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島嶼週記2024夏】蹲下來陪他聊天時我總是想


圖文/念真

親愛的寶寶來到地球,

一年又快九個月的他常常很多的意見

不滿意的時候大哭鬧脾氣丟東西,

蹲下來陪他聊天時,

我總是想:

要給他貼上好調皮、壞脾氣、不聽話的標籤嗎?

是不是和我想要他做的不同的,就是 壞?

是不是大力打下去,

我們認為他故意搞破壞的事就可以用痛覺換成懂事?

所謂快又有效的過去經驗

真的帶來什麼效果?

那麼多需要被療癒的大人是怎麼了

當孩子需要被幫忙 在求助的時候,我們只是看的到他的壞 嗎?

討好的孩子呢

沈默的孩子呢

所謂的乖乖的孩子呢⋯⋯

看到他大叫了,哭了,東西丟掉,在地兒童...那些行為,是表面。

因為很想要某個東西可是現在拿不到阿,

因為很覺得很生氣啊

因為....

如果看見同理那些看不見的。

我們是不是會不一樣了?

那些沒有又快又好

而是反覆、麻煩、又冗長耗時的事情

會帶來什麼效果呢

會變成怎樣的大人呢

我們 又是怎麼樣  照顧看待養育 自己的 那些不符合的行為呢?

【島嶼週記2024夏】校園

圖文/ 顏鴻

在基隆待過建德國小與暖江國小兩所學校,當學生六年級即將畢業時,鄰近學區的國中都會辦理參觀校園活動,所以對建德國中、暖暖高中國中部的校園有些認識。

3月份跟5月份有機會到銘傳國中教紓壓苔球DIY,踏進校園的第一個思緒是:教過的一位學生 何德威 考上銘傳數理班,這裡是培育他三年的地方,這位同學現在是一位教養子女非常用心的父親,對孩子不僅在課業上細心指導,還有體能的訓練也不馬虎。

走在銘傳校園裡,發現國中的同學們下課時間,不會像小學生一樣,在走廊上跑跑跳跳、衝過來衝過去,於是想像現在課堂裡的這些孩子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呢?畢竟未來國家社會是掌握在些主人翁的手上啊!

這幾次的國中教學經驗,也讓我更佩服現場的老師們:在擁擠的教室裡,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偽大人,想自己做主卻又有點純真吵鬧的學生,還要優雅的做好教學、輔導學生及行政事務,真的辛苦您們了,在此真的要感謝在國中任教的老師們!

#謝謝珠玲老師讓我有機會到銘傳國中教課!

【島嶼週記2024夏】做一件小事讓澎湖更好


圖文/ 彼得蘇

去年我成立了601辦公室,但其實就是我們辦公室的房號(6樓第1間)。所以辦公室成員其實就是我們的辦公室夥伴。為什麼特別用了這個品牌,主要就是希望做一些事情時能夠消除政治的味道,畢竟這個時代很多人逢X必反。 所以,如果可以用更沒有立場味道的名義去做一些活動,應該可以讓更多人願意沒有顧慮的參與。在這樣的想法下,就成立了這個品牌。

19號早上,我們跟年年有鰆一起辦了第一場601的親子活動。看到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更確定我們未來應該要繼續辦好玩的活動邀請大家參與。其中,​「做一件小事讓澎湖更好」的響應活動的,算是我在蒐集活動資源與意見時,意外獲得的一個靈感。

這個意見是:澎湖免費的活動其實很多,但許多體驗業者也都很努力在維護市場行情。因此「免費參加」會不會與我們理想中的生態有所衝突?我想了許久,也跟601夥伴討論,想出了必須完成任務才能退費的機制。也擔心如果是需要配合響應活動才能退費,會不會讓民眾打退堂鼓?雖然提出這樣想法的人在其他意見闡述的過程中有一些我覺得是盲點,但關於市場價值的部分,我覺得與我的理念相近。

於是我開始瘋狂找一些理念相當的朋友,以及年年有鰆的夥伴討論後,在這個理念上我們得到了許多支持,甚至後來也有參加者也來訊,表示透過響應「做一件小事」家人們有更多交流。從文字中感覺它們的感情透過這樣的行動更升溫了,是值得開心的一件事。

題外話,「做一件小事讓XX更好」,我是抄海洋公民基金會的「做一件事讓海洋更美麗」,但都是倡議,應該不會跟我收版稅吧

【島嶼週記2024夏】。人生走心處方簽|第七帖:孤獨情蠱。




圖文/ 士恩

■ 症狀:

自己一個人時會坐立難安、無法自己獨自享用外食只因沒有朋友陪伴導致食之無味、就算找了朋友出來可能只是各滑各的手機、容易在陸地上暈船、視單身為一種丟臉疾病、只想聽自己想聽的答案。


■ 處方:

請視突如其來的獨立時光為進化的高光時刻、在約朋友出來時再三詢問自己動機是不是足夠明確、思考如果沒有確切的話題要聊天寧可把時間給自己充實、請給自己多增廣見聞、越走入黑暗的地方越能看見自己的光亮、怕單身請多想想那些為情苦惱的朋友們突然就不怕單身了、思考單身的一百萬個好處突然就覺得更有價值。


■ 人生副作用:

配方服用正確,開始蛻變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魅力會直線飆升,整個人都光芒萬丈。

隨著時代進步,手機的通訊軟體已經無法抽離我們的生活圈,繼前幾帖有提到的過度仰賴限時動態的發布,來證明自己生活多有趣,要的只是更多的眼神關注,也容易在深夜一路刷重新整理,直到不小心睡著手機打到鼻樑骨為止,不管怎麼樣都要揪朋友或誰誰誰跟自己外出一趟,哪怕坐下來都是各自滑手機也覺得沒有關係,但老生提醒您,光陰蹉跎是最浪費人生的事,這可難以彌補的超大損失,寧可追一部動畫或電影至少享受跟快樂是真實的。

如果一個不小心遇到了自己獨處的時間,此時此刻可以向上天雙手合十感恩,因為那是你難得擁有的成長機會,可以不用在乎旁邊有沒有朋友的喜好習慣,更不用在乎他們的想法,只需要好好面對自己,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事情,都是在這難得的時間裡透過行動來犒賞與理解自己,開始學習好好地品飲一杯咖啡、好好品嚐一道料理,都是只有剩下自己的時候,所有的五感會因此放大好幾倍,好吃的東西變得宇宙好吃,再日常一般的景色也變得值得索味,充實自己對於週遭事物的觀察,會逐漸享受當個觀察家的感覺,然後愛上獨處時光。

沒有走入黑暗,是無法覺察到自己內在的光芒,有多麽耀眼。

而這孤獨情蠱顧名思義,像是身體裡頭被放入了情蠱一般的痛楚,對於感情充滿渴望,沒意外就是情蠱中的戀愛蟲作祟,大多都會一路侵蝕到大腦,在裡頭恣意影響思考迴路,輕則變笨,重則投入感情資金撩下去,但都會出現在陸地上暈船的症狀。

要解情蠱的方式,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是「痛苦比較法」,突然毫無徵兆覺得天啊沒有感情我就要死掉的想法浮現時,請回想近期內有沒有朋友們正因為感情而吵得不可開支,甚至出現灑狗血劇情,整天愁眉苦臉只想著單身的美好,我們只需要透過簡單的比較法,就能夠輕易得到「輕鬆與快樂」,雖然偶爾碰上節日看到路上成雙成對容易內傷,但大多時刻的你卻享有著單身限定的超級福利,例如:搶演唱會門票只需要搶一張、合理安全地認識更多有趣的人們、默默省下許多儀式感的花費、只會聽見自己的打呼不會被吵到、不用害怕對方討厭吃的東西塞到自己碗裡(自己也怕極)、只需專注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等等之類的,這些都能讓自己腦中的戀愛蟲稍微安定些許,甚至不需要改變自己太多的狀況下,就能順順地找到能接受自己的對象,一種相處起來最自在,彼此都能相互體諒的完美伴侶,讓戀愛蟲進化成為邱比蝶。

相信老生

孤獨不會讓你變老變臭變討厭
只有在不正確的關係中內耗

才會迅速老化你的身心靈。

解憂百草生關心您。





#解憂百草生

#人生走心處方簽

#如果覺得有效歡迎分享此處方簽給你的朋友們

【島嶼週記2024夏】那些在我身上的痕跡

圖文/阿麗

當「紀錄」這件事到某個程度的觀察後,會開始找尋自己身邊還有什麼有趣的脈絡。

最近我恢復以前在台中那時,每天早上會化妝的習慣,刷牙洗臉後,靜靜的坐在鏡子前觀察,擦保養品、眉毛又岔出來、鼻頭的粉刺多了一點、牙齒表面的顏色變化、各種細毛...。我才真正感受到身體是活的。就像大樹的年輪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成長。

那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不同養分,會長怎樣呢?

透過不同的保養品,我也看見皮膚的變化,只是,能改善的其實很有限,加上最近痘痘一直長,臉上開始有不平整的色疤,讓我覺得要從其他層面開始改善。

在我接觸身心靈學習的路上(是一個和心理諮商有很微妙界線的領域),有個概念是,所有在身邊的一切,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健康,包含看得見的實體影響,或看不見的言論、情緒、氣氛等等。

我還沒辦法一下子就抓到長痘痘的「看不見」原因,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戒糖」。

說到戒糖,我一直都沒意識到自己是很愛吃糖的人。當朋友每個人都喝手搖飲的時候,我在旁竊喜自己沒有飲料成癮,卻忽略原來自己愛吃布丁、蛋糕、冰淇淋,而且吃的可兇了!

為什麼會想要戒糖,誰點醒我的呢?我去美容院做臉部清潔的時候,說自己最近痘痘長很多,並設想接下來美容師會問我是不是有熬夜。但美容師卻說:你是不是很愛吃甜?

吃甜?這跟長痘痘有關嗎?我瞳孔震動,內心大驚,第一次發現這件事,所以很好奇的回家做了資料,才知道精製糖的影響力之大!

於是我開始執行說一聲「戒糖中」,然後接著觀察自己減量吃糖後的情緒變化。有時候工作中休息時間,就很想吃個點心,但突然腦中響起警鈴,我放下拿著的點心,頓時感受到自己有一絲的遺憾情緒冒出來。

想不到像戒毒癮一樣。這應該是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人生,也只能持續記錄中,留給靈魂DNA傳遞經驗下去。


【島嶼週記2024夏】回家,回到這小小的台灣島

文/ 艾瑪

這不是預定在島嶼週記中要寫的篇章,但接連兩趟出差—四月底上海一週,五月初美國十天,從被某些人刻薄稱為「鬼島」的台灣(我真心不喜歡這個稱呼,我始終覺得鬼的不式島,而是稱呼鬼島的這些人),在地理位置上來看,恰好處於中美兩大強權國中間,而就這麼巧,我就這樣的往東西兩國飛去,回顧時間軸,上次這樣的巧合,已經是2018年了,時隔六年,期間發生了席捲全球的疫情,以及很多國際事件,中美之間關係的緊張,身處其中的台灣,這個小小的島嶼,成為另一種獨特的存在,當然這篇不是要談論國際政治。

十多年前開始因為海外業務工作關係,展開我的飛行人生,這是我以前沒想像過的生活,台灣人很容易羨慕經常飛行的人,諸如:空姐、旅行社人員以及像我這樣的商務人士。工作關係讓我出國次數累積到目前為止將近百次,比起單純出國旅遊,每次出境都是為了拜訪客戶或參展,最常被問的問題第一名都是:「你從哪裡來?」我觀察過參展過的所有展商,不論政治色彩,至少有九成的人毫不猶豫回答:「台灣」,更甚著有時還會補充強調,台灣和中國不同。

我想我是從每次返家時看見台灣天空時,才發現我是如此愛著這個島嶼,但說實話,我認識這島嶼的時間很晚,直到大學時代,讀了很多關於這塊島嶼的真實(全貌)歷史,畢竟以前讀的歷史有部分被掩蓋,才知道這個島嶼富含著如此豐富的生命力與活力,難怪被稱呼為「formosa 福爾摩沙」(註一),更進一步感受到島嶼,則是在大學畢業後投身的業務工作。

因為拜訪客戶的關係,很多時候就是兩輪機車搭配著台鐵,也能把台中、彰化以及雲林地區走個遍,也因為這樣才認識很多以前都不知道的地方,比如:盛產葡萄的彰化大村、後來因為一頂帽子爆紅的彰化埔鹽、同樣有好吃肉圓的雲林斗六等,後來有了自己的車,更是開著車走過整個島嶼的西半部,曾經有一段短短的遠距戀情,對方說新竹以南都是中南部,但他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縣市,而且每個縣市都不一樣,當時我總忍不住笑話他真是都市俗,從國一或國三一路南行,每跨過一個縣市就會看到不同的美,走國三看的是海,走國一看的是山,過苗栗三義的天氣就完全不同了,走台61或國三更是可以看見綿延海岸線的大風車,進入雲嘉地區,很容易看見整片的綠色,南台灣的陽光總是散發著不同的溫度和光芒。

疫情期間,國旅成為很多人的選擇,當時我曾開玩笑地說:「也許這是許多人這輩子唯一會認真玩台灣,好好認識台灣的時候,解封之後,就沒有這樣的機會。」玩笑的背後,心裡浮現的是:「多去看世界,就會知道最美的牽掛就是這個蕞爾小島。」

接待過不少國外商務客人,生意之餘最常討論的就是台灣,畢竟這個島因為特殊存在而在國際上頗具知名度,除此之外,台灣也是早期知名的國際代工廠,後來成為半導體基地,現在甚至不只是護國神山,還護住許多國家的產業,台灣的機械也是全球知名,特別是工具機,由於機械業大多集中於中部地區,也是全球機械產業密集度第一,這些沿著大肚山麓的機械相關公司,還被稱為台灣矽谷,台灣自行車產業也是全球知名,疫情讓台灣口罩以及台灣防疫等都成為全球第一,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說,這個島確實很獨特,能在開車一小時內就可以看到大海,或者是看到幾千公尺的高山,這還找不到哪個國家有這樣特殊的地形。

我就遇上一個外國客人,因為生意關係,來台兩次走訪台北、台中以及台南,他很好奇為什麼台灣這麼小,北中南的城市氛圍、氣候以及人卻有著不同差異,就連和台灣很親近的日本,也對於台灣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連結互動,感受到驚訝!更別提台灣另一種奇蹟,就是在咖啡廳,把筆電或電話放在座位上,是不會被偷走的,但是在國外,即使是先進的歐美國家,這都是很危險的。

這次的美國出差還有三個同行的同事,我們四個人的出差次數加起來都幾百次,大家去過不同的國家,也有過不同的出差故事,某天其中一個同事突然說:「其時跑那麼多地方,還是覺得台灣好。」大家突然沈默一秒,點頭表示贊同,台灣的確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也有太多令人喜愛的地方。

身為海外業務,很多外國人是因為我知道台灣這個國家,很多人是因為我更了解台灣,很多人好奇台灣被強國威脅的想法,很多人驚訝台灣對於地震的沈著冷靜,本以為我只是一個公司的業務代表,但我慢慢意識到除了賣出100%MIT的台灣機器之外,我也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我永遠記得在德國大展的展覽館門口,主辦方懸掛著參與展覽的每個國家的國旗,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幾千個展商,在德國秋日陽光下,當我看到台灣國旗飄揚,心裡有著滿滿的感動,在這之後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麼很多運動選手在國際賽事得獎時,看到自己國家標誌會這麼激動的原因。

每次出差在外,我並不會特別想念台灣,也盡量不吃台式料理,但是每次回程在飛機上,我都喜歡看著飛行地圖,找到那個小小的島嶼,那個給予我豐厚生命養分的島。

這趟在紐約轉機飛回台灣的飛機上,寫下這段話:

05/13 AM04:25,

正在距離家還有1246公里的鹿兒島上空,

剛享用完機上的早餐,

一個多小時後,

就會降落在又小人又多,

夏季總是濕熱難受的台灣,

在一萬多公尺的高空,

我想念著呼吸每一口鼻息的台灣空氣。

等等機長開始廣播,那代表準備降落,

降落後就會聽見機上播放望春風(僅限長榮),

以前沒有自動通關時,

海關人員會𧡘切說:歡迎回家!

雖然我出差在外,不會想念台灣,

但那日,出差次數加起來幾百次,

飛行哩程足以環繞全球的四個人,

突然有個人說:還是台灣好。

大家異口同聲表示贊同,

原來不會想念,其實是知道總會回家。

飛出台灣之後,才知道台灣的美好!

才知道最美的風景和最深的想念,

都是在這個小小的島上。

每次的出發都是從島的領空起飛到全世界,每次的返程,還是回到這片熟悉的天空,呼吸熟悉的空氣,踏上熟悉的土地,回到這美麗島嶼,這才是「家」。


註一:相傳葡萄牙人看到台灣島驚呼:「formosa!」意即「美麗之意」,雖然後續根據史學研究對於被稱為福爾摩沙可能不是台灣,而是琉球島嶼,但後期來台的荷蘭人也以此名稱呼台灣,不管如何稱呼,都無損島嶼的美麗。

#艾瑪事艾瑪式

#島嶼週記2024

【島嶼週記2024夏】人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呢?

文/ 小佩

說來好笑,但曾為一段時間小島居民的我,實在是很害怕搭飛機。

然而其實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害怕搭飛機的。

還記得第一次搭飛機是公司出差到澎湖,明明很新鮮但卻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的壓抑興奮的心情。還記得那是復興航空的Atr72,在大大的加速聲音結束後,從空姐手上領到了我的第一杯柳橙汁,那是個像布丁盒一樣的柳橙汁,為了怕打翻而小心翼翼的咬開個小小的開口,慢慢啜飲。  雖然柳橙汁不算很對我的味,但只要想到搭飛機就會想到那會附上一包濕紙巾的小小的柳橙汁。

後來常駐澎湖後搭飛機就成了家常便飯,我總是可以在上飛機時迅速入睡,直到落地的震動後才醒來伸伸懶腰悠哉的下飛機。甚至,還曾有過因為太疲憊而睡到所有人都走光被空姐叫醒的紀錄。

但這樣悠哉的搭機時光不知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變了調,彷彿從秋天轉為冬天一樣,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總之我變得很害怕搭飛機,害怕的程度隨著各種出差回台的不得不而急劇加速。

每一次的搭機都成了凌遲,一上飛機就把自己卡進座位,雙腳抵住前座的椅腳,左手抓緊座椅,右手插進兩張椅子內的縫隙盡量找到各種可以把自己固定的方式,每一次每一次都還是會掉眼淚,彷彿只是在等待崩潰無法再搭機的日子來臨。

試了許多的方法都沒有改善,我會在搭機前就開始焦慮

但我是那麼想要出國旅行的人呀!

突然有一天,我突然覺得不想再這樣下去,我開始查詢各種減緩焦慮的方法,分析自己的焦慮狀況。

我發現自己在起飛爬升時特別緊張,然而搭過多次的經驗,知道一段爬升後就會進入平緩期,然後慢慢在進入下降狀態吧,慢慢的我發現下降狀態的晃動與震動帶給我的恐懼相對低很多,也許是因為知道降落前的震動是最大的,所以反而安心下來。

發現這件事的我像是發現治療好的一線曙光,因為如果無論是什麼震動都害怕,那表示我無論如何都會害怕,然而降落時的震動反而讓我沒有那麼緊張,所以我的恐懼其實是被我自己的想像放大的。  

如果是這樣,那我應該可以靠著各種嘗試減少對於搭機的害怕。

從最簡單的深呼吸開始,有時是藉著畫畫,總之就是轉移自己的各種注意力;但目前試到最有效的方式是聽音樂,聽節奏感很強的音樂,最好是會讓我有畫面感的音樂最好,比如說我有一陣子從搭機到降落都只能反覆播放哥吉拉的音樂,因為在看過的哥吉拉電影裡有許多搭乘直升機畫面晃動很大的音樂,配合著起飛的晃動我瞬間好像進入了電影場景,然後心靈彷彿脫離了現實,變得比較安寧。

其實會想克服搭機恐懼有一個很大的轉折是因為抽中菲律賓的單人免費旅遊。既然是有免費的當然要去呀!但沒想到,由於我們一人是中獎一個人加購的關係,座位都被旅行社先排滿了,去程時可以坐在一起,但回程時,是坐在走道的兩側,本來想說上飛機試著和隔壁的人換位置看看沒想到三個一排的座位都是情侶和夫妻,根本沒有人願意和我們對調,更慘的是航班時間是三小時,比平常練習的台灣離島行硬是長了三倍大時間。而且去程的班機非常的晃,比平時在台灣搭的小飛機晃多了!時間與晃動都加長,而且無法抓緊另一半的狀況讓我在登機前就拉了好幾次的肚子,而且一登機就和空姐買了一瓶啤酒想乾脆醉倒算了,但悲慘的是上機是購買的餐飲要等到空姐送完全機的餐飲後才會處裡。等到我拿到那瓶台啤時早就過了航程的一半了。

但也是這次的經驗讓我心態上有一個很大的轉變,除了覺得自己很棒還是撐過來了得到的自信之外,其實是因為在航班上目擊到一件事。狀況似乎是一對夫妻的太太因為很害怕的飛機上的晃動而大哭,空少不知道是因為機頭的晃動比較小還是什麼原因引導著她們走路過我的身邊但在走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一陣晃動,不是大到會需要收直椅背的那種程度,只能說是感覺得到左右搖動的程度,那位太太就從沿路的啜泣,直接趴跪膝在走道上大哭。然而即使前面有空少後面又是先生的拍背一樣沒有用,在那樣的恐懼中旁人其實都是不存在,你只有自己。

我在那個畫面中彷彿看見我自己,如果我放任恐懼在一次次的搭機中加大,那就是我的未來,總有一天我會無法離開台灣。

那不是我要的未來!

當我清楚意識到這件事情後,反而就冷靜了下來,害怕還是會存在,但它以不像過去我賦予它的那麼巨大,即使流眼淚也只是洩壓的一種方式而已。

雖然現在搭飛機還是會緊張,然而也做了許多準備來面對,過去用逃避的心態逃進音樂裡,現在轉而用享受與投入或是背歌詞的方式試著用享受進入音樂的狀態去度過搭機的時間。

而在登機前的心理準備也從一直想著害怕的事情轉為去思考未來可以順利搭飛機後要去哪裡玩,或是回憶出國玩耍的快樂讓自己盡量正向的面對搭飛機這件事。

最近一次值得記錄的搭機經驗是四月與父母去馬祖的旅程,本來我都已經打算要搭新的快輪從台北到馬祖,沒想到今年快輪沒有航行,依然只能搭機來回。  由於扮演著導遊角色,實在是不想讓爸媽看見自己如此窩囊的樣子,而試著裝的比較冷靜,說服自己可以的,沒想到去程其實算是比平常更加搖晃的狀態下,我居然沒有進入恐慌狀態。

過去總覺得偽裝是不好的,然而有時候或許就像儀式感一樣,我先給自己一個角色,然後連心靈似乎也被裝上的一層保護殼,說服自己其實已經是不害怕搭機的人,然後就真的沒那麼害怕了,不禁感謝起如此容易被說服的自己呀!

雖然比起許多人,現在的我還是沒有那麼容易面對搭機這件事情,但感覺到自己的一點一點進步,也就看得見達成目標的那一天存在,我只要慢慢的前進即可。

 總有一天我會不再害怕坐飛機的!

P.s不過以飛離島的班機而言,立榮飛起來真的比華信滑順許多:D
P.s2這篇島嶼週記是在金門飛回高雄的飛機上打完的,真是一大進步呀!

【島嶼週記2024夏】生物們


圖文/ ShuoYI

繼上一週提到有時海漂實驗室會來探班可愛的貓貓狗狗,想說這次可以來分享在工作室記錄到的生物們,記得有一次在專心用電腦做簡報時,眼角餘光忽然感覺有不明物體在探頭,一看時,牠也嚇一跳,原來是隻浪浪貓!牠看我我看牠,尷尬的僵持了一下,接著牠就優雅地走去作品區,我不優雅地默默跟上,看著牠四處聞聞摩摩,以為牠找了一個圓盤準備要窩起來,但竟然是四腳站在圓盤上,身體不明的抖動,咦??ㄟㄟㄟ?! 咦ㄟ?!哇靠!! 原來是想拉屎啊!!!不可以啊啊啊! 這貓貓也太自在了吧~~~!!!雖然牠想在某個作品上拉屎但又好可愛啊!!!

然後工作室前一陣子是常常會有兩隻紅貴賓不時的會跑進工作室串門子,看牠們好像很渴,所以還是會準備個小碗裝水給牠們喝,一隻很精明懂得讀空氣,另一隻就很傻,只想騎前面的那隻,這關係似乎有點複雜,雖然兩隻都很可愛但味道有點重就是了。

再來就是工作室的廁所每次只要天氣很熱時,大蟑螂晚上就會從馬桶後面的破牆出來開趴,除了放蟑螂藥以外,朋友推薦了魔X靈超解垢泡泡清潔劑(非頁配),真的超級好用,只要蟑螂有被泡泡噴到,尤其是腹部,很快就送那隻蟑螂去極樂世界,然後泡泡還可以順便洗廁所地板,完全不浪費。

然後其他曾經在不同時間目擊過的生物們,我就直接寫了~ 蜘蛛、螞蟻、壁虎、蚊子、毛毛蟲、飛蛾、鼠婦、衣魚、螳螂、蒼蠅、蟋蟀、土蜂、水蟻、蝸牛、圓黑小臭蟲、蜈蚣、蚰蜒(ㄧㄡˊ ㄧㄢˊ)、麻雀。


【島嶼週記2024夏】不可能的任務

圖文/ Ida

晚間,大學同學突然傳了訊息來,問我能不能幫忙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任務是這樣的,同學有朋友一家來澎湖玩,希望我能幫忙送個蛋糕或推薦的美食給他們,給他們一點小驚喜。這個小家庭有個辛苦的故事,他們有個小男孩身體不太好,預計這趟澎湖之行結束後就要動刀,且是攸關生死的大刀。相信同學一定是深知他們的辛苦,才會提出這樣的詢問,我隨即打電話給 O le pain 喔!麵包 詢問當下還有沒有蛋糕,並馬上出發到店挑選,在關店前十分鐘順利帶走了一個可愛的6吋蛋糕。

那是一個漂亮的藍色蛋糕,介紹上寫著這個蛋糕有鮮奶油、巧克力醬、草莓醬與布丁,有個可愛的名字叫做「法藍」,其實我看見它時有點猶豫,畢竟上頭寫了"Happy Birthday",而我想應該沒那麼巧那個孩子會今天生日,但轉念又想,也許這會是一個祝福,希望他們收到這個蛋糕,能回家順利完成手術,那就是另個意義的Happy Birthday,重啟另一段人生。

從喔胖騎到飯店的這趟路,也許是我近期騎的最穩定、最小心的一段路。沒有急剎車、專注在每個紅綠燈,及早放緩速度、並留意路上的坑洞。到了飯店後,雖然不曉得這家人入住的房間,但同學有給我爸爸媽媽的名字,因此我就與櫃檯的接待人員說明來意,表示希望能給這家住客一個小驚喜。其實原本我很擔心飯店人員不會理我或拒絕,畢竟我並不知道他們的房號,不曉得會不會被當成詐騙,結果接待人員聽完我的來意後,非常友善的主動幫忙查詢房間,還問我要不要自己送上樓給他們⋯⋯

成熟與分離

去年,我曾經許願,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

但老實說現在回想,我對成熟的想像有些稀薄,以為情緒可以更穩定就是成熟、以為能完成更多想完成的事、以為能好好照顧所愛的人就是成熟。

但我現在發現不是的,我現在認為,能看清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不同的身體與生命經驗,接受別人和我會有不同的需求,接受因此而來的許多不得已,好好的將這些不得已收進心底,再好好地放下,也許才是真正的成熟。我祝福這個孩子能手術成功,從同學的請託中我感覺到她與這對家庭的愛,這對父母對孩子的愛,飯店接待人員的善意,以及我自己馬上行動的善意。雖然對我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小事,但我很喜歡那個願意馬上去做這件事的自己。

今晚我學到許多事情,並認認真真地想要開始面對分離與感激,謝謝將這些課題帶到我面前的妳們,也許我今天才開始真正翻開「成熟」這本書的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