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島嶼週記2017夏】06 關於手作


/方‧糖 攝影/



SIDE.A
回頭望去,整個六月的週末都過得十分的充實。
甚至充實到週記沒有辦法好好沉靜下來,去思考要寫什麼。
所以先慚愧個三秒,3...2...1...
-
六月份的週末也都是待在學校,幫忙老師正在進行的一個手作職人培訓課程。
在這個課程裡的學員,人數不多,大約15人。
所以是一個小班教學的概念。
來上課的學員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手作項目,從裁縫、弄布包、做甜點、黏土飾品...等。

這個培訓課程一共有四週,第一週從認識課程老師及每一位上課的學員;第二週是實作課程-手作木湯匙;第三週則是製作水泥燈座(燈座還附保溫效果)以及設計自己的名片;第四週帶著學員們拍攝自己的作品,並製作一個簡易的攝影棚。
最初的課程開始時,聽著每一位學員,帶著自信的語氣介紹著自己與自己做出來的作品。
看著他們閃閃亮的姿態,心底滿是佩服。
進行第二週的手作木湯匙時,先進行了一個發想,利用7x7的表格,去列出自己要出的木湯匙想要的樣子及功能,接著排列覺得比較重要的順序。
有了這個方向後,才開始拿著一塊木頭,重頭到尾的弄出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樣。
讓我覺得最特別的是有學員將他發想成手機座,而手機座上的彩繪是澎湖的雞母狗,很是可愛。
在這之中,我跟著學每一週老師上課所教的東西,以及看著學員們跟著老師所學,製作出來的作品,都讓我有大開眼界的感覺。
類似一種,沒有經過這種撞擊,新的想法也許就不會出來吧。
這樣的經驗在大學的課程是比較少能體會到的。
雖然很忙碌、很疲累,但是卻很精彩。






SIDE.B

「你不趁現在多摸一摸不一樣的材料,
 未來四年你的模型除了牛奶板還是牛奶板!」
大學老師的話,彷彿還在耳邊,四年過去還真的就只剩下牛奶板……
悶著一個人做事情,感覺只會慢慢的走入死胡同

這幾個週末參與了一系列工作坊,來的大多是在地的婆婆媽媽們
磨磨木湯匙、澆灌清水模、商品攝影……
原本覺得教什麼都好,讓大家聚聚、聊聊天,就已經算是很有成效了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大概跟我一樣把自己悶壞的人真不少
每個人擅長的素材與主題都不盡相同
互相聊過之後,下週再見面就會看到新的創意組合方式
或許這正是這種工作坊的醍醐味吧

「看不懂的東西就叫做藝術!」
一直以來,好像普遍都把藝術視為一件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
但是在課堂上總是用著一些生活周邊的小東西當作原料,作出一件件別緻的小物
老師在其中的作用,比起教導怎麼使用工具,更重要反而是
拉近了那撲朔迷離的藝術的距離吧

生活總是追逐著新的刺激、新的體驗
讓藝術走進生活,除了更平易近人之外
也代表著源源不斷的靈感吧
遠遠的看著那些婆婆媽媽們
希望真的是這樣,希望自己也可以是這樣……

嗯,或許再等等,期許自己也可以拿出牛奶板以外的東西

1055

【島嶼週記2017夏】07 我回來了

文/攝影 小佩

前兩天為了一場期中報告離開七美,設定在早上九點的會議對離島的離島來說實在很不友善,我只得搭前一天的船上去,再趕搭會議當天晚間的加班船回到七美。

加班船是小的快艇,停泊中繼站時收到七美朋友的訊息「今晚有夜訪潮間帶活動,可自備頭燈膠鞋一同參加」,算了算時間,抵達島上後快速換裝還來得及參加半場的時間。

抵達活動現場,本只想默默跟在周邊紀錄、順便看能不能幫上忙,但被眼尖嘴利的孩子們發現後,反倒是被他們七嘴八舌的指引導覽,一下這裡有好大的螺、一下那裏有好長的海蔘,幾個有經驗的孩子連學名都說得嚇嚇叫。

 海浪的聲音與孩子的說話聲合的很好,在船上搖晃的不適全都不藥而癒,回程的機車上看見橘色的新月離海平面好近好近,忍不住哼起歌來,然後覺得好開心好開心。

遲來的晚餐是今天房東阿姨給的玉米,和前一天男友特地幫忙購買、清蒸好的螃蟹;等待退冰時,剛剛一同參與活動的好友帶了所剩不多的威士忌要來配海鮮一同享用。

本只是想簡單用餐分享,順便聊聊剛剛活動的心得經驗,卻一路從環境教育這樣的議題、聊到婚姻與不婚生活,最後結尾在如何提升對土地的自我認同與國家意識。

從下船上岸到熄燈入睡,五個小時內無冷場,孩子們的聲音、朋友的對談,阿姨的玉米,男友的螃蟹,貓咪的廝磨接力輪番上陣。

然後隔日的早晨,阿姨隔著紗窗用台語喊著「小美,你回來啦」,我也用台語回「丟阿,返來呀」。

我想到前陣子看的那本「島,與我們同在」,內容敘述瀨戶內的一個小島,島上有所謂的當地居民與為數不少的I-TURN,也就是移居者,特別是指從城市搬至鄉間工作的移居人。

和七美一樣,島上的學校最高只到國中,幸而擁有高中的本島距離不是那麼遙遠,可以每天搭船往返上學,故事從為了趕搭最後一班回家船的四個高中生開始。整本書闡述的是離開,也是留下。有視孩子的離開為必然的父母,有捨棄原有生活而搬來的I-TURN者;這些來與走的人們,有時成為家人,有時自成一格,但沒有不需努力就可以擁有的關係。

有「慢走」,就有相對應的「後會有期」;有「我回來了」,就有「歡迎回來」

昨晚,我感受到了他們用各自語言表達的「歡迎回來」,然後我就知道「我回來了」。


#875

【島嶼週記2017夏】06 嘗試展開澎湖地域的食通信試刊

文/ 楊璨如

最近慢慢長出台灣版食通信(澎湖地域)試刊的團隊,在澎湖這個圈子似乎很大又很小,很大是擁有專才的高手很多、很小的意思是怎麼大家都認識彼此。慢慢接觸才知道,每一位好手都身懷絕技、在澎湖卻是練得十八招武藝。

很慶幸自己募資籌辦食通信交流會活動,讓我認識了第一個線頭~安書宅老闆娘藹文,是一位大辣辣、豪爽的女孩,這個線頭很強,可以鋪展出一面蜘蛛網,透過島嶼週記日記活動,一網打盡所有年輕族群、向她傾吐內心最深的言語,我想我不得不佩服這個點子,牽牽牽…連連連…連我也成為勤勞的一員。

最高興認識大智跟璐璐,感謝這兩位移居者,過程中帶著我們研讀了無數篇主編長的故事集,我想應該沒有人像我這樣瘋狂,想去了解食通信的所有一切,幸好有大智與璐璐幫忙翻譯導讀日文素材,台灣許多友人都以為我日文能力超好,大家真是都誤會了。

幾個熱情的夥伴們~佩珊、小光、士恩、麗婷、子揚、麵包小姐,重要的試刊夥伴,雖然我們認識不深,但透過年輕的、在地的眼睛去看世界,好像真的不太一樣、對外人來說的我特別新奇般,值得讓人充滿期待。

「食」這件事情,看似沒什麼,卻在高橋博之「治世先治食」的信念中長出鏈結產銷兩端的食通信。最近細讀東北食通信中譯版,食通信採訪報導真的很有深度,一個產地資源得來不易,高橋把地方人民或組織捍衛環境資源的張力,透過情報誌方式來揭露確實震撼。為一個看似平凡的海帶產業,建立出獨特產業生命的輪廓、對抗產地環境變革的險峻與憂心,生產者捍衛產業價值所投入的努力…等。細細咀嚼食通信的報導主文,會讓我想像著與這群夥伴們,開採澎湖地域的生命故事,將多有價值感與使命。

【島嶼週記2017夏】08 人物入鏡~魔術變。可樂玩。

文/攝影 范光男

風向的生活總是變化多端,四面八方而來的朋友喜歡這裏想像空間的延伸,畫作/音樂/二手書/咖啡香/貝果麵包香,藝術細胞的張力無窮,每段時間有不同的場景的呈現。思考著可以再融入些甚麼可能性元素,如何像變魔術般的驚喜,帶有特別的吸引力。人在這個地方的行為所產生的行為,像魔術師一樣量身定做變魔術的場景,虛實呼應間有拍案叫絕的驚艷!

出牌:玩紙牌所帶來的腦力激盪與歡笑,從可樂在拜師學UNG烏諾牌的開始,與不同年齡不分男女老少的邀請入列,分享玩法半拐半撒嬌的進對間,看到小可樂成為表情豐富百變的小小周星馳,以自解變身的玩牌橋段如同達利超現實創作手法,邏輯高超的推演與不暗牌局出老千,不是硬拗是掰的有理,才讓人想到自己被罰牌時又氣又笑的窘態,這正是近期在空間中,每天不同時段的趣味插曲。這裏真有家裡即溫馨又五味雜陳的小尷尬,這也是書店和畫室的幸福寫照之一。

第N個訪客入境

我想是風把人帶來這裏!據說,內涵散發出的特質的確如風勁力道把人推向無以名之境,入室駐足品藝嚐書香者,通常生命磨練得較有方向感,所以被這很有緣份的親切感留下。

當靠港泊船休憩片刻,也是船員情感紓解的時候。在花火節近入尾聲之際,落漠孤單的他-王小一,騎著船上外勞無煞車的破腳踏車,來回在重慶街上閒晃。當他看到了風向,就進來開門見山跟阿碰說要黑白畫,要畫出快炸開的內心,麻煩收留做學徒從零開始的入門,他三顧茅廬而我三顧茅廁互沒碰面,終於碰面的侃侃而談,呱噪聲冷笑話酸味中帶著勉勵。我想小一聽懂我了說的。

其實自知藝術創作過程能夠使人變得正向積極,重燃從低谷再爬行上巔峰,我何樂不為呢?然而這番對話,也是說給隔牆,正在用餐的母女聽的,人有天命,知天者全心投入,為此而活價值非凡。首選範本練習就是以畢爺的海灘日光浴為範本,兩位悠閒躺臥在岸邊的絕色佳人,做為習練人體素描線條的美姿最好不過了!也讓快炸開的內心火山消消火氣。王小一,風向陪伴你跨越生命的風暴,放下身段就能飛的更遠,繼續畫下去......。

Meena小姐要回家了!

稍早收到個來自臺南的包裹,裏頭有送給三個寶的T-shirt,附帶的手工紙上寫著語法錯誤的中文問候,定睛一看是Meena設計的月老衫和臨別前的祝福。記得四月份在店裏的偶遇,談話中知道這位笑容可掬又逗趣有禮的日本女士,是個深藏不露的印度舞蹈老師。她為了離開單調沉悶規律拘謹的生活,瀟灑地渡海來臺追求自由芬芳落腳臺南。一邊教日本兒歌一邊學中文做陶習畫享受臺灣的人文風情與濃郁的人情味。三年來,念念不忘澎湖灣的美好,特地再來造訪菊島,當年下榻的長春飯店,舊地重遊穿梭中央老街小巷回味當時的感動,這也是風帶著她來店裏的意外訪客。

約好造訪在地日本餐館北海道的老東京,一對酷酷的老夫婦確和藹可親的問候老鄉,Meena他鄉遇故知的感動非常特別。在風向書店兩天的下午,生澀的中英文對話,兩個女人交心的對話,分享手作的心得,離開風向前留下了肯定與勉勵的話-日本人會喜歡風向獨特的調調,並且說了句:妳老公,內心深處還有個小孩,辛苦妳了!

哎呀!這風也特怪異的。Meena真有妳的率直,其實這小孩在我心裡,是不忘初衷去創作,去學習做個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Meena,風向空間的好朋友,祝福妳回日本有最美麗的藝術展現,謝謝妳的愛心祝福!

王小一

Meena


【島嶼週記2017夏】09 白沙鄉姓氏故事地圖明信片

文/攝影  麵包小姐

只送不賣的紀念明信片


這兩日在草根果子見到了「關於澎湖群島」用心設計出來的拒吃海膽海報,草老闆用行動支持,除了列印海報出來張貼,還印了一些明信片供大家索取,以表支持。明信片是一種很有趣的小東西,可以傳遞訊息、可以收藏紀念也可以作為小禮物送給朋友。

2015年蔡光庭老師接受澎湖縣文化局邀請,準備出版白沙鄉姓氏源流調查的書籍,小助理這時候總算是腦筋動得快了一點,終於有點實際的貢獻:想著可以做些什麼周邊紀念小物?畢竟在調查的過程裡,給予協助的人實在是不勝枚舉,無法一一贈送書籍給予大家,那麼至少可以準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小物吧!

蔡光庭老師做澎湖姓氏源流調查的過程中,也整理出許多姓氏故事或是各家族的故事,如果可以做一張白沙鄉的地圖,然後在各村里裡標示上一兩個有趣或具代表性的姓氏小故事,應該會很好玩,小助理這樣想著。而且這張地圖,最佳的大小就是明信片,方便收藏也方便攜帶,當老師送人的時候,還可以照著地圖上面的圖案,跟大家介紹各聚落的姓氏、講述姓氏故事;對於文史有興趣的人,收到這張明信片,到各社區的時候,除了知道該社區有名的景點或是餐飲,還可以知道不同於一般地圖會標示的資訊。背面空白的地方,老師還可以題字或載明是要送給誰的唷!

小助理請了艸十子工作室來設計繪製這個姓氏故事地圖明信片,因為小助理一點美學素養和基礎都沒有,只會出一張嘴,列出了三項訴求:可愛童趣風格(文化歷史其實是可以很親近大家的)、標示各聚落的主要姓氏(最重要的資訊是不可或缺的)、繪製姓氏故事主角或代表性建築(這張明信片的核心價值所在),其餘的交給專業人員設計與發想就對了。

專業的就是不一樣,拿到初稿的時候,小助理整個少女心彭湃不已,每一個訴求都非常清楚的呈現,每一個故事的插圖給人的感覺都相當到位,像是把赤崁的涂連相家族五龍四鳳的故事的涂連相伯伯畫的很傳神,連他以自己和兒女名字入詩,請人書寫的對聯卷軸都畫了出來;還有通樑鄭長艦阿嬤的灰窯故事館的瓦厝相思牌坊,也繪製的唯妙唯肖。

這張白沙鄉姓氏故事地圖明信片,隨著蔡光庭老師的著作「揚帆棹漿-澎湖北山嶼姓氏圖鑑」一書出版,也跟隨著印製出來,只送不賣。老師曾經說過如果澎湖五鄉一市都可以各自出版一本姓氏調查成果,那可是件不簡單的大工程,小助理則心想:如果可以跟著調查成果的出版,搭配各出一張姓氏故事地圖明信片,那會是多有趣的事情呀!
#958

【島嶼週記2017夏】北漂海仔|09 習慣了習慣

文/攝影 黃士恩

共同空間的室友與愛


是自己的習慣影響了對環境的認知?還是環境造就了自己的習慣?

舊習慣適應著新生活,仔細思考背後的定義,大環境之下的小人物就像自己,觀察了三年多的時間,也當了近四年的台北人,有時會覺得很好笑,到底在這城市裡有多少像我一樣無聊的人,會如此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

-
靜默在人群來往的捷運站裡觀察著。

台北的步調與澎湖的步調最大差異來自速度,而這些速度感的塑造元素都來自忙碌,有屬於真正的忙碌也有屬於瞎忙一通的忙碌,有時走在路上總會被身旁迅速經過的身影嚇到,原來自己真的走得緩慢,相較之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縱使我在台北生活了一段時間了,卻仍然用澎湖的腳步走上台北的每一塊角落,就好比每個鬧區中都有幾條安靜的巷子,有種鬧中取靜的感覺,似乎活在不同次元空間裡一樣,倒是蠻享受這樣的氛圍,如同我租的房子同為在鬧中取靜的巷弄裡。

-
習慣了騎車戴著耳機聽音樂,這絕對是個壞習慣,我堅信。
我知道很容易忽略旁邊的車子聲音很危險,甚至也有音樂聽太大聲而沒去注意到救護車的鳴笛聲,反倒釀成一場車禍的發生,這些我都知道,但在騎車的同時,從耳機傳來的音樂包覆著我的情緒與思考,偶爾聽到伍佰的「白鴿」訴說情懷,有時聽見宋冬野「莉莉安」的愛情呼喊,伴隨著五月天「突然好想你」緬懷過去的總總,嘴裡也放聲哼著歌曲,已經不在乎旁人看我的眼光了,當然停紅綠燈時會唱小聲點……,這些都是在台北馬路上來回的時光,耳朵聽著音樂時,手也搭著節拍,帶著腳踏在每個鼓點上。

除了騎車也有坐車的時候,捷運上、客運上這耳機更是少不了的知音,無論是聽音樂或是看臉書上的訊息影片,唯一的壞處就是有時候聽著聽著就忘了下車,往往都得到對面去搭下一班回頭,然後自己在心裡頭蠢蠢地發笑。

在澎湖就很少拿出耳機了,因為聽沒三首歌就到家了,除非往返較遠的地方,不然自己清唱就好了,對,我就是改不了騎車唱歌的習慣,尤其心情好的時候更是唱得過癮。

-
在台北還有個習慣至今仍改不過來,下了班回到家裡,因為是套房所以沒有特別的劃分區塊,很多時候都在床上解決晚餐或消夜,因為可以拉起枕頭靠在背後撐腰,欣賞著自己買的一台四十吋電視播放著自己喜歡看的電影,但會特別注意有沒有食物掉到床面上,這點倒是出乎意料的嚴苛,而我的貓咪也跟我在同個生活圈裡,我們不太分彼此,除了食物跟貓砂盆之外的空間。

回來澎湖之後,雖然各有各的空間,但我還是習慣把消夜帶到房間床上吃,邊看影集邊享受罪惡消夜。

-
最後還有一個習慣。
習慣在睡覺前思考一整天下來遇見了什麼人,說了那些話,看了哪些資訊,聽了那些訊息,做了什麼事情,對我來說這就是我的每日回顧。

習慣在睡前擠盡所有思考的力量,同時做反省。
畢竟自己的缺點就是說話太快,又太愛說話,畢竟言多必失的道理還是懂得,如果當天晚上回憶到哪裡有做不好的地方,會拿起手機記錄下來,所以手機容量除了照片和軟體之外,再來就是這些瑣碎的雜事紀錄了。

至於這樣做有什麼壞處呢?
應該就是很容易做惡夢吧。

-
到底哪些是環境造就了習慣,也許都已經不再重要,騎車時歌照唱,消夜照常在床上配著電影吃,睡前一樣再虐一次自己的腦袋,但這些都是存在著在台北時候的回憶,可能不忍刪除這片段的記憶,於是下意識地保留這些習慣,畢竟心裡頭仍是把台北生活回憶佔了頗大的版面,每一天都是與自我意識拉扯的課題。

-
下一篇,也是最終章。
用最後一年台北的時間來解讀人生,開始草根果子的萌芽旅程。

#1374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島嶼週記2017夏】獨木舟是一所學校09 實體學校想像

文/ 陳藹文

翻拍自大沐老師演講投影片
這張簡報投影片(大沐老師製作)很經典,當下我就認為是值得寫成一篇文章的,我們說『獨木舟學校』時,取其抽象概念,講的並不是一間叫做獨木舟的學校,而是從獨木舟出發,可以學的東西非常多,給孩子的話,是可以結合各學科的。

但我對實體的獨木舟學校是充滿想像的,它會是一所木工、海洋、氣象、文學、藝術、體育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能含括,從小孩到老人都能參加。

它甚至有教化功能,我聽大沐老師說他帶過一些經常進出少年監獄的孩子造舟、划船,後來他們都覺得很有成就感,對於自己能做出一艘船很高興,心情和心靈都有了改變,甚至有兩個中輟很久的孩子主動提出想再參加考試、再升學的念頭。

那天我聽到這個故事,演講會後忍不住對老師和主辦單位說:獨木舟真的是一所學校耶!即使不是實體的,不屬於體制的,都已經有了學校的功能:讓學生自己學到東西,讓孩子有自信去挑戰困難的事物。

獨木舟這所學校也許真的值得做。

昨天看到鄭同僚老師在臉書上發出西嶼鄉赤馬國小的照片,一所因為人數少而廢校的小學,校園的設施都還非常好,如果能開放公辦民營,他很願意返鄉來辦學。雖然偏鄉人少,若學校經營有特色,目前很多家長還是很想找體制外學校給孩子就讀的,不只澎湖孩子回流,台灣憧憬海洋學校的跨海來入學也不無可能。

澎湖別的沒有,就是海多啊,當然是最有實力辦海洋學校的地方,無奈各種銜接與適應的考量,島上的各級學校都還是得循著體制走,循著陸地思維的體制走,就是每所學校的運動會都跟台灣一樣辦在自家操場上,校園內的運動項目幾乎全是陸地的,游泳也只去游泳池。

其實,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啊!我們擁有這麼多的海,應該辦的是海上運動會,我們擁有最美最長沙灘,何不把整個運動會搬到海邊呢,島民自古仰賴海洋維生,最熟悉各種船隻,我們應該從小就會划船才對啊!

當我說獨木舟是一所學校時,你覺得我想探索的是什麼?

獨木舟是一所全方位的學校,它讓你從親手做船開始,到划著船航向大大小小的島,去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自己出發去探索世界的過程,人會認識自己,會認識生命。

最近又有許多憂鬱或輕生的話題,我甚至認為獨木舟學校可以是一所生命學校,當人們有機會面對凶險,切身感覺到生命很可貴,有機會被激出求生意志時,絕對有助於成長歷程,平日會注重健康生活,遭逢挫折為難將懂得尋求排解的方法,而不是選擇毀滅。

所以,也許一所實體的獨木舟學校是可以被大家期待的。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島嶼週記2017夏】07神奇的國度 - 冰島

文/攝影 朱雲瑋

這麼大的瀑布,只擔心你有沒有踩到不該踩的植物,完全不管你要多接近水邊。

一般對冰島的印象大概就是地景、火山、極光等。但是當真正到了這個國家才發現,冰島之所以是冰島,真的是有其特殊之處,且該特質還滿吸引我的。
印象最深刻的絕對是冰島的建築!各位一定想像著北歐不是滿滿的設計風嗎?但就個人所見,應該算是實用主義的,不僅實用主義還偏向極簡了。一切都是夠用就好了。建築物幾乎都是鐵皮屋,但是就是那麼的典雅。整趟旅程都在很仔細的研究冰島的鐵皮屋,為什麼同樣是鐵皮屋,冰島的就是那麼的美觀,台灣的就……….,差異實在是太大了。這些實用主義不僅反應在建築上面,公共建設也是這樣。絕不會有多餘的裝飾、不需要的物件在公共建設上。馬路除了幾條重要幹道外,其餘的多是土路、碎石路。路燈?在一般公路上還沒見過幾根。不要說路燈了,連公路護欄都沒見到幾公尺。有些路段都已經是在峭壁邊了,路況爛的要命,整輛車側滑來側滑去的,同樣是沒有路燈、沒有護欄。開了 3000 公里的路,有護欄的路段大約僅有數十公尺而已。隧道也是如此,隧道內的牆面就只是挖完後噴漿而已,完全沒有細作表面。
冰島的鐵皮屋
再來就是對於人的信任與尊重。當然,相對的人們也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該負的責任。此行大多是住民宿,浴室內擺滿了大、小浴巾,自己拿自己用。甚至有一間飯店的販賣品部門完全開架式,到了晚上沒有關閉、也沒有上鎖。交誼廳裡面的吧台為全開放式,僅有桌上一疊張價目表,自己喝了什麼自己打勾,退房時拿這張價目表去結帳。真的是彼此信任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了。信任到相信你會自己管理好你自己了。
前往戴提瀑布的時候才真的是被嚇到了。往瀑布的步道兩邊拉滿了繩子,本以為是因為安全的因素,想說這是在冰島大大小小瀑布中第一次看到有拉管制線的,結果我錯了…….。走進一看,居然是寫著為了保護植物請不要踏入。這個政府不管你要多接近瀑布、不管你會不會掉下懸崖,居然只在乎你有沒有踩到受保護的植物。當下真的覺得很感動,人民不會自己什麼責任都不想負,出了事就要求政府要負責。自律的精神在這裡真的是展現無遺。什麼都不用擔心被騙,自然心胸就會寬大。每個國家當然有著自己的問題,但是冰島這樣彼此信任的地方,真的是會令人心生嚮往的。
在公園裡玩耍的小朋友,很容易親近,
也不需要家長在旁邊陪同。是很信任人的國度。
最後是物價。一般提到北歐都說生活費很高。是的,如果在外面用餐,費用真的很嚇人。但一旦走進超市的食物區,你會懷疑標價上寫的是冰島幣還是台幣。農漁產品價格十分實惠。羊排、鱈魚、賣片等價格約只有台灣的 1/4 而已,別忘了,冰島的國民平均所得為台灣的 2.5 倍!也就是要過簡單但充足的日子是很容易的。
短短的 16 天行程,真的令人沿路的感慨再感慨。我們是不是也有一天可以走到精神上如此富足的境界呢?