農民。

Pchome書店把它歸為:休閒生活>園藝/蔬果;
博客來的分類是:中文書>親子教養>教育現場>十二年國教>課程/教學法;
金石堂則在: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其他自我成長;
誠品是:中文書>社會科學>教育/親子。

很有趣吧,安書宅的分類卻是:身土不二>農業>農業教育。

這裡面至少我可以確定的是,它並非"休閒生活"的書,也很難幫助對"園藝/蔬果"有興趣的朋友,想要拿來當"親子教養"的參考恐怕有點困難,藉以"心理勵志"嗎?或"自我成長"這個還比較有可能一點。

因為看完之後會讚嘆的是日本竟然能有這樣的農業學校!

它是一間種苗公司設的農場實習學校,一年級只收六十個18~24歲的男生,二年級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升上去,老師都是公司裡的研究員,學生通通住校,生活、學費全免,1935開始有研究農場,1947年開辦學校。

實施【以培養農家接班人為主軸的實踐教育】!

光這句話,就打死台灣的農業政策和教育了吧。

我們的農業教育裡,有用到"農家接班人"這樣的字眼嗎?

首先,我們的價值觀被形塑到農家之沒有未來,農家子弟以外出打拼、衣錦還鄉為目標,做田沒有出息,父母也希望農家下一代不要再吃苦了。怎麼可能還"培養接班人"呢?當然是要培養離家出走的能力啊。

所以沒有這樣的學校好像也很正常,政府沒有這樣的農業政策、企業沒有這樣的營運方針也都是正常的。

就算有接班人教育,在台灣的教育邏輯裡,也很難是"實踐"的教育,學校的功能是給學歷,為了文憑要用考試的,為了考試要學生念"書",書裡有滿滿的理論要背誦...。

其次是,以實踐為主軸的教育到底要怎麼進行?世界文明發展至此,我懷疑台灣還是不知道的。何況,農業耶。

農家怕是消滅都來不及的東西吧,農業最好是集中成大區塊交給企業去運作,小單位很難管理啊,發錢了事,等老農全部凋零吧;農業人才的培養,最好的出路就是去企業上班啊,這樣有工作不是很好嗎?這樣就用勞工的法規去處理就好啦。

(寫讀書心得總是越寫越遠..........真抱歉,並沒有好好介紹這本書。需要的人可以自己去網路查詢咧。)

這本書是因為作者有機會去農場裡採訪,幾次跟著學生一起實習,才能寫的這麼清楚深入,寫出了每個學生不同的背景,和未來不同的去處,有的人生規劃已經明白,就是要接班家裡的農場;有的期待可以升上二年級,不只學蔬菜栽種的技術,也學習幫助別人、管理組織。

制度上,真的很厲害的一間學校,小小的(才百人而已),短短的(才一年兩年),卻有著許多重要的傳統,一年一年傳承下來,每個人都非常重視,但也沒有侷限在過往的社會中,傳統儀式來到現代有著許多改良和應變。

最後,就是這點很難,又尊重著傳統,又隨著現況應變!實踐不是死的,農業也不是守舊,教育更必須活啊!

教著一群大活人,卻用死的制度,這就是台灣,怎能讓家長不昏頭呢,怎能讓教育從業者不茫然呢,怎能讓學生不爆炸呢。又來了,何況是農業。

農業,養著一群大活人,卻用最沒有尊嚴的土地政策,最沒有未來的教育制度,最綁手綁腳的補助和津貼,最剝削生產者的銷售體系!

用五感學習有什麼難,種菜有什麼難,體驗有什麼難,開辦理念學校有什麼難,還不都是難在【被刁難】嗎?

人們依循著制度而走無可厚非,但每個好好的計劃、民間團體想破頭努力提出來的,不管要不要政府的錢,都會卡很多關/官,在各種地方、各種文字遊戲上莫名其妙被刁難。

追根究柢一句話,制度的設計看似鼓勵,實則打壓!

太多制度,農業也好,教育也好,都在打壓正常思考的人,即便順應者也是默默被打壓了而不自知;能夠如入無人之境過關斬將的、並非服從制度的人,而是把它玩在手掌心的人。

(大大離題......................愧)

書裡從2010年這間學校的開學典禮寫起,校長說一年級限額60人,今年90名學生報考,最後錄取54名,他當了7年校長,每年都要走遍全國的農業高中,努力招收學生;今年還是他第一次必須費盡心思,從眾多報考者中選出來...。

"一般大眾越來越能接受以農業作為未來職志",校長說。這個校長是1970進入該種苗公司工作的。

"以「發展農業」為立學目標,因此課程費用、住宿費與伙食費完全免費,照顧努力培養接班人的農家,避免造成農家的經濟負擔。"

"經營學校的費用每年將近一億日圓,如果沒有農業發展,也不會有瀧井種苗公司的成就。每位學生將來都是重要客戶,幫助學生順利畢業,回歸家鄉,繁榮農業發展,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這本書簡單易讀,從農業角度、教育角度、學習角度、價值觀等面向,都可以切入去反思,作者採訪了一些老師、學生、和學長,從入學到畢業,他們有些轉折,也有堅持,也寫他個人的體驗和收獲。

我把它列入安書宅【身土不二】讀書會系列的第二本書,原本是因為它簡單易讀,看完後,卻是與整個台灣的農業和教育一起衝擊了。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創作旅行】古茶布安36 小獵人的毒蘋果


文/攝影  小佩

小獵人很帥氣
屋子裡裝飾著滿滿的獵物
再再的顯示獵人的英勇

參觀完滿屋子的戰利品後
轉身出門

「啊哈!  小獵人也有少女心!  居然裝飾了這麼可愛的小果實」

「果實有毒!  吃了會拉肚子」小獵人說

原來,連裝飾品都有保護家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